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中考历史 全套考点知识框架
2018中考历史考点梳理

2018中考历史考点梳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时间:1640~1688年2. 原因:(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经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3)条件支持: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劳动力;(4)阶级矛盾:靠圈地起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联盟,利用议会与国王进行斗争;(5)思想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极大地解放了英国人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 领导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中小贵族)。
4. 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5. 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
6. 经过:(1)序幕: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筹集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军费,召开议会。
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2)发展:查理一世公开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3)高潮: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4)挫折:克伦威尔去世后不久,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复辟。
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5)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史称“光荣革命”。
7. 结果:(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8. 历史影响:(1)国内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2)国际影响: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18年历史中考各册复习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P652、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后起义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导致秦灭亡的关键性战役是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
P663、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楚汉战争,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P674、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P695、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分封,立郡县。
(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其中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上,废除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P696、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①统一了车辆形制(车同轨);②统一了文字(书同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后来又推行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③统一了全国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④统一了度量衡;⑤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⑥焚书坑儒 P70-727、秦统一文字的作用: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P718、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P749、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①思想上,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②政治上,由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③监察制度上,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区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最新人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最新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e5c30e580216fc700afd9c.png)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2018.03.05)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018年历史中考知识点

2018年黄冈中考历史知识点中中古代部分一、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秦的统治(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都:咸阳(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制)。
②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作用: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思想: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④军事: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定南越,凿灵渠。
(2)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2、汉武帝大一统(1)措施:①政治: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颁布推恩令),②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
④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2)评价汉武帝:先列举汉武帝的功绩(主要是大一统的措施),然后指出其过失(穷兵黩武),最后总结,表达观点,肯定他。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基本如此,注意客观公正,一分为二)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到大秦(古罗马)。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唐的兴盛)1、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1)科举制的诞生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
(之前选拔官吏主要门第的高低。
)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018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7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人教版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归纳: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2.经济上:白银外流, 银价涨上, 加剧中国贫弱。
3.政治上: 使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 削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
林则徐虎门销烟:1.原因:1)根本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2)直接原因:鸦片的输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时间: 1839年6月。
国际禁毒日是每年6月26日。
2.领导者: 林则徐3.地点: (广东省)虎门4.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 在位皇帝: 道光帝1.时间: 1840.6—1842.8第 1 页2.发动者: 英国3.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政治腐败, 经济军事落后。
4.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5.直接原因: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保护鸦片走私。
6.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7.结果: 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8.影响: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根本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南京条约》:1)时间: 1842年2)签订国: 英国侵略者和中国3)性质: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内容及危害:①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损害领土主权)②赔款: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人民负担)10.③开放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11.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关税自主权)第 2 页清政府战败原因:1)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英国的实力强大;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梳理

2018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第一章先秦一、阶段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即祖国历史的开篇。
二、考点梳理:1、人文始祖(1)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2)炎帝和黄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轩辕氏):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3)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后,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2)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授民授疆土”),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3)影响: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4)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3、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性质: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5)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
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4、甲骨文(1)出土地点: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原商朝的都城))(2)特征: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它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3)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018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2)

