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器 精品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①等式左边的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字交换位置就是等式右边的因数。 ②两个因数十位上数字的乘积等 于个位上数字的乘积。
精品课件
努 力 吧 !
精品课件
明辨是非: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
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1435 = 3.143535 ··· 2.05 = 2.0505 ···
精品课件
课 堂 2、判断:
练 习
(1)0.8888是循环小数。
(2)0.1555 … 是循环小数。
(3)1.2是循环小数。
(4)3.1415926 … 是循环小数。
精品课件
课 堂 3、对对碰:连线。
游
0.11
戏
..
2.527
0.2343434 …
3.14159 …
4.6363 2.0103103 …
有限 小数
其他
精品课件
循环 小数
课 4、求一求下面循环小数的
堂练 近似数(保留三位小数位数)。 习
1.29090…≈1.291 0.0183≈ 0.444 0.4444 … ≈ 7.275 ≈
·· 0.018 ·· 7.276
(3)因为75÷4=18
(×)
…3,所以750÷40=18
…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 数学诊所
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
3600÷15=240,360÷5=8。( √)
精品课件
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 乙数乘4,那么商是( 2 )。
五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每日一练

1月12日(20分钟)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175÷0.25×4 0.175÷0.25÷0.4 200÷[(172-72)÷25]630×[840÷(240-212)]800÷25 2000÷12525×63×4 9000÷125 列竖式计算:21÷24=7.2÷0.18=列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80÷60 961÷19 381÷54 135×45 54×312 47×210 4600×15 322÷40 246÷30 923÷801月13日(30分钟)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99×11 794-198 68×25 428×(3080-1980)-7426756-193-207 72×125 97×360+3×360 124×25-25×24先估算,再计算。
628÷60 407÷40520÷70 784÷49 966÷23 923÷88 205÷21 65÷320 459÷682 294÷29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37 372÷45 328÷42 395÷56 765÷57()位()位()位()位()位应用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3、有两个粮食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1月14日(20分钟)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7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共21张PPT)人教版

第7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020/8/12
1
1.能运用计算器计算,并能借助计算器探究简单的计 算规律。 (重点)
2.能运用算式中存在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难点)
2020/8/12
2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635×0.83= 2187.05
25÷1.3≈ 19.231
.
1234÷0.48= 2570.83
5.5×8.1= 44.55
5×80.1= 444.555
5.555×800.1= 4444.5555
5.5555555×8000000.1
5.5555×8000.1= 44444.55555
=44444444.55555555
5.55555×80000.1= 444444.555555
2020/8/12
18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
观察发现规律
直接写出得数。
根据规律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较复杂的算式的方法: (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输入式子中
的数字、符号;
(2)按 = 键前,先检查一下输入的式子 与题目是否一致。
(3)按下 = 键,显示结果。
2020/8/12
3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_0_._2_7_2_7_…_ 4÷11=_0_._3_6_3_6_…_ 5÷11=_0_._4_5_4_5_…_
总结归纳: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用计算器
观察发现规律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2020/8/12
6
知识提炼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2、学生汇报、操作:(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
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4468+1792=,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
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
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男生请用计算器,女生请笔算:38+27=30×18=3028-2965=41600÷128=816÷68×27=126×7÷18=显而易见,用计算器的男生组明显快于女生组、结果也都正确。
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P29例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
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反馈:积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中有几个3,积就由几个2与几个1组成。
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P31第7-9题。
激发学生兴趣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问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前刘小学刘艳芝小数除法之解决问题(一)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4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18秋) (共31张PPT)

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例如,
..
7.14545…写作7.1 4 5 ,1.234234…写
作
1.
.
2
3
.
