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打印)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ﻩﻩﻩ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衍生物类:一氯甲烷..2.F.2.,沸点为..℃).....(C..Cl....-.29...8...3.C.l.,.沸点为...-.24.2℃)....(CH......ﻩ氟里昂氯乙烯....CHO...,沸点为....-.21℃...).....℃.).甲醛(H...-.13.9...(.C.H.2.=.=.CHCl,.....沸点为氯乙烷...3.C.H.2.C.l.,.沸点为...1.2..3..℃.).ﻩ.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CH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ﻩ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 ﻩ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_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一些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碳原子是有机分子的骨架,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链状、环状和支链状结构。
2. 键的类型:有机分子中主要存在共价键,共价键又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最弱的,三键是最强的。
3. 极性和非极性:有机分子中的键可以是极性的或非极性的,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心的不对称性而具有偏向性,非极性分子则没有这种特性。
4. 分子式和结构式:化学式是一种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的表示方法,结构式则是用化学键表示分子的结构。
5. 键的断裂和形成: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可以通过断裂和形成来进行化学反应,断裂和形成的方式包括光解、热解、加成和消除等。
6.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有所不同。
7. 功能团:有机分子中的一些特殊基团被称为功能团,它们赋予分子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功能特性,如羟基、羰基、羧基等。
8. 化学键的键能和反应的活性:化学键的键能是指共价键的稳定性和能量,而化学反应的活性则可以通过键的断裂和形成来说明。
9.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反应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型,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个物质获取电子被还原。
10. 反应机理:有机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机理来解释,包括自由基产生、亲核攻击和电子向移动等步骤。
11.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指酸和碱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酸是指可以给出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可以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12. 有机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机物可以通过蒸馏、结晶、萃取、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这些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 1)难溶于水的有:各种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半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量许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 2)易溶于水的有:初级的 [一般指 N(C ) ≤ 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
二、重要的反响1.能使溴水( Br 2/H 2O )退色的物质(1)有机物① 经过加成反响使之退色:含有 、— 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② 经过代替反响使之退色:酚类 注意: 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退色现象以外还产生白色积淀。
③经过氧化反响使之退色:含有 — CHO (醛基)的有机物 (有水参加反响) 注意: 纯净的只含有 —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④ 经过萃取使之退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无机物① 经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响 3Br 2 + 6OH - == 5Br - + BrO 3 - + 3H 2O 或 Br 2 + 2OH - == Br - + BrO - + H 2O② 与复原性物质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如2-2 --2+H 2S 、 S 、SO 2、 SO 3 、 I 、Fe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KMnO4/H+ 退色的物质1)有机物:含有、—C ≡C—、— OH (较慢)、— CHO 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响 )2)无机物:与复原性物质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如2-、SO 2、SO 32---2+H 2S 、S 、Br 、I 、Fe3.与 Na 反响的有机物:含有— OH 、— COOH 的有机物 与 NaOH 反响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 — COOH 的有机物反响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响(代替反响)与 Na 2 CO 3 反响的有机物:含有— COOH 的有机物反响生成羧酸钠,并放出 CO 2 气体; 与 NaHCO 3 反响的有机物:含有— COOH 的有机物反响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 CO 2 气体。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 碳原子的成键特性:碳原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2. 碳的杂化- sp杂化:线性分子,如乙炔-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分子,如乙烯- sp^3杂化:四面体分子,如甲烷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规则-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 芳香烃的命名规则- 官能团的命名优先级4. 同分异构体- 构型异构:分子的三维结构不同- 立体异构:分子的空间排列不同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 核式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2. 加成反应- 马可尼科夫规则- 极性加成规则- 共轭加成3. 消除反应- 醇的脱水反应-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4.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状态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使用5. 重排反应- 卡宾重排- 烷基迁移三、官能团化学1. 卤代烃- 卤代反应-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2. 醇和酚- 醇的官能团反应- 酚的酸性和反应性3. 醛和酮- 羰基的极性- 醛和酮的加成反应- 氧化和还原反应4. 羧酸和其衍生物- 羧酸的性质和反应- 酸酐、酯和酰胺的合成和水解5. 胺- 胺的命名和结构- 胺的酸碱性- 胺的反应四、生物分子化学1. 糖类-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多糖的合成和水解2. 脂类- 脂肪酸和甘油的酯化反应- 磷脂的结构和功能3. 蛋白质-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肽键的形成-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4. 核酸-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的合成和功能五、有机合成策略1.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分解- 合成途径的设计2. 绿色化学原则- 原子经济性- 减少副产品和废物3. 催化剂的应用- 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 生物催化剂的使用六、实验技术和安全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溶解、加热、冷却、萃取- 蒸馏和分馏2.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3. 实验室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 应急处理措施以上总结了高中有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各类反应类型、官能团化学、生物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策略以及实验技术和安全。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知识点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1 有机物的分类与结构1.有机物的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分类.有机化合物错误!(2)根据碳骨架分类(3)按官能团分类①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②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③有机物主要类别、官能团2.有机物的结构(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a.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的现象。
b.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3)同系物考点2 有机物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2.烷烃系统命名三步骤命名为2,3,4。
三甲基。
6。
乙基辛烷。
