世界广播发展史
广播发展史

广播新闻技术发展史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也是广播记者、编辑甚至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
但是,中国广播音响报道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它与社会发展及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历来关注和研究很少。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点浅显的研究与考证。
本文认为,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受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兴盛期三个阶段,并且有其独特的内部发展规律。
广播音响使用萌芽期广播音响发展的这一时期自中国广播诞生始,约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结束。
那个时期,中国广播正处于发展的早期,相关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特别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延安窑洞,条件极其艰苦。
即使是建国后,条件也比较艰苦,因此当时广播的特点是:以简易直播为主(包括演讲),新闻以口播文字稿为主,音响的使用还处于萌芽状态。
音响在广播中的使用,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使用,即直播;二是间接使用,即录播。
后者的关键是要具备录音设备。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考证一下人类使用录音技术的历史。
1877年秋,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轨迹行进时,便可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爱迪生用该装置录下他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像雪一样白。
”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 Berliner)研制成功平面式留声机和圆片形(也称碟形)唱片,从此,留声机逐步进入商用。
1898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森(Valdeman Poulsen)首先发明了以钢丝为磁性体的原始录音机,从此揭开了人类使用磁记录声音的历史。
1925年,唱片由外商经销到中国,并开始在中国建厂生产。
1930年,德国科学家弗劳伊玛提出用表面涂有铁粉的纸带或塑料带来代替钢丝录音带。
世界现代新闻的起源

世界现代新闻业的起源以前的教材都说,现代报纸最早起源于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的手抄新闻。
这是欧洲中世纪新闻传播发展的顶点,不是现代新闻业的起点,因为现代新闻业的最早载体——报纸,应该是印刷品。
手抄作业,不是现代新闻业的标志。
现代新闻业的产生与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相联系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发生了一件影响欧洲工业和商业进程的事件:奥斯曼帝国军队经过59天激战,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堵塞了欧洲商人通往东方的道路(丝绸之路),逼着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海路。
1497-1499年,葡萄牙人达·伽马首先发现了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海路,随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最后证明海路可以通往世界所有的地方。
于是,欧洲的市场经济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开始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新闻业作为独立的行业,产生于这个历史大背景下。
达·伽马(Vasco da Gama ,1460-1524)1497-1499年绕过好望角发现印度。
170多船员回来时剩下55人。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 ,1451-1506)1492-1505年间三次向西航行发现美洲。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1519年9月率270人的船队开始环球航行,本人1521年4月在菲律宾被杀,其部下埃尔卡诺率领剩下的唯一的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原来船队的人仅剩10人(另外还有路上征召的12人)。
麦哲伦海峡563公里,3.3-33公里宽,深20-1170米。
一、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广播的历史与演变

广播的历史与演变广播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或音频信号传输到广大听众的通信方式。
自从19世纪末无线电技术的诞生以来,广播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广播的历史,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与重要性。
一、广播的起源广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95年,当时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波的传输技术。
在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沟通的新方式。
首个商业广播电台于1920年在美国建立,随后欧洲和其他地区纷纷跟进。
二、广播的发展与演变1. AM广播AM(调幅)广播是最早的广播形式,它使用调幅技术将声音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输。
20世纪上半叶,AM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蓬勃发展。
2. FM广播FM(调频)广播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相较于AM 广播,FM广播能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因为它使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FM广播在音质和接收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商业和个人媒体中广泛使用。
3. 卫星广播卫星广播是广播技术的一项重大进步,它利用卫星进行信号传输,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地理范围。
卫星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无缝衔接的音频传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广播节目选择。
4. 数字广播数字广播技术的出现使广播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数字音频信号可以以更高的质量传输,并且通过压缩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频谱中传递更多的节目。
数字广播也为多频点播放和数据服务提供了可能,进一步丰富了广播的功能。
三、广播的重要性与影响广播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信息传播与紧急通知:广播是传递信息和向公众传达紧急通知的重要途径。
通过广播,政府、组织和媒体可以迅速将重要信息传达给大众,帮助人们及时采取行动。
2. 文化与教育传承:广播不仅播放音乐、电视剧和广播剧等娱乐节目,也传播文化和教育内容。
广播节目可以帮助推广地方音乐、文化遗产和语言,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社会互动与娱乐:广播为人们提供了互动平台,观众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参与广播节目。
cri发展史

cri发展史
Cri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缩写,成立于1941年,是中国向海外传递声音的重要平台之一。
Cri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成立初期(1941-1949年):Cri成立于1941年,主要宣传
中国在对日抗战中的胜利和民族精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Cri也
随之改组为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的一部分。
2. 冷战时期(1950-1970年):在这一时期,Cri的节目以介绍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主,同时也开始向国外介绍中国的
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1958年,Cri推出了人民广播电台,
成为国内外中文广播的重要媒介。
3.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这一时期,Cri开始将发展
重心放在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变化,比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等。
同时,Cri还增设了一系列英文节目,如《Today》、《China Drive》等。
4. 当今时期(2000年至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Cri在传播渠道上也有了新的突破,通过社交媒体、视频、APP等平台
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旅游等方面。
同时,Cri还与国际广播电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了国际广播的影响力。
总体来说,Cri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不断创新、开放包容的特点,
始终以向世界传递真实、生动、多元的中国声音为己任。
广播电视概论

