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坠江

合集下载

1028重庆坠江事件始末

1028重庆坠江事件始末

一、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始末:10月28日凌晨5时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上班,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驶。

事发时系冉某第3趟发车。

9时35分,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上车,其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

由于道路维修改道,22路公交车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站。

当车行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刘某未下车。

当车继续行驶途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

10时8分49秒,当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10时8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

随后,刘某再次用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

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车辆时速为51公里),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车辆时速为58公里)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对驾驶员冉某事发前几日生活轨迹调查,其行为无异常。

事发前一晚,驾驶员冉某与父母一起用晚餐,未饮酒,21时许回到自己房间,精神情况正常。

事发时天气晴朗,事发路段平整,无坑洼及障碍物,行车视线良好。

车辆打捞上岸后,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

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

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

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作文

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作文

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作文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1曾经有句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久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深深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10·28日,重庆公交车上一女子刘某声称坐过了站,强烈要求司机冉某停车,两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从言语辱骂升级到严重的人身攻击。

刘某用手机击打冉某的头部,冉某大怒,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与刘某干架。

此时公交车突然失控,径直拐弯冲向了长江,落入了滚滚江水之中。

这一幕是不可否认的人间惨剧,短短的几秒钟就有十五个鲜活的生命消散于人间,令人痛心疾首。

毫无疑问,女子刘某显然是此事的罪魁祸首。

有句话说:“冲动是魔鬼”。

不错,因她一时的冲动,牵扯了一车人与她陪葬。

这名女子身上的暴躁和戾气是显而易见的。

从黑匣子出水到人们运用黑科技使此案真相大白后,刘某便成了典型的控制情绪不妥当的反面教材,令人悟得:“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其次,司机冉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什么?因为从客观来作文https:///说,冉某的职业素养并不合格。

不错,刘某的确不可理喻,可冉某也漠视了规则。

他是司机,他手上的方向盘掌握着全车人的生命。

哪怕是退一万步说,冉某也先应该把车停下再去与刘某进行纷争。

说句简单明了的公道话:刘某迁怒与司机,司机却迁怒与乘客。

虽说如此,可千万不要以为那些乘客就是真的一点儿责任都没有了。

这场悲剧其实原本是可以被及时制止,扼杀在摇篮里的。

我在此很想问一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在刘某与冉某一开始拌嘴时出来调解一下?根本没有!说得严苛些,这些乘客其实就是一群“看客”。

他们都认为“事不关己”,而冷眼旁观。

愚昧至极!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你作为一个“看客”长久地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没有人见义勇为,更没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就这样,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演变成了生命的悲剧!如今,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人世的悲凉已像一盆冷水浸透人心。

我们只能希望逝者安息,生者警醒!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2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报道:10月28号,重庆万州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车祸事件!一辆公交车在长江二桥行驶中,突然变道撞向私家车后冲破护栏随后坠入江底,据统计车内一共有15人!事情一被报道就受到大量的人关注。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有感6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有感6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有感600字
最近,又发生了一场悲剧,“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据新闻报道,公交车中的15人全部死亡。

到底为何引发这场悲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当时,一名乘客错过了一站没有下车,便生气地上前对司机打骂。

司机被打之后,想用右手挡住乘客的攻击,结果导致车辆失控。

事件中的乘客因错过自己的站点对司机大打出手,这不仅侵犯了司机人身安全,更是把全车人的生命视为无物!害人害己,何其可恨!司机也不是没错,对情绪失控的乘客,他可以停下车来好好说话,也可以让其他乘客报警处理,但不能与乘客争吵,互打,直到悲剧发生。

其实,肯定有其它解决方法的。

比如有一次,我和家人坐公交车。

坐着坐着,听到旁边的一位哥哥小声说了一句:“我好像坐过站了!”我闻声看去,想着他可能会怎么解决——他可能会忍气吞声,不去麻烦别人;也可能会没礼貌没教养地去和司机吵……我一边想一边看着,等他做决定。

他想了几秒的,没做什么大动作,而是给人发了条短信,我隐约看到是下车之后再打的士回去,可能会晚一些。

我不禁想:他做得对!在这种情况下,不去麻烦别人,麻烦司机,而是自己沉着冷静地解决,可能自己会有一点麻烦,但对于大部分人的情况来看,做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

再回到我的主题,其实类似因乘客坐过站后与司机争执的事有很多,只不过没有惨烈的后果。

这是一个教训,我们要增加法律意识,任何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我们都要懂得规避。

