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读后感_3000字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范文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范文《历史的选择》讲述了中国共产党__年艰难而光辉的伟大征程。
它光辉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史诗。
让我们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朝着希望的前方大步迈进吧!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选择幸福——读《历史的选择》有感爷爷是一名老党员。
小时候,总听爷爷感叹:“党的政策好啊!”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党”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只是点着小脑袋随声附和着。
稍大一点,有一次我帮爷爷整理书橱时,发现一沓花花绿绿的票据,我问爷爷:“这是什么?”“这是粮票。
”爷爷说。
我正疑惑,难道买米要票吗?爷爷慈爱的摸了摸我的头,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谢仪,爷爷小时候可没你现在这么幸福,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喝着酸酸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那时缺吃少穿。
东西都是凭票供应的,买肉要肉票、买米要粮票、买油要油票,甚至买布也要布票……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鱼、肉,小孩子家更没有零食吃了。
一把水果糖了,就是很奢侈的享受了!”现在呢?家乡高楼鳞次栉比。
大型的超市开了一家又一家,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正如那句广告所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一天天富强起来了,人民享受着幸福的生活……那天在电脑上,我看见了爸爸的“入党申请书”。
我好奇地问,您为什么要入党了?爸爸语重心长地说:“__年来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她是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爸爸还告诉我:他小时候家里最珍贵,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是爷爷花了好几年的积蓄购买的。
虽然没有几个频道,但在那个时候有台电视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每当晚上,总有隔壁邻居来我家看电视,那个“小柱子”叔叔总是端着山芋饭早早的坐在最前面。
如今,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哪家还会缺电视、冰箱,洗衣机?许多人家都有电脑、电话、摩托车,小汽车驶入寻常百姓人家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是司空见惯了。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是张宏杰先生。
这本书对中国近代史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历史的选择》,让我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回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和变迁,深入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他提出了“历史选择”的概念,认为历史是一种选择的结果,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选择,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历史非常重要。
书中通过对不同时期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揭示了这些历史选择的背后的因素和原因,使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得更加清晰。
此外,这本书还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作者认为,历史的选择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当前中国社会的问题也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他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给人一种既现实又有希望的感觉。
书中提出了“赋予中国改变的能力,给予中国改变的权利”的观点,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批判性思考。
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端和历史事件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国历史的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
他的批判性思考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历史的发展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历史的选择》,我的思维得到了开阔和提升。
通过书中的阐述和分析,我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更加准确和深入,也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思考。
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解决。
它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历史的选择》是一本具有深度和思考性的著作,在我阅读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作者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新认识,也对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历史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塑造了当时的历史格局,也影响着后世的发展。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分析,探讨了历史的选择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发了我对历史选择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为例,阐述了历史的选择是如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比如,作者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法国的选择进行分析,指出了这两个国家在面对希特勒的威胁时的不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又比如,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发展。
这些例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选择是如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历史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们的意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历史的选择不仅仅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更影响着后世的发展。
比如,英国和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选择,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欧洲,更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因为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选择的思考,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历史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各种选择的制约。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选择都是不同的,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让我更加谦卑地对待历史,也更加理性地对待历史的选择。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选择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历史的选择不仅仅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更影响着后世的发展。
每一个历史的选择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历史的选择,也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历史的选择。
总之,通过阅读《历史的选择》,我对历史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历史的选择》是一本令人反思和深思的书。
这本书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历史的发展是由个体和集体的选择所决定的。
作者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选择的原因和结果,帮助读者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力,以及如何在面对历史的选择时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首先,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个不可控制的过程。
过去,我常常觉得历史是一种命运,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好像我们所做的决策都无法改变历史的发展趋势。
然而,通过仔细阅读《历史的选择》,我意识到历史的发展其实是由无数个体和集体的选择所决定的。
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可能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影响历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比如卡斯特罗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等,向我们展示了在特定的历史时刻,领导者和个体做出的关键决策是如何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走向。
这一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做出的决策的重要性。
其次,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我们在面对历史的选择时,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重要决策的分析,作者总结出了一些决策规律和原则。
例如,作者认为成功的决策是基于对历史背景和趋势的深入了解,并且要有远大的战略眼光。
他同时还强调了决策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以及与外部势力的关系。
这些原则和规律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抉择和决策,而这些原则和规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此外,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历史的选择如何造就一代领袖。
通过对历史上一些杰出领袖的生平和决策的分析,作者揭示了领袖的素质和能力是如何与历史的选择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作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领袖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背景、远见卓识、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领导能力。
同时,领袖还要具备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一颗为人民和社会利益而奋斗的心。
