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环境
第二章 行政环境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 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三)行政环境的构成
行政环境
(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社会环境
第二章 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的含义、基本构成要素
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政治、经济和文化、民族、宗教环境对行政管理的 影响
第一节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 分析
一、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
行政环境问题是行政生态理论的重要内容
(一)行政生态学的兴起
A. 生态学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B. 20世纪50年代后,行政生态学发展
(二)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系统界线: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 来,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区别, 又彼此关联的中介环节。 行政系统的界线两种功能: 1.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
2.过滤
• 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
内涵:
(3)民族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宗教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1)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2)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3)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4)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行政系统和行政环境的关系也可得出如下结论 (1)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施加影响的对象,行政环 境的改变是行政系统功能有效发挥的结果。 (3)行政系统的活动和行政环境的改变,只能在实 践中取得一致。 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但在适应的同时, 又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
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环境_[全文]
![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环境_[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af325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0.png)
第二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是行政活动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是行政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
行政环境与行政活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互动关系表明:只有首先适应环境,行政活动才能得以正常开展。
同时,行政活动的开展必然影响、塑造行政环境,使环境沿某种方向、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了解影响行政活动开展的环境因素,是科学、有效行政的前提,同时也为评估行政行为提供重要的启示。
本章首先阐述了行政环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行政环境的特点及意义,介绍了行政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
其次,本章重点阐述了行政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自然、国际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行政一方面要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身,另一方面,它还要能动作用、改造环境。
这两方面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一、行政环境的含义“环境”一词泛指存在于特定空间、对事物或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生命体的存在与发展受所处环境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适者生存是普遍法则,与生物界相比,人类凭借自身创造力的施展,使自身对环境适应不再是消极的。
人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改善甚至创造环境,在此过程中,人类的生存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向前发展着。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于行政系统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影响行政系统运行的因素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行政系统之外的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教育、科技、人口、资源、自然环境等;二是行政系统内部环境,如行政体制、职能、领导者、人际氛围等等。
在此,我们着重阐明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随着行政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目前对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行政生态学。
它把行政系统视为生物有机体,把行政环境看作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的有关理论来研究行政问题,给人们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二、行政环境的特点与分类13></a>.行政环境的特点(1)多样性与复杂性。
第二章__行政环境

里格斯“棱柱模式理论” 里格斯“棱柱模式理论”的局限性
“棱柱模式理论”强调行政管理的形态取决于所处的 环境,从而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棱柱模式理论”对于社会的分类基本上是以现代化 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看法。 “棱柱模式理论”的行政模式归类尚显粗糙,从而影 响了其指导现实研究的能力。
5.宗教环境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6.自然环境 6.自然环境
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行政管理 的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与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 制约着其行政管理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 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 制约着其行政管理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 地理形状影响着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管 理稳定状况; 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3.文化环境 3.文化环境
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 影响 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4.民族环境 4.民族环境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 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体制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 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3.行政环境的含义 3.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与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和影响的 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
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 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 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00277-02第二章 行政环境

第二章行政环境1.[识记]环境的涵义是什么?所谓环境,是针对特定系统而言的,也就是处于特定系统的边界之外,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种种物质条件和情势因素的统称。
2.[领会]简述组织的系统与边界的关系?所谓“边界”是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
美国著名的管理系统理论学者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认为,边界的作用在于说明组织的特性及了解组织与外在环境间关系;而且,边界的有无渗透性是判别封闭与开放组织理论的重要标志,若边界是刚性、不可渗透的,则该纽织或者系统是一个孤立的、自我封闭的系统,与外在环境无任何关系;反之,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对环境一词应该做如下界定,即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3.[领会]行政环境的含义是什么?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具体地说,我们要想较为全面地理解行政环境这一基本概念,就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内涵:(1)行攻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4.[识记]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有哪些?[200804多选]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有:(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5.[识记]行政环境的类型有哪些?行政环境的类型有:(1)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2)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3)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6.[领会]简述自然行政环境的内容与特点?(1)自然行政环境的涵义是:自然行政环境是指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起影响作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集合或统称。
(2)自然行政环境的内容有:天气、地质结构、原始森林等环境因素的形成都是自然界运行的表现与结果(3)自然行政环境的特点是:一般来说也不依赖人类而存在与发展。
行政管理学_2 行政环境

