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本利分析教学

合集下载

《量本利分析》PPT课件

《量本利分析》PPT课件

保利销售量 保利销售额 保净利销售量 保净利销售额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保利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利销售额
=销售单价×保利销售量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贡献毛益率
固定成本 目标净利润
保利销售量

1 所得税率 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保净利销售额
=销售单价×保净利销售量
固定成本 目标净利润

1 所得税率
贡献毛益率
3、神通玩具公司盈亏平衡分析案例
Slide 9-18
神通玩具公司生产一种模塑儿童玩具:
固定成本(TFC) $400.00
单位变动成本(UVC)$6.00
销售单价 (UP)
$8.50
盈亏平衡分析 $8.50 ×Q ß= $400 + ($6 × Q ß)
保本点产量 Q = $160 件
Slide 9-19
进行本量利分析,混合成本必须进 一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的 方法一般有(1)高低点法(2)散布图法 (3)回归直线法
二、与经营决策有关的几对成本概念:
1、付现成本和沉入成本 付现成本:指需动用本期现金、有价证券和存货 等流动资产的成本。 沉入成本:指不需动用本期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成 本,它所涉及的是以前的付现成本。 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
第十二章 本量利分析 与短期经营决策
第一节 会计的信息使用者 一、信息使用者类型:
哪些人需要了解会计信息,为什么?
(一)、外部使用者
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为了各自的目 的,需要了解企 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 般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来了解。
如果作为工会中代表工人利益的官员,你 要求经理提高工资,当他们推说公司无法负担 得起时,你如何发现真相?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图解法)
• 图解法是用图形来考察产量(销售量)、成本和 利润的关系的方法。 • 在应用图解法时,通常假设产品价格和单位变动 成本都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销售收入曲 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都是直线。
量本利分析法(图解法)
总收入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也可译作安全幅 度,是指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量,也就是现有 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它标志着 从现有销售量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量到盈亏临界 点,还有多大的差距。此差距说明现有或预计可 达到的销售量再降低多少,企业才会发生损失。 差距越大,则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 业的经营就越安全。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 量本利分析法又称保本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 是通过考察产量(或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 在应用量本利分析法时,关键是找出企业不盈不 亏时的产量(称为保本产量或盈亏平衡产量,此时 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 在量本利分析法中,假设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销 售出去,即产量和销售量相等,企业期初和期末 的产品库存量相同。 • 找出保本产量的方法有图解法和代数法两种。
量本利分析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某企业拟生产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经分析, 固定成本为5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元, 市场售价为2000元。则 • 1)平衡点产量为多少? • 2)当产量为6000件时,盈利为多少? • 3)当要求盈利率为20%时,企业应生产多少 件?此时企业安全状况如何?
量本利分析法
解: (1)Q=F/(P-V)=5000000/(2000-1000)=5000件 (2)π =PQ-F-VQ=2000*6000-5000000-1000*6000 =1000000元 (3)PQ=F+VQ+π =F+VQ+0.2(F+VQ) Q=1.2F/(P-1.2V)=6000000/(2000-1200)=7500件 安全边际=7500-5000=2500件 安全边际率=2500/7500=33.33% 因为40%>33.33%>31%,故企业处于安全状态。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 基本等式法: x0 = a/(p-b) • 贡献边际法: px0 = a/cmR •
单一品种条件下的保本分析的计算
• 1,公式法X盈=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 位变动成本 • Y盈=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 X盈*单价
•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期单位变动成本为 每件 18 元,单价28元,固定成本为10000,预 测下年度保本销售量;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6课时)
• 本章主要介绍贡献边际指标和安全边际指标及其 作用、保本点的计算及应用、本量利关系分析、 保利分析及应用、利润敏感分析及应用。 • 【教学目的】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本量利分析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 要地位,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保本点、 保利点的相关公式。 •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 运用本、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评价企业的经营 安全程度与盈利能力,为企业的预测、短期经营 决策、利润规划和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保本分析
• 1.保本状态及保本分析的含义 • 保本是一个用于概括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 不盈不亏、利润为零的专门术语 • 保本点是指企业处于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总称 • 2.保本点(Break-Even Point)与两种表现形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 3.单一品种下的保本点的确定方法
案例分析见第四章案例管理会计\本 量利分析案例
多品种下的保本分析(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 握多品种条件下的包本点的计算和分析. •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加权平均法, 难点是加权平均法的计算.
4.多品种下的保本分析------加权 平均法(书57页)
• • • • • • • 主要步骤: 1 列表求出各产品的贡献边际率 2 列表求出各产品的销售额比重 3计算加权贡献边际率 4求综合保本销售额 5,按销售额比重分解综合保本销售额 6求出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我们一起先对照步骤来理解和熟悉书上的 例题书58页例4-3所示.

