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鸟崇拜”观念的舞蹈现象

合集下载

论丹寨苗族鸟图腾艺术的魅力

论丹寨苗族鸟图腾艺术的魅力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3), 34-39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cnc/10.12677/cnc.2015.33008The Artistic Charm of Bird Totem of Hmong in DanzhaiJintao Chen, Liling Zhao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Email: 21565710@Received: Aug. 16th, 2015; accepted: Aug. 30th, 2015; published: Sep. 2nd,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Hmong claiming to be “Ganao” in Danzhai is known as the last bird totem Tribe in China, which is a branch of formerly Chinese bird totem culture. As a primitive belief, the bird totem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life of Hmong in Danzhai after a long history. Therein, the batik culture, cara-gana culture and cage culture vividly embody the magical art characteristics of bird totem culture, and have a long-lasting effect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Hmong here. Within the enclosure of modern culture, the bird totem culture of Hmong has increasingly demonstrated its unique charm in Danzhai.KeywordsThe Origin of Bird Totem, Batik Culture, Caragana Culture, Cage Culture, Inheritable Value论丹寨苗族鸟图腾艺术的魅力陈金桃,赵丽玲湖北工业大学,武汉Email: 21565710@收稿日期:2015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2日摘要自称为“嘎闹”的丹寨苗族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鸟图腾部落,原系中国鸟图腾文化一个支脉。

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赏析

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赏析
傣族民间舞蹈 ——孔雀舞赏析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自由、 性情敦厚、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悠 久的乐舞文化历史传统的一个民族。
经历了几千年的凝练洗礼,傣族 舞蹈从内容、形式、种类套路等很多 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 极其宝贵的舞蹈文化财富。
傣族现存的民间舞蹈有: 嘎光舞、象脚鼓舞、孔雀舞等 30余种。孔雀舞是傣族众多传 统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种。
雀之灵——杨丽萍
代表作品《雀之灵》
孔雀舞的传承
代表作品1《孔雀舞》
孔雀舞的传承
代表作品2《孔雀舞者》
孔雀舞的传承
代表作品3《孔雀飞来》
秘境之旅——碧波孔雀
代表作品4《碧波孔雀》
金色的孔雀——刀美兰
刀美兰,女,傣族,1944年 出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景洪市。傣族舞蹈表 演艺术家。云南省歌舞团, 国家一级演员。现为中国舞 协副主席、云南省文联副主 席、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独舞《水》《金色的孔雀》《小 卜少》《赶摆》舞剧《召树屯与南木诺娜 》
金色的孔雀——刀美兰
代表作品《金色的孔雀》《水》
雀之灵——杨丽萍
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生于 1958年11月10日。1971年从村寨 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主演舞 剧《召树屯与南木诺娜 》里的孔 雀公主。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 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多 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 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孔雀舞属于广场寺庙的表 演性、祭祀性舞蹈。古代的孔 雀舞多由男子表演,分别有男 子单人舞、双人舞或3人至4人 的表演形式。
作为佛教“神鸟”的孔雀是 伴着佛法从印度舞动进中国的, 北达西藏,南抵云南。在小乘佛 教盛行的云南少数民族中,自然 形态的孔雀先期曾以神话传说扎 根于傣族的土傣族舞表演大师——毛相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蒙古族舞蹈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通过对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浅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蒙古族文化,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本文将从舞蹈的动作特征、舞蹈表现形式以及舞蹈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丰富的蒙古族舞蹈审美画卷。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特征可以说是其审美特征的基础和核心。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多以蒙古族特有的骑马、射箭等活动为主题,具有豪迈、激昂、矫健的特点。

比如《草原舞曲》中的“踢腿”动作、《高台舞》中的“舞剑”动作等,都展示了蒙古族舞蹈动作的雄壮和豪放。

蒙古族舞蹈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模仿自然界动物的动作,如舞蹈《猎鹰归巢》中的模仿猎鹰翱翔的动作,以及《雄鹰展翅》中的模仿雄鹰展翅飞翔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舞蹈的视觉效果,也表现了蒙古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特征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除了动作特征外,蒙古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蒙古族舞蹈通常以群舞形式呈现,舞者们手拉手、肩并肩,整齐划一地展现着舞蹈的魅力。

这种群舞形式不仅能够加强舞蹈的视觉效果,还能够体现蒙古族人民的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表现形式上,蒙古族舞蹈通常会穿上传统的服饰,如长袍、锦裤、皮靴等,这些服饰的华丽和奢华也为舞蹈增添了不少视觉的魅力。

