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重庆坠江事件始末
政务舆情监测-重庆坠江事故反转 那些骂女司机的网友道歉了吗?

政务舆情监测-重庆坠江事故反转那些骂女司机的网友道歉了吗?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22路公交车在长江二桥与对向行驶的一辆红色小轿车发生碰撞,随后冲毁护栏,坠入江中。
事发之后,女司机被警方控制,相关部门一直全力搜救中,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发稿报道,报道中提到的事故原因皆为“女司机逆行”所致,由于有现场目击者拍到女司机还穿着高跟鞋,于是网友们便开始了对司机的一番批判,许多网友们忿恨难平,恶语相向,言语显得格外激烈。
结果在当日的17时46分,@平安万州就在微博发布警情通报“经初步事故现场调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向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后续也有后车提供行车记录仪所拍摄画面、事故动画还原等帮女司机证明清白,承受了八个多小时的全民谴责,而她自己本身,其实也是事故的受害者和幸存者。
目前,初步核实失联人员包括公交车驾驶员共15人,坠江公交车的位置也已基本确定,由于水深、水域复杂等,救援工作仍在进行着。
在监测时间段,10月28日0时-10月29日14时30分内,全网信息量34.1万,其中微博信息量31.9万,占比93.5%,微博为主要传播渠道。
相关话题#重庆大巴车坠江#引发13万讨论,7.2亿阅读量。
据新浪舆情通提供的事件传播趋势图可知,从10月28日10时事件发生开始,微博声量持续走高,主要为各主流媒体的跟进发文帮助消息传播扩散,引发广大网友的愤慨转评;10月28日18时,微博相关信息量达到最高点,也是在此时警方发布微博辟谣,由于网友不再继续疯狂咒骂,声量开始走低,主流媒体也都默默重新编辑,改掉了“女司机”、“逆行”等字眼。
之后随着事件调查的进展,信息量又开始往上走,但幅度比之前小了很多,网友们情绪稍显平稳,舆论主要为祈福和心疼女司机。
据新浪舆情通统计出的热点词云可知“重庆”、“大巴车”、“坠江”为重点热词,这也是事件的核心;“女司机”、“打捞”、“相关部门”、“直播”等为事件的后续,相关部门持续跟进报道,群众们也一直关注着;“谣言”、“还原”、“初步调查”等,是事件的发散,一起事故还未出实际调查结果时,舆论被主流媒体错误导向引发的次生事件,女司机被冤枉逆行致事故,随后被相关部门调查证实清白。
例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导写

例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导写“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指2018年10月28日发生在中国重庆市的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
这起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10时左右,一辆载有15名乘客的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失控冲入长江,造成十人遇难,四人失踪,仅一人幸存的惨剧。
这辆公交车的目的是从重庆两江新区悦来镇汽车站上行至大学城方向。
据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是由于一辆小轿车准备从左转道换至右转道时,不慎碰撞到了公交车。
这一撞击导致公交车司机失控,车辆破坏了隔离栏并冲入了长江。
事故发生后,重庆市相关部门立即展开了紧急救援工作。
在接到报警后,搜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且受到江水的影响,使得搜寻工作面临极大困难。
第二天早上,搜救人员找到了公交车的残骸,并成功打捞出了9具遇难者的尸体。
搜救行动在接下来的几天持续进行,但由于江水湍急,加之浊度高,搜索工作非常困难。
最终,搜救人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找到了一个遇难者的尸体,但还有4名乘客下落不明。
这起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许多网友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深深哀悼。
事件发生后,重庆市政府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对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起因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发现,该市场内仅有2路公交车与8路公交车通行,在该市场路段已发生多起事故。
该市场存在着诸多违法行为,如闯红灯、逆行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政府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加强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庆市政府还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并制定出台了更加详细的公交车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在这起“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却在一瞬间失去了生命。
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个别驾驶员的不法行为外,也暴露了城市道路的安全隐患。
这次事故应该引起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促使各地加强对道路安全的监管和查处违法行为。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公交车的安全问题,加强公交车司机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公交车的维修和检查工作,确保公交车在道路上安全行驶。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新闻伦理失范行为

