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神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堂作业(2)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第二课苏联的崛起测试题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赫鲁晓夫上台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2.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领导着苏联人民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建立起了斯大林模式,关于这个模式的说法,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A、斯大林时代国家最高的权力掌握在苏维埃B、当时的苏联法律形同虚设C、这个模式曾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D、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推失调和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3、下图是1928年苏联的一幅海报:“工业化之路”,从这幅海报中可以看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采取了优先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4、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5、经过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苏联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国经济迅速腾飞,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主要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6、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宪法已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B、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C.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二、历史诊断:9、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王写了一篇有关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小论文,其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时作业pdf新人教版20180123229

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 分析!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以国家计划组织
$#邓小平
毛 %# 泽东
经济生活'忽视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故 &错误&
马 &# 克思
列 '# 宁
分析!本题应注意时间是+*"世纪*"年代,&
知 *#$ 识点%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成功探
索是
$# %
$#实施新经济政策
建 %# 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颁 &# 布!(+.年宪法
大 '# 力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
分析!本题考查对列宁主要成就的了解&选项中 %(&是斯大
林 的 成 就 '' 是 戈 尔 巴 乔 夫 的 探 索 &
分析!从时间上看'+十月革命四周年,指的是!(*!年&题 分析!题干材料中三个#43;原先的道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另一条 了重工业对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故苏联社会主义建
道路,指的是 年 !(*! 在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
材 $!% 料一图片中左边的人物是谁答案!列宁&
他 $*% 为俄国探索了一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的成 果如何答案!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 $+% 料二中+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这 ,' 里的+模式, 指的是什么模式- 这一模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斯大林模式&!(+.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含答案)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单元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选择题1.下列有关日本幕府统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川幕府的建立标志着幕府统治的开始B.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C.天皇是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实权D.幕府统治建立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2.1853年,美国培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
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
这些事实说明当时中日两国()A.社会矛盾尖锐B.面临严重民族危机C.推动外交步入近代D.开始追求变法图强3.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明治维新()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作业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一: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经济 性的改革……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些男性农民,不分 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纺织厂。……彼得为保 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教育……彼 得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 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1)材料一中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哪些方面的内容? 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4.在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 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进行改革的人物是亚历山大二世 B.这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C.这次改革的时间是1861年 D.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15.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 看出( C) A.俄国在克里木战争的胜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奴隶获得解放,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实现近代化起了积极作用 D.实行了五年计划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统治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12.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C.自此俄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1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 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 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 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B 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改革是封建性质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定时作业试题 试题

一中2021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定时作业试题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开卷本卷一共五个大题,满分是50分,与政治学科一共用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一一共l5小题,每一小题l分,一共15分。
1.以下能表达我国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历史事件是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东游2.人口的增长反映了农业的开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右图唐朝户数增长图直接相关的唐玄宗的政策是A.任用贤能B.清理土地和户口C.废除酷刑苛法D.倡导节省3.宋代地区农业经济开展的重要标志是A.梯田大量修建B.涂山窑消费黑斑釉瓷C.合州是造船中心D.盛产两季稻4.“自永乐三年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假设履通衢。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①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②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③我国人民具有英勇的精神④我国造船和航海技术高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以下信息挑选中正确的选项是A.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开元年间兴旺的农业B.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民族关系融洽C.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隋朝大运河D.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郑成功收复HY6.历史评价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
以下表述是历史评价的是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番赞普松赞干布B.隋朝大运河东南起余杭、北达涿郡C.HY和平解放是稳固HY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D.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HY后期7.艾依忠同学进展探究性学习,将搜集的以下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毕昇塑像宋·缕悬式罗盘元代火铳A.中国古代科技创造B.中国古代经济开展C.中国古代对外交流D.中国古代社会生活航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英雄机长刘传健在恶劣环境下临危不乱,平安备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时作业(含答案)

提示:幻灯放映状态下播放答案!
