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背景助读
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
陶渊明(约 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大诗人。 曾著 《五柳先生传》 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 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29 岁 时走上仕途,以后十多年里,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彭泽令等下层官职,每次在任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 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 岁归隐还家,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 23 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 世,卒年 63 岁。
背景助读
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
5 .明句式 (1)皆口腹自役。 句式特点:“皆”表判断; “自役”,动词的宾语前置,役使自己。 (2)复驾言兮焉求? 句式特点: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句式特点: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5)情在骏奔。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余”。 (6)农人告余以春及。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以春及告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借鉴
文白对译
3 .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几组词语中 选择最适合《归去来兮辞》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提示:
观点 观点一 风格 淡远 理由 作者情志淡泊,恬逸,清静无为,乐天从命,不汲 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 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 作者采取超尘脱俗、 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 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一心想在幽静的大自然 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 守拙归园田”。 我的观点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 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共41张PPT)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之:往。 期:至,及。
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 去呢?富贵不是我所求,神仙居 住的地方没法到。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耘:锄草。 耔:培苗。 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 有时在田里锄草培苗。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怡:使动用法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 观赏着庭树使我现出快乐的容颜。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 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每天(独自) 在园中散步兴味不同。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审:觉察,自知。 涉:涉足,走到。 而:转折连词。
具体分析 归途
归 心 似 箭
抵家
欣 喜 若 狂
室内
园中
归家乐
日常乐
出游乐
归心似箭 抵家之欢
饮酒自遣 涉园成趣
家中景况
观景忘返
重审心志 结交乡故 出游方式 所见所感
已以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已以乎:算了吧。 宇内:天地间。 曷:为什么。 委:随,顺从。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 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 他生死呢?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违:不相合。 言:语气助词。 焉求:何所求,求什么。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 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 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情话:知心话。 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 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 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 《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 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 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 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 能爲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 绶去职,归家途中写下与官场决裂的宣 言书,即《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 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课标版必修5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ppt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 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 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 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 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 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 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 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 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 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五 柳先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 (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 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 泽令,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 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 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 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 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元嘉 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 他守节不仕。
第二段
第二段:抵家之后——自安自得
归途之乐
抵家之乐
室内之乐
园中之乐
归 心 似 箭
欣 喜 若 狂
舒 适 安 逸
留 连 忘 返
第三段
归去来兮, 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38〕?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39〕。 或命巾车〔40〕,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41〕, 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42〕, 感吾生之行休〔43〕。
题 解
回去吧
归 去 来 兮 辞
回去 语气助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共18张PPT)

而辞则重在抒情。所以严格说来本文
是一篇辞。
文体知识
整体把握
《归去来兮辞》 全文分为序和辞两部 分:序是对前半生道 路的省思;辞则是渊 明在脱离官场之际, 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 往。
小组分工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序部分。课前将同学们分成8个小 组,并分派了任务。 首先是翻译小序部分,以“何则”为界,之前由第 组同学翻译,之后由第2组同学翻译。 其次,是总结小序部分的文言重点知识,以“何则 为界,之前由第3组同学总结,之后由第4组同学总 结。 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这个任务由第5、6组同学 共同完成。 陶渊明先生辞官的原因。这一任务由第7组和第8组 共同协作完成。
一文
80
迫世 便 不役痛问是
月章 多 ,, 收 平使苦题勉
。,
, 。,
文言知识呈现
耕植不足以自给:足以,足够用来。自给,供给自己生 活。幼稚盈室:幼稚,是古今义,古义为小孩,今义为 成人思想不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以洞悉实质, 总是喜欢主观想象或年纪小。 生生所资: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 求之靡途:靡,无,没有。会:恰逢。 家叔以余贫苦:“以”是“因为”的意思。 遂见用于小邑:是被动句,见:被。 于时风波未静:于时,在那时。风波,是古 今义,古义为战乱,今义为乱子,纠纷。 心惮远役:役,服役。惮,害怕。 彭泽去家百里:去,距离。 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 的心情。
背 岁起,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
景 往田园。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
出仕,做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
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归
隐实是出于对当时腐朽现实的不满。当
时郡里一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
带迎接以示敬意。他很是气愤:“不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问题4:陶潜此段表露的心境可以说是“归心 似箭”,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他的名诗加以印 证。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读悟问题引导:
问题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可承上段)? “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 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问题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 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 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
文体知识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 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 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 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 舟/遥遥/(以)轻飏。
解
题
回去吧
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 《饮酒》。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二 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
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逢郡遣督邮
至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叹道: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 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自责自悲 自恕自慰
已往
出 仕 归 隐
