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复习导学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复习导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和问题【活动方案】活动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1.写出下面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白磷的燃烧:。

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2.分组完成课本P90活动与探究中的方案一、方案二中的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说明:单号组完成方案一,双号组完成方案二)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_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讨论:去除反应前后未反应的物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二、初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上述的两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反应前所称的质量与反应后所称的质量不相等?(组内讨论后说说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镁在空气中燃烧:结论: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等量关系指的是反应物的质量之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不能忽略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的质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算一算后,谈一谈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的注意事项。

在“C+O2 CO2”中,已知12g碳和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可生成____g 二氧化碳。

如果现有12g碳和34g的氧气,他们完全反应后可生成g二氧化碳。

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

活动三、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问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

⑴500g的冰融化成500g的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⑵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反馈】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A.反应条件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B.10克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110g食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碳和6g氧气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3.2g的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认识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观分析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解释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简单的化学问题。

3、初步学习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初步树立“物质是不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实质和应用。

(一)知识准备: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 和 ,然后这些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生成了 和 ,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分别生成了 和 。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种类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被分解水的质量 (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和。

(二)导学: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变化?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三)新知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放出大量的②玻璃管上的气球先 后 ③天平 。

【分析与结论】天平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填<、>、=)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表达式】磷+氧气−−→−点燃;(改成化学式表示)2、【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①铁钉表面覆盖一层 色物质,溶液由 色变为 色②两次称量,天平 。

【分析与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均填<、>、=) 【表达式】铁 +硫酸铜 −→−铜 + (改成化学式表示) 思考:铁钉放入前为什么要打磨?3、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4、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反应迅速进行,产生 ②天平 ,指针偏 。

【分析与结论】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 ,左边减少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若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则天平平衡。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1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1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温故知新]1 _____________叫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3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自学】1回顾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怎么变小了?2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会比原来的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大、等还是小?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会探究】2. 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C.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3.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4.老师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后,剩余的产物质量反而比镁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归纳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拓展提高]1 若有A g 氯酸钾与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不再减少时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 g ,则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同时会生成氯化钾__________g .2 在A+2B=C+2D的反应中,9.8克A和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2克C,同时得到_____克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C.100克酒精和100克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于200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4.在C+O 2−−→−点燃CO 2中,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和生成的C O2的质量关系是( ) A.C的质量<C O2的质量 B.C的质量=C O2的质量C.C的质量>C O2的质量 D.无法判断5.a g 白磷在b g 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所用教材:教材名称:《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章节:第五单元课题1页码:92-95页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考虑“化学变化生成什么物质”到“生成多少物质”的方向过渡,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化学史,应用实验导学,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们的探索之旅,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化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了较多的化学变化,当面对“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同学们一定会感到惊奇,有探索的欲望。

本课题的教学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2.通过史实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历史,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借助动画模拟,学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1.重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1.用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水电解实验。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3.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托盘天平、药匙、气球、锥形瓶、矿泉水瓶、橡胶塞、玻璃棒教学模式:本节课以主动探究知识、发展智能为旨的探究教学模式为主,便捷的掌握系统知识的接受教学模式为辅。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包括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质量守恒定律案例分析(20分钟)
-情境教学:创设化学实验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化学反应中为什么质量总是守恒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守恒的现象。
简短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历史上的化学家故事:介绍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相关的化学家,如拉瓦锡、道尔顿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案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灭火器的原理、金属腐蚀等,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拓展建议:
-观看拓展实验视频,尝试分析实验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并撰写观后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材通过设置四个实验方案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已初步具备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能力,本课题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定量化学实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实验用品】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稀盐酸、软塑料瓶、试管、托盘天平、砂纸、镊子、锥形瓶、橡皮塞【教学过程】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水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图片1:水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由哪种粒子构成?图片2:冰融化成水、电解水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上述两种变化属于何种变化?图片3: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两种变化的实质?图片4:100克水结成冰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将100克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

活动一、感受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活动与探究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原理:铁+ 硫酸铜硫酸亚铁+ 铜Fe CuSO4FeSO4 Cu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如何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小组活动:实验步骤和方法、汇报结果学生实验: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分析: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相等。

其他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活动二、感知质量守恒定律 图片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原理:碳酸钠 + 盐酸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Na 2CO 3 HCl NaCl H 2O CO 2小组活动:实验步骤和方法、汇报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归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篇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编定人:张丽丽审定人:张丽丽学习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一.自主学习:1.1673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两个小时后打开密闭容器,进行称重,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而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由此得到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2.化学实验中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课内探究:实验探究一: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表格见课本P94)。

