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亨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合集下载

散文精选之最经典的名人现代诗中国最经典的60首现代诗

散文精选之最经典的名人现代诗中国最经典的60首现代诗

最经典的名人现代诗中国最经典的60首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中国代表人物:徐志摩、北岛、顾城、海子等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1.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5.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6.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7. 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8. 门前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早晨,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然而,它有历史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一份露水和早晨我们爱土地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泥土门也晒热了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墙后的草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大胆”教育家——经亨颐

“大胆”教育家——经亨颐

“大胆”教育家——经亨颐
谢达波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4(0)12
【摘要】经亨颐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倡导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经亨颐就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若要救国家于危难,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于是他专攻教育,并接触了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书中倡导的自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思想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谢达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育家二题:教育家精神与教育家办学——以傅任敢先生为例
2.教育家经亨颐在宁波
3.推进教育家办学助力教育家成长——青岛市“岛城教育家成长”系列论坛掠影
4.经亨颐与"寒之友"社研究初探
5."美好教育"的历史追寻——兼论近代浙江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聆听那些来自民国的学堂校歌(转载)

聆听那些来自民国的学堂校歌(转载)

聆听那些来⾃民国的学堂校歌(转载)聆听那些来⾃民国的学堂校歌这是⼀些早已经泯灭在历史烟云⾥的歌声。

我们不得不发出疑惑的慨叹:那个动荡的时代,为什么居然⼤师辈出,就连校歌,也是如此美轮美奂?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新型学校,于是⼀批新型学校逐渐建⽴了起来。

当时这类学校叫作“学堂”,所以“学堂乐歌”,⼀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近现代⾳乐史上最早的⼀批⾳乐教育家。

这些⾳乐先驱们⼤多都有留学背景,虽然⾳乐未必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于“学堂乐歌”的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乐教育的启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李叔同、沈⼼⼯、朱⾃清、夏丏尊等。

◎男⼉第⼀志⽓⾼曲:沈⼼⼯“男⼉第⼀志⽓⾼,年纪不妨⼩,哥哥弟弟⼿相招,来做兵队操。

兵官拿着指挥⼑,⼩兵放枪炮。

龙旗⼀⾯飘飘,铜⿎咚咚咚敲。

⼀操再操⽇⽇操,操到⾝体好。

将来打仗⽴功劳,男⼉志⽓⾼。

”这是中国第⼀⾸学堂乐歌,诞⽣于1903年的上海。

100多年前,在新式学堂⾥,学⽣们已经开始接触到现代⽂明。

新式教育的⽬标就是培养健康的⾝体,健全的头脑。

1904年全国的新式学堂已经有4200多所,学⽣约26万⼈。

◎燕燕“燕燕!燕燕!别来⼜⼀年。

飞来!飞来!借与你两三椽。

你旧巢门户零落不完全,快去衔⼟,快去衔草,修补趁晴天。

燕燕!燕燕!室内不可留。

关窗!关窗!须问你归也不。

你最好新巢移在廊檐头,你也⽅便,我也⽅便,久远意相投。

”春天的江南总想让⼈放歌。

这⾸当年著名的校园歌曲,飘荡着燕⼦和春⽔带来的新鲜⽓息,让我们仿佛回到100多年前江南的春天,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年学⼦们春游时,⼀边歌唱⼀边玩耍的动⼈景象。

◎春游词:李叔同“春风吹⾯薄于纱,春⼈装束淡于画。

游春⼈在画中⾏,万花飞舞春⼈下。

梨花淡⽩菜花黄,柳花委地荠花⾹。

莺啼陌上⼈归去,花外疏钟送⼣阳。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的观念与思想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本期老师帮助大家梳理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的重要思想与观点。

一、蔡元培(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二)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

2.改革北大的教育实践(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二、沟通文理,费科设系;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一、教育经费独立;二、教育行政独立;三、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四、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4.练一练【多选题】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与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包括( )。

A.教学做合一B.五育并举C.大职业教育主义D.教育独立【答案】BD。

解析:A项属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C项属于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一)人物介绍及评价: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观点家及思想家。

(二)观点1.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他竭力提倡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当作“群学之基”,强调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2.练一练【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大胆”教育家——经亨颐

“大胆”教育家——经亨颐

经亨颐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倡导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经亨颐就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若要救国家于危难,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于是他专攻教育,并接触了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书中倡导的自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思想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不顾及面子,想方设法留人才经亨颐在杭州的时间虽短,但他在这方土地上留下的影响却源远流长。