来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第二单元 回肠荡气的抒情——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目标·重点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7)流憩( )(8)矫首( )(9)遐观( )(10)出岫( )(11)翳翳( )(12)西畴( )1.读准字音(1)瓶无储粟( )(2)求之靡途( )(3)田园将芜( )(4)轻飏( )(5)觞( )(6)眄( )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一(13)窈窕( )(14)遑遑( )(15)耘耔( )(16)东皋( )(17)心惮远役( )(18)犹望一稔( ) sù m Ð wú yán a sh n a mi În qìji Îo xiá xiù yì chóu y Îo ti Îo huán a yún z Ða o dàn r n2.理解词义A.一词多义(1)行 xín a①感吾生之行休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为吾子之将行也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⑧琵琶行 (副词,将,将要) (动词,行走)(动词,离开,前往) (动词,运行) (动词,实行,执行) (名词,行为,动作) (名词,品行)(古诗的一种体裁)hán a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2)引 y Ðn①引壶觞以自酌②丁壮者引弦而战③相如引车避匿④乃设九宾迁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量词,排,行)(泛指军队) (名词,辈)(动词,拿来,取来)(动词,开弓,拉弓)(动词,牵,拉,引)(动词,召请,召引) (动词,避开,退却) (动词,引用,援引)(3)乘 chén a①聊乘化以归尽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⑤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shèn a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动词,顺着,顺随)(动词,骑,坐,驾御) (介词,凭借,趁着) (动词,交互,连接) (动词,冒着,顶着) (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四”的代称)(4)策①策扶老以流憩②执策而临之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④蒙故业,因遗策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动词,拄着)(名词,竹制的马鞭)(同“册”,记录) (名词,策略) (名词,计策,计谋)(动词,明白,知道)(动词,考察,观察) (动词,审问,审判)(6)委①曷不委心任去留②如土委地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怀①怀良辰以孤往②则有去国怀乡③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④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⑤汝姊在吾怀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动词,随从,顺从)(动词,卸落)(动词,交付) (动词,丢下,舍弃)(动词,留恋,爱惜) (动词,怀念,想念)(名词,心情) (动词,心中藏着) (名词,胸前) (动词,揣着)(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风飘飘而吹衣③门虽设而常关④时矫首而遐观⑤鸟倦飞而知还⑥抚孤松而盘桓⑦世与我而相违⑧亦崎岖而经丘⑨泉涓涓而始流⑩或植杖而耘耔(表并列) (表修饰)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表并列) (表转折) (表修饰) (表修饰) (表并列)B.词类活用(1)携幼入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____(4)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5)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6)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或棹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动词,拄着 名词作状语,有时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名词作动词,用桨划C.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有事于西畴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内亲外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知心话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农事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特殊句式(1)寓形宇内复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有事于西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驾言兮焉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远曲折的样子(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 介宾结构后置,于西畴有事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被动句,“为”表被动品读感悟二1.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答案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件(共49张PPT)

文体知识
辞和赋的区别:
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 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 ,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学习目标
1 梳理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题目解说
“归去来兮”就是“回去吧”“归隐吧”的意思。“来”,助词,无义。“兮” 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源 于“楚辞”。
《归去来兮辞》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 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2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作的感情脉络。 3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 4 分析陶渊明的形象并探究古代的归隐现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 -427), 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 生”,私谥“靖节”,也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身于没落的 仕宦家庭,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令。因厌 恶官场黑暗,弃官隐居,躬耕田园。直到晚年,仍不改初 衷,最终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令隐逸诗人之宗”。
稔:庄稼成熟。 敛裳宵逝:收拾衣装,星夜离去。 寻:不久。 程氏妹:嫁到程家的妹妹。 骏奔:像骏马一样奔驰。
因事顺心:因辞官而顺随心愿
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
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的第二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2.4_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作者视窗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 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在归隐后,写出了不少描绘美好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 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 ,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世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咏荆轲》《挽歌》等。现存文章有辞赋3 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有《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衡”通“横”,横木 ①乃瞻衡 宇 . ②景 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词) . (2)一词多义 以前路名词,行人 问征夫 . ①夫 天命复奚疑? 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乐夫 .
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3)虚词归纳 介词,让 既自以心 为形役( . 问征夫以 前路( 介词,用 . 介词,把 农人告余以 春及( . ) )
表转析 门虽设而 常关( . 觉今是而 昨非(表并列 .
) ) ) )
)②而 时矫首而 遐观(表修饰 . ①以 表承接 舟遥遥以 轻飏( ) 鸟倦飞而 知还( 连词,表修饰 . .
动词,归隐 ? 田园将芜胡不归 . ②归 尽 动词,到 聊乘化以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 渊 明
归 去 来 兮 辞
学习要点:
(1)理解感知,把握大意。
(2)揣摩想象,体会感情。
(3)了解特点,熟读成诵。
画家塑造的陶渊明形象
作者档案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 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 “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 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 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 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 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知识点归纳
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除父母兄弟姐妹以外的亲属。词义
所指范围缩小了。
实 词
①悟已往之不谏(谏:谏正,劝止) ②知来者之可追(追:挽救,补救) ③三径就荒(就:近于)
④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
⑤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⑥时矫首而遐观(矫:举)
实 词
⑦帝乡不可期(期:至,及) ⑧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不安的样子)
⑩曷不委心任去留(委:随,顺从)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
复驾言兮焉求?(应为“复驾言兮求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乐夫天命复奚疑?(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 介宾后置:
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词类活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意动用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 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 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 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 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 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在他
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 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 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 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
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
的热切向往。
文体知识——辞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
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 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 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 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 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 都较诗自由。“骚长于言幽怨之情”。
三、研读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 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
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他的隐士情怀。
归纳
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 当时的心境如何?
(1)自责(“田园将芜”)
(2)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研读第2段
1、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 有情味的是妻子,看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 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 伦之乐图啊!
四、研读第4段
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
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文章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 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 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 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 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
2、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 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
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生活。
3、“三径就荒,松菊尤存”这一句写松菊
有何作用?
庭院虽已荒废,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
以……为悦,以……为乐)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羡慕) 乐夫天命复奚疑(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再读课文
要求:分清层次,
理清大意, 体会感情。
一、研读第1段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舟遥遥”,“问征夫”,“恨
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 溢于言表。
பைடு நூலகம்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 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 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
作者很大的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
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喜欢以松明志,以
菊寄傲,写松写菊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物
描写有何特点?
这是景物描写的名句,用无心形容流云, 用知还形容飞鸟,把云和鸟人格化了,在此基 础上,作者将感情寄托到物上,表现出自己的 归田恰似一只倦飞的鸟儿急于返巢的心理,达 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
文化的一个窗口。
文章特点
1. 语言清新流畅,骈散相间,音节和谐。
2. 感情真挚,文气平和,诗意浓郁。
3. 运用了散韵递代的形式,虚实并举的 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