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的成语1
古诗中的成语

古诗中的成语1寸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人面桃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3心有灵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4春风得意、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5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6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7不拘一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8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9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10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岳飞《满江红》)11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12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3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15万紫千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6折戟沉沙: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17物换星移: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诗》)18火树银花: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9万籁俱寂: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0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21乘风破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2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23别开生面: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24车水马龙: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25青梅竹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26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古诗的四字成语

出自古诗的四字成语出自古诗词的成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郎骑竹马去,绕床搬青梅——青梅竹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无穷无尽就是往昔,天涯海角寻思不下——无穷无尽、天涯海角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柔情似水,佳期例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启程——无可奈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等山西村》陆游(柳暗花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启程。
《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择善辨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万紫千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龚自珍(不拘一格)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诗云》于谦(粉身碎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滕王阁诗》王勃(物换星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回首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春风得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苏轼(悲欢离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白居易(天长地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得前朝。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问渠哪得明如许,为存有源头活水去。
《观书有感》朱熹(源头活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李煜(车水马龙)万籁此俱寂,惟言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万籁俱寂)。
五十个成语的意思:和蔼可亲——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按兵不动——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黯然失色——阴暗的样子慷慨激昂——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飞扬跋扈——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略见一斑——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碑:纪功碑.并行不悖——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明辨是非——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按部就班——“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别出心裁——独出巧思,不同流俗层出不穷——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为虎作伥——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瞠目结舌——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穷奢极侈——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鞠躬尽瘁——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措手不及——来不及处理.披星戴月——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虎视眈眈——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中流砥柱——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穷兵黩武——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出尔反尔——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发愤图强——振作起来,谋求强盛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决不后退.比喻决心战斗到底肺腑之言——谓由衷而发的真话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重蹈覆辙——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言简意赅——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亘古未有——从古到今从未有过如鲠在喉——像鱼刺卡在嗓子里沽名钓誉——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事必躬亲——凡事都亲自去做蛊惑人心——使人心意迷惑顾影自怜——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阴谋诡计——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一丘之貉——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老奸巨猾——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古诗中的成语有哪些

古诗中的成语有哪些
古诗中的成语有哪些:
1.春风得意马蹄疾,出自孟郊的《列朝后》,原文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2.走马观花,出自孟郊的《列朝后》,原文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
尽长安花。
3.万紫千红,出自朱熹的《春日》,原文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4.回眸一笑,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5.物是人非,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
6.心有灵犀,出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
7.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鸿雁于
飞,哀鸣嗷嗷。
”《诗经·小雅·鸿雁》
8.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出处:“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诗经·大雅·烝民》
9.暗送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
出处:“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
梭。
”宋·苏轼《百步洪》。
出自古文,古诗的成语

出自古文中的成语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源于《< 论语> 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
源于《< 论语>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源于《< 论语>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源于《< 论语>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源于《< 论语>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
源于《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源于《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源于《三国志·吴志》。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有:
1、曾经沧海: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2、山重水复: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形容山峦重叠,水流盘曲,好像没路可走,但只要坚定信念,就会柳暗花明。
3、青梅竹马:出自唐代李白的《长干行》,意思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4、心有灵犀: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意思是“心灵相通,心心相印,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5、柳暗花明: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形容景色优美,也比喻困境中出现了希望或转机。
6、不拘一格: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方式”。
7、曾经沧海: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8、车水马龙:出自后唐李煜的《望江南》,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9、晨钟暮鼓: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山中》,意思是“早晨敲钟,傍晚击鼓”,常用来形容佛教或道教寺院中僧尼早晚诵经的情形。
10、春光漏泄:出自唐代杜甫的《腊日》,意思是“春光泄露出来”,比喻秘密或机密被泄露。
一词一首诗,60个藏在古诗词里面的成语,精妙!

