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3、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遗传学研究
2007年12月11日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基础医学系
姓名:诸葛洪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1年10月
导师类别:1、博导
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病原生物学
主要研究方向
1.病原感染与免疫
2.医学昆虫的生物学
3.虫媒传染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个人简历
诸葛洪祥,男,1951年10月出生,医学硕士,199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是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会常务委员,英国应用蜱螨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病原感染与免疫,医学昆虫的生物学与传病。
2、蜱和革螨的细胞遗传学研究1989核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作者
3、革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986核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作者
4、蜱类染色体分带和亚微结构的研究1999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六作者
5、蚊蝇化感器的研究2000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作者
在研项目
1、疫区病人、家鼠和螨体内汉滩病毒同源性研究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题2项,参与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6门课程,主编、副主编教材4部,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多部。获部省级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各一项;国家专利1项。
获奖情况
1、革螨自然感染和实验传播家鼠型和姬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研究1998核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壹等奖第一作者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Expression of fasciculation and elongation protein zeta-1 (FEZ1) in cultured rat neonatal astrocytes. Mol Cell Biochem (2009).
● Expression change of b-1,4 galactosyltransferase I, V mRNAs and Galb1,4GlcNAc group in rat sciatic nerve after crush. J Mol Hist (2008).
获奖情况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干预胰甘油三酯脂酶基因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对脑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三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少突胶质细胞变化特征的研究
2009年11月16日
简介:
夏春林,苏州大学解剖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神经胶质细胞及脑胶质瘤学术方向带头人,1999年评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走在国内解剖学领域的科研前沿。以神经胶质细胞发生与分化和临床应用解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1)国内首先从事神经胶质细胞谱系的研究,为脑胶质瘤治疗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的探讨和防治提供客观生物学依据;研究神经胶质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可望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在干细胞研究中有创新性发现;(2)在华东地区较好地开展颅底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和解决适用于临床的解剖学难点问题,为颅底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所提出的部分理论对于有关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3)进行人脑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基因的克隆及测序,首次获得中国人脑TR基因,为脑老化发生、发展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脑老化的防治研究奠定较好分子生物学基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项(排名第1)。编著和参与编著《人体解剖学》、《脑肿瘤分子外科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药理学》、《铁代谢基础与临床》及《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等。
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

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院
姓名熊思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0 导师类别:博导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免疫学
主要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的分子与细胞免疫机制疫苗分子设计的基础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与细胞学基础免疫耐受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个人简历1984-1985 山西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硕士
1985-1987 中国医科院肿瘤所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
1989-1992 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
1992-1998 卫生部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1994 法国INSERM U271 博士后
1995-1998 美国加州大学UCSD 访问学者/教授1998-2008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主任
2000-今上海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05-今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9-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2009-今苏州大学副校长/特聘教授
学术成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组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免疫学会理事长、美国AAI、SLB、ASM会员、上海市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学科组长;是《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
2011年4月6日。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2009.01—至今辽宁诺康生物医药公司发展战略部总监
2006.05—至今苏州大学药学院硕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
蔡培烈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和中西新药开发研究,1980年代在国内率先进行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为辽宁省药品审评委员会中药组委员。1994年起任深圳海王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全面负责海王集团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十余项新药生产批文,多项产品获省市级表彰,负责申报并先后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5年起任汇仁集团研发事业部常务副总监,全面负责研发部选题、立项和研究方案设计、集团发展战略设计、申报国家和省市课题等研发工作,主持申报并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7.6.)、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07.10.)等荣誉称号。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医学部药学院
姓名:蔡培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
导师类别:硕导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药物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1.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
2.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个人简历
1976.09—1979.12辽宁中医学院中药系大学本科
1979.09—1982.08白求恩医科大学天然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蔡培烈研究员现为国家863专家库专家、上海市生物医药项目审评专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物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并受聘为苏州大学、上海中医院大学和江西中医学院等三所高校硕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文学院
姓名:陈国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导师类别:学术硕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副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
1.近代文学
2.明清诗文
3.文学文献学
个人简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至今: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
《无锡国专史料选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古代名著提要(明清卷)》:参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清代诗经学流派述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清代诗话论《诗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等
