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章练习

合集下载

分章练习十五、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解析版)

分章练习十五、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解析版)

分章练习十五、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解析版)名实的分离是第十三章的主题。

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名词和实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名实的分离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名实的定义与关系名指的是事物的名称,是用来引用事物的词语;而实是指具体的事物或概念。

名实之间的关系是指名词与实词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名是对实的引申和代指,实则是名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概念。

名实之间的正确关系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解和运用这种关系对于准确表达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二、名实的作用和表达方式名实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语和宾语:名实在句子中常常作为主语或宾语出现,用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

例如:“李明是一位医生。

”中,“李明”是名,表示人的称呼,“医生”是实,表示职业。

2. 定语和状语:名实也可以作为定语或状语,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增强句子的描述和说明性。

例如:“那位著名的作家出版了一本新书。

”中,“著名的”是名,表示评价的对象,“作家”是实,表示身份,“新书”也是实,表示产品。

3. 表语和谓语:名实还可以作为表语和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性质和状态,或者表示动作的发生与否。

例如:“这个问题很复杂。

”中,“问题”是名,表示主题,“复杂”是实,表示性质或状态。

4. 其他语法成分:名实还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其他语法成分,如补语、状语从句等,用来进一步修饰句子或补充信息。

三、名实的分离与表达技巧名实的分离是指将名与实分开表达,即不将名作为实的修饰语言,而是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这种分离的方法可以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和表达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名实分离表达技巧:1. 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示实:这种方式可以简化句子结构,突出实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她看起来很开心。

”中,“看起来”是名的分离,“开心”是实,表示状态。

2. 用动词来表示实:通过动词的使用,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实的含义和动作。

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分章节)

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分章节)

乘除法的应用题1、暑假到了,妈妈带小明坐火车去成都旅游,他们一共坐了6个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56千米,那么小明家离成都多远?他们如果改乘汽车呢(汽车每小时行104千米)要坐多长时间?2、江苏省的10家调查机构于2010年底对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等11个城市进行了居民生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这11个城市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2160元,那么这11个城市2010年家庭年收入是多少?3、一份稿件5300个字,小明平均每分钟能打115个字,他45分钟能把这份稿件打完玩?如果不能,那么需要多长时间?4、老师给你们班每个人发了一套校服,已知每套校服68元,你们班一共41个人,那你们班一共要交多少钱?5、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大约有160名婴儿出生,那么没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6、四年级有150个同学去看电影《变形金刚》,已知票价每人45元,一共要付多少元?7、商店一共运进845个玩具熊,卖出了537个。

(1)已经卖出的玩具熊单价是16元,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玩具熊按单价13元卖出,还能收入多少元?(3)商店卖玩具熊一共收入多少元?8、回收1吨废纸可以造出850千克再生纸,同时还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电6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

某废品回收站上个月回收废纸36吨.(1)用这些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2)可以节省多少原料?节约多少电?节约多少水?9、奶牛场养了25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吃草12千克。

按照这样计算,这些奶牛30天一共吃草多少千克?西街小学四年级同学去公园春游,一班有48人,二班有49人,三班有55人。

(1)每个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混合运算的应用题1、学校举行运动会。

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总人数的2倍.求(1)四年级有多少人参赛?(2)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3)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赛?2、苹果园的苹果熟了,现在要用卡车来运苹果,已经知道3辆卡车可以运480箱苹果,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卡车,一共可以运多少箱苹果?3、同学们栽树,四年级载了32棵,六年级载的树比四年级的3倍少18棵。

数二660题分章节

数二660题分章节

数二660题分章节
题目分章节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章节内容和题目类型来进行分类和归纳。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分章节的方式,将660道题目按照章节进行划分:
1. 第一章,基础知识。

