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历程、类型与特点

合集下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形势演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形势演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形势演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形势经历了许多变化。

从众所周知的苏联解体开始,俄罗斯民众争取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

不过,实际上,俄罗斯的形势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经历多次政治变革后,俄罗斯的政治局势发生了许多复杂的变化。

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政治形势苏联解体的那个年代,俄罗斯处于一种历史背景下,即苏联解体对其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经过这么多年,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然而,正是在这股反苏舞台上,市场经济、多党制和民主化的要求开始滋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领袖借助人民的要求和支持,尝试在俄罗斯建立所谓的自由、进行民主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体制。

然而,由于这些变革在其具体实现过程中过于激进,且还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境,因此,它们无法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赞同。

反之,许多人质疑这些变革对市民的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整个90年代,俄罗斯面临了多次政治和社会危机,这些经历使得俄罗斯的前景和命运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二、谷歌搜索和社交媒体谷歌搜索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及其在俄罗斯的日益流行的背后,与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也有关。

一些观察家认为,这些新技术和社交媒体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社会和政治发展。

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和经济领域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给了社交媒体一个广泛的受众。

谷歌搜索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俄罗斯人民的言论自由和权力制衡提供了一个基本平台,允许公民更方便地参与和表达意见。

尽管政府不太希望谷歌搜索和常规新闻媒体的一些报道出现,但是这些信息却经常被国际媒体和人权组织收录和报道。

三、普京时代普京时代是当代俄罗斯政治形势中的一个新阶段。

普京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与之前的政策有所不同。

普京更加激进,更加民族主义化,更加强调反对西方的典范。

这种新的政治取向,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的自由民主化变革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普京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将俄罗斯建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民族国家,防御外部威胁。

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转轨

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转轨

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转轨【摘要】:俄罗斯的变革起始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民主”口号激发起来的政治热情并没有维持下去就很快发生了变化。

伴随着政治冷漠的政治参与出现了组织化参与的无力和个体化参与的不确定等特点。

一则是由于激进的私有化改革没有催生出大批的中产阶级,反而使社会趋于极富和极贫;二则是由于在经济变动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分化尚未确立之前就建立了政党,其先天的软弱性和后天的不成熟性使之更多地和利益集团纠缠在一起,受到利益集团的制约;三则是由于总统集权制的形成制约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这样,公民政治参与的整个发展过程无法摆脱传统“权威崇拜”思想的框框并受到媒体的主导。

而媒体一开始是被知识分子后来是被利益集团所操纵,这直接对俄的政治转轨产生影响,使俄在向民主政治转轨的过程中呈现出权威制和寡头制的特点。

普京上台后,一系列带有“权威”色彩的新举措暗示公民的政治参与可能发生变化。

但在短时期内,俄罗斯的民主政治仍处于发展初期,不排除发生民主的短暂回潮的可能。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参与政治转轨【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D751.2【目录】:绪论7一、政治参与的界定、功能及意义7-13(一)政治参与的定义7-9(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功能9-12(三)政治参与的意义12-13二、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13-27(一)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13-15(二)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的表现15-17(三)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17-22(四)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22-27(五)小结27三、俄罗斯的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转轨的关系27-37(一)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俄政治转轨的影响27-31(二)俄政治转轨对其公民政治参与的反作用31-36(三)小结36-37四、对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发展趋向的若干看法37-38(一)加强政党的地位37(二)强化公民的参政意识37(三)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37-38参考文献38-40后记4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俄罗斯是一个政治体系比较复杂的国家,由于人民和政府长期矛盾重重,其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也异常艰辛。

那么,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具体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史料中透露出一些关键信息,探究一下其中的脉络。

一、初期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展开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源于早期的农业国家时期,当时的俄罗斯是由众多的神权国家和游牧国家组成的。

这种国家的组织形式是囊括了各行各业的贵族阶层,他们在一个强大权力的保驾护航下,实行统一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此时的俄罗斯没有像现代国家那样的选举,国家的治理权全部在君主及其权臣的手中。

