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教育教学写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合集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思考
大量的阅读中养成 良好的阅读 习惯 , 习科学 的读 书方法。 学 在阅读的方法的指 导上 , 教师指导学生对于精美 的范文佳 作要精读 , 最好能默记时诵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地感受

激发 写作 兴 趣 。 学 生 有“ ” 说 使 话 可
俗话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 便可 以自觉地 接近
中尝到写文章的甜味 , 消除了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 , 逐步写 出属于学生 自已的作品来 。例如 ,学了《 、 白杨礼赞》 , 后
文 本 , “ 己体 验 , 可只作 文字 看 ” 做到 “ 到 、I 、 要 切 不 , 心  ̄ N 口 t 1 到” 对于课外阅读而言 , 。 务求广泛 , 态度 从容 , 要有一定量 且
的双重压 力下 , 词读量少 、 在1 不懂积 累的前提下, 些学生 见到 一
作文 , 拿不出新鲜有效的材料时, 只好硬着头皮逼迫 自己编造故
事, 说空话 、 假话 、 套话, 无病呻吟之 状, 作 此情此景确实 令人 头 疼, 令教师 c寒。 、 叶圣陶先生 曾经说过 :生 活犹如泉源 ,文章 犹如 溪水 , “ 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泼 地流个不 停歇 。” 因为如 此 , 正 我在 引导学生写作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 , 抓住他们平时喜 欢玩的活动 , 学生比较感兴 趣的话题 等等作为写作素材 。由于 比较 熟悉 , 且玩 的尽兴 , 因此 , 在写作 时便有物 可写 并有感 而 发, 很容易便能写出内容充实 , 感情充沛的文章。 我们 还应该引导学生 有意识地注 意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 的 时间 、 会去拓宽 生活面 , 社 会实践 , 机 参加 多深 入社 会各个 层 面, 多交朋友 , 多接触大 自然 , 但是我们更应 引导学生理清生 活 层面 :一 ) ( 校园生 活 ;二 ) ( 家庭生活 ; 三 ) ( 路途 见闻 ; 四 ) ( 同学 友情 ;五 ) ( 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 旅游 ;六 ) ( 所在城市的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古诗意蕴深远,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源头,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思想的活水。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农村学生在家庭环境和学习资源方面普遍比城市学生条件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常通过朗读、诵读、唱歌等方式,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和音乐性,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在数学课堂上,我善用游戏和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主动思考、动手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经历与城市学生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我常常引导学生探索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以强化学习的实效性。

在科学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倡导互动式教学。

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我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克服他们害怕表达自己观点的心理。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注重启发式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广阔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我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想象中感悟整合材料,在多角度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作文教学和现实社会融为一体,成为一泓活水。

标签:初中作文教学;积累;感悟;训练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此,重视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就成为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之一。

以下就是多年来我从事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现把这点拙见介绍给大家,以就教于方家。

一、从实践中积累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发现、创造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作文教学要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从实践中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个:1.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作文才能言之有物,素材才能源源不绝,习作才能避免空洞。

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会使学生心中有所发现,受到启迪。

语文教师要借助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教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从平凡的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2.积累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还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剪辑(即简报、摘录)、做读书笔记、广读熟背,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经验所验证。

显然,有了比较丰厚的语言积累,学生作文时自然就能驾轻就熟地调动原有的生活储备和语言储备为表达确定的主题服务。

这样,丰富的语言积累就可使学生自然地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心理导优转化,使“死材料”一下变成“活语言”。

二、从想象中感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能够从实际出发,适当展开想象,是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些。

”事实上,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作为一个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中年语文教师,我深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两周一次的作文练习,每周一次的周记写作,两个班级一百多本作文,一百多本周记,办公桌上常是堆得山高。

我们常戏谑地说,愚公只移一座王屋山,知道“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而语文教师却是一座“山”还没搬完,一座“山”又来了。

学校规定,大作文要“全批全改”。

而周记,作为有感而发的随笔,看见学生写出有真情、有感悟的文章,或是学生对生活困惑的倾诉,作为老师你能无动于衷吗?于是又是“篇篇见红”。

语文老师就是这样长年累月在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移山”劳动中消磨着时间,度过了青春。

如果教师的辛勤耕耘确实换来了作文教学的全面丰收,倒也值得,往往是教师的投入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成不了比例。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包括我,总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在作文本身下功夫,通常总是采取多写的方法,两周一次作文,每周一篇“随笔”,每天一篇日记,以为学生勤于动笔,熟能生巧,就能提高写作水平了;二是经常加强“文法”指导,于是“喋喋言作法”(叶圣陶言)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等,认为学生依法炮制自然就会写出好文章来了。