4
。
知识要点3: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 的。如:27÷32=0.84375。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 的。如:9÷11=0.8181…。
一个小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小 数。
【规范解答】400÷75=5.333…(米) 答:平均每秒跑5.333米。
【解题心得】进行除法计算时发现, 有些被除数不但除不尽,而且余数重 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这时求得的 商加省略号表示。
☆动脑练一练1
计算下列各题。
205÷45
300÷45
【例2】(教材P33)先计算,再说一
说这些商的特点。 28÷18=_____ 78.6÷11=_____
☆动脑练一练2
计算下列各题。
5.7÷9
3.7÷2.2
【例3】(教材P35)(1)用计算器计
算下面各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_______ 4÷11=_______ 5÷11=_______
(2)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 下面几题的商。 6÷11=_______ 7÷11=_______ 8÷11=_______ 9÷11=_______
知识要点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 结果寻找规律,可以用计算器先算出 结果【解题点拨】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 知,求王鹏每秒跑多少米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400÷75。自己独立尝试解决, 特别注意观察余数与商中的数字出现 什么特点。
2.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 能运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 法的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课件 2022年苏教版小学数学精品PPT

课堂小结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计算速度快、 计算正确率高…… 但在计算时要注意: 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 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 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 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 倍数。重点、难点 ● 2.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 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 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出几个3的倍数,看看各用了多少个珠。
探索新知
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 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探索新知
判断下列数是不是3的倍数。
42 134 78 268
4+2=6 6是3的倍数。
所以42是3的倍数。
7+8=15 15是3的倍数。 所以78是3的倍数。
1+3+4=8 8不是3的倍数。 所以134不是3的倍数。
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 填写在教材上。
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典题精讲 先想一想操作的步骤,再说说每
步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
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情景导入
小游戏:你说我猜 你说出一个整数,老师马上 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1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学生将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总结数学规律。
我们将重点研究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因数分解等方面的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发现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1. 计算器。
2. 数学教材。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
2. 观察和发现: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
3.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讨论并总结出数学规律。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他们的学习,反思他们的思考过程。
板书设计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 数学规律的观察和发现。
4. 数学规律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更多的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
2. 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发现的规律。
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数学实验,观察和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源于概念的复杂性、技能的难度或者认知的挑战。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如何开始观察、哪些方面是值得关注的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取规律感到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6~70页认识计算工具和例1~例4、“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要求: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的过程,认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一些数学事实的教育。
2.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用算盘一面,计算器挂图一张;师生各准备计算器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能用口算和笔算进行计算。
你还看到过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吗?你见过哪些计算工具?你使用过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吗?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见到过像算盘、计算器这样的计算工具,我们一些同学还用计算器进行过一些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二、认识计算工具1、认识数的产生。
我们已经学习过数的产生,你们能说说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老师简单说明数的产生和计数方法、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
2。
认识算筹及其计数方法。
让学生自学第66页关于算筹及其计数的方法。
老师简单介绍算筹和用算筹计数。
3.认识算盘及其计数方法。
出示算盘。
说明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更为简便的计算工具。
让学生自学第67页关于算盘及它的计数方法。
提问:哪位同学来指着算盘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它的数位是怎样确定的?,哪位同学来说说在算盘上是怎样表示1~4各个数的?5是怎样表示的?6~9呢?在算盘上拨出不同的数,分别让学生说说各表示多少。
提问:在日常生活里,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使用算盘进行计算?4.引入计算器。
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工具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其中,计算器(出示计算器)就是一种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的计算工具。
那么,怎样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5.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出示计算器挂图。
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
说明: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
(指一指图上相应部位,并板书:键盘显示器)现在请大家指一指键盘,再指一指显示器。
键盘有数字键和符号键(指一指图上相应部位,并接着板书:数字键、符号键)请大家看一看你的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和符号键。
提问:有哪些数字键?你认识哪些符号键?计算器上有电源开关。
有的按圆表示接通电源,显示器上立即显示出0,按[OFF]表示切断电源。
请同学们按[ON](或开关),显示了几?这时候就可以按运算要求来按数字键和运算符号键来计算了。
请大家按出“35”。
先按“3”,再按“5”,这时显示出几?按“0”。
现在又显示几?请按出482、13.2(说明先按13后再按小数点)。
指出:按照数字顺序按键,就可以显示出要按的数。
停止工作时,可以按[OFF]键(或开关),就切断电源了。
请大家按一下[OFF]键。
6.说明:各种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使用时可以先看配套的说明书,按说明来操作。
但不同的计算器,四则运算的操作一般是相同的。
三、教学四则运算操作1.教学例1。