题目1-50,概念理解和基础知识练习题。

题目51-100,公式推导和计算题。

题目101-150,简答题和解释题。

2. 第二章,数据结构。

题目151-200,数组和链表。

题目201-250,栈和队列。

题目251-300,树和图。

3. 第三章,算法与复杂度分析。

题目301-350,排序算法。

题目351-400,查找算法。

题目401-450,递归与分治算法。

题目451-500,动态规划算法。

4.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

题目501-550,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

题目551-600,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

题目601-650,网络管理和性能优化。

5. 第五章,操作系统。

题目651-660,进程管理和调度算法。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具体的章节和题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内容也是划分章节的重要考虑因素,可以根据题目的相关性和难度级别进行合理的划分。

水浒传分章练习题

水浒传分章练习题
A、高俅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而被后来做了皇帝的端王看 上。
B、史进是因为被诬陷私通草寇而逃离了华阴。
C、梁山泊起义军曾活捉高俅,后又把他放了。
D、武松和杨志都是被毒死的。 、《水浒传》中“黑旋风 斗浪里白条”之“浪里白条”指:
A张横B张顺C解珍D解宝
7、《水浒传》中因攻打祝家庄而上梁山的女将领是:
A顾大嫂B扈三娘C孙二娘D王干娘
1、 武松是怎样知道哥哥的真正死因?
2、 在告官无果的情况下,他做了什么?
第二十七章
1、 武松刺配孟州,在十字坡遇到了谁?
2、 张青告诉武松,他的酒店,三种人不能坏,是哪 三种人? 第二十八章
1、 张青要介绍武松去二龙山入伙, 武松为什么没去?
2、 在孟州武松结识了谁?他求武松帮什么忙? 第二十九章
第三章
1、鲁提辖如何救下金氏父女?
2、鲁提辖如何戏弄镇关西?
3、从这件事中你能看出他怎的性格特点? 第四章
1、打死镇关西后鲁提辖去了哪里?
2、简介在五台山鲁智深有几次喝酒闹事。
3、鲁智深的兵器是什么?重多少斤?
4、大闹五台山后鲁智深被智真长老推荐到了哪里? 第五章
1、鲁智深大闹桃花村遇到了旧相识谁?被他打的是谁?
水浒传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
1、 宋仁宗派洪信去哪里请谁来祈禳瘟疫?
2、 洪太尉上山寻访张真人途中都遇到了什么?他见 到张真人了吗?
第二章
1、 洪太尉放走妖魔的殿中,镇锁着天罡星、地煞星 各多少个?
2、 高俅为何要为难王进?
3、 王进在私走延安府途中结识了谁?
4、 史进为何要大闹史家村?之后他去了哪里?又遇 到了谁?
1、 劫生辰纲的事如何暴露的?最先被抓起来的是 谁?

八年级物理(上)分章节节练习题(声,光,透镜,物态,电流电路)新

八年级物理(上)分章节节练习题(声,光,透镜,物态,电流电路)新

八年级物理(上)分章节练习题(声,光,透镜,物态,电流电路)第一章声现象典型例题1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 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3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和______.4 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5 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2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答出一条即可)6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验钞机B. 微波炉C. 电视遥控器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7 给你一把直钢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现象及结论。

8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步行前进,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小——李——,快——停——下.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C.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小——李——,快——停——下”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下——停——快,——李——小”第二章光现象典型例题1光在水里传播的速度是()。

农村社会学分章习题:答案

农村社会学分章习题:答案
5、生活质量法;恩格尔定律法;生活标准法6、人情7、差序
第十章 农村社会保障
一、单选:
1-5、ABBCC 6-10、BCBCD 11-13、BBD
二、多选:
1、ABDE2、BE3、BCE4、ABC
三、填空:
1、法律法规
2、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优抚和农村社会福利
3、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
4、心理
5、互助合作;相互平等
6、工具性;情感性
7、关系网络;互惠规CDDA 6-10、CCAAC 11-13、DDB
二、多选:
1、ABCD2、ABC3、BCD 4、ABC
三、填空:
1、大家庭;小家庭
2、从夫居、从妻居和新居家庭
3、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4、婚姻5、婚姻、血缘或收养6、夫妻平等7、氏族8、宗法式;世家大族式;族权式9、姓;氏
10、建祠堂;修家谱;置族田11、修族谱、建祠堂
第六章 农村社区和农村城镇化
一、单选:
1-5、CABBA 6-9、BCCA
二、多选:
1、ABCDE2、ABCDE3、BDE4、ABCDE 5、BDE
三、填空:
1、滕尼斯;费孝通2、社区和社会3、亲属社区4、小城镇社区
5、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组织机构6、法林顿
一、单选:
1-5、ACBDC 6、B
二、多选:
1、AC2、ACD3、ABCDE
三、填空:
1、佩鲁2、以人为本3、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发展4、农民现代化
《农村社会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
1-5、ACABA 6-10、CCDBC 11-14、BCDA
二、多选:

