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武大老牌坊被撞,别再让国保文物 “孤悬”闹市
高考作文的审题(下)

高考作文的审题(下)作者:刘应福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7年第22期2.学会筛选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句,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杭州雷峰塔不堪“硬币之累”再度成为网民热议话题。
据悉,尽管杭州雷峰塔地宫遗址的玻璃墙外赫然写着“保护遗址,请勿抛物”8个大字,但仍有不少参观游客往遗址内扔钱,巡查的保安拦都拦不住。
杭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表示:这种行为很容易损坏文物,还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沉重的清理负担,应该制止。
游客投钱币也是对人民币的尊重程度不够。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倪培民认为,中国游客“抛币祈福”的行为源于中国人的“实用心理”,在没有损害古迹、文物的前提下不必过多谴责。
经过筛选,我们可以发现这则材料较为重要的词语及句子有:(1)保护遗址;(2)对人民币的尊重不够;(3)中国人的“实用心理”;(4)“抛币祈福”;(5)拦都拦不住(素质低)。
这五点中哪点最为重要呢?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比较:①保护遗址问题:游客抛币,并非随处乱抛,而是在指定的池子里抛。
抛币时因挤、抢、嚷、闹或人员过于集中导致栏杆损坏在所难免,但对遗址、文物的实质性毁坏并不大。
②对人民币尊重不够的问题:游客抛币,动机并不是轻贱人民币,损毁人民币,而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
③实用心理问题:中国人并无虔诚的宗教信仰。
中国人信宗教,是跟菩萨神仙“做生意”:即您保佑我,我烧钱或抛钱给您。
由此生发开去,大谈信仰宗教要虔诚,对高中生而言,显然有害。
④祈福问题:这种把命运交给神灵掌控的想法要不得。
⑤拦不住问题:涉及到游客的素质问题。
乱抛币,拦不住,把命运交给虚无缥缈的神灵等做法都是素质低劣的体现。
经过上面这一番分析可知:以上五点虽然总的来说都“没有脱离材料”,但最切题的是谈“祈福问题”和“素质问题”。
3.学会由此及彼,由事及理对于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我们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能止于就事论事,只有通过联想和深挖,立意才能准而深。
2021届高三作文“勇气可嘉,场合失当”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届高三作文“勇气可嘉,场合失当”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9月8日,武汉大学举行本科生开学典礼。
一名未被选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学生自行上台希望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演讲。
工作人员及时对该生进行了劝离。
当晚,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了武大青年可贵的勇气,但再强烈的个人意愿也不应随意打破公共秩序的边界。
”此事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还是要遵守规则”“金子总会发光,急于表现让人讨厌”。
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该同学有勇气打破常规是难能可贵的,校方应该让他发言”。
武大校刊也开辟专栏对此事进行讨论。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武大新生身份,向武大校刊“争鸣”专栏投稿,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勇气可嘉,场合失当新学期,武大开学典礼现场,一名新生上台要代表新生发言,希望展示自己的演讲才艺,此举引起广泛热议。
我认为人,勇气可嘉,但场合失当。
何谓勇敢与伟大?是拿破仑“不以小事为轻,而后成大事”,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黄文秀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的脱贫攻坚精神,是勇敢与担当。
勇气,历来为仁人志士赞赏与推崇。
司马迁歌颂侠士深入虎穴的英勇壮举,鲁迅说“中国自古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近日,国家美术馆为“时代楷模、扶贫英雄”黄文秀塑像,这不仅是塑像,更是表现那些以人民至上,攻坚克难的英勇壮举。
至于新生要求开学典礼演讲的行为,大抵不在此列。
因为会议自有安排,这样做虽勇气可嘉,但违反常规,有胡闹之嫌。
勇气,危急时心中仍有他人和群众。
如果我们只是任性地表现自我,有一股子敢闯的劲头,而破坏了规矩或程序,那么,我们的勇气不但不被赞赏,反倒被认为是胡闹。
2023届高考热点素材:敬畏历史,崇敬英雄

2023年高考热点素材:敬畏历史,崇敬英雄,筋骨句,语言,题目,满分时评【热点事件】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位于南京市九华山公园里面的玄奘寺,供奉着四名日军战犯的长生牌位。