蒙古族舞蹈的音乐伴奏也是其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舞蹈的音乐多以马头琴、马铃等民族乐器为伴奏,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能够为舞蹈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在蒙古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其审美特征的更为深刻和丰富。

蒙古族舞蹈作为蒙古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

蒙古族舞蹈中的舞曲、服饰、舞姿等都体现了蒙古族的狩猎、放牧、战斗等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些都为蒙古族舞蹈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舞蹈《天浴》窥藏族文化之美

从舞蹈《天浴》窥藏族文化之美

从舞蹈《天浴》窥藏族文化之美《天浴》是一支展现藏族文化之美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并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蹈《天浴》以天空、山水、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为背景,结合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仪式,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舞台上,舞者们身着传统藏族服饰,带着民族特色的头巾,用流畅的舞姿和饱满的情感,展现了藏族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和深情厚意。

他们用手部的舞动模拟飞鸟,在舞台上俨然成为自由翱翔的天空之鸟;用脚步的轻重和旋转表现山水的起伏和流动,将观众带入了神秘而宏伟的山川世界。

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们不断变换着各种形态和动作,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宇宙气息。

除了舞蹈动作的表达,音乐也是《天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蹈的音乐采用了藏族传统的乐器和唱腔,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跳跃有力,整体氛围庄重而激昂。

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将观众引入了一个幻化而美好的藏族世界,让他们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其中。

整个舞蹈的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得观众的情感得以释放,让他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和神奇。

《天浴》舞蹈所展现的不仅仅是藏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更是藏族文化的精髓和传承。

藏族人民深信天地万物是相互依存和相互繁衍的,他们把自然界视为神圣而伟大的,用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虔诚与崇拜。

舞蹈中的各种动作和形态都与自然界的元素相呼应,更是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观众沉浸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天浴》舞蹈将藏族文化的美妙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对藏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通过观看舞蹈,观众对藏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他们对藏族文化产生了一种尊重和钦慕之情。

《天浴》舞蹈的成功演出不仅仅是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为广大观众敞开了一扇了解藏族文化的窗户,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从审美视角看少数民族舞蹈

从审美视角看少数民族舞蹈

从审美视角看少量民族舞蹈纲要:傣族舞蹈是中公民间文化中一颗绚丽的明珠,其最具代表意义的当是以优美著称的孔雀舞。

本文旨在经过解析孔雀舞的审美特色,来论述其美学意义和赐予人们的视觉享受。

重点词:傣族舞蹈审美民族文化孔雀舞1概括傣族,一个活跃于漂亮的西双版纳地区的少量民族,有着悠长的历史文化。

此中,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民族的舞蹈 [1] 。

该民族追求安适的生活,神往和平,崇尚自由,所以傣族的舞蹈也以温柔细腻、优美平易而著称,此中最著名的舞蹈动作是“三道弯”。

而将这类源于自但是又对自然无穷热爱之情表达的酣畅淋漓的莫过于傣族舞蹈中的孔雀舞[2] 。

在向来被誉为“孔雀之乡”的傣族地区,恰恰起舞的孔雀经常陪伴着傣村夫的生活,所以傣族人民将孔雀看作是吉祥、幸福、漂亮和和蔼的象征[3] 。

孔雀舞也因傣族人最先的纯真模拟孔雀优美的舞姿而产生并渐渐依据人们的审雅观点来加入人性的元素和感情而发展起来。

2傣族舞蹈的基本特色从审美学的角度来看孔雀舞,我们会从其体态造型、服装道具和舞台表现成效等综合构造中看出其包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孔雀舞对傣族的民族个性进行了完满的诠释,其充足表现了傣家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和平易平定的神往。

同时也是这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傣家人的生活态度才造就出这么优美的傣族舞蹈,赐予世人一次次的视觉盛宴。

2.1 孔雀舞的审美特色不一样期间不一样的艺术表演者对美的追求是不尽相同的,这更成就了孔雀舞不一样期间的不一样审美特色,使得孔雀舞不停的发展创新 [4] 。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裕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色。

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曲折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

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段,手段至肘,肘至臂。

腿部的动作仍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这类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崇奉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很有有关。