这些领导者的品质和素养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历史的选择》读后感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1《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历经的苦寒、风霜和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对能够飞翔的翅膀;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就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本书里有好多爱国故事。
比如:刘胡兰舍身爱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刘胡兰被敌人抓到了一所庙里。
敌人逼她供出她们村其他的共产党员。
但刘胡兰不说。
之后,敌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对刘胡兰说,如果她说出来了,就给她钱。
可是,刘胡兰一点反应也没有。
敌人怒火中烧,让手下把刘胡兰杀死了。
刘胡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宣言。
还有一篇是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讲述了1948年,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之前几次对暗堡的爆破都没成功。
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拿起炸药包,冲向暗堡。
前进时,他左腿负伤。
顽强地冲至桥下,后来与敌人同归于尽。
读了这些故事,我非常感动。
他们这种爱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歩增强了跟党继续前进的决心。
我要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品学兼优、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热情关爱,有少先队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能射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历史的选择》读后感2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中央红军失利,被迫长征。
历史的选择 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的选择和决策,这些选择和决策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局势,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发展。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对历史的选择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和决策的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选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书中提到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这些事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它们的发生和结果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发展。
其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的选择和决策直接影响了战争的结果和后世的走向。
书中对于德国的选择和决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德国的侵略行为和对苏联的进攻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失败。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盟国的选择和决策,比如美国的加入和苏联的坚决抵抗,这些选择和决策最终决定了战争的结果。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选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选择和决策都将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选择和决策时要深思熟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同时,也要认识到历史的选择是多样的,不同的选择和决策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尊重不同的选择和决策,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
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书中也对一些历史人物的选择和决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比如拿破仑的军事扩张和失败、林肯的反奴隶制度和美国内战、毛泽东的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等等。
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和决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塑造了当时的局势,也影响了后世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和决策的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人物的选择和决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10篇

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10篇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1以前,我总是觉得很奇怪: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呢?今天,当我读完《历史的选择》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之后,我总算理解了一些。
革命先辈在后有敌人围追,前有艰苦恶劣的困难面前,却豪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当我读到“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个战士不小心踩了一个空,掉进了泥潭,身子逐渐往下沉。
他知道自己上不来了,赶忙摘下背上的枪,用力扔给战友,然后吃力地对战友们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走吧!将来请告诉我的妈妈……哥哥……姐姐,叫他们好好活着。
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这位年轻的战士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年轻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在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为了这个信念,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当然,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生命。
做为一个少先队员,我要深深地给他们敬一个队礼。
当我又读到“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我的心又一次激动起来:不会吧,枪皮带、牛皮带、破牛皮鞋也可以吃?现在的我们一定体会不到生存在这种恶劣环境的艰难。
现在再想想我们,天天不愁穿,也不愁吃,可以幸福地坐在教室里学习。
如果没有长征取得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这一代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以红军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正如那首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北上抗日举大旗,长征精神代代传。
”我们一定要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永记在心!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听了这首歌,我不禁想起以前买的一本书《历史的选择》。
这本书被我放在书柜的最角落里。
今天,我拿起这本书,它身上有着一层又一层的尘土。
我翻开第一篇文章:霹雳一声震天响。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共产党,也让我喜欢上了这本书。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历史的选择》读后感(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的选择》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1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激动不已。
英雄的名字:李大钊,林祥谦,施洋……在我脑海里反复闪现。
英雄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让我们翻开书,走近英雄,了解历史。
文章里令我最难忘的是少年周恩来的革命志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的革命理想。
那时候的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讲怎样明确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说为了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了父母而读书。
老师听了,摇了摇头。
走到周恩来桌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站起来,郑重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从此,周恩来踏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或许都没有认真地想过。
当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妈妈在旁边问我:“你为什么读书啊?”我茫然地看着妈妈,半天没有说出个理儿来。
妈妈笑了。
但我明白那笑的含义。
是啊,我们每天都在学习。
课内课外,不停地学。
可是,有谁知道究竟为了什么而学习?真的该仔细想想。
学习是有目标和方向的。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我想,这也就是所谓的理想吧。
说到理想,让我想起书中的张海迪阿姨。
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读过她的故事的人都知道她打小生病导致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法上学。
但是她却在家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
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没有绝望,而是以罕见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考验。
自强自立,生命之花傲然绽放。
让人敬佩!不管是周恩来还是张海迪,他们都是心系祖国,都是把光和热献给国家,献给人民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_3000字
翻开《历史的选择》,一行行文字映入我的眼帘。
这本书一共有三大章节,它见证了中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九十年光阴岁月,记录了中国从一个腐朽没落的时代走向科技发达的世界大国的坎坷经历。
当我读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文时,心中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难以平静。
香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却长期被殖民主义者无耻地霸占了。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强大起来。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这两个浮萍般“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相继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这里,我心中百感交集。
为殖民主义者的蛮横无理而咬牙切齿,又为“百年国耻,一朝得雪”而扬眉,为国家的强盛而自豪!