这一事件深深刺痛国人,严重伤害民族感情,令人震惊、无比愤慨。
南京市委市政府连夜成立工作专班调查处置,通报初步情况,对有关单位和部门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筋骨句】敬畏历史,我们需要学习历史,传承历史。
敬畏历史,我们需要铭记历史,奋斗自强。
敬畏历史,我们需要崇敬英雄,民族复习。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守护真相。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致敬英雄。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弘扬精神。
【热点语言】1.历史不容忘却,尊严不容亵渎。
2.民族大义,不容任何试探。
3.忘记历史,就是对历史的背叛!4.人不知史何以辨是非,国不知史无以图将来。
5.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6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7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8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9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在“悲痛”中不断奋进。
【满分题目】《不忘历史,砥砺前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以拼搏之姿告慰英烈》《亵渎历史,虽远必究》【满分时评】供奉日本战犯牌位,怎一个荒唐了得!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7-22 15:54作者:秦川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位于南京市九华山公园里面的玄奘寺,供奉着四名日军战犯的长生牌位。
对此,南京市玄武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发布通报回应,称决定对该寺开展整顿,并一查到底,有关调查处理情况将及时公布。
这是一则让人沉重、悲愤而又感到耻辱的消息。
那几个日本战犯是何等货色?个个臭名昭著,双手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累累血债,罄竹难书。
每个稍有民族记忆、历史痛感的人,都对他们都会唾而弃之、鞭而笞之。
南京又是什么地方?当年侵华日军制造大屠杀的地方,30万同胞惨遭杀戮。
2020高考新闻时评作文素材三篇

2020高考新闻时评作文素材三篇来源:钱江晚报8月3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永和桥斗殴事件(上集)》节目,该节目聚焦了发生在南宁闹市街头的一起斗殴事件。
据了解,2018年2月,18岁网红“小辣椒”怀疑被人抄袭自己原创的“社会摇”舞步,召集百余人与对方组织的20余人互殴,双方持有钢管、砍刀,并互扔自制爆炸物。
同年12月,法院对这起聚众斗殴案进行集中宣判,主犯“小辣椒”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其他被告人被判决有期徒刑两年三个月至六年不等。
这起案件的经过大体如此:一个网红美少女主播,跟一个名为“小杰”的男孩,因为某“社会摇”舞蹈究竟归谁原创的问题,在网上起了严重争执,线上骂战不够,各自线下纠集了大批人员,约在街头(广西南宁一个叫永和桥的地方)聚众斗殴。
为了一段舞蹈的原创大打出手,这看似无厘头,背后折射出的其实还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问题。
这也是笔者今天想来谈谈这起案件的主要原因。
从《今日说法》的介绍中得知,参与斗殴的两伙人,分别来自于两个地方,一个叫“万秀村”,一个叫“大沙田”。
而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
此次参与斗殴的100多个“社会青年”,只有4个是成年人,而且年纪的也刚满19岁。
很多人因为年纪太小无法定罪,最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为5人,公开审理的只有1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或者说问题。
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已经辍学,正常上学的只有两三个人,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就不再继续上学,开始在社会上混。
按理说,这个年纪放在一般情况下正是拼命读书准备中考的年纪,而他们却在街头打架。
不过,我们在指责这群孩子“无聊”“无厘头”,居然为了一段舞蹈互殴的同时,是否思考过,他们为什么会热衷于这种舞蹈,甚至会为此大打出手呢?“社会摇”是什么?笔者专门去查了资料,发现这是从农村、偏远地区等迪吧、迪厅中流传出来的一种舞蹈。
它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家一起跳。
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下,一群人步调一致,看起来很享受,很陶醉。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文物“认养”,让文物“活”起来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文物“认养”,让文物“活”起来正文:山西10处文物建筑被“认养”:认养者使用权不超20年环球网发布时间:11-0407:18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标题:山西古建认养让文物“活起来” 享有不超过20年的使用权可以依法合规地开展经营活动等会有文物部门随时监督“听说过认养古树、认养动物,如今文物建筑也能认养了?”近日,有10家企业和集体与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在山西省高平市签订《文物建筑认养协议》。