公共管理学院 主讲人:徐凌(副教授)
本讲主要内容及重点:
行政环境的概念
行政环境的体系构成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互动关系
一、什么是行政环境?
1、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行政生态学的 兴起
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与 重视。 1947年,(美)高斯《政府生态学》,提出了 行政生态的问题。 1957年、1961年,利格斯分别发表了《比较公 共行政模式》及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公共行政 生态学》。
国内行政环境(内部条件)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政治环境 文化环境 人口、民族、历史传统等
自然环境:
主要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一个国家的地 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如大气、 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等)
“地缘政治”学说
经济环境:
主要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物质技术和经济 制度,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行政管理对环境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
第一,积极制定方针、政策改造环境; 第二,纠正以往错误的方针、政策,出台符合实际的新 政策。
资料片:
《五角大楼在行动——聚集阿富汗》
讨论: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有效互动关系。
美国政府应对政策的有效性。
这些条件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有形的、 无形的;有自然界的、社会界的。总之, 凡是作用于行政系统、并为行政系统反作 用所影响的条件和因素,都可能属于行政 环境的范围。
二、行政环境的体系构成:
国际行政环境(外部条件)
它是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关系。
恩格斯(P35):
“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 它可以沿着同一个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 得比较快; 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 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 或者是它可以阻碍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 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 况中的一种。”
2《公共行政学》第2章行政环境

(3)组织文化的特征。 目前,对组织文化的评价还不可能有 一种可以量化的标准,而仅能通过一个组 织所具有的如下特征予以识别: • ①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②团队精 神。③对人的关心程度。④组织的一体化 的程度。⑤风险承受程度。⑥民主程度。 ⑦报酬标准。⑧重视结果。⑨控制程度。
案例
•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对世界主要城市的大气 质量污染情况进行监测评比,沈阳作为一个老污 染城市历来“榜上有名”,1988年还曾进入到世 界十大污染城市第二位。沈阳市属以煤烟型大气 污染为主的城市,全市每年燃煤量达1000万吨, 这些煤炭的60%都是在冬季取暖中烧掉的。为了 使沈阳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沈阳环保部门从2002年初开始对各种锅炉、窑炉 进行治理,取缔了一批严重冒黑烟的炉窑。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对行政环境与公共行 政之间关系的认识。
五、具体环境与公共行政
1、具体环境的概念与内容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 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 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 外部环境的总和。它包括组织文化、组 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 力、管理对象等。
组织环境一般是比较稳定并比较确定的。 公共组织的机构、职权、职能、人员、规章 制度和组织文化等一旦形成,处于比较稳定 状态,不仅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要改变也是 十分困难的。这些管理要素的稳定性保证了 公共行政的有序性。 组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涉及到组织的效 率和工作人员的士气。
(3)文化环境与公共行政 文化环境是由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 念、社会心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要素的 总合。文化因素渗透到社会系统的各个领域,对 行政体制、政府职能、行政行为、行政心理等影 响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深远的。文化环境为公 共行政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提供行政价值 观和行为规范。可以讲,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 塑造出什么样的公共行政。适应文化环境的公共 行政能够反过来改善文化环境。 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是现代公共行 政文化的重要内容。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意识形态对公共行政有 指导作用和强制性的作用。
第2章_行政环境

• 雷格斯强调,现实中纯粹的融合型(农 业社会)或衍射型(工业社会)都是不 存在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其行政系 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棱柱型(过渡型) 因素。
2.2 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 2.2.1 经济环境及其构成 • 2.2.2 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 理的影响 • 2.2.3 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 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图2-7 计划-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连续体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
计划配置方式
计划-市场的过渡
市场配置方式
• 行政系统对于经济体制的反作用表现在: • ①特定的经济体制是在特定的行政系统 地推动下实现的,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 革。 • ②各国的经济体制有效运行要依靠行政 系统的支持。
• 3、科技发展水平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 科技发展水平自然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科 学与技术的发展程度。 • 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国内外学者也都把科技作为一种经济力 量因素。
融合型行政模式
棱柱型行政模式
1、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是融合型行政模式 (FusedModel)
• 特征: • 社会结构混沌不分,如同折射前的自然光; • 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 与之相适应,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如政治行为、 立法行为、司法行为、战争行为等是混杂一起的, 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低下。 • 其权力来自君主,官吏来自非凡阶层,实行世卿 世禄制度;政府与民众沟通很少,官僚职位重于 政府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属主义色彩。
• 实际上,到2003年底,按国民生产总值排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7大经济体;而按“购买力 平价”计算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 体。 • 但是由于GDP基数小、人口多,中国在世界 GDP总量中所占比重没有大幅度上升。2004年, 世界GDP达到406705.38亿元,其中美国GDP占 28.5%,日本GDP占11.48%,中国GDP占4.06%, 居世界第7位,但中国人均GDP在全球184个国 家和地区中居100位左右。
行政管理学自考 第二章 行政环境