• 音响的作用: 1、加强广播内容真实感; 2、用来表现时间和空间;
3、烘托、渲染环境气氛
4、刻画人物心理; 5、在文艺作品中构成情节。
音乐分为:音乐节目、节目音乐 1、音乐节目:把音乐列入节目序列中; 2、节目音乐:与语言、音响结合起来,充当节目 的表现手段。
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 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广播电视新闻
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无线电波/线缆系统) 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 1978年1月1日《 新闻联播》开播; •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以直播的形式出 现。
• 消息
适用于:1、新闻时效性很强 2、题材相对较小 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 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 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如社会花边新闻、 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 无线电视: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与接收,容易受干 扰,适于在分散的农村、边远地区兴 建。 • 有线电视:通过线缆将信号传送到各家各户。可 以屏蔽掉外界的干扰波,但住的分散 的地方不便铺设电缆,适于城市。
节目化、栏目化、频道专业化
• 电视节目:电视传播的最小构成单位。指某个时间 中播出的内容,或者在固定栏目中播出的一个相对独 立的局部。
广播电视概论
• 第一家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West House) 的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是第一家申请美国商 务部执照的广播电台,因此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 正式电台。
• 火星人入侵地球 193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根据英国科幻 小说家威尔斯的小说《星际战争》改编的广播剧 《火星人入侵地球》。
注意: 1、要让记者的观点和意见或者当事人的态度在事实 的展现过程中流露出来。 2、应注意话语权平等。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 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调频广播的发明

调频广播技术的发明过程再现1933年,美国的无线电工程师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英语:Edwin Howard Armstrong,1890年12月18日-1954年1月31日)发明了调频广播(FM),相对于之前的调幅广播(AM),其具有低噪声,高保真,发射成本低等优点,推动了广播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无线电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回顾无线电通信的发展与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广播的过程,追寻其发明的思路,分析其中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知识。
同时学习创新的精神,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点启示。
在发明调频广播之前,法拉第和亨利发现了电生磁、磁生电的电磁感应现象,但当时并不知道这种电磁感应现象还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和传播。
实际上,1842年美国的约瑟夫.亨利在电学试验时曾发现电火花能使附近的指针磁化;1853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发现莱顿蓄电瓶通过一个串有线圈的回路放电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周期性的变化。
实际上这两种现象都已触及到电磁波发现的边缘,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及时地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854年,刚从剑桥大学毕业的23岁的英国青年麦克斯韦,对法拉第的《电的试验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总结前人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1862年,麦克斯韦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创立了著名的阐明电磁学规律的数学方程式,证明一切变化的磁场总要产生电场,一切变化的电场都能产生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会在空间由近到远地传播开去,并且把这种波动称作“电磁波”。
后来,真正通过实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是德国科学家赫兹。
赫兹也因此使自己在世界科技史上青史留名。
在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之后,还有一件不能不提到的大事,是粉末检波器的发明。
1890年,法国科学家布兰利在重复赫兹实验时发现:当电磁波通过疏散堆积的金属粉末(铜、铁或铝屑)时,这些粉末的导电率大为增加。
据此他制成了用玻璃管装入金属屑、然后将玻璃管两头各引出一根金属电极的“无线电体”。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
二、广播诞生
❖ 1、发明广播
❖ 电报问世以后,科学家们立即着手研究直接用电 波传递声音。
第一节 广播的诞生和发展
一、广播的前发明期
❖ 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 山大·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 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线广播
❖ 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 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在实验室内产 生了电波,证实了电波理论。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
4、调频广播的诞生
❖ 1923年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开始研究调 频广播,1933年达到实际应用地步,1935 年建立了最早的调频广播。
❖ 因为战争,政府暂停发放执照。战后美 国于40年代建立了一批调频电台。
❖ 50年代,英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办起调 频广播。
❖ 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
2、对外广播
❖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 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 荷兰于1927年首先开办对外广播。
❖ 随后美国(1929)、法国(1931年)、英 国(1932年)、德国(1933年)、日本 (1935年)等国也开办了对外广播。
❖ 苏俄于1929年开办对外广播,先用德语, 后用法语,以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1940年开始对华广播。
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
03中外广播发展简史