据悉,在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认养推介项目名单中,全省有近300处文物建筑可供社会认养。
10处文物建筑被“认养”引关注11月3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通报称,山西省高平市政府近日召开了山西省2019年文物建筑认养北部片区推介会,会上,山西谦益和文化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和集体与所认养的三王村三嵕庙、奥治全神庙等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签订了认养协议。
山西省高平市政府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有文物建筑认养(出资修缮)项目88个,吸引社会资金1.3亿元,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消息发布后,引发不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以前听说过认养宠物或者认养古树,“第一次知道文物建筑也能被认养了”。
也有网友好奇:“到底能够认养哪些文物建筑,认养之后能够用这些文物建筑做些什么?”九年前就曾签订过类似协议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山西省就印发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文物修缮、展示利用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据山西省文物局介绍,早在2010年,山西曲沃县企业家黄文生就与曲沃县试水了文物认养,签订了“认养协议”。
黄文生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文章中表示:“当时认领保护的时候,整个院里杂草丛生,我从小生在曲沃县,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把文物给修复起来。
”曲沃县西海龙王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文生的企业认养后,先后投入资金450万元,在当地省市县文物修复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修缮保护并对外开放。
武汉大学校门设计中牌坊的运用

传统文化元 素的形式关,结舍现代化的手段经行创新 ,才能设计 出具有时代感和 民族 个性风格的大学校 门精 品。
关键词:校 门;牌鲂;文化内涵;民族文化
中图 分 类 号 gI 2 8 U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7 — 2 9 (0 )0 一 '4 D 63 2 1 2 " 6O9一2
从 此产 生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1 3 1 作 者 简 介 :岳 丹 (9 8 ) 17 一 ,女 ,湖 北 武 汉 人 ,福 建 师
( ) 牌 坊 式 的武 大校 门 二 牌 坊 是 很 有 中 国特 色 的建 筑 , 照结 构来 分 可 分为 : 按 木
范大 学 美 术 学 院教 师 , 术 设 计 硕士 , 究 方 向 为环 境 艺术 艺 研
图3 .奕世 尚 书坊
缩。武大老 “ 牌坊”的境遇也堪忧 。 “ 牌坊”上题字的颜色 脱落 , 柱头 的云纹有些也有残缺 , 柱面有破损脱落 , 横梁下
部 有 些地 方被 擦 落 ,由于 没有 铭 牌 标 志 , 边 的 人 们根 本就 周 不 知 道 武大 老 “ 坊 ” 早 于 2 0 年 就 列 为 全 国 重 点文 物 保 牌 01 护单 位名 单 。
第 3 卷 第 6期 2
21 年 6 01 月
湖 南科 技学 院学 报
J r a n nUn ves o i n ea ou n l Hu a i ri of fSce c ndEngn e ig ie rn
、0.2 NO. ,13 6 J n. u 201 1
申论“虎子事件热点例文公务员考试

申论“虎子事件热点例文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申论“虎子事件”热点范文【“听似天方夜谭,实则雾里看花,慧眼拨开迷雾,方见金山银花”这是《一干零一夜》的一句话,“虎子事件”亦是如此,是真是假是虚是实迷雾重重,反转再反转。
今天的两篇时评,第一篇是围绕爱心展开,第二篇是围绕自媒体展开,两个不同角度加上主流媒体观点,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辩证看待这个热点事件,乃至对自媒体这个新兴事物的发展问题深刻认知。
】“虎子”虎还是爱心““糊”不妨多点““冷静的慈悲”《红楼梦》有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诗句在此用的很贴切)真假、虚实、有无的辩证关系,投射到现实生活,总能在不同层面击中人心。
几天来,B站一位叫“虎子的后半生”的UP主,因被质疑“卖惨骗钱”而备受争议。
目前为止,这件事真假未分、虚实未辨,但舆情中的各种声音值得深思。
今天,我们就从“虎子翻车”与“网友翻脸”说开去。