财税与金融第五版分章节课后练习(含答案)

财税与金融第五版分章节课后练习(含答案)

一、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原因)1.只要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就不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2.一切财政分配都是通过收支活动来进行的。

(A)3.财政分配的主体是财政部门。

()4.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只包含经济公平一个层次。

()二、单项选择题1. 简单来说,财政就是国家的(C )活动,即分配活动。

A.买卖B.集中C.收支D.储藏2.(D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产品和服务的情况。

A.市场竞争B.市场机制C.市场垄断D.市场失灵3.( B)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A.个人需要B.公共需要C.家庭需要D私人需要4.( C)是指财政分配活动所固有的职责和功能。

A.财政支出B.财政收入C.财政职能D.财政目标三、多项选择题1.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EF )。

A.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外部效应问题C.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D.收入分配不公E.信息不完全F.经济波动与失衡2. 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需要,具有如下特征(ABDE )。

A.公众性B.集中性C.客观性D.无偿性E.历史性3.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途径包括(ABCE )。

A.税收B.转移支付C.公共支出D.公共需要E.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4. 与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相对应,财政具有的几大职能是(ABC )。

A.资源配置职能B.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职能D.宏观调控职能第二章一、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原因)1.按照管理权限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省级财政支出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特殊情况下的社会成员。

A3.按照财政补贴的透明度,可以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二、单项选择题1.(A )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各级政府的事权为依据,将集中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加以分配的活动。

A.财政支出B.投资性支出C. 社会消费性支出D.政府采购2. (C )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企事业单位或居民的某些指定项目所提供的补助。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分章习题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分章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B )。

A.反映与分析 B.核算与监督C.反映与核算 D.控制与监督2.会计的对象是指( C )。

A. 资金的投入与退出B.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C.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D.预算资金运动3.提取坏账准备金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 C )。

A.配比原则 B.重要性原则C.谨慎原则 D.客观性原则4.会计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选作统一计量标准的是( B )。

A.劳动量度 B.货币量度 C.实物量度 D.其它量度5.存货价格上涨时,下列计价方法中符合谨慎性原则的是( A )。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C.加权平均法 D.先进后出法6.会计方法体系中,其基本环节是( D )。

A.会计预测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C.会计监督方法 D.会计核算方法7.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 C )。

A.单式记账法的产生B.账簿的产生C.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D.成本会计的产生8.传统的会计主要是( A )。

A.记账算账报账 B.预测控制分析C.记账算账查账 D.记账算账分析9.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符合( C )。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C.客观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10.各企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符合( B )A.有用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C.一贯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11.企业于4月初用银行存款1 200元支付第二季度房租,4月末仅将其中的400元计入本月费用,这符合(B)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C. 收付实现制原则 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12.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A)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13.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是 ( C )。

A.会计科目 B.会计原则 C.会计要素 D.会计账户14.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基础》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选择1、最初会计只是()的附带部分,而后才逐渐的从中分离出来。

A.管理职能B.决策职能C.生产活动D.核算职能2、会计的基本职能()A.反映和考核B.核算和监督C.预测和决策D.分析和管理3、会计以()为基本的计量单位。

A.实物计算B.货币计算C.时间计算D.劳动计算4、会计核算主要的是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交易或事项的()方面进行核算。