出示例1。
请大家看课本上例1的表,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来按键。
提问:计算时先按什么,再按哪个符号,接着按什么,最后按哪个符号?(板书:75一+一47一=)指出:实际上就只要顺着算式的顺序按键,就可以很快看到显示的结果。
现在请大家照上面的顺序按键计算。
提问:得数是多少?(板书:122)2.教学例2。
出示例2。
你能在计算器上计算62.8—0.95吗?请大家算一算,告诉大家得数是多少。
指名口答,板书得数。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只要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数。
如o.95只要按、95请大家按出0.017,再按出0.098。
3.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自己计算,说出结果,老师板书得数。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按键计算的。
4.教学例4。
出示例4。
提问: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请大家先算出除法的商。
再算乘以25的积。
提问:得数是多少?(板书得数)5.小结。
用计算器计算,只要顺着算式的运算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计算方法简便,运算速度很快。
四、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1)指名两人笔算板演,其余学生傲在练习本上。
(2)让学生用计算器验算。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把算式和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3.做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然后说说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1题。
(二)用计算器练习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l~72页练习十六第4~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能用计算器比较熟练地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计算器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计算的熟练程度,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了解计算器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
二、基本计算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45+987710——69243X756880÷322.做练习十六第4题。
指名四名学生板演笔算并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六第6题第一行两道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把算式和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用计算器是怎样计算这两道题的。
指出:像这样的两道题,只要按照算式的计算顺序依次按键,就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
·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计算每道题的得数,写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老师注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对计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表扬和鼓励,对计算得有错误的学生要注意进行指导。
2。
做练习十六第8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让学生看懂题意,明确要求。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把每行的“余额”填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几行让学生说说“余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请你说说用计算器怎样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用计算器要怎样计算?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5题和第6题的后两题。
(三)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学具准备:有可能的,老师可以准备有括号键田囝的计算器。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准备有括号键田囝的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提问: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用计算器要怎样进行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要怎样进行计算?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
对于含有两级运算,或者带有括号的算式,用计算器要怎样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51.说明:像刚才所说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由于含有两级运算,或者算式中有括号,就要根据不同的计算器所具有的功能,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按键计算。
不同功能的计算器,按键操作的顺序就不相同。
一般说来,如果计算器上有括号键的,仍然只要像前面那样按照算式书写的顺序依次按键计算,就能一次算出结果。
如果计算器上没有括号键,就要按照算式的运算顺序,分步按键计算,才能算出结果。
2.出示例5。
(1)提问学生是否有带括号键的计算器,如果有这样的计算器,可以让班内学生认识,并说明这样的计算器,按照算式的书写/顷序按键计算,就能算出结果。
让学生看例5相应的计算操作过程,再说明要怎样用这样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如果有的学生有这样的计算器,让这些同学进行计算。
(2)提问学生例5的运算顺序。
说明没有括号键的计算器,可以像过去用递等式计算那样,一步一步分步进行计算,算出结果。
要求学生用计算器分步按键计算,并写出递等式,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说明可以怎样按键计算,归纳出用计算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算式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用计算器按怎样的/顷序计算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七第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用计算器计算。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般应该怎样按键计算?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十七第2、3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七第1题。
(四)大数目计算和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例6、例7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5—7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比较快捷地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习探索运算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与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
—’L复习1日知。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七第5题。
(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46.5+2.6387.2——9.63.4X0.056÷1.2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已经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l教学大数目的计算。
(1)说明,我们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就可以使计算比较快捷、方便。
·出示例6。
.让学生进行计算,把得数填在课本上。
集体校对、订正。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
让学生计算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提问学生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
2.教学探索规律。
(1)说明: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方便,所以适宜我们在计算中验证和探索有关的规律。
现在,我们就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来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出示两组题让学生计算:①275X48②275X48(275X32)X48275X(48--12)提问:第一组算式中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第二小题的积会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分成小组,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一题的积,然后用计算器来验证。
让学生交流计算和验证的结果,看看我们过去学习的乘法里积的变化规律说得对不对。
指出:使用计算器,我们来验证一个计算上的规律就变得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