总的来说,这种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权利下放”和“权力集中”的双重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的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了制度上的问题,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这其中包括了沙皇改革和十月革命。

沙皇改革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被认为是成为现代国家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俄罗斯开始推行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改革。

十月革命则是俄罗斯的新兴政治力量取得胜利后的结果。

俄罗斯在此阶段所实行的新政治制度,是在社会的变化和群众的要求中逐渐形成的。

二、现代化改革的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俄罗斯的政治制度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在此阶段,俄罗斯的总体国家构架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个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以“功能分工”和“行政分权”为特点,促进了俄罗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和进步。

俄罗斯的社会环境在此阶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进展。

在当时的环境下,经济和政治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俄罗斯的社会分工逐渐趋于多元化。

相应的,政府也制定了更为繁复的法律法规,并划分了更多的政府部门,以保障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三、当代政治制度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俄罗斯政治制度具有了更加完善的构架和更高的效率。

俄罗斯的政治处理机制现在正在继续发展,并在群众的要求和经济力量的推动下持续改进。

俄罗斯人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人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人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人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涵盖了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政治参与、法律体系、经济发展和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1.政治体制: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制,由选举产生的总统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广泛的权力。

2.权力分配:俄罗斯的权力分配主要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

立法机构负责制定法律和政策,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法律和政策,司法机构则负责维护法律和秩序。

3.公民权利和义务:俄罗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

同时,公民也有义务遵守法律和秩序,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

4.政治参与:俄罗斯的政治参与程度较高,公民可以通过选举、公民投票、游行示威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5.法律体系:俄罗斯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经济发展: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形成了以能源、重工业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7.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俄罗斯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比较多元化,包括爱国主义、公民意识、家庭价值观等。

总之,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涵盖了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政治参与、法律体系、经济发展和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陈兆德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

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

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

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

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在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作者没有对俄罗斯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作面面俱到的叙述性介绍,比如对其政府机构、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地方政权、基层社区等问题基本没有涉及,而是突出重点,集中阐述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体制、联邦制度、政党制度、利益集团、政治思潮等问题。

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l年 1 O1 2月
延边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n in Un v r iy ( o il ce c ) o r a fYa b a i e s t S ca in e S
De . Ol1 c2
第4 4卷 第 6 期
V0 . 4 No 6 14 .
传 单 、 行宣 传 等 ) 有 8 的受 访 者 曾 经 以集 体 书 进 ;
面 形式 进行请 愿 ; 7/的受 访 者 曾 为公 益机 构 捐 有 9 5 款 ; 6/ 有 的受 访 者 参 加 过 由社 会 组 织 或 非 正式 组 9 6
日, 俄 7 的 民众 曾前 往 投 票 站 , 俄 罗 斯 首 任 全 5/ 9 6 对
关 键 词 : 罗 斯 ; 治 参 与 ; 点 ; 示 俄 政 特 启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D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3 1 2 1 )6 0 6 一O 10 —3 1 (0 10 — 0 7 7
收 稿 日期 : 0 l 1 一O 2l一 0 9
作 者 简 介 : 海 燕 (9 1 ) 女 , 疆 乌 鲁 木 齐 人 , 国社 会 科 学 院 政治 学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 , 士 。 徐 1 7一 , 新 中 博
6 ・ 7
民队伍 , 市 民社 会 与 国家 政 权 之 间建 立 起 一 种联 在
表 1 1 9 —2 0 社 会 参 与 率 ( ) 9 3 0 3年 叶 利钦 时 期 的社 会 参 与 参 与 率 总 计
签署 上 访 书 、 议 书 倡
全 民参 与解决 ( 见下 表 1 。剩 下的 6 的公 民不进 ) 3, 9 6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特点和前景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特点和前景

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点与前景1.1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点在传统文化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政治转型既具有转型国家的共性,又有俄罗斯式的个性,西方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传统性,既相互融合、共生,又相互排斥、博弈。