尊重生命,尊重规则,理应成为我们的底线。

牢记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惨痛教训,敬畏生命,理性处理过站问题等小事,避免发生事故和险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因小失大的沉重代价可休矣!。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新闻伦理失范行为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新闻伦理失范行为

不同的伦理原则会对事件有不同的判断结果。我们的
伦理原则包括:“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对
命令”的义务论伦理思想;追求最大效用的功利主义;罗尔
斯的社会正义论;仁爱的伦理思想等。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来看,失实报道
媒体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这一伦理原则,报道的记者作为
一个社会公众或者作为被声讨的“女司机”群体中的一员,
三、结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 在医方和患者的冲突之间下,没有谁是绝对的胜利者,双方 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受到伤害。媒体作为中间的沟通者.在呈 现医患报道的事件时,一定要冷静对待、慎重思考,媒体和社 会应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美好的医疗环境。
注释: ① 官田田.医患纠纷报道的媒体失范问题——以新浪 新闻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5. ② 郭镇之.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 理:中国的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4(06). ③ 朱虹.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的状况与特征-------项实 证研究U].贵州社会科学,2011(10).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波特图式涉及的定义、价值、原则和忠诚不是一组随 便放在一起彼此独立的几个问题,而是一个各个部分相互 联系的系统(图2)。
反馈
某个特定啾策或政策
(一) 经验性定义
图2
“经验性定义”,指的是发生了什么、现实情景是怎样
的,是对相关情况的描述。重庆青年报、梨视频、新京报、长
失控。
二、波特图式分析“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反转
所谓“波特图式”是哈佛神学院的拉尔夫•波特博士设 计的一种道德推理模式。它将道德分析的定义、价值、原则 和忠诚四个方面纳入一个图式(图1)之中,将从面临道德 冲突到做出伦理决定分为四个步骤,在四个层次上进行伦 理学的考量,以帮助人们作出伦理抉择。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作文材料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作文材料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作文材料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

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

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在救援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

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K 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网友议论与谩骂。

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真相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真相。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人民微评|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一段惊心动魄的视频,还原了悲剧诱因;一场无谓的纷争,拉十几人“陪葬”。

教训之惨重,让人不敢直视,却不得不叩问,乘客与司机互殴何以一再出现?痛定思痛,别止于唏嘘,更别停留于愤怒。

无彻底反思就无真正救赎,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

新华微评|不放任自己,不纵容他人,生活方能平安美好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让人唏嘘不已:一场看似不起眼的争执导致了多条鲜活生命逝去。

因为一点怨气,危及公共安全伤及无辜,教训惨痛至极!逝者安息、生者警醒:生活中,情绪难免起伏,但须时刻谨记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秩序,理性、平和,多一些推己及人的宽容。

不放任自己,不纵容他人,生活方能平安美好。

中青微评|方向盘上有人命!司法应对“乘霸”出手不守规则、戾气横生,互殴对骂、害人害己。

方向盘上有人命!第一,不跟行进中的司机吵架,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第二,司机不开情绪车,这是职业操守的底线。

把车停下来、换个场合好好说话,究竟有多难?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之灾。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媒体议题影响舆论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媒体议题影响舆论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媒体议题影响舆论“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在2018年10月28日发生,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失控冲入长江,造成至少13人死亡,两人失踪。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这起事件产生了极大的舆论影响,引发了公众对城市交通安全和公共服务管理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媒体报道和评论入手,分析这次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探讨媒体议题对舆论的塑造作用。

事件爆发后,各大媒体迅速对此进行报道。

从报纸、电视到网络,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成为头条新闻,持续引起关注。

各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现场采访,报道了事故的详细情况,包括公交车坠江的具体地点、事故原因、救援情况等。

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及时性使得公众对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媒体的报道不仅仅是事件的呈现,还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媒体报道了公交车失控的原因,包括司机操纵失误、车辆技术故障等。

媒体还对公交车所属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和报道。

报道强调了城市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安全的问题,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

媒体还通过报道受害者家属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呼吁社会对受难者进行援助和关怀。

媒体的报道不仅激起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讨论。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些公众呼吁政府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制度;一些公众则呼吁公司提升车辆技术和司机素质,确保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媒体不断地报道和引导这些讨论,扩大了事件引发的议题范围,推动了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事件发生后,媒体的议题设置和导向对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媒体的报道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认知。

由于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公众通过媒体了解到了事件的真实情况,产生了对事件的关注和同情。

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讨论和反思。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10·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

10月29日14时20分,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报警情况,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31日0时50分,黑匣子打捞出水并交给当地公安部门;10月31日23时28分,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被打捞出水;11月1日15时,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确认,仍有2人失联。