在一师做校长时,经亨颐任用、提携、资助了包括李叔同、周树人、朱自清、丰子恺、潘天寿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当时,校长多是胆小的、死板的、保守的,用人上更是生杀予夺、唯我独尊,但他不。

校内的刘大白和赵元任,虽然才华横溢,但满脑子都是“异端思想”,两人合作而成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虽然一唱响便红遍全国,但怎么听都像靡靡之音。

刘、赵二人天天都在经亨颐的眼皮底下,如果校长不开明,岂有二人容榻之地?一师新招音乐教员,有人来应聘。

第一句话是先提条件:必须给每位学生配备一架风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每个学生一架风琴,那是个什么成本?哪里来的钱?但新教员扔下一句话:“你难办到,我咋遵命。

”甩手就走。

还没上岗,就敢这样耍大牌,做校长的面子上当然挂不住。

但他知道这是个人才,学校需要他,于是经亨颐亲自出马,到处央求,把四五十架风琴凑齐,满足了新教员的要求。

从后来的情况看,这样做的确是值得的,那个新教员就是日后名扬四海的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经校长“化缘”得来的风琴上,李叔同演奏了自己写的《送别》。

表面上看,经亨颐在杭州不过是经营了一所师范学校,但倡导的教育观念在此却有划时代的影响。

经亨颐于1916年9月在师范新生入学仪式上说:“以大厦比喻国家,人才比喻栋梁是老话了,但我以为,构成大厦还有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此凸彼凹的榫头。

如果没有榫头,再好的栋梁有什么用?现在的中国,栋梁之材够多了,所缺的是默默无闻的榫头。

浅论经亨颐的“人格的纯正教育”

浅论经亨颐的“人格的纯正教育”

浅论经亨颐的“人格的纯正教育”摘要: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江南一处偏僻的乡村——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邀集一批开明进步之士,创建春晖中学,实践“纯正的教育”,开一时之风气,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风骚,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回望历史,我们在惊叹敬佩之余,恐怕还需要多一些思索和比照,以期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经亨颐人格教育纯正教育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易号颐渊,浙江上虞人。

早年受维新思想影响,怀报国之志,1902 年留学日本,学习数理和教育。

“五四”时期,由于思想激进,得罪当局,于1920年被撤去校长职务。

1921年冬,在家乡富商陈春澜的资助下,创办“北南开,南春晖”的春晖中学。

经亨颐的教育救国思想在其教育救国实践的过程中,深切感受政治体制掣肘,教育家教育救国有很多的无奈,教育并不能真正的救国。

于是由教育救国转向了政治救国。

积极投身于反军阀,反国民党右派的民主斗争中,“从政非所学,老大徒伤悲”,1938年,经亨颐病逝于上海。

斯人已逝,但思想永恒。

1 “人格的纯正教育”思想的形成经亨颐主张人格教育、动的教育,提倡学校训育,注重学生的体育与全面发展。

这些都是对陈旧的封建教育的积极反动,也是现代教育所极力提倡和追求的教育目标。

然而,这并不是经亨颐教育主张的核心。

在经亨颐看来,培养国民的人格,实行动的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才是现代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

那么,办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经亨颐认为,只有“纯正的教育”,才能充分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而“人格的纯正”则是其重中之重。

经亨颐的教育思想中,尤其突出人格教育。

他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具备德智体美全面的素质,但中心在道德品性和感情意志。

经亨颐对此作过许多注释:“人格者,多数人之格,即为人之格式也。

”那么为何只有人有格,而动物无格?经亨颐认为如果把此中理由说明,人格的解释就能大部分清楚明了。

杭师大校史

杭师大校史

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杭州市,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

是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1905年由浙江巡抚奏请清廷,希望建立以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为目的的全浙师范学堂。

1908年5月14日,学校正式开学,校名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将于浙江贡院旧址,校园面积约140亩。

杭州师范大学1909年夏,沈钧儒先生任学堂监督。

他办学有两个原则:学堂的一切收支完全公开;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

学堂分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态度严肃。

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堂还创立了校歌,歌词“功如忠孝,学似文成,自古名贤数浙人……”歌词豪迈而富有身后的人文气息,表现了学校初创时期师生对教育前景的信心和期待。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所开设的课程多设计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标志着浙江教育跨入了新的时代。