4.主要措施 ( 1 )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2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 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 3 )军事方面: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 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 4 )文化教育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派遣 留学生 ,创办 科学院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 5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 6 )对外战争方面: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夺取了 波罗的海 的出海口,并在战 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圣彼得堡 。 5.影响 ( 1 )积极方面: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 科学技术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 近代化 的进程。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 对外扩张 准备 了条件。 ( 2 )消极方面:俄国的 农奴制 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3.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说:“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 俄国 )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 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采取的主 要措施( C ) A.废除奴隶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废除农奴制 D.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都是( A ) A.维护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 B.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 C.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
知识点1 彼得一世改革 1.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皇帝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皇帝的周围,只 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只有皇帝才有权做出抉择。该法令反映出彼得一世重视( C ) 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 C.加强君主专制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2.下列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是( C ) A.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D.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汪神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堂作业(15)

汪神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堂作业(15)一、填空1、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
用生动的,诙谐的、妙趣横生的,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2、“漫画”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3、“漫画”历史要紧扣,,选择合适的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共同探究】历史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件组成的,当我们回首那些对历史产生决定作用的人和事时,脑海里自然浮现出一些画面,不要迟疑,请用你手中的画笔将他们画下来吧,也许作品不逼真,但这是属于你自己的漫画,属于你自己的历史瞬间。
1、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1)该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2)给漫画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画面说明。
2、观察右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拓展练习】1、从“海报”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企图称霸世界B、“华约”组织要求团结一致对抗美国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D、协约国集团将很快赢得“一战”胜利2、读右图回答:(1)漫画反映了美国哪两种身份?(2)漫画讽刺了什么?(3)举例说明美国在现实中扮演的这种角色。
参考答案1. 画面人物文字2. 历史知识历史课程3. 题意分工合作共同探究1.(1)美苏争霸(2)根据图画写说明文要注意观察,从动作、表情几方面说明美苏争霸初期阶段的斗争态势。
2.(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拓展练习1.A2.(1)人权卫士霸权主义(2)打着人权的幌子干着霸权的勾当(3)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0123 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侵略起了积极作用 %# " 建议用时 ! 分钟 # ! " 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 知识点 % ' $ 世纪 年代 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 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 * " !# * '# 政策 '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 % 分析 ! 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 ' 以国家计划组织 邓小平 毛泽东 忽视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 故 & 错误 & 经济生活 ' %# $# 马克思 列宁 &# '# $ 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 ! /# 分析 ! 本题应注意时间是 + & * " 世纪 * " 年代 , ( * -年至 ! ( * .年度约为 ( ) # , . 苏维埃俄国农业总产值在 ! 知识点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 亿战前卢布 ' $ *# 而! 年到 年度的农业总产值为 ( ! + ! ( ! , ! " *# * 十月革命胜利后 ' 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成功探 亿战前卢布 &! 超过了战前 ( * - 年谷物生产达到 , - 亿普特 ' $ 索是 # % 战前最后 ! 的平均收获量 ' " 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 , "亿 实施新经济政策 $# 普特 &! ( * !年 至 ! ( * *年度苏维埃俄国的粮食采购量是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万公担 而 ' +/ ! ,# " ) ! ( * -年至! ( * .年度就增加! + +2 以 颁布 ! &# ( + . 年宪法 上 资本主义各国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 % 为了使农 大力倡导 + 民主化 , 和+ 公开性 , '# 花了 ! 年以上的工夫 & 德国在 ! 业达到战前水平 ' " 年之内 分析 ! 本题考查对列宁主要成就的了解 & 选项中 %( & 是斯大 才把主要谷物作物的产品增加了 * !2 & 法国甚至到 ! ( + !年 林的成就 ' ' 是戈尔巴乔夫的探索 & 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 & 苏维埃俄国在 - 年内把谷物产品 $ 知识点 %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 增加了 ) +# )2 &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 了很多年 ' )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 * &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 $ % 请回答 ! 废除粮食税 ' 实行余粮征集制 $# 根据材料回答 ' 苏俄经济在 ! $ % ( * - 年几乎达到战前水平的 !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消灭地主阶级 %# 主要原因是什么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答案 ! 从! 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调动了农民 ( * ! 年起 ' 推行计划经济 ' 重点发展重工业 '# 生产的积极性 & 分析 ! 本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掌握 &%( & 是斯大林在 $ % * 苏俄实施该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措施 &$ 的说法错误 & 答案 ! 