俄罗斯政治转型具有以下凡个特点。

1.1.1根本性制度变迁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继承与共同性,但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两种根本对立、性质不同的制度。

俄罗斯政治转型前的苏联社会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苏维埃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转型后的俄罗斯,代之以西方政治模式的议会制、政党制、总统制,正如叶利钦所说,“取代苏联的是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有着与以前不同的边界、内外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国家”。

普京上台后,虽然在诸多领域“非叶利钦化”,但是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与发展方向两个方面,他将继续叶利钦的道路,他说道,“通向市场和民主的道路,对于90年代走上这条道路的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尽管有种种困难和失误,我们终于走上了全人类都在走的主千道”,他所走的道路,也没脱离他所说的“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伴随国家根本制度改变的是整体性制度转换。

新制度学派的D·菲尼认为,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宪法秩序,即政权的基本规则;第二种是制度安排,包括法律、规章、社团、和合同;第三种是指规范性行为准则,包括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是指从苏联政治制度到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全面而非个别的转型与转变,是一种整体性制度变迁。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主要表现在宪法领域,1993年俄罗斯宪法与前苏联的1977宪法有着完全不同,根据1993年宪法,俄罗斯承认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任何意识形态不得规定为国家的或必须遵循的意识形态;承认政治多元化与多党制;国家权力在立法权、执行权与司法权分离的基础上行使,相互独立。

1.1.2从激进到渐进的“民主化”改革政治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主化改革,纵观近现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转型大体可以分为激进与渐进两种类型。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俄罗斯政治体制变化的概述:1. 历史背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发展与该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传统密切相关。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 总统制的确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了总统制,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同一个人担任。

这一变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稳定性,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包括权力过度集中和民主问题。

3. 议会制转向总统制:在2008年,俄罗斯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总统制确立为该国的永久制度。

这一变化意味着议会的角色和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家决策更多地由总统主导。

4. 多党制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政治体制逐渐转向多党制。

这意味着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政局更加不稳定。

一些政党开始寻求与政府合作,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5. 政治改革和监督机制:为了改善政治体制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俄罗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媒体自由、扩大公民参与和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等。

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政治参与度和透明度,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这些变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稳定性,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未来的发展仍需观察和分析,以了解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未来走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也可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变革和调整。

未来的发展仍需观察和分析,以了解其未来的走向和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历程、类型与特点作者:徐海燕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06期[摘要]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随着现代化推进和民主化的演进进程逐步扩展和深化的。

总体看,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可分为选举参与、人民团体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参与和接触式参与等类型,此外还有庞大的不参与群体存在。

在不同时期,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特点,基本上处于低水平,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的特征。

虽然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但不能就其参与前景感到悲观,其潜力能否顺利发展需要政治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政治诸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选举参与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1)06-0051-一、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历程现代政治的发展目标是要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实现公民的广泛参与及政府间的相互合作,构建本国民主政治和现代化的进程。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参与随着现代化推进和民主化的演进进程逐步扩展和深化。

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在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时期有不同特征。

(一)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公民社会参与的高峰期是在苏联解体初期,公民及其组织要求参与政治进程的诉求不断高涨,突出体现在第一次总统选举中。

1991年6月12日,全俄75%的民众曾前往投票站,对俄罗斯首任总统进行投票[1]。

苏联解体初期的公民参与热情与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的改革直接相关。

在对西方体制顶礼膜拜的背景下,“市场”、“自由”、“权利”等自由主义的招牌话语也由此确立,在1989年3月举行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差额竞选前后,主张进行激进民主改革的思潮开始占上风[2](P57)。

巨大的社会变迁反映到民众的精神领域,使民众的思想犹如“万花筒”。

对现存体制的不满及对现代化的向往,刺激了超前的经济和政治要求,民众希望积极的政治参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幻想在短期内使经济、政治体制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立即消除腐败现象、分配不公等弊端,从而迎来苏联解体以来的第一个参与高峰。

