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1节课时2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件(63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1节课时2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件(63张)

Q=cmΔt(c
为比热容,
课 时


破 m 为溶液质量,Δt 为前后温度差)。

层 作



·
返 首 页
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自 主
3.实验仪器装置
当 堂



(1)将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







·
·










重 难
(2)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 50 mL 量筒(2 个)。


心 突 破
应放出的热量是 0.418(t2-t1) kJ
,中和热为0.418t2-t1 0.025
kJ·mol-1。
时 分 层





·
返 首 页
·


主 预
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堂 达


·



若将环形玻璃棒改为环形铜丝,所测中和热有什么误 素


差?




突 破
[答案] 偏小。
分 层



·
返 首 页



【典例 1】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6 g CH4(g)与适量 O2(g)反应生成 CO2(g)和 H2O(l),放出 890.3 提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模型认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理解反应热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理解、辨识燃烧热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关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学会关于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一、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例:在25 ℃、101 kPa下,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其表示在25 ℃、101 kPa下,2 mol气态H2与1 mol气态O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2O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用“s”,液态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

(2)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常用的ΔH的数据,一般都是25 ℃和101 kPa时的数据,可以不特别注明。

(3)用ΔH表示化学反应热,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注意“+”“-”和单位kJ·mol-1。

Δ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对一个化学反应,ΔH的单位中“mol-1”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而是指“每摩尔反应”。

因此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

在25 ℃和101 kPa下,H2(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水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1)对比上面①、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产物都是2 mol H2O,而放出的热量却不相同?提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中H2O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内能不同,尽管产物都是2 mol H2O,但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A.稀H2SO4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答案】 C【板书】1中农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讨论】2.注意事项:【回答】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

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 1 mol 水。

【讲解】(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讨论】已知在稀溶液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思考】:(1)弱碱与弱酸反应;(2)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也都是57.3 kJ?【回答】(1)因为弱酸、弱碱在电离过程中需要吸热,所以弱酸、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小于 57.3 kJ;(2)因为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的反应过程中还包括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大于 57.3 kJ;(3)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不仅生成H2O,而且生成 BaSO4 沉淀,生成 BaSO4 沉淀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此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热量要大于 57.3 kJ。

【思考】2.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20 g 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高中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高中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1)中和热的概念是酸和碱在 稀溶液 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l) 时的反应热。
课 时
(2)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 mol H+和 1
栏 目
mol OH-反应生成 1 mol H2O,放出 57.3 kJ 的热量,表示
开 关
为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
目 开
解析 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

不准确。
自我·检测区
3. 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 57.3 kJ·mol-1。下列热
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NO3(aq)+KOH(aq)===H2O(l)+KNO3(aq) ΔH>
原因是 HCN 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1 mol HCN 与应时少放出 43.5 kJ 的热量,故 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ΔH 等于+43.5 kJ·mol-1,所以选 C。
自我·检测区
5.已知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课 时
盐酸时数值小,C 错;
栏 目
D 项中仪器中不需要天平、滴定管,D 错。
开 关
答案 A
自我·检测区
2. 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本 课
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化学反应原理目录

化学反应原理目录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章末知识网络构建 章末综合测评 ( 一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章末知识网络构建 章末综合测评 ( 二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第2课时 pH的计算及应用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1课时 盐类水解的原理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章末知识网络构建
章末综合测评 ( 四 )
模块综合测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3课时 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2课时 沉淀反应的应用 章末知识网络构建 章末综合测评 ( 三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1课时 电解原理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2019/5/18 14
[答案]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或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2019/5/18 15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9/5/18 2
2019/5/18 3
[自学教材·填要点] 1.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差异 H2(g)+I2(g)=1=20=01=0k℃=P=a=2HI(g)ΔH=-14.9 kJ/mol
与化学方程式 H2+I2
2HI 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为:
2019/5/18 4
[答案] D
2019/5/18 20
[自学教材·填要点] 1.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时m的olH反2应O 热(即所放出的热量)。 2.实验原理 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 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
2019/5/18 21
3.实验装置和用品 (1)实验装置:
2019/5/18 8
答案:(1)N2(g)+3H2(g)
2NH3(g) ΔH=-92.2 kJ·mol-1
(2)N2(g)+2O2(g)===2NO2(g) ΔH=+68 kJ·mol-1
(3)Cu(s)+12O2(g)===CuO(s)
ΔH=-157 kJ·mol-1
2019/5/18 9
思考1、比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019/5/18 30
(09年—14)(8分)
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其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主 要污染物之一。已知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CmHn(烃) 、SO2、NOX、CO和C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探究课(29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探究课(29张PPT)

栏 目 链 接
(2)又因50 mL 0.5 mol/L盐酸中含有0.025 mol的H+,所
以跟0.025 mol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 mol的水, 放出热量为Q(ΔH=-Q),所以:
Q 0.418(t 2 t1) KJ / mol。 中和热ΔH=- =- 0.025 0.025
3.实验原理
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求其
平均温度 t1 ,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 t2 。
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
(1)0.5 mol/L 盐 酸 和 0.55 mol/L 氢 氧 化 钠 的 密 度 都 是 1 - g/cm3,则:50 mL盐酸质量m1=50 g,50 mL氢氧化钠质量m2 =50 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所以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Q=(m1+m2)×C×(t2-t1)=0.418(t2-t1)kJ。
收一部分热量,使所得中和热数值偏小。
(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
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要使用同一支温度
计,减小实验误差且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
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
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 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1.反应原理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测定方法
栏 目 链 接
本实验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计算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并由此求得中和热。

