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风险管理概述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 (五)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则 •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于2000年9月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原则》 (Principl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 1.建立适当的信用风险战略(三个原则) • 2.在健全的授信程序下操作(四个原则) • 3.维持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测度和监督程序(六个 原则) • 4.确保对信用风险的适当控制(三个原则) • 5.充分发挥监管者的作用(一个原则)
• (二)目标:
• 风险与收益的优化
• 马科维茨(Markowits)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之有效边界
PPT学习交流
2
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 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
PPT学习交流
3
• (三)作用:
• 对授信的信用风险识别、测量、控制。 • 以经济、合理的方式降低信用风险。 • 减少资金沉淀,增强流动性。 • 完善银行的经营机制。
PPT学习交流
4
• (四)特征与新发展: • 1.难以量化 • 原因有:数据匮乏 信用产品持有期限长、数据有限,难以验证模
型的有效性。 • 2.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出现了信用风险对冲手段 • 传统的手段:分散投资、防止授信集中化,授信审查、动态监控,
要求抵押或担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四章 贷款和其他业务的基本规则 •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
PPT学习交流
13
风险管理 名词解释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第一章风险原理风险: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时期内,某一事件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因素:也称风险隐患,是指足以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的条件,也包括风险事故发生后导致损失扩大的条件。
物质风险因素:指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道德风险因素:指由于个人的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损失结果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
心理风险因素: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
风险事故:指可能引起生命或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
损失:指经济价值意外的减少或灭失。
损失概率: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损失幅度:是指损失的严重程度,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次事故一旦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的数值。
基本风险:指影响整个社会或社会主要部门的风险。
特定风险:指后果涉及特定的人或相关部门的风险。
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静态风险:指由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错误或失当所导致的风险。
动态风险:指由社会经济的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财产风险:指导致一切有形与无形财产毁损、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责任风险:指个人或团体因行为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合同或道义应付的经济赔偿责任风险。
人身风险:指可能导致人的伤残死亡或损失劳力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管理概述整合性风险管理:是融合各类学科的管理方法。
它也是融合财务性风险与危害性风险于一炉的管理理念。
危机管理:指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设计或选择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处理方案,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第三章风险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风险主体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哪些方面风险的过程。
风险管理课程讲解

风险源
案例:教材58页
1.概念
是指那些可能导致风险后果的因素或条件的 来源
2.分类
客观风险源: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 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操作 环境)
主观风险源
三、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损失清单法 现场调查法 财务报表法 流程图法 事故树法
正常期望损失:风险管理单位在正常的风 险防范措施下遭受损失的期望值
可能的最大损失:风险管理单位在某些风 险防范措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能遭受 的最大损失
最大可能损失:风险管理单位在最不利的 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额
五、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度评价法 检查表评价法 优良可劣评价法 单项评价法
风险损失清单不是识别风险的万能方法,不 可能概括风险管理单位面临的特殊风险
风险损失清单只考虑了纯粹风险,没有考虑 投机风险
2.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是指风险管理部门、保险公司、 有关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就风险管 理单位或可能面临的损失,进行详尽的调查, 并出具调查报告书。
优点
可以获得风险管理单位从事活动的现场调查 资料
事故树法简单、形象、逻辑性强,应用广泛
举例
经试验发现,泵失效的概率为0.5次/年, 过度输入的概率是1.5次/年,安全阀失效 的概率为-410-4
箱体爆炸的概率 如果更换泵,新泵失效率为0.25次/年,箱
体爆炸的概率 如果更换阀门,新阀失效率1*10-6,箱体爆
炸的概率
缺点
事故树法的绘制需要专门的技术 采用事故树法识别风险的管理成本比较高 相关概率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估测的结果
第二章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海量视频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摘要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风险这一概念入手,对风险管理以及软件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详细说明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相对于其它项目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介绍了4套典型的风险管理体系,分析了各个体系的特点,并对这些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比较;提出一种动态软件项目开发风险管理模型。
该模型通过风险跟踪模块实时监控风险状态,并根据风险状态的变化不断调整风险列表,使整个风险管理活动在一个具有持续反馈功能的风险管理流程当中进行,从而实现了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
对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中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中风险因素、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同时在项目的发展中结合具体实践,重点分析了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共性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本文着重分析了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中合同谈判及签订时的风险因素,为项目管理者提供风险防范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本文还举例分析某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力图从理论上、方法上为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建设管理者提供风险管理的借鉴经验。