不同的伦理原则会对事件有不同的判断结果。我们的
伦理原则包括:“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对
命令”的义务论伦理思想;追求最大效用的功利主义;罗尔
斯的社会正义论;仁爱的伦理思想等。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来看,失实报道
媒体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这一伦理原则,报道的记者作为
一个社会公众或者作为被声讨的“女司机”群体中的一员,
三、结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 在医方和患者的冲突之间下,没有谁是绝对的胜利者,双方 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受到伤害。媒体作为中间的沟通者.在呈 现医患报道的事件时,一定要冷静对待、慎重思考,媒体和社 会应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美好的医疗环境。
注释: ① 官田田.医患纠纷报道的媒体失范问题——以新浪 新闻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5. ② 郭镇之.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 理:中国的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4(06). ③ 朱虹.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的状况与特征-------项实 证研究U].贵州社会科学,2011(10).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波特图式涉及的定义、价值、原则和忠诚不是一组随 便放在一起彼此独立的几个问题,而是一个各个部分相互 联系的系统(图2)。
反馈
某个特定啾策或政策
(一) 经验性定义
图2
“经验性定义”,指的是发生了什么、现实情景是怎样
的,是对相关情况的描述。重庆青年报、梨视频、新京报、长
失控。
二、波特图式分析“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反转
所谓“波特图式”是哈佛神学院的拉尔夫•波特博士设 计的一种道德推理模式。它将道德分析的定义、价值、原则 和忠诚四个方面纳入一个图式(图1)之中,将从面临道德 冲突到做出伦理决定分为四个步骤,在四个层次上进行伦 理学的考量,以帮助人们作出伦理抉择。
作文: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作文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感受 就在前不久,重庆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车祸。15个鲜活的生命在这起车祸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具体的说,他们的死去是因为司机和一位乘客而引起的…… 乘客刘某由于坐过了站,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吵,当公交车行驶在江面时,刘某用手机攻击正在开车的公交司机,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实线与对向正在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我觉得这件事情,司机和刘某的责任最大。因为司机手握方向盘,掌控着一车人的生命安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应该先把车停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再来解决眼下这件事;而乘客刘某这样做非常的不应该,他不该直接殴打司机,而且司机已经提醒过了,要在前面那一站下,可是他没有下车,反而去指责殴打司机,他这样的行为不仅害了他们两个,而且连累了车上13名乘客。 其他乘客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如果有一位乘客去劝阻或制止,惨祸也许就不会发生。 我们大家以后遇到这种事一定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上前去阻止,否则害的不可能是一个人而是一车人,甚至周围许多人。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文: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作文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在2018年至10月28日十时08分,发生了一场悲惨的事故,发生地点在重庆市万州区,一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在2018年10月29日,14时20分,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接报警情况。 接下来就让我们揭晓这件事故发生的原因吧!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女乘客,不小心被拉过了站,接着就开始给司机说你为什么要把我拉过站呀等等,哪位女乘客并且还打了司机,司机只好一手对方的殴打,一手抓着方向盘,如果双方都少说两句的话,也不会有这场悲剧。就因为这一点小事,也连累到了其他13个人的一生啊!而且其中还有两位刚满一两岁的孩子,这是多么的悲惨啊。并且还撞上了一辆红色的小轿车。 事故发生过后,重庆市万州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急组织公安,海事,长航等相关部门全力搜救。 重庆长航等单位的专业打捞船采用多波束声呐发现一长约11米,宽约三米的物体,基本确定为坠江公交车。打捞面临的主要难点是水域复杂,江水较深,定位,探测工作正进一步开展。待准确定位后,完善方案,迅速开展打捞工作。
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作文题目新颖

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作文题目新颖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啊!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很可怕但也很感人的事情。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而且给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是在去年的10月2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那天上午8点多,一辆从重庆开往万州的夹山区公交车在行驶到一座江边的长江大桥时,突然失控冲出路面,从10多米的高空坠落入长江江心!这真是太可怕了!当时公交车上大约有15名乘客。
坠车的那一瞬间,车厢剧烈震动,玻璃四散飞溅,各种物品到处乱飞。
许多乘客受了重伤,几名乘客甚至被直接甩出车外掉进了江中!真是太危险了!我很庆幸当时我没有乘坐那班车。
发生这种恐怖的事故,大家一定非常害怕和无助吧?幸好当时有几名热心市民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们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很快,大批警察、消防员和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展开了紧张的救援行动。
救援人员首先将被困在车厢内和江面上的乘客一一解救出来,并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同时,救援潜水员也下水搜寻可能被冲走的落水者。
这场营救行动异常艰难,因为车辆已经完全沉入江底,水流湍急,视线很差。
救援人员不得不徒手下水摸索,生怕错过哪怕一个幸存者。
而且当时正值秋季,江水很冷,在寒冷的水中长时间搜救,实在是体力透支。
几个小时后,所有9名被困者都被成功救出,但遗憾的是,当中有6人不幸遇难。
这对于家属们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我们要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也要心疼那些痛失亲人的家属。
这起事故引发了全社会对公交安全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广泛关注。
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事故调查,很快查明了肇事的主要原因:当时驾驶公交车的司机存在严重的疲劳驾驶行为,且长期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很可能在驾车过程中突然出现了身体状况异常,导致失控驾驶,从而酿成这场惨剧。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当地政府对公交公司的管理制度和驾驶员的身体检查机制进行了全面整顿,加大了处罚力度。
同时还加强了公交线路的安全设施改造,并提高了一线救援人员的职业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重庆坠江公交:司机情绪智力引发的悲剧

