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反应热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反应热知识点复习总结热化学方程式常见书写错误:(1)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漏一种就全错);(2)ΔH的符号“+”、“-”标示错误;(3)ΔH的值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不对应;(4)ΔH后不带单位或单位写错(写成kJ、kJ·mol等)。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1)热化学方程式是否已配平,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3)反应热ΔH的数值与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4)反应热ΔH的符号是否正确,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反应热的几种计算方法: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求解,可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物质与物质间、物质与反应热间的关系直接或间接求算物质的质量或反应热。
其注意的事项有:(1)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其注意的事项有:(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
3.根据燃烧热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
4.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焓变)等于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ΔH=∑E反-∑E生(E表示键能)。
如反应3H2(g)+N2(g)2NH3(g)ΔH=3E(H—H)+E(N≡N)-6E(N—H)。
5.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若反应为放热反应(1)当反应物状态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
高中化学反应热知识点

高中化学反应热知识点1、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2、应用①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键能: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4、盖斯定律、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运用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①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③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吸收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系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随之变化.互为可逆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放出热量,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对于分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吸热或者放热越多;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越多.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热现象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
其中,反应热作为衡量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反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一、反应热的概念反应热(H)是指在常压下,化学反应在标准状态下(温度为298K,压强为1 atm)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情况。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
此类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代表反应释放的能量。
吸热反应则相反,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下降。
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为正值,表示反应吸收的能量。
二、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系统的温度变化来间接获得反应热。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如下:ΔH = q / n其中,ΔH代表反应热,单位为焦耳/摩尔(J/mol);q代表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n代表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数。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测定来得到,也可以利用热力学数据进行计算。
对于涉及多步反应的情况,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热的加和原则进行计算。
三、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及其物质量变化的描述。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可以通过反应热的符号来表示反应过程中的热现象。
例如,对于放热反应A + B → C,可以用反应热的符号来描述该反应:A +B →C ΔH < 0类似地,对于吸热反应D → E + F,可以表示为:D →E +F ΔH > 0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反应过程中的热现象以及热量的变化情况。
热化学方程式也为计算反应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总结:反应热作为研究化学反应与热现象关系的重要参数,对于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反应热时,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系统的温度变化或利用热力学数据进行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则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及其热现象,方便我们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反应热 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焓变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
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
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
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
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果生成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释放一部分的能量给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放热才能进行。
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2、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和能量的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的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化学反应热方程式的计算笔记

化学反应热方程式的计算笔记
一、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已知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直接计算出反应中的反应热。
2. 根据物质燃烧放热多少计算: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物质的物质的量×燃烧热
3.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值计算:反应热=反应物的总焓值-生成物的总焓值
4. 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二、反应热的比较
1. 同一化学反应,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其反应的焓变值也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反应条件,才能比较反应的焓变值。
2. 对于同一反应,物质的状态不同时,其焓变值也不同。
因此,比较反应的焓变值时,必须注明物质的状态。
3. 对于同一反应,当物质的量不同时,其焓变值也不同。
因此,比较反应的焓变值时,必须注明物质的量。
三、盖斯定律的应用
1. 盖斯定律的内容: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多步完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状态(反应物)、最终状态(产物)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即只要起始状态(反应物)和最终状态(产物)一定时,任何一条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多步完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2. 盖斯定律的应用:可以根据一个化学反应已知的反应热来推算其他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也可以根据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算其他相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反应热方程式的计算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之反应热的有关概念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之反应热的有关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热的表示方法——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或判断的注意事项。
(1)注意ΔH的符号和单位:ΔH的单位为kJ·mol-1。
(2)注意测定条件:绝大多数的反应热ΔH是在25 ℃、101 kPa 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5)注意ΔH的数值与符号: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6)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如①S(单斜,s)+O2(g)===SO2(g)ΔH1=-297.16 kJ·mol-1②S(正交,s)+O2(g)===SO2(g)ΔH2=-296.83 kJ·mol-1③S(单斜,s)===S(正斜,s)ΔH3=-0.33 kJ·mol-12.对比法理解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三热”是指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可以用对比法深化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认识错误。
(1)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为ΔH,单位常用kJ·mol-1,它只与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条件无关。
中学阶段研究的反应热主要是燃烧热和中和热。
(2)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1。
需注意:①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等。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知识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答案】A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P4 中有 6mol 的 P-P,5mol 的 O2 中含有 5molO=O,
H2O 放出热量为 817.63 kJ/mol×0.5 mol=408.815 kJ.