一词一首诗,60个藏在古诗词里面的成语,精妙!1、春风得意出处: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心有灵犀出处: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柔情似水出处: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4、莺歌燕舞出处:苏轼《锦被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
5、万紫千红出处: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红杏出墙、春色满园出处: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姹紫嫣红出处: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8、秉烛夜游出处:无名氏《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9、老骥伏枥出处: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窈窕淑女出处:《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求之不得出处:《国风?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12、辗转反侧。
出处:《国风?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3、投桃报李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鸠占鹊巢出处:《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16、忧心忡忡出处:《诗经·小雅·出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17、与子偕老出处:《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8、携手同行出处:《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9、充耳不闻出处:《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1、寸草春晖( cùn cǎo chūn huī ) 解释“寸草”,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
“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
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春色满园(c hūnsèmǎn yuán)【解释】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
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出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千门万户(qiān mén wàn hù)【释义】形容宫殿屋宇规模深广宏大。
也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táng):朝阳升起的样子。
桃:桃符。
古时人们用两块桃木板挂在门旁,以作压邪;五代起在桃符上写联语,成为对联。
描写民间过年习俗,表现了万象更新、健康向上的精神。
喜气洋溢,富有生活气息。
【出处】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
至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形容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柳暗花明( liǔ àn huā míng )解释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比喻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古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古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古诗中有很多优美的四字成语,它们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在古诗词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四字成语,它们来源于古代诗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1. 画龙点睛,出自《齐桓公问政》,“画龙点睛”指的是在画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点,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
2. 独具匠心,出自《庐山谣》,“独具匠心”形容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3. 触类旁通,出自《庄子·天下》,“触类旁通”形容能够由一类事物推知另一类事物。
4. 望洋兴叹,出自《韩愈·原道》,形容对遥远的大海或事物感到敬畏和赞叹。
5. 知难而进,出自《孟子·尽心下》,形容明白问题的难度而勇敢前进。
6.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演义》,形容在快乐之中忘记了现实的苦难。
7. 珠联璧合,出自《红楼梦》,比喻两个人的才情、美貌或者家庭条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8. 哀兵必胜,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士兵在悲痛之中必然能够获胜。
9. 恍然大悟,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豁然开朗,顿悟其中道理。
10. 喜出望外,出自《红楼梦》,形容因喜悦而超出期望。
这些四字成语不仅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繁,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它们富含哲理,常常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启示。
希望这些成语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古诗词中地成语不少古诗词里都藏着成语.你能找出下列诗词句中地成语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柳暗花明)【解释】: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地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出自】:唐·王维《早朝》诗之二:“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示例】: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地滋味,谁知眼前有这种~地美景.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近义词】: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反义词】:穷途末路、走投无路【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似曾相识)①【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示例】: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实是一毫不知,既被他连累,也~了.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近义词】:百般无奈、迫不得已【反义词】:诚心诚意【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毫无办法.②【解释】: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地事物再度出现.【出自】: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见过地事物再度出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万紫千红)【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示例】: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地百花齐放、~地大好局面.【近义词】:花团锦簇【反义词】:流水落花、枯木朽株【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不拘一格)【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示例】: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地. ◎秦牧《“果王”地美号》.【近义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反义词】:如出一辙、千篇一律【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打破常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粉身碎骨)【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地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杨朔《东风第一枝》.【近义词】:肝脑涂地、身首异处、杀身成仁【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地而死.、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千呼万唤)【解释】:形容再三催促.【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近义词】:呼天喊地【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自】:《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示例】:~,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词.【近义词】: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反义词】: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在古诗词中地成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王勃(物换星移)【解释】: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地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地变化.【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示例】:兔走乌飞,搬不尽古今兴废,急回来~,成就了凤鸾交莺燕侣.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近义词】:寒暑易节、年复一年【反义词】:一成不变【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物、时间变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孟郊(春风得意)【解释】:得意:扬扬自得地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地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示例】: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纵马狩猎. ◎秦牧《手莫伸》.【近义词】:春风满面、眉飞色舞、趾高气扬【反义词】: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灰心丧气【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悲欢离合)【解释】: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地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地各种心情.【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示例】:童年地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回想起来最有意思.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近义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反义词】:平淡无奇【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中地悲哀喜悦等情感.、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释】: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出自】:《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示例】:剑阁峥嵘而崔嵬,~. ◎唐·李白《蜀道难》诗.【近义词】:一夫当关,万夫莫摧【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白居易(天长地久)【解释】:跟天和地存在地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出自】:《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近义词】:日久天长、天长日久【反义词】:稍纵即逝【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折戟沉沙)【解释】:戟:古代地一种兵器.折断了地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出自】: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示例】:赤壁曾将百万烧,~铁未消.区区不劝周郎战,铜雀春深锁二乔.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分句;含贬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源头活水)【解释】: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地动力和源泉.【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解释】:火树:火红地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地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地灿烂夜景.【出自】: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示例】:~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柳亚子《浣溪沙》词.【近义词】: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反义词】:漆黑一团、黑灯瞎火、昏天黑地【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地灯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高望远)【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出自】:《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庐山真面)【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地真相或本来面目.【出自】:清·杨伦《<杜诗镜铨>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近义词】:庐山面目【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事物地真相.在古诗词中地成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长风破浪)【解释】: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示例】:唐·李白《行路难》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近义词】:乘风破浪【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志向远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扑朔迷离)【解释】:指难辨兔地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示例】:敌军却始终~,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杨至城《巧使敌人就范》. 【近义词】:虚无飘渺、眼花缭乱【反义词】:一清二楚【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李白(青梅竹马)【解释】:青梅:青地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地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示例】:那少年时期地~,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地记忆啊!◎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李煜(车水马龙)【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地热闹情景.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示例】:花天酒地,闹个不休,~,日无暇晷.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近义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地景象.、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别开生面)【解释】:生面:新地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地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地形式或局面.【出自】: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示例】: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近义词】:面目一新、别具一格【反义词】:规行矩步、千篇一律【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同一般.、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元稹(曾经沧海)【解释】: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出自】:《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示例】:老兄是~,车皮底下也呆过三天三夜,这一点挤,而且不过两个钟头,不算什么,算不了什么. ◎茅盾《一个够程度地人》.【近义词】:见多识广、饱经沧桑、饱经风霜【反义词】:初出茅庐、乳臭未干、孤陋寡闻【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见识广.、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万籁俱寂)【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地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地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示例】:这时~,只听到滴搭地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地母亲地呼吸. ◎邹韬奋《我地母亲》.【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崔颢(杳如黄鹤)【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地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示例】:“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 ◎鲁迅《彷徨·弟兄》. 【近义词】:杳无音信、无影无踪、泥牛入海【反义词】:捷报频传【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