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 《从水之旅谈起》

合集下载

2011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从水之旅谈起》

2011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从水之旅谈起》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从水之旅谈起》一、知识再现知识小结1:物态变化1.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态和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请填写右表中的物态变化。

2.各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的有3.请你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冰雪融化_________;(2)浇铸钢锭_________;(3)荷叶上出现露珠_______;(4)金鱼缸里的水变少了________(5)冷冻食品外结一层霜__________;(6)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雪堆没有熔化,但也慢慢变小了_________。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知识小结2:晶体和非晶体6.自然界的固体可分为与两大类。

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

一般情况下,冰的熔点是℃。

冰是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

7.如图1示,图像中 _是晶体(填 A图1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它需要不断的,温度保持,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

知识小结3:蒸发和沸腾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它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和。

蒸发是只在进行的汽化过程。

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不变。

9.通过观察图2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甲组水温/℃85 88 90 92.5 95.5 97 98 98 98 乙组水温/℃86 89.5 92 93.5 96.5 98.5 98.5 98.5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乙组的水在第 min开始沸腾。

九年级上册物理中考复习前三章

九年级上册物理中考复习前三章

从水之旅谈起1、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下列各情况下见到的“白气”,由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A.打开冰箱门时在门边看到的“白气” B.做饭是在沸腾的锅边看到的“白气”C.夏日的清晨在河面上看到的“白气”D.冬天在汽车排气管口看到的“白气”3、“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

2006年11月26日,受冷空气影响,济南气温骤降,趵突泉水面上雾气缭绕,再现“云雾润蒸”景观。

这种景观是温度较高的泉水A.先凝固后汽化形成的 B.先凝固后升华形成的C.先液化后汽化形成的 D.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4、运动员关节扭伤后,马上给他喷涂一种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作麻醉剂可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5、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的是A.南极冰川上的积雪在减少B.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C.太阳出来“雾”逐渐散了D.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7、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

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的“白雾”;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消防队员疏散周边群众,因为氨是有害气体,会对周围人们产生危害,是因为。

图35石棉网温度计8、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司机会打开暖风和空调调整车内温度,经常遇到车窗上出现“雾气”的情况.“雾气”是A.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冬天出现在车窗的内表面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夏天出现在车窗的内表面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冬天出现在车窗的外表面D.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出现在车窗的外表面 9、一些航天(空)器器件需要用耐高温材料制造,为此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会“出汗”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内加入低熔点的金属粉末。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学案wsl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学案wsl

初三十章物理学案一、自主复习A,水可以、和三种状态存在,说明了物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和。

冰属于,橡胶属于。

C,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这个过程需要(吸、放)热。

D,冰的熔点是0C。

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会识别时间—温度函数图象。

E,称为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汽化需要(吸、放)热。

水的沸点是0C,水在沸腾时(需要、不需要)吸热。

温度(会、不会)升高。

加快汽化的方法有1、 2、 3、F,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需要(吸、放)热。

G,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因此,凝固会(吸、放)热,晶体有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H,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此过程需要(吸、放)热。

I,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需要(吸、放)热。

二、小组合作1、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雪的形成()露的形成()雾的形成()霜的形成()雾凇的形成()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夏天,水缸外层“出汗”()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钢水浇铸成车轮()零下温度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灯丝变细()灯泡发黑()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2、下列是晶体凝固的时间--温度函数图象是()A B C D3、分析下面的函数图象,回答问题(1)AB段,该物体处于态,该物体熔化完全用了分钟,是图中的段。

(2)该物体是(晶体、非晶体),熔点是0C,该物质是。

(3)DE段表示该物体的过程,沸点是0C(4)FG段的该物体处于态。

4、水的循环:地球表面的水会受热成水蒸气,一部分水蒸气在地球表面附近遇冷成小水珠附在灰尘上形成,或附在植物上形成,另一部分水蒸气在高空中冷却成白云,当云越积越厚就形成落下来。

高空中的水蒸气受到急冷还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雪或害人的冰雹落下来.人工降雨:将干冰撒在空中,干冰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的水蒸气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遇暖成小水珠,就是雨。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知识点归纳与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知识点归纳与练习题

