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小儿垂钓

合集下载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小儿垂钓》篇一作者:霍旭萍转贴自:点击数:87《小儿垂钓》课例评析霍旭萍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

《小儿垂钓》。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

(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

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四、学习前两句1.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

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

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

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

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1.齐读第三句。

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2.指名读第四句。

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小学语文四语课课练——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语文四语课课练——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四语课课练——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四年级语文教案●一、默写古诗,再解释词语和诗句。

默写《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_________________《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儿垂钓》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联系诗文填空。

《池上》、《小儿垂钓》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的形象。

《池上》一诗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______________。

《小儿垂钓》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还学过哪些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想一想,背一背,把诗题和相对应的诗句用直线连起来。

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所见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选择上面的其中两首诗默写下来。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奇迹的名字叫父亲____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突然剧烈地摇晃。

父亲摔倒时,刀子插在他胸口。

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发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

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大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8 古诗两首小儿垂钓_冀教版 (共18张PPT)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8 古诗两首小儿垂钓_冀教版 (共18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课文详解
(1)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 子的? (2)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 说。
拓展提升
课件PPT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 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 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 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 吗?
心灵感悟
课件PPT
这首诗将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描 写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突出小 孩子钓鱼的专心致志,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课堂练习
课件PPT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 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课件PPT
28、古诗两首●小儿钓鱼
l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二
课件PPT
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
牟县)。唐贞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 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 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诗四首, 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 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课件PPT
课文详解课件PPT来自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 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 回应过路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课文详解
课件PPT
哎——小孩,
请问渔光村怎
么走啊?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小儿垂钓》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课文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③他来干什么?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⑧指名学生表演。

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小儿垂钓》教案「篇二」《小儿垂钓》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一)】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小儿垂钓》教案(一)】

【《小儿垂钓》教案(一)】

【《小儿垂钓》教案(一)】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

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

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

(提醒坐姿,巡视,写字评价)5、咱们现在和这些生字娃娃已经交上好朋友了,它们回到小诗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看着咱们的课本,用手指着,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小儿垂钓》教案15篇_1

《小儿垂钓》教案15篇_1

《小儿垂钓》教案15篇《小儿垂钓》教案1[教育背景]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迁移创新,延伸提高: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

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

(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

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

(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

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表现了童心的可爱情趣。

古诗比较通俗,适于小学生阅读。

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表演、反复诵读,诗中意境,领悟童真童趣。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

本诗语言通俗,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的意思、诗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

因此,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通过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是教学难点。

诗人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学习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趣味。

2、能力与方法:教师注意引导讲解与合作探索等方法,通过初读、品读、赏读等指导,准确理解体会古诗生动的描写,体会小孩的鲜明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吟读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体会童真童趣的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每位学生一份教材复印件;2、现代多媒体课件;3、生字贴等。

四、教学过程(一)、温馨导入,揭示课题,激发生趣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

提起诗人胡令能,同学们可能不是很熟悉。

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诗人吧!1、出示诗人简介,教师简单介绍。

(出示课件1)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胡令能写的其中一首诗《小儿垂钓》。

最新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

最新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作业题

15 古诗二首1古 诗 两 首小 儿 垂 钓①(diào )[唐]胡令能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一、二句写山野小儿学习垂钓的情景。

第三、四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声音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整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的纯真无邪。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的诗歌。

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夜①书② 所 见③2[宋]叶绍翁第一、二句描写梧桐叶萧萧飘落声告诉人们已到深秋,天气寒冷了,江上秋风阵阵,拨动他的乡情。

第三、四句描绘了这深夜时分,篱笆下还有一盏灯亮着,那是儿童提着灯笼在捕捉蟋蟀。

1.学会《小儿垂钓》中的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儿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象能力。

3.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生字卡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呢?(指名请同学说一说)2.那么怎样才能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竿长一些……)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

(出示课件)谁能看出这个人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古代的事情,从服装上看出来的。

)那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板书并齐读题目。

二理解题目1.认读“垂钓”。

(出示生字卡,书写“垂”字的笔顺)2.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3.看图,指名说说哪儿是钓鱼竿,哪儿是鱼线,再理解“垂钓”的意思。

三学习诗句出示诗文1.看图,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认读生字、新词。

蓬头稚子垂钓侧坐莓苔借问招手4.学习前两句诗的意思。

(1)看图,读诗句。

(2)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小孩儿在钓鱼?“学垂纶”是什么意思?小孩儿是怎样坐在水边学钓鱼的?“草映身”是什么意思?(3)讨论后请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简介作者

胡令能,唐朝诗人,莆田人。家 guō wǎn pén gāng 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 jiǎo 称“胡钉铰”。
diào péng 钓鱼 蓬松 zhì cè 幼稚 侧面 méi tái zhāo 草莓 青苔 招手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
我会填
1《小儿垂钓》是 唐 代诗人 胡令能 写的。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2 , 。写出了 钓鱼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
小孩钓鱼的专心认真。 3《小儿垂钓》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的 喜爱 之情。
诗意: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 绿草倒映着他的身子。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远远地。 借问:向人打听。 怕:害怕。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应答。
诗意: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 小孩就远远地对他招招手。 因为害怕惊动了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小儿垂钓
诗文解释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 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 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 映着他的身子。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 道路,小孩就远远地对他招 招手,因为害, 侧坐莓苔/ 草映身。 路人借问/ 遥招手, 怕得鱼惊/ 不应人。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小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诗意: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 在池塘边学钓鱼。
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坐:斜着身子坐。 映:倒映。 莓苔:指青苔,本文指草 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