A.生产经营活动B.实物C.数量D.价值量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项目。

A.预付账款B.专利权C.机器、设备D.预收账款6、下列()属于长期负债A.应付账款B.预付账款C.应付债券D.应付股利7、各种会计核算方法()A.彼此是孤立存在的B.一经形成,便不可更改C.必须相互配合的加以利用D.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础8、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A.长期股权投资B.长期应付款C.公益金D.固定资产9、()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之内(含一年)的各项费用。

A.长期待摊费用B.待摊费用C.预提费用D.无形资产10、下列()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A.销售商品收入B.材料销售收入C.代购代销收入D.包装物出租收入11、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主要的依据是下列那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A.一贯性B.历史成本C.持续经营D.货币计量12、在会计核算中,按期计算收入、费用、并据以结算盈亏,依据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A.会计主体B.货币计量C.会计分期D.持续经营13、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将企业的财产和个人的财产及国家的财产相区分开来,是依据()A.会计分期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D.会计主体二、多项选择1、会计核算能够提供的信息()A.事后信息B.历史信息C.预测信息D.分析信息2、会计监督包括()A.事前B.事中C.事后D.决策3、会计核算采用的计量单位有()A.货币计量B.实物计量C.劳动计量D.空间计量4、工业企业的交易事项主要有()A.资金筹集B.采购C.生产D.销售和利润分配5、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利润6、下列各项中()属于期间费用。

A.制造者费用B.营业费用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

A.应付债券B.预付账款C.应付账款D.预收账款8、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

A.股本B.资本溢价C.未分配利润D.应付股利9、下列各项目()应计入资本公积。

A.发行股票的面值收入B.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C.银行存款的利息D.接受捐赠的设备10、会计方法包括()A.核算方法B.分析方法C.控制方法D.检查方法1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A.投资收益B.营业利润C.利润总额D.净利润12、资产具有的特征()A.资产是过去的教育或事项形成的B.资产必须是投资者投入或者是向债权人借入的C.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或者是控制的D.资产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14、下列各项,属于流动资产的有()A.短期投资B.预付账款C.预收账款D.待摊费用15、()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交易或事项。

A.经营收入B.经营支出C.经费收入D.经费支出16、下列资产中,属于本企业资产范围的有()A.土地使用权B.自制的商誉C.经营方式租出的设备D.融资租入设备17、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A.独资企业B.分公司C.销售部门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1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A.会计主体B.会计分期C.持续经营D.记账基础三、判断1、会计核算必须而且只能采用价值的形式()2、会计发展的历史证明,会计是在社会政治变革中产生的()3、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4、会计只能是核算已经发生或完成的交易或事项()5、会计的任务是由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6、作为会计对象的交易或事项是指企业、单位所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7、应收及预收是资产,应付及预付是负债()8、资产按照流动行为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9、凡是长期收不回的资产都属于长期投资()10、无形资产是不具备实物形体的资产,因此,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无形资产()11、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权()12、某一财产物资要成为企业的资产,其使用权必须属于企业()13、企业接受外商投入和捐赠的实物和货币,均属于企业的实收资本()1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打乱顺序、相互配合的使用()15、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6、若某项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出()17、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续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18、会计产生于生产实践之中,又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19、会计任务是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20、会计的方法包括核算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的基础。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帐户一、单选选择1、会计科目是()的名称A.会计等式B.会计帐户C.会计要素D.会计对象2、会计科目必须全面反映()的内容A.会计对象B.会计职能C.会计本质D.会计概念3、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交易或事项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A.永久性B.独立性C.相对稳定性D.固定性4、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科目A.一般B.分别C.详细D.总括5、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是按照反映经济信息的()程序进行的分类A.内容B.用途C.结构D.详细6、下列会计科目属性成本类的科目是()A.原材料B.库存商品C.财务费用D.生产成本7、会计帐户根据()开设的A.会计对象B.会计科目C.会计要素D.会计等式8、总分类账一般只用()A.实物计量B.货币计量C.货币、实物计量D.劳动计量9、帐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决定的。

A.数量B.质量C.数量和质量D.总量10、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根本区别是()A.名称不同B.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C.有无结构D.有无格式二、多项选择1、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有()A.合法性B.相关性C.实用性D.获利性2、会计科目的数量和粗细程度应根据()而定。