2003年6月俄罗斯的独立研究机构——比较社会研究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共同合作,进行了一项“俄罗斯公民和俄罗斯自治机构政治参与形式与趋势”的研究(以下简称2003年调查)。

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参与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在1993年~2003年的10年间,大约有37%的受访公民进行过社会参与(包括征集签名,散发传单,进行宣传等),剩下的63%的公民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参与(见表1)。

在1993年~2003年,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形式大都是传统参与形式,对抗式参与只占6%。

与此相应,俄罗斯社会出现大量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无论是属于什么性质,都是公民社会自由结社的产物。

有数据表明,自1988年起,各种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正式组织”,诸如“民主联盟”、“无政府工团主义联盟”、“民主俄罗斯运动”等纷纷建立,甚至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苏联民主组织跨地区协会”。

这些组织1989年已有6万多个,1990年8月增至9万个[3](P692-693)。

另一方面,政党那种将市民与政治连接起来,了解和表达个人、集体与社会阶层的利益,有意识地发展选民队伍,在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纽带的作用得到了加强。

与此同时各种政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对民众的影响力也各有不同。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坛上活跃的政党大都是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为圭臬的自由派政党,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则不属于主流政党。

虽然在这一时期构建公民政治参与的要素已经初具规模,但不容忽视的是,俄罗斯构建的三权分立体制,在权力制衡的背后造就了畸变的参与群体——寡头官僚系统。

他们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资源参与政治,成为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扶植代理人或直接入阁决策;为总统选举提供政治献金;控制媒体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直接参与外交;参与议会选举;参与政党政治;参与地方治理,形成地方利益集团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参与。

(二)普京时期进入21世纪,新一届的政治选举极大唤起了民众的参与热情,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大约有68.74%的公民参与。

普京执政4年后,随着政局的逐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民众重新燃起对领袖和权威人物的依赖心理,对未来社会发展信心见涨。

全俄舆论调查中心的2011年最新公布的调查(以下简称2011年调查)表明,2004年~2007年公民的社会参与率约在32%~55%之间。

与此相反,2004年~2007年俄罗斯公民的不参与率与前十年相比有所下降,在32%~52%之间,与叶利钦时期相比,其他形式的参与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2)。

虽然公民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叶利钦的政治遗产之一是带来对立的国家-社会关系[5](P51),普京政权面临因国家软弱而导致的寡头左右国家的态势,以及西方势力利用民众参与制造“颜色革命”带来的政治压力。

对此,普京以强硬手段重新规制国家与社会关系。

一是对媒体加以控制,使其不得对重大突发事件随意报道,不得对政府随意批评。

二是对寡头势力的打击,禁止其参与政治领域事务。

三是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规制,规范组织行为。

四是成立俄罗斯联邦社会院,把公民参与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与此同时,普京还加强政治参与的社会引导,重视培育俄罗斯自己的价值观,并为此提出了一个能够为俄罗斯精英和大众所能接受的“俄罗斯新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强化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为宗旨的全民教育运动,希望重新唤起俄罗斯民众早已淡忘的思想意识和俄罗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将不成熟的公民参与控制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与此同时,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掌控舆论等多种手段规范多党制。

不仅政党被纳入了国家的宪政体制,而且形成了坚持社会主义、坚决反对激进经济改革的传统派,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自称的中派以及具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倾向的派别等,形成了俄罗斯共产党、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自由民主党四大政党主政国家杜马的格局。

(三)梅德韦杰夫时期2008年3月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在政权顺利交接后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理,这标志着俄罗斯的制度转型从普京时代进入“梅-普”组合时代。

按照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施政纲领,他将延续普京的计划,充分保证当前政策和路线的连续性,以实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的目标。