读完《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梦中,我见到一幕幕惨剧: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大发其财,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列强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日寇大肆屠杀南京平民……就这样,由于中国的落后,多少宝贵财富从中国的领土上流失,多少中国人在侵略者的屠刀下丧生。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中国被他们折磨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
可是腐败无能的清
政府却袖手旁观,对侵略者点头哈腰、俯首贴耳。
国家落后,人民受难。
中国人民会在侵略者的屠刀面前屈服吗?不,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黑暗中奋起抗争。
叶挺宁把牢笼坐穿也不归顺蒋贼,江竹筠面对敌人的酷刑毫无惧色,董存瑞为国舍身炸碉堡,杨靖宇只身一人宁死不屈……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用他们的身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涌现了一批批爱国赤子:钱学森不顾阻挠回到中国,吴登云怀着救死扶伤的心来到帕米尔高原,杨利伟承载着13亿人民的飞天梦想驶向月球……
国力不断强盛,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神五、神六、神七都相继发射,并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北京奥运会,中国健儿勇夺51金,令世人刮目相看;三峡水利、青藏铁路纷纷竣工,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祖国的科技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我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说起她以前的生活。
从前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
一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肉,经常要忍饥挨饿。
而现在,妈妈每天都为我做营养美味的食物。
翻开爸爸已经泛黄的相册,大家都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
而现在,
我每天都穿着整洁干净的校服,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
不说不知道,变化还真大呢!
历史,选择了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千疮百孔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
但它并不懦弱,并不屈服,它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切的屈辱和不幸都将成为历史,这时谁又能否认之后的中国不会繁荣富强呢?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中国是一只沉睡多年的雄狮,如果它苏醒必将震撼全世界!
合上书,在暖暖的阳光下,我的思绪渐飘渐远……
我不知道谁是最初的设计者,但她的旗帜是最鲜艳的红色,她像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冲破黑暗,激情四射!我知道在旗帜上面染红了烈士们的鲜血,她的颜色更加庄严热烈——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历经了苦寒,风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实国家的富强
,多少仁人志士曾经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道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新一代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大胆决策,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他们为的什么啊?为的是确保我们的党旗永远鲜红,永不褪色。
像
树木离不
开大地;像水滴离不开江河;像鱼儿离不开水;向光明离不开火;像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民的企盼就是当的选择。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
本色!
我们不否认太阳下的阴影,也不否认腐败的毒瘤肆虐。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早在战争年代就曾经有疑问。
大浪淘沙,我们抵住中流稳如泰山。
我们的党旗没有褪色,依然鲜红:公而忘私
的雷锋,鞠躬尽瘁的焦裕禄,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献身西藏的孔繁森,祁爱群。
马班邮路上王顺友孤独的唱着山歌,时代先锋们引领时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她有千千万万拥她爱她的人民,是因为中国具有和谐共生,自强不息的民主之魂!鸟儿之所以能凌空飞翔,是因为它有一双健美的翅膀;鱼儿之所以
能自由自在,是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之所以能驰骋千里,是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长立不倒,是因为它的党旗永不褪色!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句话。
我经过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历史,终于明白了它的真谛,明白了
鲜红的党旗为何永不褪色!
走过了火红的年度,走过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庆的年度,心中不由激荡起永恒的歌,唱起它,我们由胜利走向胜利;唱起它,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不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沐浴着先进性教育的阳光,我们群情激昂,面对挑战,从容不迫。
凝视着鲜红的党旗,我们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矫健的0奋斗终生,让我们的党旗永远鲜红,永不褪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
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气势雄伟,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典雅,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
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著——《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
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
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
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
漫
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
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
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
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