从审美视角看少数民族舞蹈——傣族舞

从审美视角看少数民族舞蹈——傣族舞
从 审美视 角看少数 民族舞蹈——傣 族舞
吴令 杰 ( 渤海大学艺 术与传 媒学院)
摘要: 傣 族 舞 蹈 是 中 国 民间 文 化 中 一 颗 璀璨 的 明珠 , 其 最 具 代 表 来 》 是我 最 喜欢 的一 部作 品 。清风 吹 拂 , 细雨 轻飘 , 是 孔 雀
意 义 的 当 是 以优 美著 称 的孔 雀 舞 。 本文 旨在 通 过 剖析 孔雀 舞 的审 美 飞 来 了 ; 芦 笙 声声 歌 声悠 扬 , 是孔 雀 飞来 了 ; 芦花 绽 放 , 木 特征 , 来 阐述 其 美 学 意 义 傣 族 舞 蹈 审 美 民族 文 化 孔 雀 舞
1 概述 傣 族 ,一个 活 跃于 美丽 的诬 双 版纳地 区 的少数 民族 , 和、 带来 了幸 福 , 它也和 傣 族 人 民一 起 沉浸 于 这 吉 祥 欢 乐 有着悠 久 的历 史 文化。 其 中 , 给人 们 印 象最 为深刻 的是 其 中。这就 是傣族 女子 独舞 《 孔雀 飞来 》 所表 现和 营造 的舞 蹈 民族 的舞 蹈” 】 。该 民族 追求 安逸 的生 活 , 向往 和平 , 崇尚 自 意 象。 孔 雀 飞来 了 , 美好 的生 活来 到 了, 傣 家村 寨 的人们 欢 由, 因此 傣族 的舞 蹈也 以温 柔细腻 、 优 美平 和 而著 称 , 其中 欣地 歌唱 着 。《 孔雀 飞来 》 是 个情 绪性 很强 的舞 蹈 , 编 导在 最著名 的舞蹈 动作是 “ 三 道弯 ” 。 而将 这种 源于 自然 而又 对 编 排 上 处处 强调 和 突 出 这一 情绪 , 在 舞 台调 度 上 , 编 导 同 自然 无 限热 爱 之情 表达 的淋 漓尽 致 的莫过 于 傣 族 舞 蹈 中 样 不 忘这一 目的。通 过 舞者 多 向度 的调 度 , 反 映欣 喜 万 分 的孔雀 舞 。 的心 情。通 过 这种调 度 , 观 者仿 佛也 看到 了傣家村 寨 的巨 在 素来 被誉 为“ 孔 雀之 乡” 的傣族 地 区 , 偏 偏 起舞 的孔 变, 看到 了人 们 富裕祥 和 的生活 , 更 看到 了美好 的 未来 。简 雀常 常伴 随着傣 乡人 的生活 , 因此傣 族人 民将 孔雀 看作 是 单 的一 支舞 , 美 的是 舞 蹈 , 美 的 是神 态 , 美 的是故 事 , 反 映 吉祥 、 幸福 、 美丽 和 善 良的象征 。孔 雀舞 也 因傣 族人最 初 这个 民族 美丽 的生 活。 孔 雀 舞 的审 美特 征 之三 是 艺 术 形 的单 纯模 仿 孔 雀优 美 的舞 姿而 产 生并 逐 渐 根据 人们 的审 式。 在 古代 , 孔 雀舞 是男子 表 演的一 种舞蹈 , 主要表 演于 寺 美观 点来加 入人 性 的元素和 感情 而发展 起来 。 庙或 者是 广场上 。 从 上个 世纪 开始 , 孔雀 舞被 人们 所认 可 , 2 傣 族舞蹈 的基 本特 征 并成 为一种观 赏 价值 极 高 , 艺术性 极强 且 舞蹈 套路 繁 多 的 从 审 美学 的角 度来 看孔 雀 舞 ,我们 会从 其体 态造 型 、 舞蹈 派 别。 第 一位 走入我 们 生活 的孔 雀舞表 演者 是毛相 先 服 装道 具 和 舞 台表 现 效果 等 综合 结 构 中 看 出其 蕴 含 的哲 是 他 将 孔雀 舞 带 入到 了我们 的生 活 , 并 让 我们 对 傣 族 学 思想和 审 美理 念 。 孔 雀舞对 傣族 的 民族 个性 进行 了完 美 生 , 舞蹈 有 了更 深 的了解。 他 对 傣族 文化和 孔雀 舞 有着独 到 的 的诠释 , 其 充分表 现 了傣 家人 对 自然 的热爱 , 对 美 的追 求 , 并 根据 自己的想法 和理 解创 造 了一 套 由简 入繁 的教 对和 平和 安定 的 向往。同时也 是这 种 与 自然和 谐相 处 的傣 见解 , 学 方 案瞄 1 。 毛相 的勤奋铸 就 了他 的成功 , 他 为 了更 细致 更清 家人 的生 活态度 才造 就 出这么 优 美 的傣族 舞蹈 , 给 予世人 楚 的观 察孔 雀 的形 态 、 神 情和 动作 天天跑 到 孔雀 的栖 息地 次 次的视 觉盛宴 。 去 与孔 雀们 一 同生活。这种 执着和 毅 力 以及 其 对孔雀 舞 的 2 . 1 孔 雀舞 的 审美特 征 不 同 时期 不 同的 艺术 表演 者 促 使着 他 为孔雀 舞 而 努力 和 奋 斗 , 从 而让 他 具 对美 的追 求是不尽相 同的 ,这更 成就 了孔雀舞 不 同时期 的 无 限热 爱 , 备 了精 湛绝 美 的舞 蹈技 艺 , 并 成为人 们 崇拜 和尊 敬 的瑞利 不 同审 美特征 , 使 得孔雀 舞不 断的发展创 新 。“ 三道 弯 ” 是 他 在传 统 孔雀舞 的基 础上 开创 了徒 手 傣 族舞蹈 富有雕 塑美 的典 型 的基 本特征 。第一 道弯从 立起 江畔 的孔 雀舞 大 师。 表 演 的 先河 , 并在 其 多个作 品中融 入 了其他 民族 的艺术 形 的脚 掌至 弯 曲的膝部 , 第 二道 弯从 膝部 到胯部 , 第三 道弯从

