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归园田居》课件(19张PPT)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归园田居》课件(19张PPT)

著名诗人、学者叶嘉莹女士说得好: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 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 的代价”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 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陶渊明一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 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 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 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 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 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 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 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 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远村 炊烟
(9----16)
第二节:
动景: 狗吠 鸡鸣
视觉 听觉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居乐趣
(17—20)
无尘杂 有余闲 脱樊笼 返自然
第三节: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闲适

轻松

快乐
线

(前六句)
现在
回 归
情感对比:
爱田园
风光静美 生活闲适


尘网
厌官场

樊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第七课归园田居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第七课归园田居课件 (共22张PPT)

敬谢大家
4. 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听觉与视觉 相结合。
4、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即上文的尘网,指官场生活, 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 “返自然”照应开 头“爱丘山”,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 的乐趣,“自然”与 “本性”相映。
2. 如何理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写的是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作者 笔下的田园乡村生活平淡无奇,然而这几句诗 读起来有着盎然的诗意。“无尘杂”,没有 俗之事的烦扰;“有余闲”,日子过得安闲舒 适。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会到“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愉快。
3. 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 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 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 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 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 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 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久 在 樊 笼 里 , 复 得 返 自 然
课堂练习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是( D ) A. 暧暧远人村 远:动词,远离 B. 依依墟里烟 墟 :村落 C. 守拙归园田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 虚的说法,即固守节操。 D. 方宅十余亩 方:方圆,面积
2. 下列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描述田园生活。 诗人后顾前瞻,远眺 近观,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村落、 炊烟,以至深巷狗吠、 桑颠鸡鸣、无不是田 园实景,又无一不构 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写作特色
1. 白描手法的运用。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 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 意合拍。
2. 以动衬静。
例如“狗吠深巷中” 以动衬静,以有 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归园田居》课件34张

《归园田居》课件34张

4、归去如何?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安逸、闲适、自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平静、喜悦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和独立。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最精练传 神的一个字,你认为《归园田居》的诗眼是 什么?为什么?
讨论: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 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 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 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陶渊明的选 择是否值得赞赏?为什么?联系背景分析,陶渊明的选择 是偶然的吗?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 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 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 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既然“归”字是题眼,以“归”字为核心
来解读诗歌:
明确: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1)比喻和拟人。 • (2)“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
在池中的鱼。 • (3)诗人以“羁鸟”和“池鱼”自比,自己就像
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 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 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恋旧林”、 “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和唾弃。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陶诗的“人性之光”
拓展——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归园田居课件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归园田居课件PPT
再翻一座山 渡过一条河 就是外公外婆的村落 喝一口泉水 唱一支老歌 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 采一朵野菊 插在你酒窝 酿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吹一首牧笛 暖在你心窝 看那斜阳 笑山坡 为了什么才离开 又为什么而归来 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胸怀 要走几段路 犯过几个错 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 要恨几个人 伤过几次心 才了解为了爱要怎么做 一座城市 又一个城市 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颠簸 一次成功 又一次坎坷 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用原文回答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结合以上的诗文 分析,
概括陶渊明的人 物形象?
• 塑造了一个厌弃官场、热爱和向往田园生活 、追求自由和精神上的独立的诗人形象。
• 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 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鱼”,把田园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显示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自然 无比留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显示 了他对自由和精神上独立的追求。
答题步骤:形象+分析
为什么农耕生活那么贫穷落 后,可是在作者的眼中却那 么的美好?
人,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 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 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 定的位置。

《归园田居》ppt课件

《归园田居》ppt课件
守拙归田园 坚守本性,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诗人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官场 1、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 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手法、情感)
失去了自由。 比喻、对仗。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 的诗人。旧林、 故渊比喻的田园生活。
白描 手法

草屋 榆柳 桃李


手法: 视听结合、 远近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村庄 炊烟

衬 以动衬静、 白描手法、
狗吠
语言的质朴自然 听 鸡鸣

归向何处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方宅
意境: 宁静祥和 白描 朦胧静谧 手法 闲适恬淡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近 远
静 对田园生活
衬 的热爱
狗吠
语言的质朴自然 听 鸡鸣
不 为
陶渊明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
五 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
斗 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
米 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
折 腰
逢郡里督邮来县巡查工作,属吏告 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岂
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
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0.《归园田居》(其一)用比喻和双关手法表达厌
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
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2.7归园田居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2.7归园田居 课件(共22张PPT)
③白描 运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渲染,直接勾勒 出一幅纯朴自然的田园风景图。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课堂小结
1、诗歌表达技巧: 比喻 白描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2、田园诗歌特色 语言清新 风格朴素自然、恬静和谐 情感真实
陶渊明面临的选择: 1.官场的名利。 2.田园的闲适。
思考
诗人在描绘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 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源 于古代的“白画”。指描绘 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 象,不着颜色,又称为“单 线平涂”法。
在文学创作上,作为一 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 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并列作答,要点置前
① 远近结合 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等近景与“村庄”、“炊烟”之远景相结合,描绘出 一幅恬静、幽美田园风光。
②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将“方宅”“草屋”“榆 柳”“桃李”的静态/视觉描写与“狗吠”“鸡鸣” 的动态/听觉描写结合起来,描写了一幅和谐、生 机勃勃田园风光。
陶渊明是如何为我们展 现他所热爱的田园风光 的?
写景 感官:视、听、嗅、触、味 度 动静、正侧、虚实、点面、绘形
绘声绘色、白描、列锦
比喻 修 拟人 辞 排比
夸张
视觉 静景
听觉 动景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近景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远景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看图猜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 《归园田居》课件(共15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 《归园田居》课件(共15张PPT)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
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
田园的生活。《归园田居》
正创作于此时,真实、完
整地记录了他这一思想变
化过程。 2020/6/16
4
4
一、躬知人学论世
1.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我,谈读出陶感渊情明。
2.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3.从题目看,这首诗的诗眼是什
么?
2020/6/16
5
归 (1)从何而归? ⑵为何而归? ⑶归向何处? ⑷归去如何?
2020/6/16
6
展示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鄙弃
悔恨 官场 极端厌恶
时间之长 痛苦之深
2020/6/16
7
(2)为何而归?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B.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虽身在官场,却心
系田园,向往自由。
2020/6/16
8
(3)归向何处?
园田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找出具 体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020/6/16
9
一切景语皆情语
田野 草屋 近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
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
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
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
境。 2020/6/16
11
(4)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课件(45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课件(45张PPT)