事实上写得好的本来就写得好,写不好的依然写不好,对作文的厌倦溢于言表,作文水平的低下已成了语文课改中的老大难问题。

是不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有问题?为什么情况会是这样呢?为什么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兀兀穷年所付出的,竟然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劳动?我常在琢磨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位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文采斐然,十分优秀;有的无话可说,文理不通。

学生要写好作文是否只靠“勤练”和“文法”呢?叶圣陶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

……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反的。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对初中的作文教导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对初中的作文教导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对初生的作文教导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都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中。

可是,一提起作文,大部分初中生叫苦不迭,其原因大致有二:一为感到没什么可写,二为不知怎样才能写好。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呢?下面我来谈谈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触。

一、要务实“务实”两字具体落实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要符合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实际。

首先要使每个学生在作文本上誊写出的文章使人能较舒服地认得出。

如果字迹潦草,宁愿文章写得短些。

这样反复鞭策纠正,使全体学生能够通过写字关。

这一点也不缺乏从学生的写字姿态抓起。

初中生写作文往往写作风气和感情不踏实,一篇文章有很多的省略号。

为了表现他们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往往有许多表现自己强烈感情的“啊”字。

这些方面需要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从头到尾词汇贫乏而感情强烈,反而会使人感到矫揉造作,感情的澹淡和浓烈的有机组合往往是出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

在作文批改中,在纠正学生错别字之同时,特别注意文章标点符号的正确应用。

另一方面,要提倡学生写真文、真事,反对写一些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文章。

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文章往往漏洞百出,写实话的文章才能站得住脚。

一次,一位班里的语文成绩拔尖生在作文中说自己英语单词有的还记不住,一些该背的语文课文还不会背,数理化有的开始听不懂,我看了她的这篇作文后,虽然心中觉得很惊愕,但还是表扬了她敢于说实话的精神。

在本人务实精神的提倡下,班级里的虚假文风渐渐地减少了,作文的基础也渐渐地踏实了。

二、要指导学生爱读课外书、读好书当前玄幻小说、港台小说在初中生这个阶层中满天飞。

当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是应该鼓励初中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的。

也不能说一切的玄幻小说、港台小说都应被列为初中生的禁书之列,但是,我们有责任使初中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根仍在大陆。

初中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要提倡初中生多看中国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少看玄幻小说、港台小说,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言情小说和港台小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教育教学写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教育教学写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教育教学写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作者:贾吟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期贾吟春(江苏省淮阴中学清晏校区,江苏淮安223002)摘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内容,而这些正是教育教学写作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写作;实践;阅读;思考;发现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15-02谈到教育教学写作时最深的感受就是缺乏素材和选题、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难有自己的创意新意。

但这些不该成为教师放弃教育教学写作的理由,只要广泛阅读,坚持思考,大胆实践,鲜活而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我们时时能够迸发灵感的火花。

下面就教育教学写作实践来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广泛的阅读是触发写作创意和灵感的最好途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创意、灵感的触发,而广泛的阅读是触发创意和灵感的最好途径,无数先贤的文章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只要我们在阅读中注意联系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往往就能获得奇妙独特的创意和灵感。

我偶然翻到《读者》里的一个故事:公元前525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打败了埃及并俘虏了埃及国王普撒美尼托斯。

冈比西斯为了彻底征服埃及的人心,把普撒美尼托斯和埃及的贵族囚禁在一起,当他们的女儿们穿着奴隶的衣服痛哭着走过他们面前时,许多贵族痛哭流涕,只有普撒美尼托斯无动于衷。

随后又有将被处死的两千多名埃及男青年走过,普撒美尼托斯依然沉默不语。

当一个伶仃的老乞丐走了过来,普撒美尼托斯认出他是原先与自己一起饮酒作乐的同伴,普撒美尼托斯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用手打自己的脑袋。

历史学家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看似不合情感逻辑的事件。

情感这个东西,有时并不太按道理与逻辑运行,有时情感的流变运行,不要说旁人不易理解,就是当事人自己也难以说清道明。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习惯于以一种有规范的逻辑来实现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作文教学在农村地区也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思维开阔、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我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作文教学既是一种语文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引导。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他们对文化和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通过讲解优秀作文、引导学生阅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语感与文采。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文教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引导,要通过作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作文展现自己的思想和对人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其次,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农村学生因为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不懂得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事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

