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1]

合集下载

日本的文学特征

日本的文学特征

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

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

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

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

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

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

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古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

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

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

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不同国家的文学也会不同的特色,阅读过日本文学作品的朋友一定知道它的魅力所在。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日本文学都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日本文学特点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

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

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

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

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

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

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古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

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

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

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论日本文学的特征

论日本文学的特征

统 、心 理状 态 、语 言特 色等 , 具有 1 3本列 岛的特性 。
对1 3本 文学 作 品进行 解读 ,有助 于 了解 1 3本社 会 的 生 活状态 和 风俗 习惯 。 1 3本 的地 理 条件 、社 会 条 件 和 历史 条件 决定 了其 文学 的特 征 ,可从 这 几方 面 来
印度 等文 明古 国 , 为帝 王君 主 歌功 颂 德 的政 治 作 品 不胜枚 举 , 而在 1 3本 , 这 样 的作 品却 是 极 少 的 。这
就是 1 3本 文学 的特 点 , 虽在 君 主 主权 的 政治 制 度 下
发展 , 但 几乎 没有 为 君 王歌 功 颂 德 的文 学 作 品 ,它 的脱 政治 性在 世界 文 学 中是 罕 见 的。
会 反映 日本 民族 的 社 会 生 活 、风 俗 习 惯 、文 化 传
日本 , 而 他 的讽 喻 诗却 几 乎 没有 被 介 绍 ,比他 名 气 更 大 的杜甫 的诗 作也 几 乎 没 有传 人 1 3本 。相反 , 如 《 游 仙 窟》 之类与政治毫无关联的“ 软文学” ,却 被
积 极 、大 量地 介绍 了过 去 。 具 有脱 政 治性 的不仅 是 1 3本 的传统 文 学 , 其 现 代 文学 也是 如 此 。日本 明治 维新 运 动 对 近代 文 学 的 发 展起 了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尽 管 如此 ,1 3本 的 现代 文学依 然 与政 治 相 分 离 。铃 木 修 次 先 生 说 道 : 同样 是“ 政 治小 说 ” ,1 3本 的政 治小说 多是 政 治家 闲 时的
书纪》 和《 古事记》 , 其 中涉及神灵及天皇家族起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 2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文学资料

日本文学资料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从古代的和歌、物语到现代的小说、诗歌,日本文学展现了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探讨其文学特点和影响。

古代文学和歌:和歌是日本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通常是由五、七、五、七、七音组成的诗歌。

《万叶集》是最著名的和歌集,包括了多位贵族和歌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

物语:古代的物语是口头流传的故事,如《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描绘了各种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被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瑰宝之一。

近代文学侠客小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侠客小说风靡日本文坛。

以描写江户时代武士、盗贼和忍者为主题,作品充满了刺激和浪漫,如江户川乱步的《红蜘蛛》等。

浪漫主义小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日本文学,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作品多以热衷于幻想、追求爱情和自由为主题,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

现代文学战后文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学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如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等,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当代小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当代日本文学探讨了更多的当代社会议题和个人心理困境,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

结语日本文学作为东方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和人文精神,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愿我们永远保留对日本文学的热爱和探索,将其珍贵传统传承下去。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这片东方国度,人们通过文字和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与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日本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代文学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约4500首诗歌,涵盖了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其简洁、深邃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日本人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许多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如“秋风吹,白露凝,野田穗绿,水边芦草,秋色浓”;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如“遥望山川,思念家乡,泪水满襟”等。

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古代日本人的生活和感情,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除了诗歌,日本古代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巨著,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

这部小说以宫廷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源氏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写细腻入微,展示了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而《枕草子》则是由女作家清少纳言于10世纪创作的一部随笔集,记录了她的日常生活和见闻。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文字风格,成为了古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代日本的艺术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

传统绘画以中国的绘画技法为基础,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山水画和花鸟画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而花鸟画则以描绘花鸟虫鱼等自然界的生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体现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陶瓷艺术是古代日本的另一大特色。

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源远流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瓷器和茶道。

瓷器制作技术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5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日本文学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风格特点,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体现出日本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气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日本文学的特点。

1. 清新淡雅的风格日本文学的写作风格通常清新淡雅,语言简练优美。

日本人喜爱借助诗情画意的修饰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来表达情感。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古典文学中,也贯穿于现代文学的作品之中,使得日本文学独具雅致和韵味。

2. 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日本文学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

作家们经常从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情感中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出角色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