1912年,应民国政府教育部将学堂改为学校的要求,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

经亨颐任校长。

杭州师范大学此后,学校创建了《白阳》、《浙江新潮》等刊物,并建立起了乐石社、湖畔诗社、明远学社等各种社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在经亨颐校长的倡导下,以李叔同、姜丹书等为代表的早期艺术教师,大胆创新,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3年,学校停办优级师范,将普通科优级师范的部分师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并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是办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办学成就中有诸多全国或全省之最,如浙江最早的美术展览,浙江最早的音乐会等。

经亨颐校长通过校务会议定下了“勤,慎,诚,恕”四字校训,注重人格教育,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并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即今杭师大的校歌,由夏丏尊作词,李叔同作曲,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人格教育内涵。

近代教育改革家经亨颐

近代教育改革家经亨颐

近代教育改革家经亨颐作者:宋超女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08期今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诞辰130周年。

经亨颐这个名字对当代人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但在民国初年的教育界,经亨颐享有很高的声誉,更是当时浙江省教育界的核心人物。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年号颐渊。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专心从事教育。

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称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经亨颐的主持下迅速成为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堪与当时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媲美。

他还长期主持浙江省的教育会,力主教育摆脱政府控制,独立开展工作。

1922年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私立春晖中学,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在短时间内使一所乡村新办私立学校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名校,汇聚了一批国内文化精英,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获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名。

经亨颐一生倡导的人格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实践,不仅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负笈东瀛教育救国1877年(时光绪三年)经亨颐出生于浙江省上虞驿亭镇的一个富商家庭,经氏是当地的望族。

父亲元培,曾被授五品官衔,祖父庆桂是名闻沪上的巨贾。

经亨颐自幼聪颖好学,才气过人,少时入私塾学习。

18岁那年,经亨颐婚后不久便遭亡父之痛,失去了精神和经济上的依靠。

幸得伯父元善提携,留在身边做其侍从文秘。

元善是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时任上海电报局总办,他的周围集结了许多沪上才俊,如蔡元培、黄炎培等人。

经亨颐耳闻目濡,深受维新图强思想的影响。

1898年,戊戌变法事件爆发,六君子罹难,慈禧欲废光绪、立大阿哥。

元善集沪上同志50多人联名电诤,经亨颐也列名电末。

慈禧大怒,下诏严令缉拿。

经亨颐和伯父得葡萄牙人庇护,避难澳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仓皇西奔,经亨颐才得以安然返回故里。