最后,总结全文,并指出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项目管理,风险管理ABTRACT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the history and state-of-the-ar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re reviewed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Then, the concepts about risk management and software risk management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isk.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softwa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fter four styles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are analyzed,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compared.A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software project development is proposed.The model can monitor risk states continually by using risk track module and then adjust risk lis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risk states so that the activities of risk management run in the flow with feedback.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xplores deeply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ver massive information video supervision pro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it introduces the solution and suggestion for the risk characters, the risk identity, and the risk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detail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it focuses on analyzing both the possible and mutual risk characters, making conclusions and then providing risk avoiding functions. The paper also emphasizes on analyzing the risk characters of negotiation and signature for video supervision project, meanwhile providing the idea and method of risk avoidance for the managers. After all, the author efficiently analyzes the risk management of a video supervision project to show the reference of the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managers of the massive information video supervi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eory and way. At last, after summarizing main content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Key words: Massive information, Video supervision, softwa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1.2.1我国研究现状 (1)1.2.2国外研究现状 (2)1.3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思路 (3)1.3.1课题研究目标 (3)1.3.2课题研究内容 (3)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第二章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4)2.1风险 (4)2.2风险管理 (4)2.2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8)2.3典型风险管理体系介绍 (9)2.3.1 Boehm体系 (9)2.3.2 Charette体系 (10)2.3.3 SEI体系 (10)2.3.4 Hall体系 (11)2.3.5比较与分析 (11)2.4本章小结 (12)第三章动态软件项目开发风险管理模型 (13)3.1动态软件项目开发风险管理模型体系结构 (13)3.2风险辨识模块 (14)3.2.1风险辨识模块的定义 (14)3.2.2风险辨识的方法 (15)3.3风险分析模块 (16)3.3.1风险分析模块的定义以及实现过程 (16)3.3.2风险分析的方法 (17)3.4风险计划模块 (18)3.4.1风险计划模块的定义 (18)3.4.2风险计划的内容和编制 (18)3.5风险跟踪模块 (20)3.5.1风险跟踪模块的定义以及实现过程 (20)3.5.2触发器设计 (21)3.6风险应对模块 (21)3.6.1风险应对模块的定义以及实现过程 (22)3.6.2风险应对的方法 (23)3.7本章小结 (23)第四章某视频监控项目风险实证分析 (24)4.1海量视频信息项目管理 (24)4.2 某视频监控项目概述 (24)4.3 某视频监控项目风险分析和识别 (26)4.3.1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阶段的风险 (26)4.3.2项目建设风险因素分析 (28)4.4 某视频监控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 (29)4.4.1可行性研究分析 (29)4.4.2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30)4.4.3项目风险储备金 (31)4.5某治安视频监控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31)4.5.1风险应对措施列表 (31)4.5.2 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及具体实施说明 (32)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35)5.1 研究结论 (35)5.2 研究展望 (35)参考文献 (36)附表 (40)附表1:风险因素列表 (40)附表2:风险影响程度评估表 (42)附表3:风险应对措施列表 (43)致谢 (44)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业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软件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

汽车业
合同
航空业 集团内部 业务 客户服务
图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2. 绘制管理结构图 用来描述管理结构。
管理董事 市场营销部 研究与开发 部 财务部 采购部 生产部 公司秘书处
会计部
契约部总经理
大众弹力公司总经 理
泰康橡胶工程公司 总经理
泰康橡胶管公司总 经理
工程部
研究与开发 部
生产部
市场营销部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 一、现场调查法 • 1)调查前准备工作 1.时间安排。 2.制作调查项目表。 比如在调查的同时对 调查项目填写表格或 做记录。 3.参考过去记录。例 如参考上表。 4.选择重点调查项目。 5.明确负责人
名称
功能
471号机器 硫化工序中滚压 橡胶
使用年数
状态 故障 措施
14年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第二节 风险处理方法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四、风险管理的意义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 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受到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 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 保险项目。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 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 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 • 1948年,美国钢铁工人罢工半年,1953年8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因火 灾损失了5000万美元。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 始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风险。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 的爆炸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农药 厂发生了毒气泄漏事故,1986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 的核事故等一系列事件,大大推动了风险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同时,在美国的商学院里首先出现了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 产、责任、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就是风险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 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 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第一章引言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风险管理则是在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下,通过实施控制措施来减轻可能的不良影响。
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囊括了诸多领域,如保险、金融、工业等,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对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当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章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经济的、合规的、可持续的方式,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审计等一系列措施,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对事物造成的影响。
风险管理具有预防、控制和减少风险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成本。
第三章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1.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这个时期,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应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通过对企业经济数据的分析来进行风险分析。
2. 设计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这个时期,风险管理理论逐渐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向更加综合、系统的方法转变。