重庆坠江公交:司机情绪智力引发的悲剧1. 引言1.1 重庆坠江公交事件的背景重庆坠江公交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当天下午6点左右,重庆巴南区一辆载有15人的公交车从龙洲湾长江大桥上坠江的悲剧发生。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故是由一名情绪失控的公交车司机所致。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然发生情绪失控,无法正常驾驶车辆,导致车辆失控冲向护栏最终坠江。
事故造成8人死亡,7人受伤。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人们纷纷关注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呼吁加强对公交司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视度。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对于司机心理健康问题的担忧,人们开始关注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压力管理问题。
这起悲剧事件给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1.2 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后,重庆坠江公交事件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起悲剧不仅令人痛心,更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关注和担忧。
当事人的家庭与亲友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也在向公众呼吁更加重视交通安全,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社会各界纷纷对这起事件表达了哀悼和关注,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确保乘客和司机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件的发生让人们深刻反思公共交通安全现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共交通的安全,保障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深刻思考,希望通过这起悲剧能够推动公共交通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
2. 正文2.1 司机情绪智力引发的悲剧重庆坠江公交事件中,司机情绪智力引发的悲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报道,事发当天,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然情绪失控,导致公交车冲出道路坠入长江。
这一悲剧背后凸显了司机情绪管理和智力素质的重要性。
司机在学习驾驶技术的应该加强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培训。
公交公司应该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司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作文素材

坠江公交车永远未达终点,面对规则更需多些敬畏真相的到来,总让人措手不及。
11月2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新闻通气会发布的消息显示,乘客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的消息显示,乘客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但该处无公交车站,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员冉某未停车。
两人的互殴行为,两人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段短短的视频,一段短短的视频,不仅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不仅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不仅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更带给公众无尽的悲伤和思考。
更带给公众无尽的悲伤和思考。
更带给公众无尽的悲伤和思考。
十几个十几个鲜活生命瞬间沉于江底,鲜活生命瞬间沉于江底,让人唏嘘不已。
让人唏嘘不已。
让人唏嘘不已。
谁能想到这列未达终点的公交车,谁能想到这列未达终点的公交车,谁能想到这列未达终点的公交车,最终抵达的是死最终抵达的是死亡?搭乘公交车,无论上班还是办事,都是塑造美好生活,却死于非命,多么悲摧。
特别是有报道称,遇难的还有孩子,这更让人痛惜。
痛定思痛。
果如新闻通气会所称,乘客刘某当为这起悲剧负责,从坐过目的地站便要求下车,到两次用手机打向驾驶员,刘某是不讲理的,她的无知和霸蛮,不仅“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更拉其他十余人“陪葬”,不可容忍,也不能宽宥。
方向盘上有生命。
当驾驶员正在驾驶公交车时,生命大于天,方向盘上有生命。
当驾驶员正在驾驶公交车时,生命大于天,一定程度上说,一车乘客的安一定程度上说,一车乘客的安危系于驾驶员一身。
而在这非常时刻,有乘客干扰乃至侵袭驾驶员,有乘客干扰乃至侵袭驾驶员,就是把最基本的规则踩就是把最基本的规则踩在脚下,就是不拿法律当回事,也就是与全车乘客为敌,向公共安全发起挑衅。
此次事件中,公交车驾驶员也要担负相应责任。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有人说冲动是魔鬼,刘某确实很冲动,也很自私。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媒体议题影响舆论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媒体议题影响舆论“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在2018年10月28日发生,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失控冲入长江,造成至少13人死亡,两人失踪。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这起事件产生了极大的舆论影响,引发了公众对城市交通安全和公共服务管理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媒体报道和评论入手,分析这次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探讨媒体议题对舆论的塑造作用。
事件爆发后,各大媒体迅速对此进行报道。
从报纸、电视到网络,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成为头条新闻,持续引起关注。
各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现场采访,报道了事故的详细情况,包括公交车坠江的具体地点、事故原因、救援情况等。
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及时性使得公众对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媒体的报道不仅仅是事件的呈现,还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媒体报道了公交车失控的原因,包括司机操纵失误、车辆技术故障等。
媒体还对公交车所属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和报道。
报道强调了城市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安全的问题,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
媒体还通过报道受害者家属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呼吁社会对受难者进行援助和关怀。
媒体的报道不仅激起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讨论。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些公众呼吁政府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制度;一些公众则呼吁公司提升车辆技术和司机素质,确保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媒体不断地报道和引导这些讨论,扩大了事件引发的议题范围,推动了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事件发生后,媒体的议题设置和导向对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媒体的报道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认知。
由于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公众通过媒体了解到了事件的真实情况,产生了对事件的关注和同情。
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讨论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始末:
10月28日凌晨5时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上班,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驶。
事发时系冉某第3趟发车。
9时35分,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上车,其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
由于道路维修改道,22路公交车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站。
当车行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刘某未下车。
当车继续行驶途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
10时8分49秒,当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10时8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
随后,刘某再次用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
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车辆时速为51公里),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车辆时速为58公里)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对驾驶员冉某事发前几日生活轨迹调查,其行为无异常。
事发前一晚,驾驶员冉某与父母一起用晚餐,未饮酒,21时许回到自己房间,精神情况正常。
事发时天气晴朗,事发路段平整,无坑洼及障碍物,行车视线良好。
车辆打捞上岸后,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
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
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
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
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因此,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涉嫌犯罪。
十五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教训极其惨痛。
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
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