(3)因产物为 N2 和 H2O,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总结升华】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各物质的状态、ΔH 的正负及单位。
举一反三: 【变式 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 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3OH(g)===C2H4(g)+2H2O(g)
热化学方程式为: B2H6(g)+3O2(g)===B2O3(s)+3H2O(l);ΔH=-2165 kJ/mol (3)1 mol C6H6(l)完全燃烧生成 CO2(g)和 H2O(l)放出的热量为:
4
热化学方程式为:
类型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例 2、SF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已知:1mol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kJ,断裂 1molF-F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已知 H2O(l)===H2O(g);ΔH=+44 kJ/mol。由 16 g 液态肼与液态双氧 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 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3 kJ/mol (2)408.815 (3)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解析 】(1)首 先根 据得 失电 子守 恒 即可 配平 该氧 化还 原反 应为 N2H4+ 2H2O2===N2↑ + 4H2O, 因 此 1 mol N2H4(l)完 全 反 应 放 出 热 量 是 :
反应热知识点总结

①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 吸 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 、 石蕊 、 酚酞 。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 石蕊5.0~8.0(紫色) 酚酞8.2~10.0(浅红色) pH试纸 —操作。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 、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___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____比值。 符号:__K__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知识归纳一、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1.反应热的分类:中和热、燃烧热等。
2.燃烧热.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C(s)+O2(g)=CO2(g);△H = —393.5 kJ /molH2(g)+½O2(g)==H2O(l);△H = —285.8 kJ /mol3. 燃烧热.与反应热比较异同A.反应特点:专指可燃物燃烧B.可燃物的量规定为1 mol,配平方程式也以其为基准C.产物为完全燃烧时的稳定生成物D.反应热都属放热,△H为“—”E.反应热产生的本质、热量的单位、表示符号相同F.燃烧热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4.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如:H+(aq)+OH—(aq)===H2O(l);△H = —57.3 kJ /molNaOH(aq)+½H2SO4(aq)===½Na2SO4(aq)+H2O(l);△H = —57.3 kJ /molA.内涵①测定条件:在稀溶液中;②反应特点:中和反应,且只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③测定标准: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④配平标准: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⑤表示形式:稀溶液用“aq”表示,水为液态(“l”表示)。
B.外延①若酸、碱是固体或浓溶液,则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浓的强酸或强碱稀释会放热);②若生成的水多于或少于1mol,则放出的热量多于或小于57.3kJ ;③若生成物中除1molH2O外,还有其他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④若有弱酸或弱碱参加反应生成1molH2O时,则放出的热量一般小于57.3kJ(多数电离吸热,但HF电离放热);⑤任何配平的中和反应都有反应热,但只有只生成1molH2O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6.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A.常规能源:指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
如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柴草)。
B.新能源:指目前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
如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三、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1.反应物本性: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或非金属与同一物质反应,金属或非金属越活泼反应越易,则放热越多,△H越小。
如:2K(s)+H2O(l)=2KOH(aq)+H2(g);△H1 ,2Na(s)+H2O(l)=2NaOH (aq)+H2(l);△H2,△H1<△H2。
又如:H2(g)+Cl2(g)==2HCl(g);△H 1,Br2(g)+ H2(g)=2 HBr(g),△H2,则△H1<△H2。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吸收的热量越多。
如:H2(g)+Cl2(g)==2HCl(g);△H1,½H2(g)+½Cl2(g)==HCl(g);△H2,则△H1<△H2。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同一物质的能量高低是,E(s)<E(l)<E(g),气态时分子的内能较高,状态由气→液→固变化时,会放热,反之吸热。
当反应物处于较高能态时,反应热会增多;当生成物能态较高时,反应热会减少。
如:S(g)+ O2(g)= SO2(g),△H1;S(s)+ O2(g)= SO2(g);△H2。
则△H1<△H2。
又如:2 H2(g)+ O2(g)=2 H2O(g);△H1,2 H2(g)+ O2(g)=2 H2O(l);△H2,则△H1 >△H2。
4.反应程度。
对于多步进行的放热反应,反应越完全,则放热越多。
对于可逆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反应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若是吸热反应,反应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
如:C(s)+½O2(g)=CO(g),△H1;C(s)+O2(g)=CO2(g);△H2。
则△H1>△H2。
5.物质能量及键能大小。
对于多原子分子,同一物质气态原子比气态分子参加反应放热多。
如2 Br(g)+2 H(g)=2 HBr(g),△H1;Br2(g)+ H2(g)=2 HBr(g),△H2。
则△H1<△H2。
另外,键能越大,分子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如P4(固、白磷)=4P(固、红磷);△H = —29.2kJ/mol,则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红磷比白磷稳定。
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6.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时,会吸收能量,吸热越少,金属越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时,会放出能量,放热越多,非金属越活泼。