同时,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扩展到了更多领域,如社会政策、信息技术等。
3. 整合阶段(21世纪以后):当前,风险管理越来越注重风险治理,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来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理论也更注重应对全球化环境下的风险。
第四章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方法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概率统计方法:可以将非随机的风险转化为随机的风险,并通过数学模型来评估风险,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
2. 决策分析方法:将风险因素分析成一系列决策,通过分析各种策略处理不同的决策,从而确定最优的处理方案。
3. 实证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数据,改变经验假设,评估风险,验证理论。
第五章风险管理实践案例以下为一个风险管理实践案例:在某某企业,由于人员疏忽,造成企业拥有大量机密文件泄露,导致企业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为此,企业采用风险管理理论,实施以下措施:1. 风险识别:企业对机密文件的存储和使用进行全面的审查,分析机密文件可能遭受的安全威胁。
风险管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一、名词解释1. 风险: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2. 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3. 静态风险: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于人们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4. 纯粹风险: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必定对当事人造成损失.5. 投机风险:指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6. 责任风险:指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二、试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及其相互关系.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三、试述风险的代价.风险的代价包括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处理风险的费用.1. 风险事故的代价是指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2. 风险因素的代价是指一种为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无形代价.A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B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3. 处理风险的费用,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经济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于是费用便产生.四、试述风险管理的作用.1. 对企业的贡献A 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B 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a 直接贡献:降低费用b 间接贡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间接贡献i. 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ii. 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iii. 在决策从事某种业务时,如果能对其纯粹风险进行正确的处理,那末其业务经营会变得更为明智与有效.第二章风险管理计划一、试述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二、试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一损前目标是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分为:1. 经济目标:风险管理必须经济合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总目标的实现.2. 安全系数目标: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3. 合法性目标底线:企业不是独立与社会的个体,它受到各种各样法律规章的制约.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合同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4. 社会公众责任目标:当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他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劳动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二损后目标:损后目标从最低的生存目标到最高的持续增长的目标,风险管理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1. 生存目标:当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后,它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因为只要生存下去就能有恢复发展的希望.因此,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2. 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在损失后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3. 获得能力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低于最低报酬率.4. 收益稳定目标:受益的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常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5. 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出更新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牢牢地吸引顾客.企业只有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6. 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损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三、试述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一直线制组织结构:由企业领导人全权负责,不设职能机构,只设协助人员.适用于小型企业.在小型企业中,一般可设置少数专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厂长或经理是风险管理总负责人,全权处理企业各类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简单明了,责权分明,效率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的能力,对领导的素质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复杂的风险.二职能制组织结构:职能制要求企业除主管领导人之外,同时还在企业内设置若干相应职能机构,部分管理职能下放到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手中.这些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专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有负责拟定有关风险管理的计划,从事风险管理控制处理,在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下达命令.这种情况由于使用里专业的人才,可是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比较容易形成多头领导,造成秩序紊乱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企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建立起行政领导系统.各级行政领导人,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工作,直接向其上级负责,对下有指挥命令权.各级行政单位设置的职能机构是领导人的参谋,不能对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这种组织形态中,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职能部门是协助企业高层领导的,起着咨询服务作用.它对下级无命令权,只是进行指导和监督.领导层由于由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较为正确的进行风险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相对集权整个企业又可以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是一种企业普遍接受的形势.四、试述风险管理的效绩评定标准:一结果定向标准:年产量10万吨二行为定向标准:每天工作11个小时五、试述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一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掌握着许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风险分析资料,帮助风险经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风险管理成本,帮助风险经理监督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但是会计部门自身也会产生值得注意的风险.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部门,它筹集、投放、分配资金,使资金发挥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需要资金支持,所以需要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相互合作.三购销部门:购销部门常会使企业面临风险损失.