【第一段:对“虎子事件”进行整体概括,可谓真假未分、虚实未辨。
】这件事自始至终就不“简单”粗略看,“虎子”自称是肺癌患者,在包括B站在内的多家平台开设账号,制作视频,记录抗癌生活,不少网友为其“加油”,由此换得一些收入;而后有网友发现他在另一平台上的消费记录,有“大吃大喝”“奢侈消费”的表现,于是引发“卖惨骗钱”的争议甚至谩骂。
随后,“虎子”做出回应,不少媒体采访调查,B站也发布了调查结果,“确认该用户是癌症晚期患者,不存在伪造病情的情况”【第二段:对“虎子事件”进一步剖析描述,虎子为何翻车网友为何翻脸本来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突然迎来了大反转。
】事件还在发酵。
可以认定的是,“虎子”患有癌症,病情真实。
仍存争议的是,【第三段:第一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心“虎子”说,没有强迫大家捐款;网友们认为,打赏是对他的同情、帮助和信任。
孰是孰非,很难做事实判断,但从价值判断出发,每一份爱心都是无价的论对谁都是最可贵的。
但爱心不是欲擒故纵,也不是可以消费的商品,虽不求回报,但也不能被滥用。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6篇!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6篇!LT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6篇警惕“撞翻变道车”的快意近日,一条交通事故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起网友激烈讨论。
视频显示:3月5日,广东东莞中堂大桥一辆大众轿车强制变道,被一辆比亚迪撞翻。
对于这起事故,舆论一波三折,讨论的焦点在于比亚迪车主是否“故意撞车”(3月21日《南方日报》)。
你强行变道,我霸气撞飞——这是网友对相关视频给出的“阅读理解式”答案。
胡乱变道,胆子不小,发生事故,该负全责。
舆情发生逆转的是“撞翻变道车”的车主在微信群发出了惊人之语:该大众朗逸已经是他撞过的第7辆车。
“一般都是别人全责才会撞上去,否则不会撞。
之前开比亚迪S6时,已经撞了2辆凯美瑞,2辆锐志,1辆CRV,1辆RAV4,全是完胜,没有输过一次。
”随后,东莞交警成立专案组,重新启动调查。
结论还是认定大众车负全责,因不存在斗气开车的事实行为。
通常,面对强制变道,大多车主尽管深恶痛绝,但为了保证驾驶安全,除了紧踩刹车、打轮躲避,似乎也无计可施。
而今,比亚迪车主据说不仅两次成功阻止大众车主强行变道,还给这个不守规矩者一个大教训——被撞翻车四脚朝天,这让饱受多年塞车之苦者拍手称快。
此后,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更近乎为“马路侠客”光荣加冕。
变道引发意外,好在没有性命之虞,四脚朝天似乎活该。
不过,有两点需要厘清:一是从法理而言,道路交通法规定,违反禁止标线强行并线的,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只是,“变道车辆必须避让直行车辆”,不代表直行车辆可以罔顾前车人身安全而“以暴制暴”。
换言之,在风险因素瞬息万变的马路上,“撞翻变道车”的后果是不可预估、不可控的。
如果我们放纵了“直行可以撞变道”的逻辑,法律就算正义,也是面目狰狞的正义。
当然,若是果真故意撞车,已经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就不是“全责”那么简单了。
也就是说,法律从来就没有支持过“对方违法在先,撞了白撞”的说法。
二是从道义来说,以如此方式惩戒强制变道车辆,不仅游走在人性边缘,也是不折不扣的丛林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武大老牌坊被撞,别再让国保文物“孤悬”闹市目录:1.武大老牌坊被撞,文物主管部门将采取措施保护2.武汉大学最新回应:“老牌坊”可以完全修复3.武大老牌坊被撞损:一座国保文物的前世今生4.别再让武汉大学老牌坊“孤悬”闹市5.楚天都市报:武大老牌坊被撞当思保护之策6.别让武大老牌坊再受伤,赶紧落实常态化保护7.武汉大学“老牌坊”被撞:多些“未雨绸缪”,少些“亡羊补牢”正文:武大老牌坊被撞,文物主管部门将采取措施保护2020年06月09日17:19 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邓雅菲6月8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消息:6月6日凌晨2时16分许,“国立武汉大学”牌坊被一水泥罐车冲撞,局部受损。
事发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文物部门三级联动,在武汉大学和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门的配合下,迅速展开调查和文物受损鉴定,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启动文物修复工作。
经核实,事故原因系湖北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一辆水泥搅拌车前往湖北省妇幼保健医院打混凝土时,为图方便,司机欲从劝业场路绕道医院后门,在驾驶过程中导致车辆罐体顶端与“国立武汉大学”牌坊下沿相撞,造成文物受损。
事故发生后,交警迅速赶到现场,控制车辆和驾驶人,管控涉案公司及其负责人。
目前,肇事司机和涉案公司负责人正在接受进一步调查,肇事车辆已被暂扣;肇事司机已被移交公安机关,因涉嫌过失损毁文物罪被依法刑事立案。
