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法医学应用研究
法医学在尸体刺伤鉴定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尸体刺伤鉴定中的应用尸体刺伤鉴定是法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刺伤的定位、程度和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司法机关查明死因,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法医学在尸体刺伤鉴定中的应用、主要的刺伤特征和分析、常见的刺伤死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医学在尸体刺伤鉴定中的应用尸体刺伤鉴定是指通过对尸体进行全面的外、内部检查和病理学分析,分析刺入物与尸体之间的关系,推断尸体死亡的原因和经过的法医学鉴定。
刺伤的鉴定是法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通过研究刺伤的特征和特点,可以为法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刺伤特征与分析1. 刺伤位置和深度:根据刺伤的位置和深度,可以判断被害者的死亡方式和行凶者的攻击手法。
例如,颈部刺伤可能是凶手试图割断被害者的气管或颈动脉,导致窒息或失血而死亡。
2. 刺伤痕迹:刺伤痕迹的形状、长度、宽度等都可以提供有关被害者死亡过程的线索。
如线性刺伤痕迹常见于利器刺伤,刀刃直接插入皮肤造成的伤口,而钝器刺伤则容易留下散裂性伤口。
3. 伤口边缘:通过观察伤口边缘的一些特征,比如切口的整齐程度、皮肤组织的回缩情况等,可以推测刺伤时的外力作用情况。
4. 伤口周围的组织反应:死后一段时间后,伤口周围的组织反应会有不同的表现,如炎症反应、细胞变性等,这些反应可以为司法机关提供具体的时间参考。
三、常见的刺伤死因1. 出血:刺伤造成的出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出血的程度和速度可以推断死因和攻击手法。
2. 脏器破裂:刺伤可以导致脏器破裂,如心脏刺伤导致心脏破裂,导致大量失血而死亡。
3. 器官功能损伤:刺伤还可以导致器官的功能损伤,如肺刺伤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引发死亡。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法医学在尸体刺伤鉴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可以通过多元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来提高尸体刺伤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法医学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的鉴定

法医学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的鉴定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法律领域中,当涉及到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案件时,需要借助法医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鉴定。
本文将就法医学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的鉴定进行探讨,以揭示其重要性和准确性。
一、背景介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和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多种类型。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
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案件进行准确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法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中的作用1. 尸体解剖法医学鉴定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的第一步是进行尸体解剖。
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法医学家可以观察心脏、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并进行详细的测量和检查,以确定死因。
例如,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和心肌缺血坏死,法医学家可以通过解剖检查确定死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
2. 病理学检查在尸体解剖的基础上,法医学家还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通过镜下观察组织标本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可以发现病理改变的细微特征,以及明确死亡原因。
通过病理学检查,法医学家可以确定死者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心肌炎症等疾病。
3. 功能学检查法医学对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的鉴定还可以进行功能学检查。
功能学检查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技术手段,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心电图检查,法医学家可以判断死者是否存在心脏停搏、心律失常等病理变化。
4. 化学检查在一些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中,法医学家还可以通过化学检查的方法分析死者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以寻找潜在的致死因素。
例如,通过检测死者的药物和毒物含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药物中毒或者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
三、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和价值法医学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件的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通过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功能学检查和化学检查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地了解死者的心血管系统状况,确定死亡原因。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官大威
【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
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示出肌红蛋白的缺失,冠脉阻断90分钟时,缺血区肌红蛋白缺失更加清晰,因此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果可靠。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官大威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9