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损失控制时,需要购销部门的合作,以便分析识别损失原因,从而使损失降至最小.四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指导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常会使生产或劳务工人孟授予工作相关的损害,风险管理人员应帮助生产人员识别风险,指导他们如何防止、避免风险或为他们消除风险.五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设计,安排和管理雇员福利计划.此外人事部门还可以帮助风险管理部门分析处理企业的某些风险.六、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风险管理计划书能将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风险管理计划书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可以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章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衡量,风险识别是风险衡量的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因此目的之二是为了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二、如何理解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一感知风险:即了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二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三、为什么说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所谓系统性,是指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而要研究经济单位这样一个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所谓持续性,是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风险的制和量都在变化,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若非连续的工作,实难发现经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制度性,是因为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本身要有组织、有制度.四、简述下列几种分析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保单对照法、事故分析法.一流程图分析法:将一个特殊活动过程连续生动地描述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后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二投入产出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量的关系,来识别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三保单对照法:是由保险公司将其现行出卖的保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相结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与企业已拥有的保单,加以对照比较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四事故分析法:是对可能以其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五、风险识别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独使用:一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性质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二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断地增加工作会引起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方法组合.三如前所述,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次调查分析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六、感知风险有哪些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标准调查表保单调查表、保单对照表、资产-损失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风险有哪些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威胁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第四章企业风险分析一、企业的财产权利主要有那几种:一抵押权:企业可能因贷款或赊销等原因产生债权,企业如果就某一债权和债务人签订了抵押合同,那么它就拥有因抵押合同产生的抵押权,企业有权依法因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二质权:动产质押中,债务人获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企业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企业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三留置权:我国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券,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二、企业在责任诉讼案中可以运用哪些理由进行抗辩:一根本没有责任.企业必须证明自己有受害方所受损失无关,但这往往比较困难.二自担风险.企业若能证明受害方已经认识到某项活动所包含的风险却仍然参与此项活动,因之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免责.三受害方有过失.企业以此理由进行辩护,如果成功,则可以避免赔偿或至少可以减少赔偿金额,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交通事故中.四最后明显机会原则.指的是原告虽然有过失,但只要它能证明企业方有最后的明显机会去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那么可从企业处获得赔偿.三、财产损失的原因:一火灾:由于失去控制的异常性燃烧而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意外事故.二爆炸:物体在瞬间发生分解或燃烧时排出大量气体,对其周围环境或容器造成强大压力所发生的爆破现象.三雷电:是指发生在积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四洪水:指大量的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五地震: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灾难.六盗窃:分为内盗和外盗两种.1. 外盗:指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财产的盗窃.可以通过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来减少.2. 内盗:指企业内部雇员或与外部人人内外勾结进行的盗窃.四、财产损失的形式:一按财产性质分:不动产损失、动产损失.二按损失原因分:火灾损失、爆炸损失、飓风损失….三按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间接财产损失、收入损失、费用损失、责任损失四按财产权益分:所有权权益损失、抵押权权益损失、质权权益损失….五按是否通过保险得到补偿:可保损失、不可保损失.五、风险损失评估的方法:一财产直接损失评估:1. 重置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财产现时重置全价扣除损耗或贬值来确定倍评估财产价值的一种方法.2. 现行市价法:通过调查市场上与被评估财产相同或类似的财产价格,据以确定财产评估价值的方法.3. 收益现值法:企业的某些财产,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因此这些财产的价值,可以用他们未来收益的现值表示.二财产间接损失评估1. 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2. 额外费用增加:企业财产损毁后,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必定要发生一些额外费用或支出.六、财产间接损失评估:一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1. 营业中断损失:指企业财产遭受直接损失后不能继续正常的生产经营,在恢复正产之前所蒙受的收入损失.1 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中断,本可以获得的净利润.2 营业中断后,仍然继续发生的费用.如:员工的工资、贷款利息等.2. 连带营业中断损失: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分依赖于一个或若干个原料供应商或客户,那么一旦这些原料供应商或客户发生某些意外,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受阻,竟会连带影响企业等产或销售.3. 产成品利润损失:如果企业的产成品在风险事故中遭受损失,直接损失是产品的成本,间接损失是企业销售掉这些产成品可以获得的利润,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不同,期待售商品受损而导致的利润损失,已包括在经营中断损失中,其可能的间接损失是由于在营业中断期间,资金周转受阻,实际损失中超过商品成本加一次销售的利润的那部分损失.4. 应收账款减少损失:企业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能使一些应收账款的会计记录与重要凭证损毁,导致企业收债困难,甚至根本收不回贷款.包括:1 债务人拒绝偿还的贷款.2 应收账款延迟收回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利息.3 重建记录费用与增加的收账费用.5. 租金收入:企业出租的房屋因损毁而无法继续出租时,企业承受租金收入损失,即使在租约中规定预付租金,只也只能减少有限租期内的部分损失.二额外费用增加:1. 租赁价值损失:企业在房屋受损后,在重建期间要另租房屋,所付租金为租赁价值,其损失金额内还需减去租赁期间所不必开支的费用.2. 租权利益损失:承租人因租赁期间租赁价值的上涨,对超出租金的那部分价值的利益,如果房屋发生损毁,这部分利益就丧失了.3. 超额费用:某些特殊企业如报业、储蓄所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使生产经营中断,会使客户纷纷转向他处,及时恢复了生产经营,也难以达到损失前的水平,导致此营业中断更大的损失,或者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形象或保持良好信誉的考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继续营业,因此会产生一些超额费用.