11月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这样的代价沉重到令人窒息。

救援情况重庆市消防总队50名指战员、5辆消防车、2艘冲锋舟已在现场开展救援。

水上支队及周边支队已做好增援准备。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前线指挥部的要求,搭乘海事船只前往事发江面开展3D全地形立体测绘扫描工作,经过4小时的疑似点全覆盖探测,终于锁定两处车辆疑似点,而且与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已经发现的坠江点位置完全不同,在上游20米、下游200米水下75米处。

事故通报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事故发生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派员赴渝现场指导调查处置。

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

现场指挥部组织70余艘专业打捞船只,蛙人救援队、水下机器人、吊船等专业力量围绕公交车坠江水域全面开展搜救打捞工作。

事发后,通过细致调查摸排,明确15名驾乘人员身份。

同时克服水域情况复杂、水深70余米等实际困难,先后打捞出13名遇难者遗体并确认身份。

精确定位坠江车辆位置,于10月31日23时28分将坠江公交车打捞上岸。

公安机关先后调取监控录像2300余小时、行车记录仪录像220余个片断,排查事发前后过往车辆160余车次,调查走访现场目击证人、现场周边车辆驾乘人员、涉事车辆先期下车乘客、公交公司相关人员及涉事人员关系人132人。

关于重庆万州坠江事件作文3篇_优秀作文

关于重庆万州坠江事件作文3篇_优秀作文

关于重庆万州坠江事件作文3篇一件让人惋惜的事今天我们讲一件令人惋惜的事,那就是最近火爆全网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10月28日十时零八分,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一辆载有十多人的公交车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向正常行驶的一辆小轿车后,冲向上路,沿撞断江边护栏,坠入滚滚长江中。

是发货当地救援部门立刻组织营救,每个有良知的人都祈祷奇迹能够发生,我也一样。

而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是为什么?公交车突然失控坠江?不是之前网友猜测的突发重病报复社会事件过程被还原,仅仅因为一位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就害死了一车人。

这样的结果让许多人一时无法接受。

然而在看完整期事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明白这洗罪将惨剧本就不应该发生。

打捞上来的公交黑匣子里清楚地记录下了乘客刘某与司机冉某是怎样互不相让,整车无辜的乘客又是怎样在悲剧到来之时发出的惨叫?据黑匣子里的报道,是乘客本来只是错过了一站,可就因为自私和冲动,让整车的13个人丧失了姓名。

令人心痛的重庆公交坠江悲剧,该给我们敲响警钟啦!作为一个汽车从业者,不妨思考一下。

我们是否需要一场技术革命?是汽车行业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能否在安全和普及上起到作用,用汽车人自己的担当来减少或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重庆万州坠江事件感受今天我看了新闻。

看见了一则头条。

是重庆万州坠江事件。

这件事非常的可怕。

我看见了那位女司机的行动非常的错误。

就因为错过了一站就去殴打司机吗?他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他难道觉得错过了一站就能把15个人的生命当儿戏了吗?我觉得。