论图腾崇拜下的孔雀形象对傣族舞的影响

论图腾崇拜下的孔雀形象对傣族舞的影响

论图腾崇拜下的孔雀形象对傣族舞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尚舞》 2021年第17期刘林奕【摘要】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文化传承中,图腾文化作为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史上灿烂的一笔。

图腾文化多彩绚烂,表现在人类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思想观念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发展演变升华。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孔雀图腾是傣族人民信仰的神圣对象,傣族舞蹈与其图腾崇拜下的孔雀形象紧密相连。

【关键词】图腾崇拜;孔雀;傣族舞;影响1.傣族孔雀图腾的产生及其特征1.1孔雀图腾的由来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也称“傣泰民族”。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其群居地位置特殊,山林绵密,生态优美,所以栖息着很多动物,包括珍稀或濒临灭绝的动物。

在傣族人民的祖先认知里,人与动物是生命共同体,人离不开动物,动物同样需要人的保护,如果两者不和平共处,平衡将被打破,人类会受到伤害,因此,傣族人民十分注重保护动物,力求做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古往今来,关于傣族的图腾崇拜有许多版本,最让大众认同的是风俗习惯之说。

在傣族古代文学中,傣族其实没有固定的图腾,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中各有各的图腾。

有专家学者认为,探讨傣族动物图腾信仰与崇拜,可以从其古代神话传说中进行佐证。

关于孔雀的神话传说,深受民众喜欢,人们对孔雀的敬爱以及崇拜之情,让孔雀升华为庇佑族人的“神鸟”,被傣族人视为神圣之物,是吉祥的象征,成为了傣族人精神世界的信仰,由此,孔雀形象成为“美满幸福”的代表,孔雀图腾崇拜随之而生。

1.2孔雀图腾的形象特征云南地处中国南方,地域气候较为湿热,生活在此空间的傣族人民性格温顺,脾性平和,因此,傣族的孔雀形象是安静柔美的气质,模仿孔雀图腾,通过手、腿以及腰等展现孔雀呈现的“S”形肢体,柔中有韧、优美俊雅,身体的舒展与呼吸起伏和谐统一。

山花野树,清溪照影,孔雀飞来,展羽翩翩起舞,轻盈的舞姿,灵动的舒展,都是孔雀图腾的呈现。

“木雀舞”产生的源由、特点及成因

“木雀舞”产生的源由、特点及成因

“木雀舞”产生的源由、特点及成因摘要:探讨哈尼族舞蹈,对于充实本土舞蹈教材,助推舞蹈教学和研究哈尼族跨境民族舞蹈有着重要作用。

“木雀舞”是哈尼族丧葬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本文从神话传说、舞蹈特点、艺术成因三个方面,对哈尼族丧葬舞蹈进行探讨。