晶体熔化图象 非晶体熔化图象 晶体凝固图象 非晶体凝固图象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一.知识要点(一)熔化:1、固体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晶体内部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例:冰、钻石、金属、水晶、海波等);非晶体内部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玻璃、石蜡、塑料、沥青、橡胶、松香等).2、熔化: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过程要_________热.3、熔点:__________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晶体的熔点会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4、晶体______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非晶体________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____。

5、晶体熔化的条件:(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二)凝固:1、凝固: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过程要_________热.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晶体有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是_____________.3、凝固的特点:晶体凝固时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_. 非晶体凝固时吸热,温度_________.4、晶体凝固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汽化:1、汽化: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过程要_______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沸腾:(1) 沸腾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_______有关。

液面的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_________;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_________.(3) 液体沸腾的特点: 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主讲人:盛晖 09、04、0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回顾整章的基本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2: 能力目标 通过题目训练,培养应用能力,知识迁移的 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物体的三种状态,六种物态变化。 2: 会利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5:下列能使蒸发变快的措施是( D )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展开,凉在树荫下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6:生活中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 沸”说得是先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然后再倒回锅里制 止水沸腾的措施。“釜底抽薪”说的是把正在燃烧的柴火 从锅底下抽走制止沸腾的措施。对于两种措施,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C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制止沸腾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制止沸腾 C:“扬汤止沸”暂时制止沸腾,“釜底抽薪”彻底制止沸 腾 D:”扬汤止沸”彻底制止沸腾,”釜底抽薪“只能暂时制 止沸腾
拓 展 提 高
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 低 而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吸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2: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 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小冰,冰化水水温未升”,对联中包含 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应的共性是 凝固、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熔化 凝固 3: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C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 4: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 D ) A:一直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B:一直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5:人们在晒粮食的时候,总是把粮食摊晒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 请你说出人们为什么这样晒粮食。如果让你来选择晒粮食的地方,你 还有什么措施?

§11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课

§11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课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

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和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区别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不同;蒸发和沸腾的不同。

5.能识别熔化和凝固图像。

二、学习重难点:能够认识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解释有关的现象三、学习活动:1、构建知识网络,画出本章知识树小组交流,完善知识树2、重难点突破(1)绘出冰熔化,水沸腾图像,说出图像中各部分代表的物理意义。

(2)说出吸热的三个物态变化名称,各举一例说明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应用。

3、问题探究:(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内推荐一人展示)(1)、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热气,夏天打开冰箱出现的白气,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哪个过程?两个现象产生原因有什么不同点?(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3)、秋天早上出现的露,冬天早上出现的霜,各是哪个物态变化过程?两者都是由水转化来的,为什么结果不同?四、应用与训练: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 (1)(3) D.(3)(4)2、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从水之旅谈起

从水之旅谈起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内练习一、中考热点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4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对本讲的考查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且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综观近几年中考,预计今后中考以课标为依据,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相关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应注意: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应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沸腾的实验、水循环.二、考点精讲1.熔点和沸点(1)所有液体在沸腾时温度都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达到沸点,若要保持沸腾必须继续加热.同种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强的影响,通常所说的水的沸点是100 ℃,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熔化而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后吸热温度才会升高.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熔化吸热:物质熔化时需要吸热来克服分子问的束缚力.①物质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距离就发生变化,所以,为克服原来较大的分子间引力,需要吸热以获得能量,来增大距离.②无论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加热,加热停止,则熔化停止.(2)汽化吸热: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以完成由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蒸发与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三个因素有关.(3)升华吸热:升华是固体分子从外界吸热,直接挣脱周围的分子引力而变为气体分子的过程.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要放热,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①晶体的凝固是由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它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②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③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2)液化和凝华: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它们发生时都放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1 从水之旅谈起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1 从水之旅谈起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从水之旅谈起》一:知识点梳理一、物态变化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物质分类: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A 、熔化图象:B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D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A 、熔化图像:B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固 液 熔化 吸热 凝华 放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1)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象:B、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C、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D、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像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B、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放热(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 《从水之旅谈起》一:知识点梳理一、物态变化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物质分类: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A 、熔化图象:B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D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A 、熔化图像:B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气 固 液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1)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象:B、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C、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D、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像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B、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放热(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常见现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常见现象有:霜、雾凇、北方冬天温暖室内的下玻璃窗结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五、水资源危机:1、水资源: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是生命之源。