B.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4. 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 科,并使其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的学者是( )
2-34(2)
C
A.高斯
B.卡斯特
C.雷格斯
D.林德布洛姆
5.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 ( A )2-34
A.高斯
B.泰罗
C.帕森斯D.韦伯
A.基于利益关系而结成的社会团体 B.基于血缘关 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
C.基于信仰关系而结成的宗教团体 D.基于地缘关 系而结邻里团体
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2-50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C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2020/5/9
15
多选 2分/共10题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 运行文化的转变。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
2020/5/9
21
4、简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256/58
答: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 值观的转变。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 功能文化的转变。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020/5/9
6
知识巩固
2020/5/9
7
-- 选择题 单选 1分/共25题
1.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 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是( B )2-31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地理环境 D.国际环境 2.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所谓环境,是针对特定系统而言的,也就是处于特定系统的边界之外,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种种物资条件和情势因素的统称。
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二、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一)自然行政环境(指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起影响作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集合或统称)与人造行政环境(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且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与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二)宏观(指能够对行政系统策略层次的存在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因素集合)、中观(在这不仅仅指对行政管理层次产生影响)与微观行政环境(特定组织内部作为个体的工作人员在具体行政管理活动中必定要与之接触的各种物理、生理与心理因素总和,主要对特定行政行为或行政人员个体发生的作用);(三)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四、行政生态模式
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使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则是弗里德·雷格斯。
其代表作品《行政生态学》,其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注:融合型行政模式是指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该模式特点: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衍射型行政模式指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该模式特点是有着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组成,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棱柱型行政模式是指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该模式理论只是为解释与说明不同国家行政系统的差异性提出的一种理想假设。
五、经济环境
1.经济环境是能够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制度规定的统称,是特定行政系统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与经济活动方式的总和。
2.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
3.经济力量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经济力量是特定行政系统最基本的总量经济因素,它直接决定该系统所处社会大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着行政系统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
因此,经济力量因素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
4.社会经济结构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首先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
社会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必然要对作为上层建筑主要成分之一的公共行政系统产生基本性影响和制约。
其次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性质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
最后,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
5.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通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最后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相适应的以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6.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1)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
(3)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制,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向成熟与完善。
(4)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三)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受限市场模式”是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体制型。
主要特点“价格的不可决”,即在经济结构已经建构化,但却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中,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限制外,还要受到买卖双方的社会地位、名望、亲疏关系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目前受限市场模式仍然在我国存在,主要表现:其一是价格双轨制,即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有少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基本物资、基本能源及产品仍实行国家定价。
其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即全国市场体制的不统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的存在。
六、政治环境
狭义政治环境是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
广义上政治环境,就政治本身来看,现代各国政治系统中,对行政系统影响最为明显或者说最为重要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政党制度、社会团体发达程度以及社会流通性等组成部分。
政治环境是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
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国家权力在政府横向各部门及纵向各层级政府间具体划分方式、互相关系及其制度体现。
(二)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其一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其二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
其三,政党的执政功能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三)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一,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
通过它的作用,社会公众的许多特殊利益要求,愿望才能有效地传递给政府,而政府的政策措施也往往需要通过社会团体才能在社会公众中取得支持和有效实施。
第二社会团体不仅扩大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
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建立与各级政府直接相对应的、严密的层级节制型组织系统——
各级党委与党代会直接对行政系统的组织、人事和决策活动行使领导功能,直接领导行政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控制的全过程。
间接影响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国家权力组织与政治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来影响行政系统的组织与运行过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三)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七、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文化环境就是在特定社会里,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行政系统的成因、结构、运行方式,及其与公民间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是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行方式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稳定反映与沉淀。
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价值文化或关于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又被称为行政神话是指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识与价值取向模式。
(二)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功能文化或说关于行政系统的功能结构观,是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行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结构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行政功能文化方面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文化观念:1.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2.
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三)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行政运行文化实质上是关于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可称为公共行政过程观,主要指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取向模式。
(四)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所谓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称为政民关系观,即社会关于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承担角色方面的认识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与民众间关系的认知、情感与价值取向。
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管制型行政价值观即认为政府的基本价值就在于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制。
服务型价值观要求行政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改善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为基本功能与价值取向。
(二)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三)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四)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