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合集下载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2)菌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Candida tropicalis(热带假丝酵母)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 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Rhizopus nigricans (黑根霉) Mucor racemosus (总状毛霉)(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1)取洁净载玻片一片,于中央位置处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经火焰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后取少量菌种于蒸馏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状态下的酵母菌;(2)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美蓝水染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使美蓝水均匀分布在盖玻片内。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9篇酵母菌和霉菌 1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日期:同组成员:一、摘要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二、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认识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特点,概括真菌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学法指导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归纳真菌的结构。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自带的面包、馒头,思考问题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讲解:一、观察酵母菌(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观察提纲和酵母菌的图片,结合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边观察边纪录。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确认吗?它与气泡有何不同?②酵母菌的形状。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体吗?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二、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 少数以裂殖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少数以裂殖进 芽殖、 裂殖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氧化型呈蓝色,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 活细胞是 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淡 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 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 蓝色。 蓝色。
四、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子挑取少许菌丝, 子挑取少许菌丝,浸于染液中 散开 盖上盖玻片 用镊 用解剖针将菌丝分 用高倍
低倍镜观察
镜观察菌丝局部
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七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基础知识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 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二种: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及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三、实验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les cerevisiae)培养的2d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斜面培养物,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根霉(Rhizopus.sp)和毛霉(Mucor.sp)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远四中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班级:实验者:
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方法步骤:
1、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培养液,滴、盖、观察。

能看到一个椭圆形的细胞,其中的液泡就是。

(2)滴、染色、观察其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取出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一条条自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

其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

(2)用解剖针挑取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装片,观察颜色,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
讨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