获奖情况
清代诗经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12月
2000年9月—2003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8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0年7月—2012年12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2007年1月—2008年1月:韩国全北大学,交换教授
学术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唐书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
《范伯子研究资料集》: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陆游全集校注(南唐书校注):全国优秀图书奖,2013年3月
在研项目
清代诗经学与清代文学: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苏州大学是中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作为研究生,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对于学生的研究生涯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的介绍: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庞大且优秀。
导师们专业背景多样,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自己的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以及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举世公认的研究成果。
选择苏州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协助,以及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前沿的科研项目中。
导师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也非常重视。
导师们会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论坛,为学生提供与导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
导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导师们还会帮助学生解决在研究生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学生提供在学术上和职业上的指导。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经验丰富,导师团队的组成结构和规模使得他们能够同时指导多个研究生,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导师来进行研究。
同时,导师们还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各种项目和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与导师的互动和合作,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职业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选择苏州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研项目,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导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6、失血性休克大鼠VSMC钙超载的ATP酶机制中华创伤杂志,2003,19(6):337-340
7、预防与治疗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反义寡核苷酸的结构与用途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113159A,2008年,申请号: 2006101460135)
2、核辐射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免疫学杂志,2006,(3):1034
3、胰腺癌DC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2):1300-1301
4、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细胞辐射反应中的作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2):1267-1269
5、以树突细胞为基础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44(3):251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姓名:江其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02
导师类别:硕导
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放射医学
主要研究方向
1.肿瘤生物学及综合治疗
2.肿瘤分子药理学
个人简历
全军后勤科研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核辐射损伤医学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奥运会及北京市应对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救援预案》主编,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专家。主要从事放射生物学、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负责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军队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余项。
学术成果
张慧灵-苏州大学医学部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院(系、所):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姓名:张慧灵性别:女出生年月:1965年10月导师类别:硕导技术职称:教授所在学科专业名称药理学主要研究方向1. 药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2.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作用部位及中枢机制个人简历2002-2005年在苏州大学攻读药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06-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著名脑中风实验室做博士后。
现为药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衰老与神经疾病重点实验室脑中风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
从事神经药理近20年,主持或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获省级青年科技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
近5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
2002年获苏州大学授课比赛一等奖。
2002年被评为苏州市新世纪高级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2006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学术成果1)发现核因子-KB (NF-KB)和PPAR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神经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前列腺素A1、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及银杏内酯等药物抗缺血性脑中风作用与NF-KB 和 PPARγ信号通路的关系。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SCI收录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及Brain Research。
论文已多次被他人引用,并有国内、外学者来信索要论文全文。
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发现自噬/溶酶体途径在缺血性脑中风星形胶质细胞中激活并参与细胞死亡及自噬抑制剂的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论文即将发表在国外SCI收录杂志Autophagy。
3)发现蛇毒神经毒素Crotoxin,Cobrotoxin及Cobratoxin的中枢镇痛作用部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其镇痛作用与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发现新蛇毒神经毒素Receptin的中枢镇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院
姓名熊思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0 导师类别:博导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免疫学
主要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的分子与细胞免疫机制疫苗分子设计的基础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与细胞学基础免疫耐受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个人简历1984-1985 山西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硕士
1985-1987 中国医科院肿瘤所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
1989-1992 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
1992-1998 卫生部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1994 法国INSERM U271 博士后
1995-1998 美国加州大学UCSD 访问学者/教授1998-2008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主任
2000-今上海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05-今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9-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2009-今苏州大学副校长/特聘教授
学术成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组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免疫学会理事长、美国AAI、SLB、ASM会员、上海市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学科组长;是《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