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3. 强烈的传统文化烙印日本文学浸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古代的诗歌、歌舞伎、小说,还是现代的流行文学、漫画等,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这种传统文化烙印赋予了日本文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得作品更加有血有肉,富有魅力。

4.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日本文学在探讨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许多作家通过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分析人性弱点、反映时代变迁,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现实关怀使得日本文学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气息,引导人们思考、反思现实社会。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传统文化烙印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而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赋予了日本文学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独占一席之地。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日本文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读者喜爱。

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日本文学在表达方式和主题选择上与其他文学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特色到主题内涵等方面,探讨日本文学如何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一、古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在古代,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保留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古代日本文学主要以和歌、童谣、物語等形式存在,其中和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和歌是一种以五、七、五、七、七等音节构成的短诗,其内容多为描绘自然景色、人情万象和对爱情的表达。

和歌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简洁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示出一种内敛、含蓄的美学观。

而其短小的篇幅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物語则是古代日本的长篇叙事文学形式,其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描写人物、事件与情感的发展,展现出日本文化的独特审美观。

在物語中,作者常常以唐突的插叙方式,将事件展开,通过视角的切换和时间的前后推移,展示了一种跳跃的叙事美学。

二、近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也迎来了现代化的发展。

近代日本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揭示出日本社会和人民的内心世界,以及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与古代文学相比,近代日本文学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情感冲突、矛盾和挣扎,揭示出日本社会中的压抑和困惑,展现了一种深沉、复杂的审美观。

同时,近代日本文学还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革和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家以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与内心幻象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迷离而又独特的美学风格。

这种独特的美学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思潮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观。

三、现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在当代,日本文学以多样的形式和题材呈现,展示了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现代日本文学作品涉及范围广泛,既有关注当代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以奇幻、科幻等方式表达的想象力作品。

日本文学概论

日本文学概论

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是指在日本国土上产生的文学作品,涉及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漫画、小说集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

日本文学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演变成了众多类型和形式。

本文将介绍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作品,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一、古典文学日本文学的最早期始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在这一时期,万葉集成为了日本最早的文学遗产。

万葉集是一部由诗歌组成的集合,在这些诗歌中反映了日本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族等多种方面。

另外,此时期还形成了和歌,就是指依据艺术方式来发挥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到了公元10世纪的平安时代,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重要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源氏物语》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作者是女作家紫式部,用美丽的描写为这段历史画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图景。

《枕草子》则是一部集中讲述诸如春天、秋天等主题的杂文集。

这两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一些特点,更是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近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逐渐进入了现代版的阶段。

在19世纪,时代大变,日本经历了市民文化和西方现代化思想的影响。

这样,代表近代小说创世人的坂口安吾,和执行战前的中原中也等人相继出现,使得小说从古典文学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在二战后的时期,日本文学迅速地扩大了内容范围,其中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兴文体。

例如,日后备受崇拜的村上春树,就创作了许多有深刻哲学思想的作品。

除此之外,同时期还出现了诸如映画莓之森、宫泽英明等人创造的漫画文学,现代严肃文学和另类小说等新型文学类型。

还有,日本俳句和短歌因其含义简洁而流行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日本文学的重要性日本文学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与扩张,已经成了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文学不仅分析了人类的私人感受,还是一种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整体社会和文化大环境的方法。

日本文学之所以能够聆听人类心灵的因素,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的心灵文化历来就是重要的,同时对诸多家用课程和社交礼仪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文汉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内容提要:日本古代文学具有以本民族为主体,以固有的文学观、传统的文学思想为根基,积极吸收外来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思想和技巧,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优良传统。

古代和文学的主旨是抒情状物、悦己娱人,而汉文学则受中国文学观影响,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审美取向方面,形成了主情、文静、含蓄、恬淡的主体风格。

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和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宗教思想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古代文学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

诚然,文学本身就是一座蕴涵着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宝库。

日本文学也不例外。

它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也是极具内涵的。

欲探明其特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里,笔者仅就日本古代文学(本文探讨的下限至明治维新)表现出的一般性倾向及其代表性特征,试作探讨。

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1730—1801)曾长期致力于日本和歌、物语文学的研究。

他认为“物哀”精神是日本古代文学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物”,就是指作者感知的客观对象,是文学素材;所谓“哀”,是指作者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产生的深层次感情。

这种感情“有悲哀的、感伤的,也有怜悯的、同情的、壮美的,也就是喜怒哀乐诸相”①。

“物哀”的最大特点是独立于道德之外,是靠感觉、靠心性直接产生的非理性化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想的纯精神性的美。