七、企业主要的责任风险:一雇主风险:减少雇主风险的方法:1. 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2. 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工具.3. 提供安全防护的设施,制定安全操作制度.4. 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二产品责任风险:一方面,企业因过失或无过失而侵犯了顾客正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如果顾客因购买使用企业的产品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企业就违反了产品安全的暗示保证.三企业责任风险:专业人员为顾客提供劳务也要做到不损害它们的正当权益.四汽车责任风险:多采用保险方法处理汽车责任风险.八、企业人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稳定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二鼓舞士气,其高工作效率.三执行了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与福利保障的法律法规,并享受了员工福利计划中的税收优惠.四形成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九、企业人身风险损失形态:一死亡:二疾病:三工伤: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引发生各种意外或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总称.1. 人为因素2. 物的因素3. 环境因素4. 管理因素四年老:主要指的是养老的问题、员工老龄化的问题第五章风险控制一、风险控制的概念及种类: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风险控制有以下方法:一风险避免二损失控制三非保险转移-控制型四隔离二、简述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三、比较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一风险避免不需要其他技术辅助,后两者都是损失控制方法.二损失减少重点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三损失抑制重点是减少损失的程度.四、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一先要找出风险控制的成本. 二在找出风险控制的效益. 三适用预期值和贴现值进行分析.五、试述安全教育的内容:一安全法制教育.经济单位要贯彻安全法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二安全知识教育.经济单位要从理论上对员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三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实践训练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四安全态度教育.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六、试述风险避免的适用性:适合采用风险避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某种特定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七、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一风险隔离分为分割和复制.分隔就是将经济单位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而不是经他们集中在都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同一个地点.分散就是通过加大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风险在更大的样本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位的损失.复制是指在设置一份经济单位艘游的财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才可以被使用.二分割和复制的特点:1. 分割和复制不像其他损失抑制措施那样力图减少风险单位本身损失的严重性,而在于减少总体损失的程度.2. 分割和复制减少的是一次独立风险事故的损失,但同时增加了风险单位,也就会影响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3. 复制风险单位可以减少平均或预期的年度损失.4. 分割风险单位能不能减少平均预期损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风险单位减少损失程度是否比降低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概率来得更重要.八、风险转移的含义和方法:一风险转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 风险的财产转移2. 风险的财务转移二风险转移的方法:出售、分包、约定免责.九、损失控制的定义和分类:一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二损失控制的分类:1. 依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2. 按照所采取措施的性质分为工程法和行为法.按照执行时间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时、损失发生后.第六章风险的财务处理一、试述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优缺点:一优点:1. 财务型非风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可又不可保风险.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对象是比较广泛的.2.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3.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直接成本较低.与保险转移相比,所需费用总是低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4. 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一般而言,把潜在损失转移给那些能够更好的进行损失控制的人,会降低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二缺点:1. 法律和清理的双重限制:2. 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起一些问题.3. 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受让人不会无代价地接受转移,总是要求转让人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4. 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二、风险自留的本质及主要措施:风险自留又叫风险承担,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有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其实在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主要措施有:一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时,经济单位把意外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吸收于短期的现金流通之中.二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又成自保基金或应急基金,是经济单位基于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并根据其本身的财务能力,预先提取,用以补偿风险事故所至损失的一。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培训教材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培训教材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1.1 什么是风险和风险管理1.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1.3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2.1 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2.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2.3 风险分类和特征第三章: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3.1 市场风险的定义和类型3.2 市场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3.3 市场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四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4.1 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类型4.2 信用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4.3 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五章: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5.1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类型5.2 操作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5.3 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六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6.