比如,我让学生们到田野间、田头小路上去观察生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和农村的风土人情,然后再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外,我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村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习课本,而缺乏广泛的阅读。

因此,我倡导学生多读书,多接触各类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内涵。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写点滴、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等,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作文教学的最新尝试和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作文教学的最新尝试和思考
写 作 能 力 阅读 与 观察 积 累 了 大 量 的 素 材 .鉴 赏 与 探究 提 高 了 辨 析 的 能力 , 而 感 悟 与 仿 写 则 可 以锤 炼 写 作 能 力 . 感 悟 和仿 写 的 素 材 可 以来 源 于教 材 也 可 以来 自课 外 阅读 。
问 渠 那 得 清 如 许,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优 化 作 文教 学 的 最新 尝 试和 思 考
马 晓艳
( 徐 州市 贾 汪 耿 集 中学 , 江 苏 徐 州 2 2 1 1 2 6 ) “ 生 活有 多 大 , 语文就有多大 ” 。在语文教学 中, 作文 是 学 生听 、 说、 读、 写 综 合 能 力 的体 现 , 一 直 占据 很 重 要 的地 位 。 但 又 一 直 都 是 令 学 生 倍 感 头 疼 的事 情 。这 就 需 要 教师 引 导 学 生 觅得一汪清泉 、 一股活水 。 在 阅读 中积 累素 材 韩愈 说“ 读 书患不 多 。 思议 患不 明 ” . 意 思 就 是 要 博 览 群 书。 阅读 是 一 种 能 够 起 到 以读 促 写 , 以写 促 读 作 用 的 作 文 教 学 方法 , 通 过 阅读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在 思 想 内 容 、 写 作方法 、 谋 篇 布 局、 语言风格 等多方面吸取 营养 。 积 累写作材 料 。 并 找 到 写作 的灵 感 , 提高 写作 能 力 。 教学时 , 我 利 用 每 周 五 的 阅 读课 指 导 学 生 阅 读 , 并 教 给 学 生做读书笔记的三个方法 。 即“ 摘抄法 ” 、 “ 归纳法” 、 “ 评 价 赏 析 法” , 引 导 学 生 认认 真 真 地做 好 读 书笔 记 。 二、 多角度、 有 创 意 地探 究素 材 。 提 高 文 学 素 养 探 究 素 材 要 从 语 言 、思 想 、表 达 技 巧 等 可 触 及 的层 面人 手, 这样 不 仅 可 以 帮助 学 生 获得 必要 的语 文 知 识 。 而 且 可 以 帮 助 他 们 真 正 有 效 地 提 高 自己 的 分 析 、 概括 、 归纳、 鉴 赏 和 写 作 能力 , 这 些 知 识 与 能 力 是 提 高 学 生 作 文 素 养 的 重要 前 提 。 短文两篇《 蝉》 和《 贝壳 》 都 是 由生 活 中 的所 见 所 感 进 一 步 联想到人 , 引 出一 些 人 生 哲 理 的 文 章 。 经过探究 , 学生 明白: 观 察不同的事物 , 就 会 得 出物 体 不 同特 征 的 观 察 结 果 . 所 得 到 的 生命 意 义 就 不 一样 , 表 达 的 人 生 态度 也 不 一 样 。 这些 寻 找事 物 特 征 的 观 察 结果 , 以及 所 得 到 的生 命 意 义 。 所 感 悟 到 的人 生 哲 理 都 是 我 们 唤 醒学 生 写 作 灵 感 、 写作 情 感 的最 好 素 材 。 三、 妙用课本素材 。 做 到 学 以致 用 “ 学 以致 用 ” 是 教 育 的最 终 目的 。 教学时 . 我 善 于将 教 材 中 的 阅 读材 料 与作 文 训 练 结 合 起 来 。 巧用 、 妙 用 教 材 内容 充 实 学 生的作文。 朱 自清 的 《 背影》 采用 的是细节描写 表现真情 的写法 . 留 给读 者 印象 最 深 刻 的是 文 中 通过 细 节 描 写 刻 画 的 父 亲 的 背 影 这一 形 象 。 文本中“ 父 亲 爬 月 台 给 儿 子 买橘 子 ” 这一细节 . 凝 聚 了深 沉 而 伟 大 的父 爱 , 这 种 深 情 深 深 地 感 动 了学 生 , 拨 动 了学 生 的心 弦 , 引 起 了 学 生 的共 鸣 。 学生在作文《 温暖的羽绒袄》 中写 道 : “ 我 看 见 母 亲 头 上 戴 着 早 已褪 了色 的枣 红 色 线 帽 , 身 穿 浅 蓝 色 因长 期 穿 着 、 多 次 搓 洗 而 变 了形 的丝 棉 袄 , 左腋窝夹着一个拐杖 , 左 手 用 力 地 拄 在 拐杖 上 , 让 它 撑 着 自 己 的左 半 身 , 充当左腿 , 向 三 轮 车 下 慢 慢 移去 , 显 得很 吃力 、 很 努 力 的样 子 。 