关键词:哈尼族;木雀舞;艺术成因;在众多民族、民俗舞蹈中,哈尼族舞蹈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的边陲要塞独放异彩。

哈尼族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在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中,丧葬礼仪具有最原始性、最稳定性的族群特征,对家族、姻亲有重要的稳固功能,礼教功能,体现着哈尼族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

笔者结合舞蹈教学实际,选其丧葬舞蹈中特点鲜明的“木雀舞”为例,浅议其舞蹈的艺术成因。

1、“木雀舞”产生的源由据《红河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记载:“木雀舞”系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胜村乡麻栗寨村的哈尼族创作,流传于麻栗寨、全福庄等少数几个村寨,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

胜村乡也被称之为“木雀舞”之乡。

相传,过去一户卢姓哈尼人的小孩,全身生了癞疮,一直医不好,父母不忍看他离去,便把他放在山洞里,后来飞来一只小雀天天舔他身上的疮,慢慢治好了他。

病愈后,他回到家中,父母都已经去世,他去祭拜父母,族中人却不认他,他只好到村外杀牛祭奠,并用木头制成小雀,手持小雀边跳边告诉父母:“我是你们的儿子,是小雀救活了我”。

此后,只有在送葬、祭祀亡灵、为亡灵开路、送其灵魂回祖宗所在的地方时,才跳木雀舞。

在哈尼族口传史(卢朝贵讲述,杨文钧整理的文献资料)《木雀舞的来历》中,另记有,传说远古时候爱落山一带的哈尼人李姓部落和百姓部落间发生了争斗,白姓部落幸存的男孩小克甲在一条母狗的帮助下得救。

在母狗的抚育下小克甲渐渐长大,一天这条母狗冲到了李姓寨子,拖住一个妇女的裤脚。

原来这女人是白姓部落的姑娘,狗把女人领到了它的狗窝前,她看到在狗窝里睡得正甜的小克甲,忍不住失声哭了,对蹲在一旁的白狗说:“狗啊!白家忘不了你!”此后,女人时常去看克甲,头人一怒之下把这女人活活吊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神 鸟驮着 东升 西落 。《 山海经 大 荒 东 经 》 云 : 汤 谷 上有 扶 木 , 日方 至 , 日方 出 , 有 “ 一 一 皆载
于乌 。 《 ” 尚书 尧 典》 记载尧 是一 个 治 理 滔 天 洪 水 的英 王 , 时最 大 的 苦难 是 由水 造 成 的。在 当
作者简介 : 叶笛 , 四川 大 学 艺术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原始 先 民最 初对于 “ 鸟崇拜 ” 的最强大 动力 。
对于原 始先 民而 言 , 生存 需求乃 最基本需 求 。求 生意志 , 指引原 始人类 为 了 自己生命 的延
需要 , 次 由较低层 次 到较高层 次 。原始先 民对 鸟的崇拜 人都潜 藏着这 三种不 同层次 的需 要 , 依 但 不 同时期 表现 出的各种需 要 , 的迫切程度 是 不 同的 。人 最 迫切 的需 要 才是 激励 人 行动 的 它 主要原 因和动力 。这种需要 是从外部 得来 的满足逐 渐 向内在得 到的满足转 化 。这 种对鸟 的崇 拜正 是 因为期 许其超 自然 的力 量能够 实现他们 最原始 的需要 所 产生 , 心理 层次 理论 ” 以“ 为依
《 东南学 术) 0 0年第 1期 21
论 少 数 民族 “ 崇拜 " 念 鸟 观 的 舞 蹈现 象
叶 笛
摘 要 : 族 的孔 雀舞 、 海 的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舞 、 僳 族 的 鸟 王 舞 、 傣 青 傈 哈尼 族 的 棕 扇 舞 、 族 的 玛 恰 霞布 卓 等 以 藏
鸟为主题 的民族舞蹈蓬勃地在 中华大地上 繁衍传 承着。笔者认 为这 是一种原 始牧猎 文化 的遗存 , 也 是一种原始舞蹈“ 乌崇拜” 文化的表现 , 而这种 鸟 图腾 崇拜在远 古 中华 大地上 一度独领风 骚。而各 民
族 受 地 域 影 响 , 呈现 出的 鸟 图腾 舞 蹈 又 大 相 径 庭 , 有 其 深 刻 的历 史 动 因和 文 化 意 蕴 。 在 此 , 者 所 这 笔
试做一管见。
关键词 : 鸟崇拜” 少数 民族 ; “ ; 舞蹈 ; 值意义 价
中 图 分 类 号 : 2 .2 J 2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16 (0 0 0 一 19— 7 10 5 9 2 1 ) l 0 4 0


