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之父、李氏文化祖根

合集下载

道教始祖老子的生平简介

道教始祖老子的生平简介

道教始祖老子的生平简介老子,是道教学说的创始人,后世追奉老子为道教始祖。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老子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子生平简介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本名叫李耳,字聃,唐朝的李姓王室认为老子是李姓的始祖。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其为教祖,是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道生万物,即道是世界的根本,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在朴素辩证法,认为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老子很多思想都比较精辟,但他的历史观却比较落后,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老子的哲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

老子很长寿,活了整整一百零一岁,老子死后,他的街坊邻居都哭得很伤心,只有老子的朋友秦佚来吊唁的时候,不跪拜,只拱手表示致意,然后哭号了三声就打算走了。

邻居们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秦佚说:“老子生前说过,活着没有什么值得欢喜的,死了也没什么好悲伤的。

生死都是顺应天命,合乎情理,所以没什么好悲伤的。

”关于老子的传说也有很多,相传,玄妙玉女理氏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从河中捡到一个李子,吃下之后便有了身孕,怀胎八十一年后生下了一个小男孩,白眉白发白胡子,由此得名老子。

据说老子一出生就会讲话,还指着李子树说自己姓李。

一般认为,道教的创始人是张天师张陵,而老子是道教的道祖,称“太上老君”,《列仙传》开始,老子被列为神仙。

老子的智慧世人常认为老子具有其他人没有智慧,是因为他拥有了常人不具有的眼睛。

这双眼睛看过了世间的丑态,洞悉了世间的世情。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他人所不具备的智慧。

老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淹没,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在时间的打磨中越发亮眼。

领越老子的智慧,超越时代的人生思辨和处事智慧,让人能保持心的宁静和生命的禅意。

老子的智慧在于他遵循事物本来的发展轨道,不强求改变,只要我们遵循世间万物,并且让它们自然生长。

以无为来实现有为。

其实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引导事物的发展顺着原来的轨道,自由发展,干预事物的发展,往往与事物的发展背道而驰。

李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李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陇西郡:战国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

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

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湖北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应城,及孝感、汉川、汉阳、黄陂一部,辖区涉及今孝感地区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范阳郡:秦朝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梁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

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历史来源「李」源出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李姓寻根溯源

李姓寻根溯源

李姓寻根溯源一、寻根溯源: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

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

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少于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比例仅在4%左右。

在台湾排名第五位。

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

鹿邑古称苦县,春秋时先属陈国,后归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

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的政权最多的姓氏。

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

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第一种说法: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

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

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

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

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第二种说法:《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

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说文四大家名词解释

说文四大家名词解释

说文四大家名词解释四大家,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影响最为深远,思想理念最为重要的四位文化名人,分别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

以下将对四位大家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儒家学说的圣人。

孔子的思想包括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经世致用。

他提出了“五经”和“十三经”,将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名李耳,字聃,春秋时期真人教派创始人。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尊为道教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强调了“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强调了无为而治,提出了“至微至静”的思想,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远离功利。

老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对后世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名周,字子聪,春秋末至战国初期的哲学家、文化名人。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被尊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其中强调了无我无人的境界,提出了自由自在、活泼奔放的“逍遥游”思想。

庄子对于人生、人的本性、道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形成和独特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墨子,名墨翟,字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主张以兼爱为核心,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非攻”之道。

墨子的思想不仅对于道德伦理学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物理学、数学等科学领域有深刻的影响。

他对于工程学、光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科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综上所述,四大家分别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强调个人修养和经世致用。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强调无为而治和个体自由。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 ——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 ——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 科学史总论: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作者简介: 江晓原:江晓原(1955-),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文章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1加入时间: 2008-03-03阅读次数:1580 次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江晓原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论战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

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是相同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

在20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为什么无科学这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机构组织、评判规则等一整套东西。

上述诸人不约而同都使用这一定义。

这个定义实在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

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许多学者极力主张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

于是“有”、“无”两派,各逞利辩,倒是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

90年代初《天学真原》出版后,逐渐被“无”派当作一把有用的兵刃,不时拿它向“有”派挥舞——因为此书用大量史料和分析,论证了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这被认为在客观上从一个学科为“无”派提供了证据,并且还提供了新的论证思路。

另一方面,“有”派的论证“也有许多高招”:比如,先改变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至少是他们认为存在着的),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

中国历史神学家有哪些

中国历史神学家有哪些

中国历史神学家有哪些中国历史上的神学家是指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以研究宗教、哲学、道德等领域的学者。

他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与思想。

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神学家。

首先要提到的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提倡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理念等方面。

孔子的著作《论语》、《礼记》等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对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孔子之外,还有荀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荀子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政治哲学之父”。

他的著作《荀子》中,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追求“大同世界”、国家治理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等思想,对中国后来的哲学、宗教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也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一位著名的佛教神学家就是玄奘。

玄奘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的佛教大师,他曾历时17年,赴印度寻访佛经,并将佛经翻译成中文。

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是中国古代对印度及其周边地区最早的描述,对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道教方面,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重要的神学家。

其中一位著名的神学家就是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他创立的庄子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著作《庄子》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哲学、文化和宗教。

此外,还有著名的道教神秘主义者李时中、张三丰等人,他们都在道教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就是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学家,他们的思想、理念都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汲取他们的智慧、思想、理念,让其继续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东方夫子老子!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东方夫子老子!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东方夫子老子!他是中国哲学的开山鼻祖,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他的出生是迷,归去也是迷,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神仙级别的存在!这个被后世所敬仰的神秘男人,直至千年后他的思想依然璀璨如星,洗涤着人们迷茫的心灵。