当作者以“物心合一”的态度将这种感情客观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日本文学便产生了优雅、沉静、纤弱、细腻的文风。

由于女性感情细腻,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敏感,所以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平安时代(794—1192),女作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和歌到物语、日记、随笔等,在不同的文学体裁创作中,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铃木修次在《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中曾就日本文学的这种风格论道:“日本文学本来就是岛国的、以同一家族的小集团为对象的文学……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必要盛气凌人,没有必要冠冕堂皇地进行思想逻辑的说教。

倒是有使人相互安慰、分担哀愁、体贴入微的必要。

咏叹也最好只摘取心有灵犀的那一点。

在彼此了解的同伴当中,也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作解释了。

大约,到了这种境地便诞生了短歌的艺术世界。

的确,在这样的世界里,‘愍物宗情’(即‘物哀’)的感受,以及对于这种感受的领会,便成了重要的文学因素。

”②日本民族崇尚自然,钟情于大自然孕育出的自然美。

日本文学家尤其是歌人,对自然以及对自然界四季景物的变化,观察得格外细致;有时也会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当中,以自然为友,以四季为伴,并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笔下的景物之中,使景物灵性化、使自然人格化。

在日本文学家眼里,生生不息的自然美,四季流转的季节美已化作美意识的底流,成为自己寄托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日本人的这一审美取向源自本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

远古时代,日本先民以采集和捕捞为生。

待水稻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兼以捕捞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由于基本生活需求均直接来自大自然,所以在日本列岛上,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日120本先民遂以感恩的心情审视大自然,认为大自然是生命的母体,是生命的本源。

另一方面,日本多地震多火山,并时有海啸发生。

这类无法抗拒的几近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又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无比恐惧、敬畏的心情。

他们把山、把海都视为神圣的存在,认为山有山神,海有海神。

在“纪·记”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由山神山幸彦与海神之女丰玉姬结合而诞生的。

所以,日本民族对自然既有一种与之共生的亲和力,又有一种将自然神化的敬畏感和崇拜意识,他们本能地把人生、自然与神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四季的流转、自然的律动,视万物为有生命的存在。

基于这种感受,大自然在日本民族心目中已成为有灵性的美的存在,成为日本文学家争相讴歌、赞美的对象。

所以,日本的和歌集多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类,俳句则须咏入直接表现季节或暗示节令的季语。

否则,则是不规范的,至少算不上佳作。

简素、恬淡是日本古代文学审美取向的又一特征。

这一特点源于禅宗尚简忌繁、尚淡泊忌浓烈、重悟性好闲寂的禅心、禅趣以及禅的精神。

公元1192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

为了对抗以京都为中心的贵族佛教,夺回被京畿贵族把持的文化领导权,镰仓幕府积极扶持禅宗,出资兴建禅寺,从大陆延聘高僧弘禅布教,遂使禅宗得到迅速发展。

大德高僧成为镰仓幕府的幕僚重臣,有的甚至被尊为日本中世文化的精神领袖。

以五大禅院为核心的众多文笔僧创作了大量的汉文学作品,从而铸就了日本汉文学史上的第二次繁荣,这就是“五山文学”。

不仅以禅诗为主的汉文学,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的整个日常生活以及绘画、音乐、舞蹈、书法乃至和文学等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

譬如,日本三弦音色单纯,但余韵悠长;舞姿舒缓简素,但富有张力,不乏流畅美。

尤其是茶道,则121典型地体现了禅的精神与趣旨。

茶师在狭小的茶室里,努力创造出一种枯淡、幽寂的氛围,使茶人充分享受“无即是有,一即是多”的余情与幽韵。

日本的传统房屋为木制结构,室内整洁简朴。

早晨起床后,将被褥置入壁橱,居室便形成一个虚空的世界。

在和文学方面,歌人藤原为家倡导的平淡美、源实朝主张的清新歌风、军事小说《平家物语》表现出的对人生的幽怨与虚无,以及能乐、随笔等文学样式所展现出的幽邃与枯淡,都与佛禅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禅的精神已注入日本文化的深层,成为构建日本文化内核的重要部分,并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学史序说》中指出:“日本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向心倾向,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住在大城市里,读者也是大城市里的居民,作品题材也多取自城市生活。

”⑤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不止是近现代文学,即使是出现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的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也都是经过都市文人的加工,才得以传世的。

直至近代,汉文一直是日本文学创作者的必备修养,但是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它的,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京城或幕府所在地的上层社会的贵族、官吏、僧侣和儒士等。