第十八章 本量利分析(完整版)

第十八章  本量利分析(完整版)

第十八章本量利分析本章属于次重点章。

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按性态分类以及混合成本估计的方法,本量利基本关系式,盈亏临界点和安全边际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敏感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相关章节内容奠定计算基础。

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提出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如利润(本章指息税前利润)是第八章项目现金流和风险评估以及第七章企业价值评估中计算现金流量的基础;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与第十章经营杠杆系数联系紧密;再如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是第十四章营运资本投资中涉及应收账款信用条件决策中用到的指标等等。

因此,学习时主要是注意把握本章重点内容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是如何融合的。

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本章从题型来看,主要涉及客观题,近2年平均分值为1.5分。

2014年应重点关注客观题。

本章考点精讲【考点一】成本按性态分类☆经典例题【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是()。

(2013年回忆版)A.直接材料成本B.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C.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支付的销售代理费D.直接人工成本【答案】C【解析】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属于技术变动成本;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支付的销售代理费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属于混合成本。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混合成本性态分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2年改编)A.半变动成本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B.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为固定成本,超过该业务量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C.阶梯式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为固定成本,当业务量超过一定限度,成本跳跃到新的水平时,以新的成本作为固定成本D.为简化数据处理,在相关范围内非线性成本可以近似看成变动成本或半变动成本【答案】B【解析】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为固定成本,超过特定业务量则成为变动成本,所以,选项B错误。

【例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有()。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

cm p
单价
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 根据本量利基本公式, 营业利润(P)=贡献边际-固定成本=Tcm-a
• 企业各种产品提供的贡献边际,虽然不是企业的营业利润, 但与企业的营业利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贡献边际 首先用于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只有当贡献边际大于固定成 本时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
二、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共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 别是:相关范围假设前提、模型线性假设、产销平
衡假设、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二、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 1.成本性态分析前提
假定所有的成本均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相应成本性态模型已建立。
二、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 2.相关范围假设前提
• 在定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时,有“在一定期间 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这样的前提条件,也就是 说,相关范围假设包含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 层意思。
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 在本量利分析中,贡献边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 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
间的差额,又称边际贡献或贡献边际。 • 单位贡献毛益是指单位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 • 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
分比,有等于单位贡献边际占单价的百分比
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这一假设等价于假设销售价格不变。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就是y=px(y为销售收入,p为销售单价,x为销售数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一) 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
1.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y=a
• 在企业经营能力的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固定不变
2.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讲_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及目标利润分析

讲_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及目标利润分析

第八章成本管理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一)加权平均法1.含义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00%补充:=综合保本点销售额=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综合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销售比重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量=该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补充要求】按加权平均法进行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2)综合保本点销售额;(3)各产品保本点。

表8-2 数据资料表项目销售量(件)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销售收入(元)各产品的销售比重边际贡献(元)边际贡献率A产品300002012600000%24000040% B产品200003024600000%12000020% C产品10000402840000025%12000030%合计1600000100%48000030%【解析】(1)综合边际贡献率=480000/1600000=30%或:综合边际贡献率=40%×%+20%×%+30%×25%=30%(2)综合保本销售额=180000/30%=600000(元)(3)A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25000(元)B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25000(元)C产品保本销售额=600000×25%=150000(元)(4)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20=11250(件)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25000/30=7500(件)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150000/40=3750(件)。

模块三(三本量利分析 -- 保本点的敏感性分析)教学内容

模块三(三本量利分析 -- 保本点的敏感性分析)教学内容

8064
货品:关联 (8960×25%) 2240
本地社区 (3600×25%) 900
贡献边际总计
11204
减:固定成本 (4500+2600)
7100
利润
4104元
19
(2)汽油销售保本量
总固定成本
7100
减:本地社区货品销售贡献边际 900
销售汽油需弥补的固定成本 6200
汽油单位贡献边际
=(8064+2240)÷16000=0.644(元/升)
本地社区 (3600×25%) 900
贡献边际总计
6052
减:固定成本
7100
利润(损失)
-1048元
还有其他方 法计算吗?
21
2.如果由于公路发展,汽油销售跌到8 000升,但 又想保持在1(1)部分的利润水平假设成本没有改 变,那么每升的汽油售价应该是多少? 3.根据1、2的回答,以及案例中的资料,对加油 站的前景提出建议。
汽油的贡献边际率是18%,而货品的贡献边际率是25%。 现行的汽油销售价是每升2.8元,而每周的销售量是 16000升。
场地每周的固定成本是4500元,而每周工人薪金是固定 的2600元。
经理非常关心将来的生意额。因为一个近期的公路发展计 划将会夺去油站的生意,而汽油销售量是利润最敏感的因 素。
模块三(三本量利分析 -- 保本点 的敏感性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假设
★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定 ★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的假定 ★变动成本法的假定 ★目标利润的假定
2
二、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P=px-bx-a

本量利课程设计

本量利课程设计

本量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成本、产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2. 学生能够运用本量利分析的方法,进行企业盈利状况的诊断和改善;3. 学生了解本量利分析在实际企业运营中的应用,如定价策略、生产计划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本量利分析公式,进行简单案例的计算和分析;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善企业盈利状况的具体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量利分析的学习,培养对经济活动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2. 学生认识到企业盈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经济学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具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本、产量、利润基本概念解析- 课本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的学习;产量与销量的关系;利润的计算方法。

2. 本量利分析原理及公式推导- 课本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敏感度分析。

3.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课本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定价策略;生产计划;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分析。

4. 案例分析与讨论- 课本章节:第二章案例分析-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分析企业的成本、产量、利润状况,探讨如何运用本量利分析改善企业运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