历经磨难,青年经亨颐深感国势颓危,决定赴日留学,以寻报国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生 、 袁敦礼三人共 同起 草的《 国民体育实施方案》 在此 7 欠会议中讨 难 , 就必须 加强 重视 女子体育。重视发展女 子体育 已经成为 普及 要 实现全 民体育 的普 论通过 。《 国民体育实施方案》 是 以普及全面体育为主要 目标 , 其具 全 民体育 目标下 的必然趋势 。吴蕴瑞认 为 , 体内容概括 了基本 目标 、 行政措施 、 具体实施计划以及推行方法等。 及, 必须先普及处于弱势的女子体 育。只有让男女体育平衡 发展 , 由于内容较为完善 , 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较高影响力 的体育 才能真正实现全民体育普及化 。 方案 , 并受到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高度重视。1 9 3 4 年, 吴蕴瑞在教育 综上所述 , 吴蕴瑞是我国近代 体育事业奠基人 , 他将一生都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 书画家 , 曾任浙江第一师 范学校校长 , 在他 就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他说 , 古人云 : “ 师者 , 所 以传道
从 日本学成归来之后 , 他的一生就系在教育上 。 在这一路走来 , 无论 授业解惑也。 ” 由此 可见 , 在解惑之前 , 必须要传道 , 而经亨颐先生眼
己 的看 法 。
女” 的思想是影 响体育发 展的重要 原因 。我 国女 子缠足的习俗 已
( 3 ) 起草《 国民体育实施方案》 , 并提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1 9 3 2 经影响 了数 十代人 , 不但影 响 了女子 的正常行 动能力 , 也 给其 心 为了使女子摆脱 身心遭受摧残 的苦 年 8月 , 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 由教育部组织召开。 而吴蕴瑞 、 郝 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因此 ,
遇到怎样的猜疑和打压, 他始终都坚持 自己的原则 , 用心办好教育。 中的道 , 就是人格教育。 所谓 的人格教育 , 就是学生要树立起 自我意
纵 观中国一直 以来的教育发展 , 春秋时期的孔子时期教育可谓 识 , 要懂得 自尊 自爱 自强 , 不是随随便便 的理论 , 而是真真切切实践 盛行 , 那时的教育更讲究的是礼教的推广和政治的交流 。到 了近代 在生活 当中。经亨颐在担任校长时 ,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追求 自己
时期 , 随着天朝大国的衰落, 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 , 中国深刻意识到 喜欢 的东西 , 另外 , 还组织各种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课后生活 , 让学生 了自身存在 的不足 , 特别是在教育这方面的缺失 , 使得当时的有志 在娱乐 中得到放松。 他在教育当中, 是坚决主张人格教育的, 而他也 青年纷纷踏上留学之路 , 立志要学习先进知识 , 振兴 国家 。经子 是这 方 面 最好 的榜样 口 - 。 经亨颐在担任教育会长 、 学校校长 的时候 , 因为他的耿直 , 他不
女 子一直处 于卑贱 的社 会地位 , 导致体 育的发展 存在 性别上 办方足以看 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吴蕴瑞作为一名资深学者 , 他善 响 , 中国体 育已有几十年 的历 史 , “ 重男轻 于运用文字对体育界不正确的观点和现象进行严厉批判 , 并发表 白 的严 重失衡。吴蕴瑞认为 ,
渊就是在这样 的社会环境 中踏上 留学 日 本 的道路 ,这一次的留学 ,
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 , 也让他对 自己国家的国情有了一个更充分的 与当时的一些打着教育幌子谋利的人狼狈为奸 , 以至于他在后来不
中发表文章 。1 9 3 3年他成为体育改进社创办的《 体育季刊》 的主编。 《 吾国民族复兴 中女 子体育之重要 》一文 中强调女 子体育的重要 必须通过体育培养 团结力 , 平衡发展男女体 在2 0 世纪 3 0年代 , 体育类 的刊物非常少 , 且存在的时间非常短 , 有 性 。吴蕴瑞 明确指 出, 的甚至于刚创办一期就停刊了。 而根据《 体育季刊》 的存在时间和主 育 , 提 高体育技 能 , 才能复兴 民族的体格 。 由于受 封建思 想 的影
案 博 览

河北农业大学 张 菁
摘 要 经亨颐 , 一位在他 活着的时候给 了无数人教 育希望的 中国 了解 , 坚定 了他回国办教育 的信念 。 名人 , 他对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所作 出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 人格教育传千古


里熠 熠 生辉 , 让后 人 为之 钦 佩 。
关键词
经亨颐 中国近代教育
人格教育
人文关怀
从 日本归来之后,经亨颐就开始把所有的心思摆在教育上 , 他 参与 到了学堂的筹划建设 当中, 辛亥革命之后 , 他 还担任浙 江教 育 说起教育 , 不得不说子渊先生的教育思想 。 在他看来 , 教育不是
经亨颐出生于晚清时期浙 江的一户平常人家 ,他的父亲经元 会会长 , 这样他能在最大程度上为教育出力 。 善, 曾是上海电报局 的局长 , 在经亨颐的童年 , 因为父亲性格和蔼 , 善于和孩子交流启发孩子 , 所 以, 这对经亨颐后来致力于教育 的时 商 品交易 , 也不是谋求利润的行当, 所有和金钱利益沾边 的 , 都不是 候, 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经老字子渊 , 是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他担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校的校长时 , 他
部召开的师范学校体育科课程标准会议 中起 草的体育考成标准确 献给了中国体育教育事业。 他用 自己敏锐的眼光以及创新思维为中
并结合 自身广阔的 定方法得 以通过。此外 , 他还将整理的各类师范学校体育科课程标 国体育发展 中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准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 最后经讨论后修正通过。 吴蕴瑞等人还在《 体 阅历 , 提出了体育普及化观点 , 并大力推崇体育普及化思想 。 他一再 实施体育竞技化并不能真正地促进 中国体育的发展 , 只有将 育杂志》 中起草 了《 初中体 育科课程标准草案》 , 其 主要 日 标是要通 强调 , 增强 国民体质 , 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体 过体育培养习惯 之养成者 、 人格 之修养者 、 技巧与运动技能者 以及 体育普及到社会 的各个 阶层 , 健全体格者 。 吴蕴瑞 的体育普及化思想在这些力求发展全 民体育的 育 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 吴蕴瑞体育普及化思想对 中国体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