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区,以及关东的镰仓和江户。

这些人留恋优雅舒适的都市生活,不愿意离开由自己亲手创设或者积极参与的歌坛或诗社,甚至极不乐意赴地方任职,更很少外出旅行。

松尾芭蕉(1644—1694)的俳句和游记之所以备受后人推崇,除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外,日本历史上出现的这类作品太少,恐怕也是其原因之一。

与之比较,中国诗人的出身经历、活动范围以及分属的社会阶层远比日本作者复杂得多。

如诗人李白云游天下,广交士人、朋友;杜甫终生不遇,困顿寒苦,得以亲近百姓,遂有“三吏”、“三别”诞生;122白居易居咏《长恨歌》,贬官江州得《琵琶行》,居京城时亦大不易,于是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苏轼仕途坎坷,屡放外任,谪居黄州,始有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问世……再者,中国诗人大多出身寒门,社会地位极不稳定,升沉荣辱往往只在瞬间。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诗人的体验与感受,自然也要比日本世袭的贵族文人或隐居山林的诗僧们丰富得多。

因此,日本古代文学的风格淡雅平缓,很少有剧烈的火山爆发式的感情流露,也很少出现慷慨激越、排山倒海式的语言表现。

在题材方面,由于和文学具有游离于政治的倾向,所以很少涉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即使《平家物语》、《太平记》等以表现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为题材的军记物语,即军事小说,其侧重点也多放在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放在对盛者必衰、世事无常的深刻反省和由此而产生的感伤、幽凄、哀叹等方面,而不是倾力描写大规模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表现。

所以在日本古代,不论是和歌,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作者涉足最多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和日常见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大自然的感受,而较少产生现实主义作品。

即使少量和文学作品涉及社会现实,作者也尽量把它掩饰在故事情节之中,或者以感叹人世无常的手法,最大限度地淡化政治色彩,如《源氏物语》中涉及的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方丈记》中所记述的12世纪中后期发生在日本关西地区的大火、飓风、饥馑、大地震等都是如此。

至近代,尤其是大正时期,以身边琐事为题材的私小说格外流行。

实际上,日本古代文学早就孕育着这种因素,如《徒然草》、《枕草子》以及日记文学等,都称得上是日本近代私小说的先行作品,只是到了大正时期,创作私小说的作者们将日本古代文学的这一特点更加典型化了而已。

123与和文学比较,日本汉文学则对社会现实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中国儒家的诗文观在部分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平安诗人菅原道真(845—903)创作的《寒早十首》、《叙意一百韵》、《舟行五事》、《路遇白头翁》,中世时代中岩圆月(1300—1375)撰写的《原僧》、《原民》等对策,江户时代问世的大量的儒士诗以及幕末的“志士文学”等等,都与社会现实结合得十分紧密。

但是,由于受到日本传统审美观的制约,中国文学的价值观在日本汉文学中明显被弱化,致使不少汉文学作品显得惟美、孱弱。

在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感情交流中,异性间的恋情、爱慕之心无疑是最强烈、最具刺激性的一种,历史上由此产生的悲喜剧也最多、最动人。

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比较,以爱情为素材的作品在整个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尤其是和歌中的恋歌,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存在。

《源氏物语》、《伊势物语》、《宇津保物语》等物语文学,《和泉式部日记》等日记文学以及净璜璃、歌舞伎等戏剧文学中的爱情故事,都写得十分动人,异常成功。

日本民族重实际而轻思辨,重具体而轻抽象,重微观而轻宏观。

具体到文学创作,日本古代作家往往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并不怎么在意,而对局部的观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则描写得格外细致,且匠心独到。

所以,日本的长篇文学作品,不少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是一种结构松散、离聚自由的联合体。

如物语体小说《竹取物语》分别由赫映姬的身世、五公子争婚与赫映姬升天三部分构成,而每部分均可独立。

其核心部分“争婚”更是由五个小故事连缀而成的。

歌物语《伊势物语》则更加松散,全书有短文125段,每段均以“古时有一男子”起笔,然后以和歌为主线叙述一个爱情故事。

物语体小说如此,随笔《枕草子》、《徒然草》、《方丈记》以及日记文学《土佐日记》等更不例124外。

日本古代文学的这一特征显然是由日本民族尚微观、重具象的性格所决定的。

日本古代文学的另一大特点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

这种影响,最重要的是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

它与日本人用日文创作的和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两大支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