【高中化学】反应热第2课时中和热的测定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反应热第2课时中和热的测定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测反应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否。因所测反应热是指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H2O时放出的热量,
其数值与反应物的用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
(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三、课堂练习
【练习】50 mL 0. 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
实验活动: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用品:
量热计、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
0.50 mol/L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为了保证0.50 mol/L盐酸完
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1
20.1
19.9
20.0
23.2
3.2
2
20.1
19.9
20.0
22.0
2.0
3
20.1
19.9
20.0
23.2
3.2
4
20.1
19.9
20.0
23.1
3.1
取各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t1/℃
20.0
t2/℃
23.2
(t2-t1)/℃
3.2
二、讲授新课
【思考交流】
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二、讲授新课
测定酸、碱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是什么?
Q= mc∆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思考: (1)以上 7 个化学方程式,哪些不属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 g、l 等代表什么意思?固(态)体和溶液如何表示? 【提示】 ①、③不是热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中的 g 表示气体,l 表示液体,
固体和溶液分别用 s 和 aq 表示。 (2)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方程式②的 ΔH 与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把 1 mol 的
能量 变化。 _____
4.实例 1 H2(g)+2O2(g)===H2O(l) ΔH=-285.8 kJ/mol, 表示在 25 ℃、 101 kPa, 1 _ mol 1 液 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285.8 kJ。 2 H2 与__mol O2 完全反应生成___
[ 探究· 升华] [ 思考探究] 已知有下列化学方程式: △ ①H2+I2 2HI 200 ℃ ②H2(g)+I2(g) 2HI(g) 101 kPa ΔH=-14.9 kJ· mol-1 点燃 ③H2+Cl2=====2HCl
[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 1.概念
物质的量 和_______ 能表示参加反应_________ 反应热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25 ℃、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 温度 和_____ 压强 ,若在_______________ (1)指明了反应时的_____
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 ΔH 的“+”、“-”数值和单位。
④H2(g)+Cl2(g)===2HCl(g) ΔH=-184.6 kJ· mol
-1
1 1 ⑤2H2(g)+2Cl2(g)===HCl(g) ΔH=-92.3 kJ· mol-1 1 ⑥H2(g)+2O2(g)===H2O(g) ΔH=-241.8 kJ· mol-1 1 ⑦H2(g)+2O2(g)===H2O(l) ΔH=-285.8 kJ· mol-1
D.H2O(l)===H2(g)+1/2O2(g)
【解析】 A 项,未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故错;B 项,化学方 程式书写错误,应为 N2(g)+O2(g)===2NO(g),故错;C 项,C 与 O2 反应为放热 反应,ΔH<0,故错。 【答案】 D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1 mol 水蒸气放出 241.8 kJ 的热量,1 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 2.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正确的是( ) ΔH=-285.9 kJ· mol-1 ΔH=-241.8 kJ· mol-1 ΔH=+285.9 kJ· mol-1 ΔH=+241.8 kJ· mol
H2 和 1 mol I2 在该温度和压强下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是 14.9 kJ 吗? 【提示】 方程式②中标明了温度和压强,其它热化学方程式中未标注,
说明是在常温常压下。 因为 H2 与 I2 反应是可逆反应, 所以该温度和压强下反应, 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 14.9 kJ。
1 (3)方程式⑤中的2代表什么意义?如果是 2 mol H2 和 2 mol Cl2 完全反应, 则 ΔH 为多少? 1 【提示】 2代表物质的量,若 2 mol H2 和 2 mol Cl2 完全反应,则 ΔH=- 92.3 kJ· mol 1×4=-369.2 kJ· mol 1。
【答案】 A
3.化学反应 N2+3H2 2NH3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是( ) 【导学号:29910004】
反应条件 温度和压强
要注明 不注明
可以不注明 要注明, 但是 ΔH 是在 25 ℃、 101 k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变化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五审”
[ 题组· 冲关] 题组 1 热化学方程式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物质的状态 ΔH 热化学方程式
是整数,既表示微粒个数 既可以是整数, 又可以是分数, 只表 又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不要求注明 无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有,与物质的量有关,单位 kJ/mol, 必须注明正负号
s、l、g、 状态 。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_____ 常用________
aq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 ____ 物质的量 ,不表示微粒个数。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______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 ____倍数。
3.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500 ℃ A.2SO2+O2 2SO3 V2O5
ΔH=-196.6 kJ/mol ΔH=+67.7 kJ/mol
B.N2(g)+2O2(g)===2NO2(g) C.C(s)+O2(g)===CO2(g)
ΔH=+393.5 kJ/mol ΔH=+285.8 kJ/mol
第一节 第 2 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热化学方程式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重点) 2.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热的实验方 法。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 小误差。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1
1 A.H2(g)+2O2(g)===H2O(l) 1 B.H2(g)+2O2(g)===H2O(l) 1 C.H2(g)+2O2(g)===H2O(l) 1 D.H2(g)+2O2(g)===H2O(g)
【解析】 1 g H2O(g)转化为 H2O(l)放出 2.45 kJ 热量,则 1 mol H2O(g)转化 为 H2O(l)放出 2.45×18 kJ=44.1 kJ 热量, 故 H2(g)与 O2(g)反应生成 1 mol H2O(l) 放出 285.9 kJ 的热量,即热化学方程式为 1 H2(g)+2O2(g)===H2O(l) ΔH=-285.9 kJ· mo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