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爷爷的芦笛(学习案)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特点和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爷爷的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3. 想象与创新(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爷爷吹奏芦笛的情景。
(2)分组讨论,每组创作一个以爷爷的芦笛为主题的短剧。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爷爷的芦笛代表了什么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编写一篇以“我的爷爷”为主题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长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
(2)为长辈做一件贴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创新思维评价:评价学生在想象与创新环节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
4.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作业和日常行为,评估其对亲情、尊老爱幼的认知和态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主要通过讲述爷爷与孙子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展现了祖孙二人深厚的感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生词,如“芦笛、海滨、守望、依偎”等。
3.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理解,生字、生词的学习。
难点:文章中一些优美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讲解生字、生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生词,并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一些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如“爷爷的芦笛声传得很远,很远,仿佛是海浪在唱着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生字、生词造句,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生词:芦笛、海滨、守望、依偎等。
3. 主题:祖孙深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生字、生词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我的爷爷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总是关心着我。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爷爷总会用他那温和的语气鼓励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心情很低落。
爷爷便拿出他的芦笛,为我吹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
那芦笛声仿佛是爷爷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亲情的力量,它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 作业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感悟。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爷爷的芦笛》,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课文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亲人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主题的感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爷爷的芦笛》。
a.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b.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感悟主题。
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b. 学生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感悟。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海边、芦苇、思念、亲人等。
3. 课文主题:家乡、亲情、思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题。
c.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2. 答案:a. 见课本附录。
b. 课文主题:家乡、亲情、思念。
c. 示例:我十分想念远在老家的爷爷,他总是用那把破旧的芦笛吹奏出美妙的旋律,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爷爷的芦笛教案(合集8篇)

爷爷的芦笛教案(合集8篇)爷爷的芦笛教案第1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特别畏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英勇的事。
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坚固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磨练,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紧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味故事。
至于这安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飞旋委婉蒙胧温润温馨驱除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飞旋:在空中回旋地飞旋。
委婉:声音高处与低处起伏很动听。
温润:暖和湿润。
驱除: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攻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坚固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重要内容。
五、引导书写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第一、二段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
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引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文中的强强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过渡:强强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在他眼前呈现的只是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与我们一样更渴望另一种快乐的生活,强强喜欢到爷爷生活在大海边,在他的想象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二、学习第一节1、个别朗读:师:强强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呢?2、师小结:强强虽然没有去过小闸屋,但他心驰神往,他把爷爷生活的大海边想象的十分有趣,风光十分美丽宜人。
五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的小闸屋。
此时的他,看到的大海与想象中的一样美丽吗?三、讲读2-6节1、女生朗读2、出示投影教师弹琴(一)师:强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强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听到了海鸥的叫声,生活中的第一次总是最新鲜,他会对着大海情不自禁的说些什么?(大海,我终于投入你的怀抱了!你的美让我如痴如醉)师:海鸥展翅飞翔,海浪追逐嬉戏,苇叶轻轻摇曳,芦笛声声悦耳,强强来到爷爷身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海鸟同乐,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4、齐读四、讲读7-13节1、自学。
今晚会有潮汛,爷爷要去察看汛情,看看潮水对庄稼是否有危险。
于是把强强一个人落在家里,强强在城里经常一人睡觉,他可是小大人,从来也不会害怕。
到了晚上,果然有海风呼啸,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713节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与强强表现的语句3、出示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录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4、投影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的狂怒吞没的`危险。
师:喜欢朗读的同学站起来。
你觉的他哪些地方读的让你的心也随着浪潮掀起无数的浪花。
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5、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强强十分害怕?他不是向爷爷保证绝对不会害怕,此时为何改变了心情?强强心理会想些什么?5、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强强写起这难忘的经历,你觉得他会起什么题目?(强强遇险记)6、师:这里三处地方出现了爷爷,爷爷!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自练生读讲原因师:一向十分胆大的强强遭遇了强劲的海风与如千军万马似的奔腾而来的浪潮,真是势不可挡,把他吓的十分恐惧。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设计