2、水资源的利用:地球是一个水球,但水的直接利用率很低,水资源十分珍贵。

3、水污染:一是自然污染;二是人类污染。

根据污染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二:重点、难点突破1、熔化与凝固:例1、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 冰将继续熔化B. 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C. 水将逐渐凝固D. 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解析:冰的熔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冰的熔点,二是并能够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由本题所给条件可知,冰在室外熔化了一部分,处于冰水混合状态,冰水混合状态的温度为0℃,当把冰水混合物放进温度为0℃的房间中时,由于冰水混合物跟室温没有温度差,固态的冰不能吸收热量,液态的水也不能对外放热,因而此时不能发生物态变化,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答案:D小练习:1、工人师傅在熔化铝锭时常常采用铜锅,但在熔化铜锭时却不采用铝锅,其中的原因是()A.铜的传热能力比铝强B.铜的硬度比铝大C.铜的熔点比铝高D.铜的颜色比铝深2、关于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凝固点是0℃,但0℃得水不一定会结冰。

B、从温度为-20℃的冰箱冷冻室中取出来的冰块马上就会熔化。

C、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吸热。

答案:1、C 2、A2、汽化和液化:例2、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车窗玻璃内表面D、都在车窗玻璃外表面解析:车窗玻璃表面上的水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谢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内的温度比车外的温度低,车窗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一些的汽车玻璃,发热液化成小水珠扶着在车窗玻璃的外表面;而在冬天,车窗外边的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城小水珠,扶着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A小练习:1、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盛有水,小试管中装水后放入大烧杯中,在对大烧杯加热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A、温度不能达到沸点B.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水能够沸腾D.水能否沸腾取决于当时的气压答案:1、B 2、B3、升华和凝华:例3、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C.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D.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解析:严冬季节,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含量较多,而室外温度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户玻璃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壁上。

答案:B小练习:1、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答案:1、B 2、B三: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下列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_____现象。

(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_____现象。

(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现象。

(6)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_____现象。

(7)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____现象。

2、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 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 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些。

3、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成为雨降落到地面。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4、如图所示,为小聪同学描绘的两种晶体熔化时的熔化曲线,则由曲线可看出:_______的熔点较高;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较长。

5、冬天晾在室外的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现象;初春冰雪消融,这是现象;晚秋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现象。

6、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

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 形成小水滴。

7、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 ;② 。

10、“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发射架就会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部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这里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会太高。

二:选择题:1、炎热的夏季,医生建议,在气温超过36℃时,每半小时需要补充一杯水,其原因是:( )A.人喝水是为了补充体力;B. 人喝水是为了水的汽化放热。

图1C.人喝水是由于水的温度低些,因而水可以吸收人体的热;D.人喝水是为了大量出汗,汗水又迅速蒸发,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使人体表温度降低;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的温度更低一些B.水的沸点一定是100℃C.水有可能在20℃沸腾D.水在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3、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热的是()A.熔化、液化 B.凝固、凝华C.汽化、升华 D.凝华、汽化4、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5、用水煮食物时,只要水没烧干,食物就不会煮焦,但若用油炸食物,即使油没烧干,食物也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沸点比水高C.油的传热比水好 D.油的比热容比水大6、俗话说:水缸 "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水缸 "穿裙子"是指:盛有水的缸的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缸壁有缝隙,水渗了出来 B·是水的蒸发现象C·是扩散现象 D·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7、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温度/℃ 时间/minO 60 100 80 140 120 12 9 3 6 15 B.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温度不变C.海波在CD 段是气态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 .(1)(3)B .(2)(4)C .(3)(4)D .(1)(2)9、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10、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 .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三: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研究水的沸腾规律时获得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