“国立武汉大学”牌坊位于武汉市武珞路和珞珈山路交汇处,建成于1937年,坐东北朝西南,四柱三门钢筋混凝土冲天式,琉璃瓦顶,正面横书“国立武汉大学”,背面阴刻篆书“文法理工农医”,是进入武汉大学的引导标志,2001年作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水泥罐车自背面冲击,牌坊主体横梁中下部出现一豁口,钢筋裸露;部分面层脱落,背面较为严重,脱落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底宽2.3米,高约1米,“理”字全部脱落,“法”“工”两字局部脱落。
事故发生后,湖北省文物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班赶赴现场调查核实,武汉大学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对文物受损情况进行了鉴定;武汉市政府召开了现场协调会,就后续处置工作进行了研究。
目前,在文物部门的现场指导下,武汉大学及时采取临时性支护措施,保护受损文物本体,并搭建安全通道,设置临时性交通警示标识,确保行人车辆安全;环卫部门第一时间对掉落的残损构件进行收集、整合,并单独存放,为后期修复老牌坊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原材料、原构件。
下一步,在省文物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事故责任主体的处罚。
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市公安、交管部门在文物受损认定的基础上,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二是实施文物保护修复。
由武汉大学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对武汉大学老牌坊进行无损结构检测,进一步明确文物本体受损后的结构稳定性;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文物抢险加固和修复设计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目前,专业机构已确定,并于7日下午进驻现场开展了相关技术工作。
三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由交管部门在牌坊周边加设临时限高、防撞等警示标识和保护设施,进一步规范渣土车、垃圾车等建筑施工车辆运行线路,有效保证文物和施工安全。
同时,结合武汉长江大道珞珈山片区改造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文物周边环境和通行状况,排除交通安全隐患。
本期编辑常琛武汉大学最新回应:“老牌坊”可以完全修复2020-06-08 07:316月7日,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牌坊”修复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被撞损的牌楼可以完全修复,“原材质是钢筋水泥,几天内应该可以修复如初”。
凌晨发布《说明》:尽快科学完成文物修复工作据武汉大学官方微博6月7日凌晨发布消息,武汉大学文物保护管理处于6月6日发布了《关于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牌坊”意外损伤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
《说明》称,2020年6月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位于洪山区街道口区域劝业场的武汉大学“老牌坊”被附近工地施工的混凝土搅拌车碰擦,导致部分受损。
“老牌坊”建于1934年,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一,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目前,肇事车辆和人员已被控制。
文保部门已紧急为受损老牌坊搭设了临时支护措施,并启动抢险加固和文物修复工作。
《说明》还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对肇事企业和人员依法严肃处理,尽快科学完成文物修复工作,并由洪山区牵头在牌坊周边采取加装限高杆等有效保护设施,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武汉大学“老牌坊”为何居于千米外的闹市,而非大学门口?6月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被撞损的武汉大学“老牌坊”,位于劝业场,离武汉大学正门约千米。
据武大方面介绍,武汉大学在创办时候的规制和占地面积都很大,从现在的武大正门到“老牌坊”之间有一条“大学路”,路两边都是树木,没有建筑物,是当年李四光设计的。
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边建筑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后,“大学路”湮没在闹市,“老牌坊”也成了孤悬校园之外的武大历史建筑物。
武汉大学“老牌坊”风雨中矗立了86年武大最早的牌坊,也位于街道口劝业场的“老牌坊”处,建于1931年,木制,仿北方牌坊式样,四柱三间歇山式结构,琉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古朴大方。
那时,该处是一片开阔地,木牌坊建成次年毁于龙卷风。
1934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牌坊通体以青灰色水刷石饰面,檐部施以绿色琉璃瓦装饰,与珞珈校园内的主要校舍建筑风格一致。
正面为校名“国立武汉大学”,背后为六个篆体的汉字:“文法理工农医”,表明当时所设的六大学院。
就这样,武汉大学“老牌坊”在风雨中矗立了86年。