国内战争结束后 '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0苏维埃 知识点 % $ $ 苏联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 % 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0农民对 +战时共产主 俄罗斯联邦 乌克兰 %# $# 政策强烈不满 & 义, 白俄罗斯 亚美尼亚 &# '# $ % 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 + 分析 ! 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国包括俄罗斯联邦 ( 外高加索 答案 !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巩固了政权 & 联邦 ( 乌克兰 ( 白俄罗斯 & 知识点 % $ $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 % " 建议用时 ! * " 分钟 # 十月革命时期 苏俄内战时期 %# $# !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二五 , 计划完成后 + &# 国内战争结束后 ' 苏维埃政府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 分析 ! 苏联完成第一 ( 第二个五年计划 ' 由传 !# ! ( * /! ( + )年' $ $ % 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 扩大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 知识点 % $ 下列符合 * .# " 世纪 + " 年代苏联情况的是 $ " % 消灭帝国主义 %# 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 $#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 市场经济繁荣 %#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严重 '# &# 分析 ! 国内战争结束后 '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 苏维埃政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 分析 ! 本题考查对苏联历史的整体把握 &* " 年代苏 " 世纪 + 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 ' 果断地在全国 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 ! ( * !年' 体化 &$%& 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 实施 $ % %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 %# 新经济政策 $ 知识点 % 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 $ + 不正确的是 一五 , 计划 农业集体化 的评价 ' &# '# $ % 使苏联 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成就 分析 本题应注意时间是 ! + & $# * " ! ( * !年, 知识点 ! 新经济政策 知识点 ! 苏联的建立 知识点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神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堂作业(2)
一、选择题
1.斯大林在谈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停止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阵营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2.请仔细观察1913年和1937年欧美国家工业总产值的变
化,从图上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3.右图为苏联工业化宣传画。
画中人物领导苏联人民实
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他是
( )
A.亚历山大二世
B.马克思
C.列宁
D.斯大林
4.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成立
C.新宪法的通过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5.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
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6.右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 )
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7.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这段话突出地
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8.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出现的哪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开展( )
①党政不分②权力高度集中③个人崇拜④家长制作风盛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60周年纪念日。
俄罗斯推出了主题是“伟大的俄罗斯人”的纪念册,封面印有斯大林穿军装、佩戴勋章肖像,引起各界争议。
斯大林模式和他本人一样,褒贬不一。
下列特点不属于其弊端的是( )
A.党政不分,最终集权于斯大林个人手中
B.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C.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行政指令性计划下
D.在这一模式下,苏联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0.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
二、非选择题
11.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问题:
(1)联系上面图片,回答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突出的成就?
(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你认为,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主要有哪些?
(4)有人认为: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抑制作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对外依旧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故选D。
【概念链接】
俄国名称的变化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比较能力。
通过两图对比可发现苏联工业发展快于德国,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故选D。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故选C。
【概念链接】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
志为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成功地完成了一五、二五计划,
同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
故选D。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右图漫画中的人物,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走路不平衡。
这正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的状态。
故选A。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依据“苏联”“假装给我们工资”“假装我们在工作”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故选C。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党政不分,权力集中于斯大林手中,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突出反映了民主与法制匮乏。
故选D。
9.【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从题型上看,本题属于反向性选择题,只要选出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A、B、C叙述正确,“斯大林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却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故选D。
1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斯大林模式下,经济建设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第(1)题,1928年起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第(2)、(3)题属于识记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第(4)题,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模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使苏联的工业经济实力增强,而且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1)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2)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3)政治上: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
(4)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苏联经济效益低下,政
治上民主匮乏。
但是它也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