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类型6.2 流动性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6.3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七章:金融机构的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7.1 法律和合规风险的定义和类型7.2 法律和合规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7.3 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八章:金融机构的战略风险管理8.1 战略风险的定义和类型8.2 战略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8.3 战略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九章: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模型9.1 市场风险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9.2 常用的市场风险模型9.3 市场风险模型的优缺点和挑战第十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10.1 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的设计和建立10.2 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关键要素和角色10.3 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监控和报告第十一章: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案例分析11.1 全球领先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实践11.2 风险管理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11.3 风险管理失误案例的分析和教训第十二章: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2.1 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2.2 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2.3 借鉴其他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附录: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软件介绍Glossary: 风险管理术语解释以上仅为教材大纲,可根据培训需求和目标进行具体的内容编写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2
8
第三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
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形成
(1)企业巨额损失机会增大,范围扩大(1953年美国通用汽 车公司火灾事件)。
(2)社会福利意识的增强(1948年美国钢铁工人大罢工)。
(3)1956年拉塞尔.格拉尔《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时期》 正式提出“风险管理”概念。
2020/2/22
23
风险经理要识别的五类潜在损失
个人行为与社会文化背景对风险管理思维产生冲击
2020/2/22
13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金融衍生工具造成的金融风暴(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 行、美国橙县财政危机)。
(2)风险价值(VAR)的提出。危害性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整 合进入风险管理的决策流程。
2020/2/22
14
3、风险管理的前景
危害性风险与金融风险(投机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 畴,金融风险日益受到重视;
2020/2/22
10
(2)相继发生的科技大灾难
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
2020/2/22
11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农药厂 发生的毒气泄漏事故
2020/2/22
12
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
(4)1963年伊利诺伊大学教材《企业风险管理》,1964年 沃顿商学院教材《风险管理》,随后许多大学开设了风险管理 课程。
(5)7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服务从保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脱
离出来,出现专业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
2020/2/22
9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1)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崩溃,金融风险空前突出。
5
剩余产品的出现
耕三余一
2020/2/22
6
互助行为
2020/2/22
7
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安全管理思想
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与国际贸易的繁荣——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 (AMA)成立
1906年,美国US钢铁公司董事长BH凯里从多次事故中得 到教训,对传统的“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生产” 的经 营方针来了个本末倒置“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 由于这一变革使得美国US钢铁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 震惊了美国的实业界。
第二章 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风险管理的意义 四、风险管理的程序 五、风险管理的主要形式
2020/2/2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1、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研究风险发生规律 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 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 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 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 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 整合性风险管理:在公司整体经营管理目 标的约束下,建立分层级的整合风险管理 主体,对各种风险进行整合、对各种风险 管理方法进行整合以及将风险管理与公司 整体经营管理进行整合。
• 危机管理: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急情境所进 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 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 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
主体,程序,对象,目标?
2020/2/22
2
辽宁铁岭清河特钢事故
2020/2/22
3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需求 • 人类的安全需求 • 风险的代价
2020/2/22
4
2、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早期风险管理意识的萌芽
原始社会
群居与劳动工具的生产是人类最原始的风险管理方式
2020/2/22
2、 风险管理对个人与家庭的意义 (1)有利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提高个人与家庭的效用水平; (3)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0/2/22
19
风险管理的意义
3 、风险管理对社会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2)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4)有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
• 风险识别的目的便于衡量风险的大小,选择最佳 的风险处理方案
2020/2/22
22
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
1
感知风险
通过调查了解客观存 在的各种风险,也就
是对风险事故的认识。
2
分析风险
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和条件,以及风险所 具有的性质,也就是
分析风险因素
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c.获利能力目标——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使企业获利水平不低于预期的最低报酬 d.收益稳定目标——实现稳定的收入 e.发展目标——实现生产的持续增长
f.社会责任目标——履行社会责任
2020/2/22
18
三、风险管理的意义
1、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020/2/22
15
3、风险管理的前景
• 非传统风险转移产品(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 ART产品的主要形式有:多险种产品、 多触发原因产品、或有资本、保险债券、 保险衍生品等。
• 灾难备份:通过技术和管理的途径,确保 在灾难发生以后,企业的关键数据、数据 处理系统在短时间内能够恢复的过程。
2020/2/22
16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首要目标:保护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即保 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经营实体继续 存在。“避免破产”。
(1)损失发生前的目标 a.经济目标——节约成本 b.安全系数目标——减少忧虑心理 c.社会责任目标——履行有关义务
2020/2/22
17
风险管理的目标
(2)损失发生后的目标 a.生存目标——维持生存 b.持续经营目标——保证生产服务的持续
2020/2/22
20
四、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处理(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评价
2020/2/22
21
四、风险管理的程序
(一)风险识别
•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 种方法系统地、全面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 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是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基础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