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经过长期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主要原因有:第一,实践斗争。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从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纷纷站出来提出各种理论试图解决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努力主要有:1、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起义,革命主体是农民阶级。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具有伟大的革命性,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它失败的教训表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但它在最终目的上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所有这些努力的失败表明,不出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
第二,思想启蒙。
1、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中国首先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当时社会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
他们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与他们始终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并不断地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这种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的。
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
新文化运动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拓了道路,创造了思想条件。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在各种新思潮的比较和竞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面对各种学说和救国方案,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选择,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第一,经过比较,中国先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不能救中国,从而转向了社会主义。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使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代替空想社会主义。
第三,经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的三次争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更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从1919年到1 923年,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先后战胜了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4)外来影响——分为两点:①“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开始暴露。
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生产过剩、社会两级分化、国家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等,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里都有详细的分析和解剖。
第七讲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七讲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辛亥革命失败2、新文化运动开路(新文化运动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这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4、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5、胡适自由主义的失败一、辛亥革命失败后果:政治专而不治,文化复古而不求新。
政治文化危机都未解决。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正始》康有为:“今共和数月矣,所闻于耳、触于目者,悍将骄兵之日变也,都督分府之日争也,士农工商之失业也,小农之流离饿毙也,纲纪尽废,法典皆无,长吏豪猾,土匪强盗,各自横行,相望成风,搜括则择肥搏噬,仇害则焚杀盈村,暗杀则伏血载途,明乱则连城陈战,抢掠于白昼,勒赎于大都,胁击于公会,骚扰于城市,以至私抽赋税,妄刑无辜,兵变相望,叛立日闻,……炸弹日鸣于社会,手枪公行于朝堂,争地鏊兵,风尘遍地,……号为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号为自由,而实自死自亡;号为爱国,而实卖国灭国。
”李大钊:“民国之兴,基于大义,用兵不过三阅月,成功之速,为东西历史所未有,吾华之幸,抑亦吾民之幸也。
然则有忧者,则匪氛之起,不在满清末运,而在民国初年。
何则?战后之兵,蛮野浮动,在伍时即大肆劫掠,退伍后仍将流为盗寇,则今日之兵,即他日之匪,其因一也;愚民不识共和为何物,教育不可立收成效,责以国民义务,群惊为苛法虐政,迄而抗变,其因二也;一度战乱,元气大丧,民间愁苦怨嗟,实为乱阶,其因三;左道之流,造谣惑众,此次革命,引起此辈帝王思想,其因四。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特殊魅力。
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提供人类世界与自我认同的大智慧。
在理论上表现为,它体现了科学真理性和人民利益价值性相统一的合理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在实践上表现为,引领人类解放的思想,社会主义国家何时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何时就能取得成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对西方文明的失望及俄国十月革命模式的诱导。
因为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如洋务运动)后,并没有能够拯救中国,故仁人志士们开始向学习西方政治文明转变(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后也相继的失败,这让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感到非常失望。
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本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由于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的努力遭到失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的时候,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第一,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只因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当时俄国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因而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具有特殊的魅力。
第二,当时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壮大。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但是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某种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
第二,一战以极端的方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是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为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成为现实必须。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回顾近代史,我们不禁会有这样一个好奇的心态,想细致的了解我们的祖国近代史,了解我们当时人民的思想,体会他们的努力为我们祖国后代造福的腾腾热血。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了解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一、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其四,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其五,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
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
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少了现代化的标尺,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本土文化。
抛弃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现代化也终将不可能实现。
至于二者孰主孰副,我们大可把视野放的长远一些,历史和人民会决定它的走向。
二、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而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
只有首先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开辟道路。
在中国,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政治上远见卓识的党。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理论、实践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发展。
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和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历史、理论、实践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一选择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科学预见,其中关于共产主义的美好设想和科学阐述,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3)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4)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怎样选择?(1)办刊物、写文章、翻译马恩著作(2)建学术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利群书社、觉悟社、三次思想大论战)(3)创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学校(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长沙第一师范工人夜校、郑州工人夜校)(4)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一)创建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二)成立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科学性:提出了新的革命纲领)第二、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
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
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
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三民主义行不通,实业救国遭受挤压,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不通,正当中国处于迷茫的状态中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处在彷徨苦闷的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寻的主义.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李大钊继承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从爱国立场出发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2)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也给国人以重要的思想启蒙的作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力地打破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在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结起来.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民族主义思想的角度来说
中国近代史
官僚政治崩 溃的历史
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看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 资本主义虽有了初步发展,但依 然严重依靠外国资本主义,民族 资产阶级有了一定程度的壮大, 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 足”,注定了其软弱性
但是一个全国性政 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 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 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 的空间,让他们证明 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 中国走向成功
首先要介绍的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它们产生 于半殖半封的社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国 家资本形态,由于没有私人资本发展作为基础, 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 吞并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 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其形成有主 要来自依靠发行公债和银行垫款的政府财政拨 款,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通过税收和通货膨胀 转嫁到人民身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战结 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发展到了畸形膨胀的地 步,他的结果是使普通的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 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接下来看看以资产阶级中下层 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实际上是由 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它们的主张常被概括为“三民主 义”,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发展又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 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以上几种中最 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由于还存在 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 际的空想因素(如平均地权时要 “涨价归公”“照价购买”,节制 资本时要利用“发达国家资本”, 要“不失国家主权”的借用外资, 这些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 不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缺乏可操作 性的),使它难有推广实行的机会。
第六组:刘文佳 刘敏 唐琳 曾驿涵 林秀媛 王雨晴 王天旸 李威威 刘寺宇
中 国 的 背 景
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 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激进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国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知识分子 选择马克思主义
那么让我们最后再看看
马克思主义能否很好的 改造中国呢?
我最后想说的是: 马克思主义正是 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 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 选择。
其次是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它的 基础是地主、官僚、旧式商人和一些买办转化 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始终希望通过统 治阶级自身的改革使政权资产阶级化,支持民 族资本的发展。他们在土地制度上主张不触动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他们所由出生 和依赖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对外态度上,虽 反对帝国主义却并不坚决,因为天然的“软骨 性”和先天不足,在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方面 都必须依赖外国资本曲折地突破封建制度、军 阀统治和自然经济的制约。这样的态度既难以 在政治赢得广泛的支持,在经济上也会使国内 市场狭小,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量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