好 不 容 易 左 右腿 都下 来 了 . 她 又 要 转 身 到 车 座 上 去 拿 一 个 较 大 的塑 料 包 ,拿包 这个 动 作 尚不 太 难 , 看来 她很熟练 , 一 下 就 抓 起 塑 料 包 抱 在 了怀 中 . 里 面是我的一件最厚的羽绒袄 , 她 满脸 堆 着 笑 , 拄 着 拐 杖疾 步 朝 我走来 …… ” “ 抓起 塑料包 抱在怀 中 ” 、 “ 满脸堆 笑 ” 、 “ 疾 步 走 来” 等 生 动 的细 节 描 写 , 满含母亲浓浓的爱 . 真情流淌在心底 . 美 文 流 淌 于 笔 端 。对 于课 本 素 材 , 真 正做 到 了学 以致 用 。 四、 细致观察 、 链 接生活。 积 累 丰 富素 材 叶 圣 陶先 生 说 : “ 生活如泉源 , 文 章犹 如 溪水 。 泉 源 丰 富 而 不竭 , 溪 水 自然 活 泼 地 流个 不歇 。 ” 在 生 活 中学 习写 作 , 学 生 有 了生活积累, 有了生活体验 , 写作会大有进步 。 我 曾带 全 班 学 生 到 徐 州 几 处 景 点 游 玩 ,草 坪 上 到 处 乱 扔 的 垃圾 激 起 了他 们 的 环保 意 识 ;肮 脏 难 闻 的 公 厕 引 发 了他 们 的公 德 之 心 。 这些 效果 , 在 平 常 的 教 育 中 是无 法 达 到 的 。 因此 . 学生 学会观察生 活 , 积 累丰富的素材 , 学 会写真实 的情感 。 写 作才会不断有活水注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还是在讲评作文后安排时间引导、 督促学生 自改或学 生互改 ; 三是讲评 , 要以教师为主导 , 师生共评。讲评不但 是针对文章的的评价 , 还是教会学生如何修 改文章的一种 途径 。 讲 评 时要 选 取 1 ~ 2 篇 比较 有 代表 性 的作 文 ( 从 材料 选 材、 文章 结 构 和语 言表 达 等方 面 有 得或 有 失 的文 章 ) , 打 印 给每位学生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引导学生各抒 己
关键 词 : 写作 ; 实践 ; 阅读 ; 思考 ; 发 现 中图 分类 号 : G 6 3 3 . 3 4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3 — 0 2 1 5 - 0 2
谈到教育教学写作 时最深 的感受就是缺乏素材和选
见, 说 出文 章 的长 处 与不 足 , 然 后 提 出修 改 意见 , 老 师最 后 归 纳评 价 。老 师 的评 价仍 然 应 注 意艺 术 性 、 启 发性 和鼓励
求, 就像中学生 、 大学生 的体育课仍然需要教师示范一样 。 但如何选择范文 ,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优秀的名家 名篇、 语文课 中选取一些好文章 , 供学生学习、 参考是必要 的, 但 我认 为 尤其 要从 一 些 出版 社 出版 的各 种 中小学 生 作 文选 或 本校 往届 学 生 的作 文选 中选 取 同类 的佳 作 , 最 适 合 学 生学 习 。因 为这 类文 章 比较 切 合学 生 的实 际水平 , 思 维
引导 ; 另一方面又启发学生重视独立思考 , 寻找 自己的语
言及 己的表达方式 , 力求仿写依傍 于范文 , 又要脱于范
文, 在仿 写 中创新 , 实现 由“ 模仿 一 领悟一 创造 ” 的过 程 。 四、 重视批改, 抓好讲 评 批改 、 讲评 , 这 又是作 文 教学 的一 个 重要 环节 。 这 个 环 节 我认 为关键 主抓 三个 方 面 的工作 :一是 批 改要 及 时 , 尽
的缘故 。每周一道文题甚至二道文题 , 无论从教师方面还 是从学生方面 , 时间 、 精力都是不允许的 , 应付 了事 , 学生 写了教师没有办法去批改 、 讲评 , 怎能提高? 我 的实践体会 是: 每二周一篇作文 ( 一道题 ) , 头一周安排写作 , 第二周将 作文较详细批改之后 , 布置学生将原题重写 , 完成后再作 简要 批 改 , 而 且鼓 励 学生 利 用寒 暑 假 , 再 来 一次 重 作 , 这 样
【 阅读与 写作 】
为有源头 活水来
— —
关于教育教 学写作 的一些思考 和实践
贾 吟春
( 江苏 省淮 阴 中学清 晏校 区 ,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2 )
摘要 : 在教 育教 学 的 买践 中 , 有许 多值 得 深入 思 考和 研 究的 内容 , 而这 些正 是教 育教 学写 作 的源 头活 水 。
五、 一题 多作 , 提 高能 力 讲到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 许 周一篇作文 甚 至二 篇 , 但 成 效并 不 大 。 什 么原 因 ? 我认 为是 贪 多 嚼不烂
谋篇 的手法 、 语言表达的方式 、 遣 词造句等有意识地加 以
习惯 和 生 活经 验更 容 易被 学生 所 接受 。在教 学 实 践 中 , 我 方面利用精选的范文 , 把范文中观察事物 的方法 、 布局