【相关文献】
1.实验性早期心肌梗死的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J], 姚季生
2.大鼠早期心肌缺血纤维蛋白原与肌红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对比性研究 [J], 赵小红;胡俊
3.愈心痛对犬急性缺血心肌EC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铜锌-SOD免疫组织化
学研究 [J], 雷燕;史大卓;钟蓓;陈可冀
4.Basigin mRNA在早期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的表达变化 [J], 刘云;高林波;梁伟
波;潘新民;王艳云;薛晖;陈天义;张录顺;朱怡;张林
5.大鼠早期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痉挛致缺血心肌肌红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J], 周伟;胡俊;王斐;秦启生;黄光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医学在心脏病猝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法医学在心脏病猝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心脏病猝死是指在原有患有心脏病或者没有任何明显心脏病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情况。
心脏病猝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影响。
在对心脏病猝死进行鉴定的过程中,法医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
一、心脏病猝死的定义心脏病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病突发发生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导致的猝死。
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病猝死病因包括冠心病、狭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
心脏病猝死通常突发无预兆,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进而死亡。
二、心脏病猝死的危害及病理机制心脏病猝死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救。
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危害包括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伤害、导致财产损失、增加医疗负担等。
病理学研究表明,心脏病猝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病变、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因素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三、法医学在心脏病猝死鉴定中的重要性心脏病猝死的诊断和鉴定对于确定死因、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医学以客观、科学的方法对心脏病猝死进行鉴定,可以为司法机关提供客观的证据,帮助确认死因、保护相关权益。
同时,对于家庭来说,法医学的鉴定结果也可以解释患者死亡的原因,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生前病情,减轻心理负担。
四、法医学在心脏病猝死鉴定中的主要内容1.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是法医学对心脏病猝死鉴定的重要步骤。
通过解剖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可以发现心脏的病变情况,了解死者心脏功能是否异常,从而确定心脏病是否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2.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法医学对心脏病猝死鉴定的又一重要手段。
通过对心脏组织的切片染色观察,可以发现心肌的病变情况,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病变,为确定死因提供重要依据。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法医学对心脏病猝死进行鉴定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死者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判断死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为确定心脏病猝死的死因提供重要参考。
诊断早期心肌缺血三种组织学染色方法的比较

LU Y n.u Z O G Z ii , A i g ,t 2 1 i k n , H N h.u B N X a 2 e o g j n
( . oi f ̄ 胁 如, , rv c ,H ri 10 0 ; . eate tfP t l y, 1 P leO e c f l Poi e ab 50 8 2 D p r n o a o g g n n m ho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检验早 期心肌 缺血的最佳组 织学染色方 法 。方 i 对 4 例经 尸体 解剖 病理诊 断 为冠 心病 的 支 5
心肌组织 分别进行 } 染色 , B P染色 , e ehi 染色 , Ⅲ H F H i nan d 光镜下 观察 。结果 H i na e ehi 色方法 可 以准确 检验发 d n染
s o l k n a, e f s me o n t e da n ss o a l my c r i s h mi . h u d b t e s t rt t d i i o i fe r o ad a i e a e a h i h h g y l c
e a. eh d 1 r - v a e f o a d a su h c r ig o e sc rn r e r s a e b uo — mi M t o s  ̄ t f ec s so c r i t s e w ih weed a n s d a o a y h atd e y a tp ' yi O my li o i s
病过程在 0 5 的缺 血心肌纤 维 。结论 .h内
法加 以应 用 。
H i na e ehi d n染色方法 可使早 期 缺血 的心肌纤 维 出现 明显 的反应 , 果优 效
于H E染色方 法和 H F 色方法 , B P染 特异性 强 , 操作 简便 易 行 , 以将其 作为 诊 断早期 心肌 缺 血 的一个 首选 染 色方 可
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在医疗纠纷死因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探讨