“ 崇 拜 ” 念 解 析 鸟 观
从 古至 今 , 以鸟 为题材 的舞 蹈一 直存 在于 我 国各少数 民族 地 区之 中 , 中 国这 片浩然 广 阔 在 的土 地上 , 自己独 有 的方 式井 然有 序且 生机 勃勃 地传 承繁衍 着 , 以 鸟成 为各少 数 民族舞蹈 的重
要表 现形式 之一 , 难道 是一 个偶 然 、 一个 巧合 、 一个 纯粹 的 自然现象 ? 这 些不 约而 同 的相 同恰 恰说 明“ 在 我 国传统 文化 中不 同于 彼 的地 位 , 鸟” 它是 深埋 在 民族
据 古籍 记载 , 我们 的先 民相 信 鸟拥 有 某 种 超 自然 的力 量 。 《 经 ・ 诗 商颂 ・ 鸟 》 载 “ 玄 记 天 命 玄 鸟 , 而生 商 ” 鸟崇拜 ” 降 。“ 可追 溯至 大汶 口文化 , 族 的 图腾也 乃 玄 鸟 。那 时 先 民每 日所 商 见 : 出 日升 、 鸟 鸟息 日落 , 阳光晕 的模糊 和 鸟飞行 的能力 让 原 始人 类 迷 信 太 阳是 由一 种 巨 型 太
< 东南学术) o o 2 l 年第 1 期
恐 怖的水灾 中最令人 羡慕 的是能 飞翔 的鸟 , 只有 翱翔 天 际的 鸟儿 才能 躲避 灾难 。也 如西 方 圣
经《 创世纪》 中诺亚方舟( oh s r) N a ’ k 的传说 , A 和平鸽带回了橄榄枝, 同时带回了人类生存的 希望 。信仰就 是这么潜 移默化 的进入人 类 的意 识和生 活 。它也 成为 了人类情感 中一种 相矛盾 的敬畏 情结 。原 始先 民对鸟 的崇 拜有深 层的文 化意 蕴 , 美 国心 理学 家 马斯 洛在 心理 需求 层 从 次理论 中可看 到其端倪 。在心理 层次理论 中, 三类 的需 要 : 理需要 、 前 生 安全需要 、 归属 和爱 的
骨髓 中 的历 史积 淀—— 先 民正 是把 “ ” 为 本 民族信 仰 的 图腾 而 崇拜 。但 为什 么原 始先 民 鸟 作
会把 鸟作 为 图腾 , 在其 心 目中 占据 此般 重要 的位 置 呢?社会 生产 力低 下 , 并 原始先 民对 自然 的
无 知是 图腾 产生 的基 础 。 自然 界万 物 自然 的生成 及 繁 衍 , 先 展 开 了 “ 物有 灵 ” 祖 万 的联 想 , 并 逐 渐 产生 了敬畏 及崇 拜 。这种 “ 万物 有灵 ” 的联 想 也是 图腾 崇拜 的发 端 。鲍 亚 士 《 图腾 起 源 》
中这样 定义 图腾 , 图腾一词 来 源 于 印第 安语 “oe , 思 为 “ 的 亲属 ” “ 的标 记 ” t m” 意 t 它 ,它 。在许 多 图腾神话 中 , 民们认 为 自己 的祖 先来 源 于某种 动物 或植 物 , 是与 某种 动物或 植物 发生过 先 或 亲缘关 系 , 于是某 种 动 、 物便 成 了这 个 民族最 古 老的祖 先和保 护 神 。 植
据 , 者认为 “ 笔 鸟崇拜 ” 的生成 可归结 为三点 :
1族 群生存 的信仰 寄托 .
“ 生理上 的需 要 , 是人类 维持 自身 生存 的最基本 要求 , 括饥 、 、 、 、 的方 面的要 这 包 渴 衣 住 性
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 正如一个人在饥饿时对其它事物 的兴趣会骤 然 陡降 , 而他 的主要动力 来源 于觅得 食物 得满 足感 。“ 类需求 的级别 最 低 , 们 这 人 在转 向较 高层次 的需 求之前 , 总是尽 力满足这 类需求 。 这一 观点 证 实 , ” 生理 需要 可能 是推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