曾被两度复制于武汉大学正门随着时代变迁,“老牌坊”渐渐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包围,留在劝业场;而武大的大门,也退回到现在所在的位置。
1992年,为迎接建校100周年华诞,武大以“老牌坊”为蓝本,开始兴建新的大门牌坊,于1993年教师节前建成。
据悉,这座新牌坊在整体模仿“老牌坊”的同时进行了一些轻微改动。
2012年,因八一路隧道修建,武大校门新牌坊被拆除。
当时不少学生有疑问,为何不平移保留下来。
武汉大学回应:“没有文物价值,不值得平移。
”拆除当日,一些学生拍照留念,更有武大学生收藏牌楼拆下来的石块留作纪念。
武大新牌坊被拆除后,引起武大学子的怀念。
时任校长李晓红在珞珈山水论坛上发帖:“现在的大校门根据规划要拆,但要在附近重建,不是拆了就没有了。
最老校门附近市里答应给予整治,还武大的历史风貌。
大家不用担心,您会找到自己心爱的校门。
”新的武汉大学牌坊很快重建。
核心元素仍是复建了劝业场的“老牌坊”,此次进行了一定比例的放大。
经历86年时光沉淀,“老牌坊”已经从最初一座单纯的“指路牌”,变成了承载了珞珈山大学文化的重要符号,第二次被复制于武汉大学正门口。
(来源:长江日报责任编辑刘小笛)武大老牌坊被撞损:一座国保文物的前世今生澎湃新闻发布时间:06-0709:44澎湃新闻官方帐号6月5日晚,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珞珈山路口的武汉大学老牌坊,被一辆超高的车辆强行通过时撞损。
牌坊中部被撞缺一大块,钢筋裸露,背面的篆书“文法理工农医”六字中的“理”字已完全被毁。
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五”)“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大老牌坊遭到撞损引发高度关注。
这一文物建筑究竟建于何时,为何不在武大校园内?它曾经历和见证了一座大学和一座城市怎样的历史沧桑变迁,又正面临怎样的保护难题呢?不是“校门”是“路牌”1929年,新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经过李四光、叶雅各等人的反复考察,决定在当时武昌城东郊东湖南岸的落驾山、狮子山一带选址建设新校址,并将落驾山改名“珞珈山”。
当时,珞珈山一带十分荒凉,童山濯濯,人烟稀少,交通更是极为不便。
由武昌大东门出城向东的唯一车路(今武珞路——珞喻路),距离新校址尚有约3华里之遥。
因此,校方与省建设厅合作,从街道口向东北修筑了连结武珞路和新校址的一段新马路,以方便新校舍工程建设和将来学校师生的往来交通。
这条可通汽车的马路于1930年竣工,校长王世杰将之命名为“大学路”。
虽然名为“大学路”,但这条路的大部分段落并不在武大校址内,是武昌的市政道路。
当时,武大在校园边界大学路经过处,并没有修筑校门,而是决定在大学路南端起点的街道口,建设了一座木牌坊。
之所以把牌坊建在这里,是因为此处是大学路与武珞路交汇处,往来市民和车辆容易注目。
因此这座牌坊,事实上并非今天意义上的武大“校门”,而更像是一座“路牌”,即指示由此岔路,可通往武汉大学。
该牌坊于1931年建成,是一座涂有油漆彩绘的三开间木质牌楼建筑。
牌楼明间跨度很大,上悬校名“国立武汉大学”六字楷书匾额,其间还有镂空的钱纹图案。
从老照片可知,当时这座木牌楼的正反两面,都是悬挂的同样的文字,即校名题匾。
这座牌楼虽然色彩艳丽,但其立柱纤细,头重脚轻,且无戗杆,整体结构较为脆弱。
果然在其落成的次年,便毁于一场大风了。
到了1934年,武大决定在街道口木牌楼的原址,重建一座新的牌楼。
这次学校吸取了前次的教训,决定改用更为坚固牢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新牌楼为三开间冲天式牌坊,与稍早前建成的南京中山陵博爱坊有些类似,但整体风格更为简洁朴实。
牌坊通体以青灰色水刷石饰面,檐部施以绿色琉璃瓦装饰,与珞珈校园内的主要校舍建筑风格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新牌坊建成后,其背面所刻的文字,不再是与正面相同的校名了,而换成了六个篆体的汉字:“文灋(法)理工农医”。
这六字,是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所设的六大学院。
不过,在建立这座牌坊的1934年,武大只建成了文、法、理、工四大学院,农学院刚刚成立筹备处,尚未招生,医学院则更是尚付阙如。
1936年农学院正式成立,但随后因全面抗战爆发,该学院旋被撤销。
直至抗战胜利后,武大才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
在1934年武大即将这一六大学院的名称刻于牌坊之上,无疑表明了校方的勃勃雄心,也向社会昭示了武大的努力目标。
跨越八十余年的历史传承虽然这座牌坊并不是建在武大校园边界处,但由于长期以来武大并没有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校门”,所以师生校友和武汉市民,也一直把这座牌坊当作武大“校门”看待。
在今天的八一路、珞狮北路等道路修筑以前,从武昌市区前往珞珈山,这座牌坊仍是必经之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当年建于荒郊野外的老牌坊和“大学路”(后改名“珞珈山路”),周边已逐渐被城市建筑所包围。
1992年,武大决定在八一路与珞珈山路交汇路口,即武大校园西南边界处建设新校门,以迎接次年的校庆。
经过方案征集和讨论,新校门的设计方案,决定突出历史传承,在校门中央的花坛里按等比例复制了一个街道口的老牌楼,花坛两侧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同时,东西两侧的门卫室,则模仿了1990年落成的人文科学馆(逸夫楼)的屋顶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