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九版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在此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做了理论铺垫,故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教法与学法:本节课将采用探究式学习、交流与讨论的教学方法。

试验与教具准备: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试管、酒精灯、烧杯、白磷、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液。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了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2、本质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都不变。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 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含义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和安全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作业练习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2. 利用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教学课件及素材。

【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它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堂讨论】1.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写在作业本上。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及效果。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讲授新课】1. 通过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学生分享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感悟。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重要性;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并能运用其解释化学实验现象;
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化学方程式书写、计算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总结,从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2)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3)通过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密闭容器内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教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中的应用,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概念。

教学内容: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烹饪、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变化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质量和变化的看法。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质量守恒的实例。

3. 引导学生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观察,如观察水沸腾前后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内容:1. 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质量不会因为化学反应而增加或减少。

2.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即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作业:1.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混合盐和糖,观察混合后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化学反应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教学活动:1. 演示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化学反应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作业: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观察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2、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及创造性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水平。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有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

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它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教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后面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作好理论准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掌握定量实验分析法是关键,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基础。

以往有一些学生不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实行相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乃至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一、知识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二、水平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学难点】一、知识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二、水平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法—假设实验验证法教学模式【教学用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等、细沙;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分组讨论互评。

五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六教具准备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表面皿、小气球、碳酸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铁钉、硫酸铜溶液、白磷。

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点燃立在天平上的蜡烛,让同学们观察天平指针有何变化?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交流,每组公布结果,互评。

进行交流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境。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种类改变了,物质的质量改变了吗?【讲述】对比和借鉴波义耳和罗蒙洛索夫的实验。

提出问题那么,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的理由。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我们主要使用的仪器室什么?引导探究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安教学案上的设计方案分组进行探究,教师指导。

各小组各抒己见,提出疑惑,互相评价。

各小组作出假设,有的回答不变,有的回答变小,有的变大,各组互评,学生回答:托盘天平小组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②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小组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试验。

小组成员分组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试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确定结论,然后各组公产生探究问题:蜡烛燃烧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吗?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经过实验探求看法质量守恒定律,了解罕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粒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缘由,并看法化学反响。

3.培育严谨务实的迷信肉体,看法定量研讨对化学迷信开展的作用。

二、教材剖析:
从教材第五单元起,先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面展开。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抢先生对化学反响的看法从〝质〞到〝量〞的过渡,同时也是先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停止化学计算的实际基础。

所以本课内容不只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学情剖析:
关于守恒的概念先生并不生疏,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先生曾经看法了能量守恒。

在前四个单元的化学学习中,先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经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剖析了水的分解反响,经过火子等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进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探求质量守恒定律
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微观解释
三、效果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九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一课时
朱顶初级中学朱传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自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产生探究后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学生:……
【新课引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
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
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A、>
B、<
C、=
D、有时>,有时<,有时=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1、白磷 + 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
(演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
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

反应文字表达式:白磷 + 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讨论)1、玻璃管的作用?
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
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学生:……
(演示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表达式:硫酸铜+铁硫酸亚铁+铜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比较】两个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从物质的状态分析原因。

【讨论交流】……
【活动与探究】P94实验5-1,实验5-2
(过渡)通过这两个实验,结果发现天平不平衡,你能帮他解释吗?你认为这一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思考】为什么质量守恒呢?从微观角度分析。

【动画演示】水通电分解的课件(微观),结合P71的讨论。

【分析】分子分裂
原子
重新组合
分子
聚集
物质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原子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100 g水和100 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 g,这是否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 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交流反思,体验成功】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四、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理解
①“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探讨的是物质质量而不是体积。

②“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参加”:是指实际反应了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或者剩余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④“各物质”:应当包括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各种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特别是沉淀和气体).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