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在医疗纠纷死因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探讨摘要:在我国各个领域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各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法医职业在社会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这种职业在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会涉及到较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就包括法医病理学。
为此,法医要充分意识到病理学尸体检验在医疗纠纷死因鉴定当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将其进行充分应用,这样才可以将病理学尸体检验的效果进行提高,为后续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医疗纠纷;死因鉴定;作用及地位一、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重要作用(一)尸体检验的重要性就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医疗纠纷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其中也包括赔偿与法律问题,这就要求法医要对死亡的尸体开展相应的尸体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明确真实的死因,从而才可以准确的分辨死者是否。
部分当事双方并没有对尸检的重要性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会导致尸检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会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并且还会故意拖延时间而拒绝尸检。
还有一些死者的家属比较封建迷信,他们不愿意相信科学,这样就会对尸体检验工作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一些当事双方并不明确自身的责任,而且还会选择私下解决的方法,最终会对医疗纠纷的妥善处理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在后期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死因类型及其鉴定的相应作用在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部分人员并没有对死因这种概念予以足够的重视,他们会受到传统理念和模式的影响比较深,这样就会将死因、死亡机理、死亡方式等混为一谈,不仅会对鉴定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当事双方会怀疑死因鉴定结果,对于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所谓的死因,简单的来说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病情和损伤的出现,或者导致这些类型损伤事故或暴力情况发生的因素。
由于死亡发生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而可以将死因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就是主要死因,这种类型会与死亡之间有着主要的关系,比如原发性疾病或外伤;第二种是直接死因,其主要来源于死因的并发症;第三种是诱因,死者本身有着潜在的病变,由于某一种诱发因素而导致这种潜在病变发生恶化,最终就会导致死亡;第四种就是辅助死因,其与主要死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且在死亡过程中只会发挥出辅助作用;第五种就是合并死因,这种类型往往由两种原因在同一种病例当中起到死因的作用。
法医学对人体遗骸的定年与识别

法医学对人体遗骸的定年与识别人体遗骸的定年和识别在法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法医学可以根据人体骨骼的特征及相关的考古资料,对于遗骸进行准确的年龄测定和身份鉴定。
本文将从定年和识别两个方面来探讨法医学在人体遗骸研究中的重要性。
定年是指根据骨骼的发育和损伤程度,对人体遗骸的年龄进行测定。
法医学通过观察骨骼的形态、大小以及牙齿的生长状况来确定遗骸的年龄。
例如,通过研究骨骼的骨髓腔大小和骨骼的发育程度来判断个体的发育状态,从而推断出年龄范围。
此外,法医学还可以利用骨骼的矿物质组成,比如碳14测年法来进行精确的年龄测定。
与此同时,识别是指通过骨骼、组织和DNA等信息,确定人体遗骸的身份。
在人体遗骸中,骨骼是最为重要的识别依据。
法医学根据骨骼的特征如头盖骨的形状、身高、种族、性别以及既往的医疗史等信息,对遗骸进行身份的鉴定。
此外,DNA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与亲属的DNA进行比对,可以准确地确定遗骸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提高遗骸的识别准确性,法医学结合了其他科学技术和知识,如影像学技术、死因学以及人类学。
通过尸体的X射线和CT扫描,可以观察遗骸的内部结构,揭示出潜在的损伤信息,从而推断出死亡的原因。
人类学的知识则可以帮助法医学家根据骨骼特征推断遗骸的生活环境和职业等重要信息。
除了定年和识别以外,法医学在人体遗骸研究中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例如,在解决刑事案件中,法医学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遗骸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调查人员确定案发时间、伤害情况以及作案手段。
这对于破案和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法医学在人体遗骸的定年和识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法医学可以准确地测定遗骸的年龄和鉴定身份。
同时,法医学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一步提高遗骸的识别准确性。
在刑事案件中,法医学的研究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法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人体遗骸的信息,为社会和司法提供有效的依据。
法医学中的法医心电技术与心电解剖学

法医学中的法医心电技术与心电解剖学心脏是人体最关键的器官之一,其功能障碍和异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研究法医学领域的技术来解决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
在法医学中,心电技术和心电解剖学成为了评估心脏相关疾病、判断死因的重要手段。
一、法医心电技术法医心电技术是利用心电图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记录心电图,可以获得心脏的节律、传导情况以及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贴附电极在胸壁上检测心脏电信号,并以波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法医心电技术在犯罪现场的尸体解剖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疑似毒物中毒的案例中,心电图可以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毒物相关的心电改变。
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也可通过法医心电技术的评估得到更清晰的诊断。