A.单位规模大小B.业务的简繁C.管理的需要D.利税的多少3、企业会计科目表中除资产类、负债类科目外,还有()科目A.收入、支出B.所有者权益类C.成本类D.损益类4、下列会计科目属性资产类科目的有()A.预付账款B.应收账款C.预收账款D.其他应收款5、下列会计科目属于负债类的是()A.短期借款B.预付账款C.应付账款D.应交税金6、下列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的是()A.盈余公积B.投资收益C.本年利润D.管理费用7、会计帐户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A.增加栏B.减少栏C.日期栏D.节余栏8、会计帐户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A.帐户名称B.日期、摘要C.凭证编号D.增加、减少及余额9、会计帐户中记录的各项金额之间的关系,可用()表示A.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B.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C.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期初余额+本期增加D.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10、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相同点()A.结构相同B.名称相同C.作用相同D.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三、判断1、会计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科学分类而确定的会计核算项目()2、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之一()3、会计科目表中的会计科目均相互独立、毫无联系()4、会计科目表中的顺序号和科目编号其意义完全相同,看只保留其一()5、会计科目是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各单位必须严格的执行不能增设和减并()6、会计帐户的设置与会计科目的分类密切相关,即根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总分类和明细分类账()7、总分类科目统驭下的二级科目和多级科目等均称明细分类科目()8、会计帐户是用来分类连续的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各会计要素增加变化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工具()9、总分类帐户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因此,不仅要用货币量度,还要辅以实物量度()10、为了保证核算资料完整和便于利用,各总分类帐户下面必须设置明细分类账()第四章复式记账一、单选选择1、经济业务的发生仅设计负债这一会计要素时,只引起该要素中某些项目发生()变动A.同增B.同减C.一增一减D.不增不减2、以银行存款缴纳所得税,所引起的变化为()A.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权益减少B.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C.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增加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资产增加3、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交易或事项是()A.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B.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贷款C.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D.购入电视剧一部,款暂欠4、复式记账法对每项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中同时登记,其登记的帐户()A.资产类B.权益类C.相联系的对应帐户D.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帐户5、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是对帐户按()不同进行分类的结果A.经济内容B.经济用途C.结构D.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6、借款记账法下的发生额平衡由()决定的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B.帐户的结构C.资产=权益D.平行登记7、在复合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50000;贷:应付账款20000中”,“银行存款”帐户的对应帐户是:()A.应付账款B.银行存款C.固定资产D.管理费用8、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若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的借方与贷方平衡,则()A.全部总账帐户记录一定正确B.全部明细帐帐户记录一定正确C.全部总账帐户记录也不能肯定无错D.全部明细帐帐户也不能肯定无错9、在借贷记账法下,帐户何方记增加、何方记减少,取决于()A.帐户的格式B.帐户的结构C.帐户的用途D.帐户反应的经济内容10、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下列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A.接受投资B.以存款偿还债务C.提取现金D.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11、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结果,必然形成两者相互核对的关系。

A.试算平衡B.复式记账C.平行登记D.同时登记12、在交易或事项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帐户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是指()A.总分类账与总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B.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关系C.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D.有关帐户之间应借应贷关系13、复式记账法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中登记A.两个帐户B.一个帐户C.所有帐户D.对应帐户14、存在对应关系的帐户,称为()A.联系帐户B.平衡帐户C.衡等帐户D.对应帐户15、负债类帐户的贷方登记()A.负债的减少B.负债的增加C.应付款的增加或减少D.应收款的增加或减少二、多项选择1、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相对应的可能引起()A.无形资产增加10000 B.短期借款增加10000元C.长期应付款减少10000元D.预提费用减少10000元2、对于资产类帐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B.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C.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D.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3、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作为记账符号()A.在帐户结构,可表示两个对立的部分B.“借”,“贷” 等于“增”,“减”C.在金额变化上,可表示“增”“减”D.表示债权和债务4、下列差错中,()通过试算平衡难以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