性 的。在作文讲评时, 对一些优秀作文 、 好 的文段 、 优美的 语句坚持宣传 、 表彰 , 并将这些 内容抄贴于园地 , 供大家共 赏, 以鼓 励 学生 的写作 兴趣 和供 学 生 学 习参 考 。
神” 。 就 是 这个 道理 。 但 农村 初 中学 生 不可 能花 大量 的时 间 去读很多 中外名著名篇 , 所 以教师就必须推荐一些短小的
和思考 。 一、 广泛的 阅读是触发 写作创意和灵感的最好途径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最重要 的就是创意 、灵感的触发 , 而广泛 的阅读是触发创意 和灵感 的最好途径 , 无数先贤的 文章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 只要我们在阅读 中注意联系平 时 的教育教学实践 ,往往就能获得 奇妙独特 的创意和灵
“ 改” 的结 果 如 何 在很 大程 度 上 取 决 于老 师 “ 批” 得 是 否 准 确。“ 批” 一方面要从全篇 、 某段 、 某句各处着眼 , 指出关键 错在哪里 , 用具体有见解 的语言及符号点明 ; 另一方面是 批语 , 特别是全篇批语 一定要注意艺术性 、 启 发性 、 鼓 励 性, 不 能尽 是 一些 “ 狗 屁不 通 ” “ 极错” 等语 言 。要 善 于捕 捉 学生作文 中的闪光点 、 正面鼓励为主 , 对作 文中错误与不 足之 处 要委 婉批 评 , 并 给 予 引导 。 作 文批 改之 后 , 更 重要 的
课外读物 , 并精心指导 。 如在 阅读中怎样做笔记 , 记下典型 人物或事例 , 分类将 名言警句 、 格 言俗语 、 立意深刻 的句 子, 精彩 描绘 的片段 , 精辟 而 独到 的观 点记 录 下来 , 教学 生 在 作文 时 为何 参 照 、 引用。
三、 借助 范 文 , 掌 握技 巧 借助范文 , 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 是很必要 的。 就 如学游泳 , 有人做示范 , 学起来肯定容易得多 , 如果没有人 做 示范 , 只从 口头说 是何 如何 , 恐 怕就 难得 多 。 也许 有人 认 为小学生初学作文是需要范文的 ,初中生就不必了吧 , 其 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各个 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要
题、 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 、 难有 自己的创意新意。 但这些不 该成为教师放弃教育教学写作 的理 由,只要广泛阅读 , 坚 持思考 , 大胆实践 , 鲜活而丰富的教 育教学活动就会成为 我们教育教学写作的源头活水 , 让我们时时能够进发灵感 的火花。 下面就教育教学写作实践来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 学生多读些书, 多积累些 , 天长 日久 , 待 自己作文的时候便 能呼之即出, 信 手拈 来 , 左 右 逢源 。 “ 读 书破万 卷 , 下笔 如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