(1)从何而归? ⑵为何而归? ⑶归向何处? ⑷归去如何?
诗歌翻译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
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
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 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 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有人说 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你 怎么看?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 等角度思考)
答:(1)我赞成这种说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个
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
还不如独善其身。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3、)辩归证向地看何。处从个?人所担负4、的社归会去责任如感何来看?,陶渊明似乎
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
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 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 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 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 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 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 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
归 园 田 居
1
细品田园情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去来兮 雨洒廊轩 拂袖信步 滴露沾衣未曾嫌 五斗贵权 难折我愿 寻迹初心浮云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有位叫檀道济的将领,作江州刺史, 亲至其家:“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 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檀道济馈以粱肉,被拒。元嘉四年冬,在贫 病交加下去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诗 人,为田园诗鼻祖。现存诗125首,多为 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 田园诗。归田后20多年,是陶渊明创作最 丰时期。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诗并记》 《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读山 海经十三首》《咏荆轲》等。他的诗自然 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
近代思想家李宗吾著。 在《厚黑学》一书中, 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 心要黑如煤炭,这样 才能成为“英雄豪 杰”。他以曹操、刘 备、孙权、司马懿、 项羽、刘邦等人物为 例,试图证实其厚黑 学并列举当中各人之 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 他们的成败。
现在,这棵岩岩孤松,这座巍峨玉山正在打铁, 强劲的肌肉,愉悦的吆喝,炉火熊熊,锤声铿锵。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新西兰 激流岛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远方,除了遥远 一无所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作为诗歌的首句,表明作者的爱憎。 爱山川田园,憎世俗官场,统领全文, 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为诗人辞 官归田做铺垫。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一说“三十”当作“十三”。
“学而优则仕”,人生持家,步入仕 途实是常理,从一个“误”字可看出, 作者出于种种原因,违背“本性”, 走上做官的歧路,心中充满悔恨。世 俗官场,无非是周旋、钻营,于诗人 便如同煎熬。诗人守拙的本性与淳朴 的乡村、静美的自然,似乎有一种恒 在的共通处。
思致。朱自清说:“中国诗人里 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 苏轼三家。”后世称之为“百世 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歌首尾呼应,意在强化与世俗官场决 裂的彻底。“虚室”的简洁空寂,象征了 虚空纯净的内心,有对仕途名利的淡忘。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诗人如数家珍般 津津乐道归田的种种,正是“久在樊笼” 使然。《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误途与田 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 获胜的精神产物。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山水田园诗
源于东晋的谢灵运、谢朓(山水诗 派)和晋代陶渊明(田园诗派),到 唐代,以___王__维__、__孟__浩_为然代表。还包 括宋代____杨__万__里_等。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投合世俗本性,性情原本爱好山野。 错误陷落尘世罗网,一涉足就是十三年。 笼中鸟儿依恋旧林,池中鱼儿思念故潭。 到田野里我去开荒,守着愚拙回归田园。 住宅四周十多亩地,栖身草舍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堂前。 村落远远依稀可见,炊烟轻柔随风飘散。 狗在深巷低低吠叫,鸡在树顶时时打鸣。 门庭里外尘俗全无,空房之中颇有空闲。 长久被困笼子里面,总算又能返回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运用比喻、对偶、拟人: “羁鸟”、“池鱼”比喻自己 被仕途生活束缚,不得自由。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 作者希望归隐田园、持守本性。 “恋”、“思”:作者对田园 生活的一往情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 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奇文共欣赏,疑___义__相__与__析_。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死去何所道,托___体__同__山__阿_。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06年,日本小皇孙诞生,定名 “悠仁”,据说取自陶渊明诗句。
韵:本性、气质。 尘网:尘世;古人认为人在世间有 诸多约束,如鱼在网。 守拙zhuō:守住愚拙;士大夫不做 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暧暧ài: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樊笼fán:喻不自由的境地。 荫yìn:树荫遮蔽。
误落尘网 守拙归田 复返自然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官 场生活、功名利禄的厌 弃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志 趣、坚守志向的节操。
姚 守 拙
嵇康完全不理会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 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心中有一 个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这个人生境界的基 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 闲。……嵇康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长期隐居 在河南焦作的山阳,后来到了洛阳城外,竟然开 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他给别人打铁 不收钱,如果有人以酒肴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 兴,在铁匠铺里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陶 渊 明 集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 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出生 没落仕宦家庭,早孤。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 元勋,曾为长沙郡公,官至大司马;母亲是 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后家庭衰微,8岁丧 父,12岁母病逝。41岁时,在彭泽县做了 81天县令,因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毅然辞官归隐。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 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_此_中__有__真__意_,__欲__辨__已__忘_言__。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田园景象,展开一幅 纯粹天然的归田乐居图。南野、草屋、榆柳、 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 常景,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远近相推、 动静结合的清幽恬适的乡村图画。农舍的幽 静、农耕的纯朴,被融化到深远的天与人的 大背景之中,呈现眼前,使人悠然神往。诗 情画意里真是满写了诗人回归自我的闲适和 快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