二、心电解剖学心电解剖学是通过解剖尸体来观察和研究心脏的结构和组织,以进一步了解心脏的病变和异常。
心电解剖学的研究需要文献参考以及对大量解剖尸体的观察和记录。
心电解剖学是法医学领域中对尸体心脏进行解剖学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心脏的大小、形状、通道和瓣膜等结构的观察和鉴定,可以推断死者死亡时心脏的状态。
例如,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变可以通过解剖学的方式来确定。
三、法医心电技术与心电解剖学的应用举例在法医学中,法医心电技术和心电解剖学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
1. 突发死亡案例:对于突发死亡的案例,法医心电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解析心电图来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猝死。
同时,心电解剖学可以进一步观察和确定死者心脏的病变,从而找到死亡的原因。
2. 药物中毒案例:某人被怀疑因药物中毒而死亡。
通过法医心电技术的应用,可以观察心电图上是否存在特定毒物导致的心电异常。
同时,心电解剖学可帮助确定心脏毒物相关的病变。
3. 具有疑点的自然死亡案例:某人疑似因心脏病自然死亡,但存在一些疑点。
法医心电技术可以通过心电图评估,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是否存在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 亭湖分局刑 事科 学技术 室,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0 ) 摘要 : 文章为了研 究出早期 心肌缺血死后 7个免疫组织化 学诊断指标在 法医学中的应 用, 通过采取对照性研 究不 同病因死
亡与明确心肌梗死后 , 采用免疫组 织化 学方法检 测和分析各死亡患者心脏标本 中 H— F A B P 、 HH F 3 5 ( a c t i n ) 、 C L U、 F n 、 C 5 b 一 9 、
H I F — l a和 A D A M T S 一 1 的表达差异 。 得 出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 H — F A B P 、 H H F 3 5 均呈现一致 的阳性表达 ; 明确心肌梗死组在
心肌 细胞 H — F A B P 、 HH F 3 5缺染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机械 性休克 史、 电击死等其他案例 死亡组( P < 0 . 0 5 ) ; 明确 心肌梗死组在 C L U 、 F n 、 C 5 b 一 9 、 HI F 一 1 仅和 A D A M T S 一 1 5项心脏组织检测指标的阳性率 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组 , 对比差异有统 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该结论表明 7项心脏组 织检 测指标 中, H — F A B P和 H H F 3 5 ( a c t i n ) 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最差, 不宜作 为单独诊断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 ; C L U、 F n 、 C 5 b 一 9 、 HI F — l a和 A D A M T S 一 1 5个指标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较高,但在休 克死 、 煤 气中毒死、 电击死等案例死亡者 中也有一定的表达 ; 因此在 法医学实践中 , 可将多心脏组织的诊 断指标联 合检 测, 这对提 升心肌梗死 ( E MI ) 死后诊断率的准确率有着积极 的意义。 关键词 : 早期 心肌梗死 ;死后诊 断;法 医学
第 3 期 2 0 1 4年 2 月
江苏科技信息
J i a n g s u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I ma t i o n
No . 3
F e b r u a r y , 2 0 1 4
早期 心肌 缺血死后诊断 的法 医学应 用研 究
4 9 岁; 宣布死亡时间到尸检 时间为 1 2 — 7 2 h ; 其中 1 0 例因颅脑外
伤死亡 , 死亡 时间距脑部受伤时 间间隔在 2 h内, 不存 在心脏病 病史 ,尸检解剖时证实心脏组织正常 ,记该组案例为正常对照
检验 。随后借 助 I m a g e 图像 分析 系统 对 属 于 A D A M T S — l 的
对于 C L U、 F n 、 C 5 b 一 9 、 H I F 一 1 仅和 A D A MT S 一 1 5项 检测 指
组; 其余 1 8 例中 , 9 例因E M I 猝死 , 尸检解 剖发现案例冠状动脉
及周边分支粥样硬化 Ⅲ级或 Ⅲ级以上 ,观察发现陈旧性或急性 心肌梗死能导致其死亡 , 记为明确心肌梗死组 ; 其余 9例为非梗 死性案例 , 其中4 例 为机械 窒息死, 2 例为 电击 死 , 3 例为煤气
We s t e r n b l o t 显影条带进行光密度扫描 , , 以各组 目的蛋 白条带
光密度值对 内参蛋 白光密度值计算相对 比值 , 以对照组 比 值 为 1 0 0 %, 其余 各组与之相 比 , 再次计算 比值为统 计值 ; 而三组切
片中 A c t i n( HH F 3 5 ) 、 H — F A B P检测指标 免疫组 织染色结果采 取I m a g e — P r o P l u s 图像分析 系统进行定 量分 析 , 每个标本切片 均 随机挑选 l 0 个 高倍视野 ,记录视野 中阳性信号 面积 、总面 积, 对1 0 个视 野 中的各项数据进行 记录 , 取 其平均值 , 计算缺 失面积( 缺失 面积 为总面积和阳性信 号面积之差 ) 。
对3 组蜡块给予 5 u m组织切片处理 , 随后采取二步免疫组织
本实验中抽取的心脏组织样本均来 自于 2 0 l 1 - 2 0 1 3 年江苏 省盐城市尸检案例 , 共2 8 例; 其 中男 1 8例 , 女1 0例 ; 年龄 3 5 —
检测法进行分析 , 实验 中将 0 . 0 1 M P B S ( 磷酸盐缓 冲液) 作为~抗 阴性对照 , 二抗使用二步检测试剂盒( P行
O 引言
1 . 3 心 脏 组 织 取 样及 标本 制 作
本实验中 , 将法医病理检案中获取 的心脏组织标本作为研 究对象 ,采取 I H C检测技术对心脏组织表达 中的 7项指标进 行检验 , 研究 和分析 了上述 7项指标在不 同死亡案例 中的阳性
对上 述选取案例 的心脏组织 进行取样 ,采取 浓度 为 1 0 % 的福尔马林对取样后 的心脏标本进行 固定 处理 , 固定处理时间 维持在 1 0 — 2 0 d之间 ; 组 织取材部位主要位 于案例心脏组织左
心室前臂 以及室 间间隔前 2 / 3 部位 , 对取样后 的组织标本给予
表达差异 、 特异性及诊断价值 , 旨在为 E M I 引发 的猝 死案例提
供有效 、 准确 的法医病理学依据。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材料 来 源
常规脱水 、 透明等处理 , 再进行石蜡包埋 。
1 . 4 实验 方 法
中毒死 , 且解剖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病变( I 级) 或无病变。
1 . 2 仪 器 及 药 剂
主要仪 器 : 石蜡 切片机 、 展 片仪 、 电子天平 、 电热恒温培养
箱 、电动显微镜、台式离心机、 2 0 0 型多功能酶标仪 、 D Y Y 一 8 C 型电泳仪等; 主要药剂 : B C A试剂盒、 R I P A裂解液、 T E M E D 、 丙 烯酰胺 、 兔抗 H — F A B P多克隆抗体、 兔抗 A D A M T S . 1 多克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