1939年在重庆成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成 为对外传播国内战争局势,争取国际声援的有力“武器”。
1940年12月,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起步,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诞生。
国民党最早的对外广播电台
1936年2月23日,南 京的短波广播电台开 播
1940年改名为中国国 际广播电台(VOC)
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
商业性广播电台 教育性电台 宗教性电台
• 播出内容特点:对新闻、评论类节目尽量 予以避免涉及、讳莫如深。
• 发展情况:抗日战争爆发前,民营电台一度繁荣,大 约有70多座,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上海。
发展脉络:
➢ 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正式开播,发射功率 高达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的 无线广播电台,信号覆盖大部分国土及美、澳、印、苏 等国;
➢ 继中央台之后,国民党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地方建立 起一批地方广播电台,截止1937年,国民党官办广播电 台23座,发射功率占全国总功率的94%以上;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汽车制造 商将广播作为汽车的标准附件。在汽 车业得带动下,广播获得了一片既狭 小又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此,美国广 播业的复苏、繁荣与汽车业的发展一 路同行。
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美国18岁以上的听众中,在汽车内收 听广播的站83.8%;高端听众中,在汽车内收听广播的比例 高达90%以上;美国广播收听高峰出现在早晨7-8点,以及 下午3-6点,这正是美国人开车上下班的主要时段。
广播新闻节目及时间的增加
1937年CBS播出新闻时间占全部播音时间的2.8%,1944 年是26.4%,广播新闻已完全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
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
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
“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
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
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
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
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
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
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
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试播电视,播出的是无声
图像。
1930年,BBC播出了声像俱全的多幕电视剧——《花言巧语
的男人》。
1935年,BBC建立了电视节目机构。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
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
这一天被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
生节日。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电视试验也在进行之中。
1931年4月29日,苏联首次试播电视,1939年3月10日,莫斯科电视台开始定期播
出节目。
1932年,法国在巴黎建立了试验性的电视台,1935年开始
不定期播放节目。
德国于1935年成立了电视节目机构,并于当年3
月22日开始在柏林正式播出定期节目。
意大利也于1939年开始了
电视试验播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对新生的电视事业是一次极
大的挫折。
英国、法国和苏联的电视台在战争中先后停播。
美国和
德国的电视虽然在战争期间维持播出,但美国电视处于停滞状态;
而德国的柏林电视台也在纳粹覆灭前的最后时刻被盟军炸毁。
世界电视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原有电视而在
战争期间停播或陷于停顿的国家纷纷重新推动和发展电视事业。
早期,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由于受到美国的影响,拉丁美洲最
先发展电视。
1950年,墨西哥、巴西和古巴正式引进电视。
1954年,在非洲,摩洛哥最早开办了电视。
澳大利亚于1956年开办了电视。
伊拉克、阿尔及利亚、黎巴嫩于50年代开办了电视。
菲律宾于
1953年最早开办电视。
20世纪50-60年代,亚洲、非洲国家和地区
纷纷建立电视台。
20世纪60年代,电视技术日趋成熟,电视媒介蓬勃发展,电视节
目日益繁荣。
电视逐步进入黄金时期,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疆域。
在
许多地方,电视成为众多传播媒介中首屈一指的交流工具。
三、广播电视科技的革新
最先发明的声音存储方法是滚筒和唱盘录音法。
1877年,美国
人爱迪生发明了手摇滚筒式机械唱机。
从此,人类的声音留下了痕迹。
1887年,美国人伯里纳获得两项重要的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从此,录下的声音可以长期保存并进行复制了。
在广播出现的早期,唱片成为广播节目的主要来源,此后,录
音材料也一直是填充广播大块时间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并开始使用磁带式录音机。
到
50年代初期,磁带式录音机已成为大多数广播电台的标准设备。
1958年,立体声录音方式发明,从此,记录的音质更加优美动听。
现在,世界上先进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使用各种数字式高保真度录音设备。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的广播网CBS和NBC分别完成了彩色电视的研制,并先后投入试验播出。
1949年,有线电视最初出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与俄勒冈州之间的山区。
1954年,NBC正式播放彩色电视节目。
芬兰的有线电视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
赫尔辛基电视台成立于1973年,1975年,它成为欧洲地区第一个全天播出定期节目的有线电视台。
1989年6月3日,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每天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国家。
无论是广播电视、电脑、通讯三大产业的融合还是多媒体电视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同时,高新科技的传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得到充分应用,新闻的采访、编辑、储存、发布和传递的每个环节都在数字化的进程中。
数字化的进程决定了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还在发展。
——摘自郭镇之着《中外广播电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