梅德韦杰夫接手的是一个经过8年内外革新与励精图治,国家政权体系基本实现了由乱到治的俄罗斯。

从主导国家转型与治理的主要力量来看,俄罗斯逐步摆脱了寡头严重干政的局面,政府自主性大大提高,过度激进的自由主义势力在短期内无法左右俄罗斯的走向[6]。

此外,经历了秩序混乱与经济衰退之后,俄罗斯社会逐步从对市场与民主的浪漫主义激情中冷静下来,民众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恢复国家秩序并实现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的提高。

对此,俄罗斯在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上面临着新的课题。

应当承认,普京时期的系列举措(如控制媒体、打击寡头、整合政党等)在稳定社会秩序和规范公民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了一些抑制公民社会自主自治能力的消极影响。

根据2003年调查和2011年调查的数据,受访者的参与从2000年的68.74%降低到2008年的40%,到了2011年4月,这一数据降到了27%[4];与此相反,俄罗斯公民的不参与率从2004年的32%增加到2008年的45%,到了2011年初这一数据达到了61%(见表3)。

梅德韦杰夫认为,当前的社会对政治十分麻木,需要采取政治措施,帮助人民群众恢复对社会和道德的信任[7]。

对此,他在执政纲领中强调,要通过巩固司法和言论自由使公民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国家事务。

他还针对反对派和亲政府政党的精英提出,如果反对派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8]。

与前任总统普京在某些问题上不同,梅德韦杰夫总统上任后所倡导的政治改革实际扩大了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级政治过程的参与。

他也因这些言论被俄国内外学者和分析人士称为自由派的总统。

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到,“梅-普”时代,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依然处于不断探索之中,面临着艰难而繁重的制度建设任务。

适度权衡国家权力配置与社会力量构建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组合,对于俄罗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类型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分为选举参与、人民团体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参与、接触式参与等类型,此外还存在庞大的政治冷漠群体。

(一)选举参与参加选举投票是俄罗斯民众参与政治和管理最广泛的形式之一。

在进行社会参与的公民中,投票参与选举成为俄罗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普遍形式(见表4)。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4年后俄罗斯公民参与率逐步走低。

2004年总统选举时有55%的参与,到了2008年总统选举时有40%的受访者进行过参与。

这一比例在俄罗斯2000年以后参与率逐渐走低的情况下,依然占有较高比重(见表5)。

(二)人民团体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参与团体和自治组织的参与是指除了选举参与之外,民众在工会、妇联、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的组织形态下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

据2003年的调查,在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中,一般与三个类型的组织打交道,他们是工会(40%的受访者参加过工会组织)、青年组织(14%的受访者参加过青年组织)和政党(10%的受访者参加过政党)。

除此之外,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受访者比例非常低,如有5%参加过地方自治机构,4%参加过妇女组织,3%参加过宗教组织,2%参加过环保组织,2%参加过理事会,2%参加过退伍军人慈善机构,1%参加过人权组织等。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存在着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和政党,在苏联解体的最初的5年间,有30%的受访者参加过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后5年参加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只有23%的受访者。

普京任总统后,对非政府组织进行了规制和管理,到了2002年只有1/9的受访者参与过社会组织的活动(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虽然俄罗斯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非政府组织和政党,但民众参与相当有限(见表6)。

(三)接触式参与接触式参与有不同的形式。

可能出现较温和的方式,如请愿、游行、集会等,也可能出现极端的对抗方式,如不合法的罢工、暴力、围堵交通、袭击公共设施等。

200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1993年~2003年,如果在与政府部门有纠葛和面临社会问题时,民众的参与形式大都是传统参与形式(如请愿、信访),采用对抗方式(如暴力、冲击大楼等行为)参与的比例非常小。

2011年数据表明,2008年~2011年间,进行对抗式参与的民众数量进一步下降,其中选择罢工形式的参与行为在2008年只占1%。

2003年的调查表明,在民众涉及个人纠纷中,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熟人网络”。

这种参与方式,可以较宽泛地的理解,将亲属、朋友、同时、同学、同乡、宗族、家族等都纳入了熟人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