思考: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的细沙起什么作用?气球起什么作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探究二:思考:1.有气体参加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什么体系中进行?2.蜡烛燃烧后蜡烛变小;铁生锈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探究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结论:1.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的原因)练习1.现有一反应A+B有10gA和5gB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g?练习2.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碳酸钠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述正确的是()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这句话对吗?篇二: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课堂导学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活动一: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根据教材P92方案一的实验活动情况,完成下表。

实验要点(1)此实验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要好;(2)气球在此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缓解瓶内压强,防止瓶塞喷出;(3)玻璃管的作用是⑤;(4)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⑥。

交流讨论(1)实验刚开始不久,天平会向右倾斜,原因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瓶口有白烟出现,说明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塞瓶塞,最终天平指针会向⑨____倾斜,原因是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根据教材P93的方案二实验活动情况,完成下表。

[实验分析]铁和硫酸铜溶液在常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化合物,溶液呈浅绿色。

以上两个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

其实,无数的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为什么呢?结合下面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分析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⑮______分裂成⑯________,⑰______重新组合构成⑱______________,很多新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新物质。

因此,在化学反应过程21______均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22________和○23________也没中,原子的⑲______、⑳______以及○有发生改变,这就是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可能会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通过以上分析,请从下列角度总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从微观角度:○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元素角度:○探究活动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根据教材P94实验5-1的实验活动情况,完成下表。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剩余物质量减小的原因是○探究活动四: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教师演示教材P94实验5-2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下表。

[实验分析] 剩余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涉及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要注意使反应在○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典例解析例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10g水和10g酒精混合总质量为2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1体积氯气与1体积氢气反应,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3.燃烧ng的镁条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ng,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4.已知16g 硫与16g 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g的SO2。

现有16g 的硫与80g的氧气发生反应,最多可生成SO2 96克。

(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仅适合于解释化学变化,而且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体积守恒。

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对于未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增加到生成物的质量之中。

答案: 1.× 2.× 3.× 4.×变式训练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2.NaHCO3在受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物里定不存在的元素是( )A.钠元素 B.磷元素 C.氧元素 D.碳元素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6∶1 B.d一定是催化剂C.X的值为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课堂小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3)碳酸钠与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2.概念(1)适用范围:化学变化;(2)质量守恒;(3)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

3.质量守恒的原因(1)从微观角度;(2)从元素角度。

课时达标1.某反应A+B=C+D,3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C,则生成D的质量是( )A.8g B.3g C.2g D.6g2.在化学反应A+B=C中,A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现将6gA与8gB充分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 )A.14g B.12g C.10g D.8g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4.镁带在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密封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5.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之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变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丝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黑色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石成金”的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成为事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A 双基过关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质量越来越小B. 镁条燃烧质量增加C. 樟脑丸长时间放置后会越来越小D. 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物质量减小2. 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 1︰1B. 2︰1C. 4︰1D. 5︰13.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A. 物质的种类B. 物质的状态C. 分子的种类和数目D.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4.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CO2B. Cl2C. O2D. N25.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 只含有碳、氢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氧,可能含有硫元素6. 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7. 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2gA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A.64 g B.18 g C.80 g D.9 g8. 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M的值是15C. 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15∶27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9.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10. 将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置于大试管中,若:(1)充分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得到c g氯化钾,则生成氧气______g;(2)充分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得到c g残余物,则生成氧气_______g;(3)加热一会儿后,得到c g残余物,则生成氧气_________g。

B能力提高11. 在一定条件下,A、B两种物质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A、B质量在某一时刻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中m的数值是()。

A. 0B. 3C. 6D. 912. 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

若增加10ga,a与c恰好完全反应。

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A.5︰3 B.5︰2 C.2︰3 D.3︰2参考答案课堂导练①产生大量白烟②先膨胀后缩小③恢复平衡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引燃红磷、导出气体⑥防止瓶底炸裂⑦气球膨胀产生一定的浮力⑧气密性不好⑨右⑩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出⑪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⑫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⑬保持平衡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⑮分子⑯原子⑰原子⑱分子⑲种类⑳个数○21质量○22种类○23质量○24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25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各元素的质量没有变 ○26 有气泡产生 ○27 向右倾斜 ○28 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29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0 向左倾斜 ○31 增加了氧气的质量 ○32 密闭容器 变式训练1.D2. B3. D 课时达标1.D 2.B 3.C 4.B 5.(1)反应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剩余固体质量减小 (2)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3)石头中不存在金元素,所以石头不可能变成黄金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1. C2. D3. D4. A5. A6. D7. B8. D9. D 10. (1)a -c (2)a +b -c (3)a +b -c B 能力提高 11. C 12.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