3.其他链状有机物的命名(1)选主链——选择含有官能团在内(或连接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2)编序号—-从距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写名称——把取代基、官能团和支链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写出有机物的名称。
如命名为4。
甲基.1戊炔;命名为3。
甲基。
3。
_戊醇。
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1)以苯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如果苯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2)系统命名时,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如考点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2.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1适用对象要求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①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知识点有机物②该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重结晶常用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2)萃取分液①常用的萃取剂:苯、CCl4、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②液。
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一、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
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
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
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
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
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
如CH 2=CHCH 2CH 3、CH 3CH=CHCH 3、CH 2=C(CH 3)2、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 CHO ~2Cu(OH) 2~ Cu 2O
HCHO ~ 4Cu(OH) 2~ 2Cu 2O
7.能跟 I2 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8.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别 通式
烷烃 CnH2n+2(n≥ 1)
烯烃 CnH2n(n ≥2)
炔烃
苯及同系物
,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
1 .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
试剂 名称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溴水 少量
银氨 溶液
新制 Cu(OH) 2
碘水
酸碱 指示剂
NaHCO 3
被鉴 别物 质种 类
含 碳 碳 双 含碳碳双 键、三键的 键、三键 物质、烷基 的物质。 苯。但醇、 但醛有干 醛有干扰。 扰。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
羧酸等。
(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 [一般指 N(C ) ≤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两性化合物 能形 成肽键
蛋白 质
结构复杂 不可用通式表示
肽键 氨基 —NH 2
1.两性
酶
多肽链间有四级结构
2.水解
3.变性
4.颜色反应
5
羧基 — COOH
羟基— OH 多数可用下列通
醛基— CHO 糖 式表示:
Cn(H 2O) m
(完整版)【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 、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原子: —X官能团 原子团(基): —OH 、—CHO (醛基) 、—COOH (羧基) 、C 6H 5— 等化学键: C=C 、—C≡C—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 C n H 2n+2;代表物: 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 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 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 C1~C4 气态, C5~C16 液态, C17 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 1g/cm^3 ,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D)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CH 4 + Cl 2 CH 3Cl + HCl ,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
点燃②燃烧 CH 4 + 2O 2 CO 2 + 2H 2O高温C 16H 34 催化剂C 8H 18 + C 8H 16加热、加压④烃类燃烧通式: C x H t + (x +y )O 2 点———燃 xCO 2 + y H 2O 4 2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 C x H y O z + (x +y - z )O 2 点———燃 xCO 2 + yH 2O 4 2 2E) 实验室制法:甲烷: CH 3 COONa + NaOHOCH 4 个 +Na 2 CO 3△注: 1.醋酸钠:碱石灰=1: 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 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 NaOH 、不是催化剂(2)烯烃:A) 官能团: C=C ;通式: C n H 2n (n≥2);代表物: H 2C=CH 2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①加成反应: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②取代反应: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氧化反应: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萃取: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无机物①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7)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 + 2Ag(NH3)2OH 2 Ag↓+ RCOONH4 + 3NH3 + H2O【记忆诀窍】:1—水(盐)、2—银、3—氨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乙二醛: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甲酸:HCOOH + 2 Ag(NH3)2OH 2 Ag↓+ (NH4)2CO3 + 2NH3 + H2O葡萄糖:(过量)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4)实验现象:①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HCHO + 4Cu(OH)CO+ 2Cu O↓+ 5H O OHC-CHO + 4Cu(OH)HOOC-COOH + 2Cu O↓+ 4H O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½ Cu(OH)2~½ Cu2+(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HX + NaOH == NaX + H2O Array(H)RCOOH + NaOH == (H)RCOONa + H2O(Mr:44)有极性、能加成。
羰基有极性、能加成(Mr :88)硝酸酯基 —ONO 2能形成肽键氨基—NH可能有碳碳双键12.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取样,滴入NaOH 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 3 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3.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4.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6.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3.三注意(1)必为同一类物质;(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
此外,要熟悉习惯命名的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谷氨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1.碳链异构2.位置异构3.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详写下表)4.顺反异构5.对映异构(不作要求)与CH3与CH2=CHCH=CHOCH323CH3COOH、HCOOCH3与HO—CH与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扰自己的视觉;思维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顺序考虑:1.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
2.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重写。
3.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
(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1.记忆法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
例如:(1)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2)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种;(3)戊烷、戊炔有3种;(4)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5)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6)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7)戊基、C9H12(芳烃)有8种。
2.基元法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3.替代法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