1 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爷爷的 芦笛》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手法等方面的掌 握情况。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 讨论、朗读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教学方法有效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 维能力。
式和修辞手法。
扩写句子
02
给出简单的句子,让学生添加修饰成分或补充细节,使句子更
加生动具体。
变换句式
03
引导学生将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感叹句等不同的句式,以增强
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段落大意概括和复述练习
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复述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检查学生 的理解程度和记忆能力。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储备情况
01
02
03
字词储备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 常用汉字和词语,能够自 主阅读课文并理解基本内 容。
阅读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 的记叙文和诗歌,对文学 作品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家庭 教育等途径,对亲情、友 情等主题有一定的理解和 体验。
针对性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过程中展示芦笛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 观了解芦笛的外形和声音;在拓展延伸环节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互动环节设置
提问互动
讨论交流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如“为什 么爷爷要做芦笛?”“芦笛的声音给作者带 来了怎样的感受?”等。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爷爷的芦笛》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乐器芦笛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芦笛的由来和演奏方法。
2.听懂、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芦笛的演奏方法。
2.能够简单的模仿吹奏芦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爷爷的芦笛》故事书、芦笛。
2.学生准备:听写纸、四线格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笛子:“同学们,这是什么乐器?”学生:它是芦笛。
教师指着芦笛说:“这是一把中国传统乐器芦笛,它是从古代吹箫演变而来的。
”Step 2 阅读材料教师分发每人一本《爷爷的芦笛》故事书,请学生自读。
要求学生默读或齐读故事书,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2.爷爷在哪里找到了芦笛?3.为什么爷爷说芦笛像银蛇?Step 3 分组朗读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份故事书,让学生朗读《爷爷的芦笛》。
教师指导学生发声准确、流畅。
Step 4 听写练习教师把学生一起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提问学生。
1.爷爷在哪里找到了芦笛?2.芦笛是什么颜色,长什么样?3.你对芦笛的声音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让学生记下问题,并拿起纸和笔。
然后让学生听教师问问题并逐个回答。
教师最后阅读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我修改。
Step 5 模仿演奏教师给每个学生一支芦笛,让学生模仿芦笛的演奏方法。
教师先简单演示芦笛的演奏方法,然后给学生时间练习。
教师可以使用打击乐师进行伴奏。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请一两个小组代表表演,然后一起欣赏。
Step 6 听写乐谱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四线格纸,然后教给学生《爷爷的芦笛》的乐谱。
学生可以根据乐谱来写下音符。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段乐谱,然后示范演奏。
Step 7 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学到的知识点。
Step 8 作业布置教师留作业:请学生按照乐谱上的要求在纸上写下《爷爷的芦笛》的最后一小节。
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精品教案

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爷爷的芦笛》。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以及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学生能够体会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关爱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词语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祖孙感情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共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感情。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讲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感情,分享感受。
8.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长辈,传承良好家风。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重点词语:慈祥、耐心、守望、期望3. 句子分析:拟人、比喻、排比4. 情感教育:关爱长辈,传承家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2)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和作用。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爷爷与孙子之间感情的理解。
答案:(1)慈祥:温和、亲切;耐心:有耐心、不急躁;守望:守护、等待;期望:希望、期待。
(2)例句:“风儿轻轻吹过,芦苇摇曳着身姿。
”该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芦苇随风摇曳的画面,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3)答案开放,只要能体现出学生对祖孙感情的感悟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爷爷的芦笛》学习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自学生字词,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会组词。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作用,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预习导航
1、知识链接,查找有关芦笛的资料。
2、课前预习。
a、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
翱翔、宛转悠扬、柔和温润、温馨、柔嫩、摇撼、颠簸、蒙眬、情不自禁b、自学生字词,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会组词
比一比组词。
闸()睬()婉()碗()粘()
间()踩()腕()惋()沾()
d、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婉转:
温馨:
闸屋:
葱茏:
摇撼:
裹挟:
情不自禁:
e、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小船悠扬的()()的笛声
奇特的()()的海水柔嫩的()
()的海风柔和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交流。
1、展示内容为课前预习的a、b、c、d的内容。
2、分组展示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为什么在强强眼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3、用心品读第8到10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强强的恐惧。
4、是什么使强强变得勇敢起来的?
5、你是怎样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
三、全班交流展示。
1、交流展示1、
2、
3、
4、5题。
2、师生共同小结。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
前些天,老师要我们做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送给最想送的人。
这可叫我犯难了,什么样的礼物才是别出心裁的礼物呢?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好了。
星期日我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找来妈妈的毛线和钎子,在邻居大姐的指导和帮助下,我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天的时间,才织成了一只手套,一只拙劣得不合手的手套。
我有些气馁,又有些兴奋,这可是我第一次给奶奶送礼物,只可惜毛里毛糙,太不象样。
晚饭过后,我趁奶奶独自在厨房洗碗的时候,拿出手套,递给了奶奶。
当时,我心里很乱,害怕奶奶责怪我,嫌我贪玩,不干“正事”;又怕这样的礼物奶奶看不上眼。
没想到的是,奶奶接过手套,一边端详,一边和蔼地说:“我的宝贝孙女儿长大了,知道关心体贴大人了。
”她那慈祥的脸上绽放着从未有过的笑容——融汇了幸福和感动的笑容。
那一刻,我是多么的快乐。
从小到大,奶奶是我最爱的人。
自从我出世以后,一直由奶奶精心照料着。
半夜里,奶奶要给我喂两三次奶;早上起来,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换洗尿布;冬天即将来临,奶奶为我缝制暖和的棉衣棉裤;炎热的夏季,奶奶又为我赶做千层底的布鞋……现在,我长大了,也离开了奶奶到蔡家铺小学读书,可每次回家去,奶奶都会做我最爱吃的饺子,每次都会用那磨出厚茧的双手疼爱地抚摸着我的头,每次都久久地伫立在门口的那个小土堆上,目送我远去。
冷风吹得她直打哆嗦,可她却不愿回去,只是用她那裂了一道道血口子的手不停地挥动着。
奶奶啊,看到您那双粗糙而又严重变形的手,我心疼啊!就让我用这小小的礼物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吧!愿奶奶永远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