他撰写的经书被翻译成数十国文字,成为全球文译本中最多的书籍,影响了人类哲学的发展和探索,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这个迷一般的男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圣贤老子。

道在何方韩磊 - 道在何方隔着千年时光,雾霭迷蒙,我们早已看不清春秋时老子是如何悟道,如何探寻得“道”,进而开创出大道的光明,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画卷。

仅从流传下的碑刻古籍中寻得一些零碎的信息,在脑海中幻化出老子如何探寻“道”的画面。

拨开层层迷雾,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时空去看一看老子的人生轨迹,看一看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了老子,他是怎样寻“道”的。

烽火乱世,圣人诞生东周末年,周室衰微,自郑庄公对抗王室初尝霸业以来,天下大乱。

相继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诸侯,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称霸天下。

新即位的周平王再也压制不住愈演愈烈的诸侯混战,迁都络邑,拉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

周幽王死后的二百年间各地纷争不断,周王朝固守络邑,在声色犬马中告慰自己。

天下大乱,小国陈国的苦县也沉浸在随时面临战乱的恐惧中。

望族李家的大夫人正皱着眉头望着自己肚子,喃喃自语:“孩子啊,你怎么还不出生啊!”原来,李夫人已经怀孕多时,但肚中胎儿却迟迟不肯出生,掐指算来也快十多个月了。

正逢乱世,夫人忧心忡忡。

孩子似乎觉察到母亲的心思,忽然一阵胎动,降世人间。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影响人类文化长达二千五百年之久的千古圣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聃。

公元前五百七十一年,生于陈国苦县曲仁里,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圣人、思想家、哲学家。

老子虽然出生官宦世家,却不过是区区小国的官吏之家。

在春秋末期,这样的小国命运始终要依靠大国维系,随时都有灭国的危险。

苦县厉乡曲仁里 老子简介导语:老子简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苦县厉乡曲仁里 老子简介导语:老子简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苦县厉乡曲仁里老子简介导语:老子简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导语:老子简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诞生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简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老子简介资料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1阳,诞生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之父、李氏文化祖根
李灿
今天,在道家鼻祖李耳的故乡、李氏文化的发祥地鹿邑,举行李耳诞辰2569周年、李氏文化发源3023年的纪念大会,具有非常特殊的伟大意义。

今天,我以十分虔诚、崇敬、兴奋的心情前来参加这次盛会。

首先借此机会向鹿邑县委、县人民政府给予我的鹿邑老子故里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致以感谢。

但是,我还想向诸位说明李耳既是道家的始祖,也是我们李氏文化的始祖,李耳和李耳的故乡也是我的祖根。

天下李姓都是一家人,我相信随着道家文化日益发扬光大,国内外李姓前来认祖归宗的一定会越来越多。

树有根,水不源,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总是要寻根求源的,我相信不久会有一天,天下李姓都会来到鹿邑李氏文化的发祥地,顶礼膜拜始祖老子李耳的。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尤以汉族中姓李的最多,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是一个庞大的宗族。

考李姓之源,出自上古时代八大姓氏的嬴姓。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辩证》记载:颛顼高阳氏的曾孙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后其子孙历任舜、夏、商理官,遂以官职理为族姓。

商纣王时,理徵(字德灵)因进谏为纣害死,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亡,靠采集树木上的果实而得以活命。

为感木子救命之恩,将理改为李,李利贞由理改为姓李。

据唐人林
宝《元和姓纂》说:李利贞的十一世孙便是李耳,李耳出生于楚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日鹿邑太清宫,因此这里便成为道家文化的发源地,李氏文化的祖根。

在李氏文化祖根的问题上还要说明一个问题。

我家的堂号是陇西郡,所以我过去一直认为我们李姓的祖根就在陇西(甘肃、陕西部分),并有来自大槐树底下的传说故事,更令人信以为真。

其实,在李耳老子之后李姓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几个重要支系;陇西李姓是最老最大的一支。

历史上就称陇西为李姓望族。

陇西李姓之祖是李耳的九世孙,李昙的长子李崇,因官陇西守而定居,遂发展为李氏大族。

另一支在赵郡(河北),其祖为李昙的四子李玑,西汉时有一支迁居山东,东汉时一支徙居川、滇,至南北朝时又发展至少数民族,成为全国的大姓了。

到了唐代更是显赫一时。

李氏在中国历史上称帝者60余人,建立王朝10多个,在国外建立的有李氏朝鲜王朝,安南国李氏王朝。

后来李氏足迹遍及全世界,这些都与道家始祖李老子分不开的。

李耳,道家哲学思想的创始人,洋洋五千言《老子》,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哲学诗”,李耳也被当代学者誉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家与儒家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两大支柱,各占民族传统文化的半壁河山。

然而就道儒两家来说,进入本世纪以来,人们更认识到道家思想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化、哲学史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对道家思想的内涵、特质,以及对现代科学各方面的重大作用所掀起的研究热潮正是方兴未艾,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

现在,
《道德经》已被译成世界语,德、意、日、俄等20多种文字,200多种译文,这是儒家无可比拟的。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纪念会上,我想说的就这两句话:老子李耳是“中国哲学之父,李氏文化祖根”。

我还相信,随着时空的变化,老子李耳还会被推崇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李姓祖根。


(作者:李灿为安徽毫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