2018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2)中国历史第二册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 师变 遵 统
义 建 军
| 局
义 会
一 战 线
部议初
抗
步
战
形 成
|杀 役 全| 国国 抗民 战党
|抗 中日 共胜
利
|山 开| 始转
折
| 攻 占 南 京
(二)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新
中
国
(1949-1956)
成
新民主主义巩固时期
立
(1956-1966) 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 19 97 99
香澳台 港门湾 回回问 归归题
19 19 53 54
提 中、 出 印、 “和 缅 平三 共国 处共 五同 项导 原“ 则” 和
五”
19 55 19 19 19 万 71 72 79
隆 会 恢尼中 议: 复 克 美 提 联松正 出 合访式 “ 国华建 求合 交 同法 存席 异” 位
③都江堰 (李冰)
⑤焚书坑儒
①科举制(隋文帝创立、隋 炀帝诞生)
7、西汉
②外交:张 骞出使西域 ③新疆:西 域都护府
8、三国 魏晋南北 朝
④丝绸之路 (西汉长安 到欧洲)
⑤《史记》司马迁,纪传体, (黄帝-汉武帝)
9、隋
②大运河(洛阳为中心, 北达北京、南至杭州)
③赵州桥(李春、最古 老)
唐太宗(国学、状元)
(四) 扩大
矛盾:奴隶
制废存
1、美国 南北战争
领导人:林肯
性质:第二次
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 2、俄国 革命
1861年 改革
特点:自上而下 不彻底
性质:资产阶级 3、日本 革命
明治维新 特点:自上而下
不彻底
时间:1870开始
4、第二次 特点: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 发明:电灯、电
话、汽车、飞机
(五) 矛盾: 第一次 世界大 战
10、唐
①科举制 武则天(殿试、武状元)
唐玄宗(诗赋)
曲辕犁
②开元—玄 宗(全盛) 筒车
③吐蕃 ④对外
文成-松赞
金城-珠丹 鉴真-日本
玄奘-印度
11、五 代十国
⑤火药
①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②活字印刷术(毕升)
12、宋
③指南针
④《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年体, 战国-五代
13、元 (马可 波罗)
①思想(文字狱)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学技术
学制度
学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国民革命
国共对峙十年
抗日战争(国 共第二次合作)
新
解放战争
中
国
成
立
1919
五四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48-1949 19
运动
21 24 中黄
26 北
27 28 31 34 36 37 38 南 井 九 红 西 七南 台
《 马
中关
日 战 争
条 约
》
完 成 形 成
八 国
《 辛
联丑
军 侵 华
条 约
》
1840年 近代化
18561860 洋务
运动
1894 戊戌 变法
1900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1919年 五四
运动 运动
口号 人物
自强求富
维新思想
奕、李、曾、 康有为、梁启超 左、张
三民主义 孙中山
民主科学
陈、李、胡、 鲁
学习特点
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文献:《人权宣言》 特点:拿破仑及战争
(三) 巩固扩 张
时间:1760-1840
1、 特征:蒸汽时代 工业 机器:珍妮机、蒸 革命 汽机、火车、汽船
人物:哈格里夫斯、
瓦特、史蒂芬孙、
富尔顿 过程:欧-非-美
2、
三角贸 易
血腥
的资
-欧
影响:对欧 洲、对非洲
本积
累 英对印度的殖民俄掠夺
一、中国古代史线索知识点归纳
1、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 尧舜禹禅让
2、夏
(禹)第 一个王朝
世袭制取 代禅让制
3、商(司母戊鼎)
①思想学派儒、道、墨、
①第一个 封建王朝
法、兵
②设立丞相
4、西周(分封制)
5、春秋战国
②商鞅变法 (秦国、封 建、法家)
6、秦
③小篆文字
④圆形方 孔钱
①思想:罢 黜百家、独 尊儒术
①废丞相
②锦衣卫
14、明
③科举— 八股取士
郑和下西洋
④对外 戚继光抗倭
15、清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②对外 雅克萨之战—沙俄
达赖(顺治)
西藏 班禅(康熙)
③民族
驻藏大臣(雍正)
新疆:平定大小和卓,设伊犁
将军(乾隆)
④闭关锁国
⑤明长城(东起鸭绿 江,西至嘉峪关)
⑤康熙(雅克萨之战,设班禅,尼布
楚条约)
二、中国近现代史线索考点归纳
(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新 中国成立来自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
—
— —
—
进
社会 性质
开 始
《
一 步 第
鸦 片 战 争
南 京 条 约 》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大 大 加 深
甲 午
方
针
2001
APEC 中国 加入 WTO; 上海 合作 组织 建立
三、世界近代史线索知识点归纳
•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扩张、发展 巩固、矛盾激化的历史。
国家:意大利
1、文艺复兴 思想基础
(一)产生
2、新航路 的开辟 物质基础
思潮:人文主义
人物:但丁、达 芬奇、莎士比亚
意义:奠定了思
想基础 哥伦布—美洲
50年代
70年代
1978 1979
1982-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改 时间、 革 内容、 开 意义、 放 (邓
改革
(农村: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城市: 国企改 革)
小平
为核
心)
开放:
1997
邓小平 民
理论
族
(十二、 区
十三、 域
十四、 自
十五大) 治
十五大 制
确立为 度
党的指
导思想
特区:4个
格局
1949 1951 1950-1952 1953-1957 1954 1953-1956 1958
西藏 和平 解放 (时间、 意义)
土地 改革 (文 件、 意义)
“一五” 计划 (成 就)
第一 部宪 法
三大 改造
大跃 进、 人民 公社 化运 动
原因、
最大的冤 案、结束 标志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0 45 45 46 47 三大战役 49 百 中 重 转 挺 辽沈、平 渡
共 埔 伐 昌 冈 一 军 安 七京 儿 团 共 庆 战 进 津、淮海 江
成 军 战 秋 山 八 长 事 事大 庄 大 七 谈 陕 大
战
立 校 争 收 会 事 征 变 变屠 战 战 大 判 北 别
役
建 党
国 共 第 一 次 合 作
人物
麦哲伦—环球 迪亚士—好望角
达伽马—印度
作用
世界连成整体
促进资本主义 产生和发展
(二)爆发
1、英国 领导人:克伦威尔 资产阶 文献:《权利法案》 级革命 特点:君主立宪制
(二)爆发 (资产阶级 革命)
领导人:华盛顿
2、美国 文献:《独立宣言》 独立战争 特点:北美独立,推
翻英殖民
3、法国 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