应用反应热大小可以判断金属、非金属的活泼性、物质的稳定性、状态及反应程度等。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典型例题剖析[例1]常温常压下,1g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92.3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g)+Cl2(g)==2HCl(g);△H= —92.3kJB.½H2(g)+½Cl2(g)==HCl(g);△H= +92.3kJ/molC.H2+Cl2==2HCl;△H= —184.6kJ/molD.2HCl(g)===H2(g)+Cl2(g);△H= +184.6kJ/mol[答案] D[解题指导]△H的单位为kJ/mol,放热为“—”吸热为“+”,数值必须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的△H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
[例2]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液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
已知室温下10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kJ,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甲硅烷的燃烧热为。
[答案]SiH4(s)+2O2(g)=== SiO2(s)+2H2O(l);△H=—1427.2 kJ/mol。
燃烧热为1427.2 kJ/mol。
[解题指导]在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与反应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即为燃烧热;燃烧热必须写有单位,不能写“—”号。
题目中没有强调物质的状态时,以常温状态为准。
[例3] 已知HCl(aq)+NaOH(aq)===NaCl(aq)+H2O(l);△H = —57.3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热57.3kJB.含1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57.3kJC.1L0.1mol/LCH3COOH与1L0.1mol/L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5.73kJD. 1L0.1mol/LHNO3与1L0.1mol/L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5.73 kJ[答案]D。
[解题指导]①若酸、碱是固体或浓溶液,则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浓的强酸或强碱稀释会放热);②若生成的水多于或少于1mol,则放出的热量多于或小于57.3kJ,热量应与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对应;③若有弱酸或弱碱参加反应生成1molH2O时,则放出的热量一般小于57.3kJ(多数电离吸热,但HF电离放热);④若生成物中除1molH2O外,还有其他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⑤任何配平的中和反应都有反应热,但只有只生成1molH2O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例4] 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H2O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为。
[解]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m·c(t2—t1)=500g×4.18×10—3kJ·g—1·℃—1(62.4—18)℃=92.8 kJ1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92.8 kJ×32g·mol—1/10g=297 kJ,所以硫磺的燃烧热为297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S(s)+ O2(g)=== SO2(g);△H=—297kJ/mol。
[解题指导]计算热量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并与反应热单位一致。
在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与此反应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即为燃烧热。
[例5]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3H2(g)2NH3(g);△H=—92.4kJ/mol。
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92.4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原因是。
[答案]小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时,不能生成2mol 氨气,因此,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4kJ。
[解题指导]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是按照化学计量数所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完全反应后的反应热;对于可逆反应,一定量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的热量要小。
[例6]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1mol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起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2 kJ的热量。
②1molCu(固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CuO(固态),放出157 kJ的热量。
[答案] N2(g)+3H2(g)===2NH3(g);△H =—92.2 kJ /mol2Cu(s)+O2(g)===2CuO(s);△H = —2×157 kJ /mol或Cu(s)+½O2(g)===CuO(s);△H = —157 kJ /mol[解题指导]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H的“+”或“—”,测定条件一般可不注明,反应条件可不写;注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配平时,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反应热要与反应式匹配或对应。
[例7] 查课本上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g氢气与适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和液态水各放出多少热量?[解] 设放出的热量为X,氢气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 = —483.6kJ/mol4g 放出热量483.6 kJ1g X1g氢气与适量的氧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X=1g×483.6kJ/4g=120.9 kJ[另解]1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g/2g·mol—1=0.5 mol。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483.6 kJ,则1g 氢气与适量的氧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5mol×483.6 kJ /2mol=120.9 kJ2 H2(g)+O2(g)=2 H2O(l);△H= —571.6kJ2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1.6kJ,则1g氢气与适量的氧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5mol×571.6kJ/2mol=140.3 kJ[答]1g氢气与适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和放出120.9 kJ热量;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0.3 kJ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