这辆公交车坠江因素有三个。

首先是殴打司机的女乘客刘某。

要不是因为他殴打司机这件事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第二个因素。

是司机冉某。

女司机殴打他他不应该还手,不应该单手放开方向盘,应该立即靠边停车报警。

要是女司机错过了一站,理所应当。

司机应该。

靠边停车让女司机下去重新走到目的地。

第三个因素就是乘客13个人。

还劝阻不了一个女乘客吗?他们以为警察是给他们的义务服务的吗?司机和女乘客正在哦大的时候,他们应该劝阻,这样就不会导致悲剧发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前车之覆必须成为后车之鉴!网民热议的洪流,最终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正能量,来督促各行各 业把稳自己的方向盘,确保诸如此类的事故不再发生,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 我们当谨记,知法守法是社会文明的底线,而自私自利这个人性的弱点一旦放大,就会变成荼 毒社会的恶魔。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的框架内,不能任冲动漫无疆界 地乱撞。文明,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体现于每一个细节中,蕴含在每一次行动中。提高人的文 明素质,必须以增强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为前提,在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依法治 国,不是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单向的行动,更需要普罗大众守法护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精神文明,不只是个体的义举,更是一种集体行为自觉。因此,我们必须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 江事故为鉴,增加在全社会以案说法的广度和精度,以此为抓手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和精神 文明建设。
10· 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 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 • 经初步事故现场调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 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经人)。 • 28日13时40分,从重庆市公安局万州分局和长航公安局万州分局获悉, 已打捞出事故遇难的2名人员的遗体。16时30分左右,水下机器人开始第 一次下潜,但由于水下情况复杂,水下机器人在第一次下潜30多米后, 被迫上升返回。10月30日15时,救援人员救捞出第7名遇难者遗体,同时 还发现2名遇难者遗体。10月31日0时50分,黑匣子打捞出水并交给当地 公安部门。31日,重庆坠江公交车打捞出水,车体变形扭曲。 • 截至11月1日15时,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部确认,仍有2人 失联。11月2日,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 车辆失控,官方通报称两人行为涉嫌犯罪。
看完这个事情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看待 这件事的?谈谈个人的看法?
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前车之覆必须成为后车之鉴
• 女乘客刘某殴打司机冉某的场景历历在目,冉某气愤还手和猛打方向盘的画面触目惊心,最后 录像定格在坠桥时的一瞬间。车上15人都已失去宝贵的生命,而公交车坠江激起的波澜却在人 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 长安街知事呼吁:规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重要 的护身符,捍卫规则就是保卫我们自己。遇到破坏规则 的丑恶现象,毅然地站出来,于人于己于社会正义的实 现均为善莫大焉。 • 法律的修改永远是滞后的,最难改变的是人心。法治的 基本要义是要培养民众的规则意识,无论尊贵、卑贱、 富裕、贫穷,都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如果人们不愿意遵 守规则,反而视遵规守法为弱者的行径
•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11月2日公之于众,顿时引起网民热议,各种各样的反思和指责在 互联网上潮涌而来,主要观点就是:女乘客毫无法律底线,公交车司机不善于管控情绪而知法犯 法,乘客只顾围观、无动于衷…… • 种种反思和指责,有的是基于事实,有的则可能出于主观的猜测。但无论如何,评议者心情都 是沉痛的,不少反思也是深刻的。这起事故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舆论海啸,就是因为大家始终 想不通:事实为什么竟然是这样?!
•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前者是心理学定义, 后者是社会学定义。人格平等中的“人格”主要指后者。 • 平等应是各个领域的平等.包含教育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劳动的 平等、权利义务(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的平等,法律面前的 平等等方面。 • ①家庭、学校、社会规则性教育和宣传②处理社会冷漠和规则 意识的关系③规则的参与性、惩罚措施、发挥他律的关键性。
• 人民日报则提出,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一方面,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倒逼规则意识与法治思 维的提升,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 人”。 • 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 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 “发扬者”。
事故原因
• 10月28日凌晨5时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 上班,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 驶。事发时系冉某第3趟发车。9时35分,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上车, 其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由于道路维修改道,22路公交车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 站。当车行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 刘某未下车。当车继续行驶途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 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 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 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10时8分49秒,当车行驶 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10时8 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随后,刘某再次用 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 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车辆时速为51公里),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 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车辆时速为58公里)相撞后,冲上 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 网友响应:不管别人怎么样,最少以后我碰到这种抢夺司机方向 盘的人,我保证第一个会站出来及时阻止,因为我不想成为重庆 第二,阻止他人也是挽救自己。 • 网友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不公、见到作恶,都敢勇敢制止, 那么,社会上正气占据主导地位,恶行必然减少,这样的恶性事 件一定能避免。惩恶扬善不是神仙大侠才能做的,可能需要的只 是举手之劳或者一个鄙视的眼神!
事故经过
• 2018年10月28日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发 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公交车冲破护栏坠入长江。 从长江二桥冲下坠江的公交车已确定为一辆当地22 路公交汽车。 一名目击者介绍,事发前自己刚刚 从另一车道驶过,突然听见后方传来声音。下车观 察时,发现是一辆公交车在和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 后坠江,但由于事发突然,未能看清车上有多少乘 客。
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后 2800万人响应这样做
• 央媒反思:需要一场“文明革命” • 新华社从提高社会公德的角度,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与社会公德素 养密不可分。 • 谨持法律之戒、秩序之戒、公德之戒,于己加强修养、慎微慎独, 对人宽厚包容、尊重礼让,静坐常思己过、三省吾身,遇事克制 冲动、理性平和,个个如此,人人如斯,恸心悲剧方能不再重演 • 央视更深一步地提出“尊重规则”——再任性,再冲动,也要学 会在规则面前低头,这是基本的公共道德。遇到破坏公共规则的 行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学会挺身上前,保卫我们的共同社 会规则,便是保卫我们自身,捍卫我们共同的文明。此外,对规 则和文明的捍卫更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