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蔡元培的——非诚勿扰!一则征婚启事。

【新课教学】篇章一:晨曦入阴霾学生思考:根据观看的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状况。

完成下篇章二:风从西边来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文P54,结合以下五则材料探究思想碰撞的内容,并结合材料、课本举例解析。

材料一‚李半仙‛算命 袁世凯祭天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任务一)材料1、材料2分别体现什么思想?有怎样的冲突?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举例讲解。

讲解提示:1、讲清材料体现的思想内容; 2、能结合材料、课文举例解析内容。

材料三贞节牌坊材料四胡适先生总结:男人的‚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的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话要盲从。

男人的‚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任务二)材料3、材料4分别体现什么思想?有怎样的冲突?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举例讲解。

讲解提示:1、讲清材料体现的思想内容;2、能结合材料、课文举例解析内容。

材料五黄侃对学生说:胡适提倡新文学,如果有一天他的妻子突然去世了,白话文在电报中怎么说呢?‚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吧!‛。

如果是文言文只需四个字‚妻丧速归‛,省字省电报费。

胡适对学生说:如果有人请你到政府任职,如何回绝呢?文言文比较好的回复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而白话文只需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任务三)材料5中黄侃、胡适的观点有何冲突?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举例讲解。

讲解提示:1、讲清两人冲突的内容;2、能结合材料、课文举例解析内容。

篇章三:回首话风灾。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民版3教案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民版3教案

二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新文化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②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③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④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可选取相关的电影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将新文化运动和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并从整体上梳理出近代先进的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②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了解与分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的内容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建议: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

然后教师总结设问: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以此导入新课。

2、教师先解释标题: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五、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2.采取“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材上的“课前提示”进行预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导入新课】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单元综述: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进一步变革。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得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推动下,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虽然没有成功,但思想解放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停止。

3、中华民国的有名无实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反思,他们逐渐意识到,用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吹响了向封建传统进攻的号角,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向西方学习也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在如同潮水般涌入中国的各种西方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凭借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指引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1、从发展的阶段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共产党成立前夕,主要呈现出向西方学习的特征。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只要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路线和方针。

2、思想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近现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

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变化。

而早期维新派又是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完成目标】目标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目标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撰稿人:等资产阶级激进派3、指导思想:前期。

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要阵地:《》5、活动基地:思考:为什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的教育方针及其实质是什么?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2、材料中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目标三、主要内容前期:1、提倡,反对;在_______和_______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李大钊尖锐地指出,批判_________________,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___。

2、提倡,反对;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高中历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二)新文化运动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3

高中历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二)新文化运动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3

从1915—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 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 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在中 国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尤其是在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新文化 运动获得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 指引前进的旗帜——社会主义。以李大钊为首的先进 分子大力宣传十月革命,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 上的准备,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 辟了道路,为中国革命探寻到了通往胜利的方向。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 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 化的象征, “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反对复辟。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另外他们还在哪些领域进行了批判运动呢?
靠不住的人
天啊!我要和 你相爱,一辈子 也不断绝。除非 是山没有了丘陵, 长江、黄河都干 枯了,冬天雷声 隆隆,夏天下起 了大雪,天与地 合到一起,我才 敢同您断绝!
这 么 难 懂 的 古 文 他 们 该 怎 么 进 行 改 革 呢 ?
哪 位 同 学 可 以 把 这 首 诗 歌 翻 译 一 下 呢 ?
天为 命 上 地竭 无 邪 合冬 绝 我 乃雷 衰 欲 敢震 山 与 与震 无 君 君夏 陵 相 绝雨 江 知 雪水长
白话文:《蝴蝶》—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发表《文学 陈独秀:发表 改良刍议》提倡以白 《文学革命论》主 话文代替文言文,强 张推倒陈腐、雕琢、 调写文章“须言之有 艰涩的旧文学,建 物”。文章文体自由, 形式自由,这样可以 设新鲜、平易、通 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 俗的新文学。 精神。
︽ 布 尔 什 维 主 义 的 胜 利 ︾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 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 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 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2 新文化运动[基础巩固]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解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称帝做舆论准备。

A、B两项为D项服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D2.“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 )A.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B.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析:从材料内容看是鼓励各种新思想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B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A.儒家传统道德B.儒家思想文化C.孔子思想学说D.封建专制制度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教与共和不相容,要实现共和必排孔教,因为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选D项.答案:D4.“《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新文化运动
教材整理1 《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1)揭开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53“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提示】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我们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教材整理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
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③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
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5“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各有什么特殊贡献?
【提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等。

李大钊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逆流,率先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创新,提倡白话文。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罪恶。

蔡元培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教材整理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进步性
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56“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提示】 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尤其是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随着五四运动的进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义偏向。

探究点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1)根据史料一,分析陈独季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专制,反对旧道德,反对旧传统和旧文学,主张用民主与科学重新评估传统文化。

(2)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与民主,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提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符号和灵魂;辛亥革命后,实行
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必然要批判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道德。

【史论拓展】理解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
(1)含义:①“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②“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2)目的:宣传民主与科学,旨在开启民智,扫除封建思想,为国家富强创造条件。

(3)评价:①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②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的迫切需要,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这一口号也有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更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下图是1919年一位学者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
A.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
B.该学者支持五四运动
C.《新潮》杂志深受国人喜欢
D.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解题模板】
1.《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解析】特定的词汇是特定时代发展的反映。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却真实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答案】 A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民报》的创办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青年杂志》的创办D.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故选C项。

【答案】 C
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解析】题干这些思想都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的内容,因此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余选项是它们的共同点。

【答案】 B
4.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
A.扩大了个人自由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推动了科学发展D.动摇了正统思想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告别中世纪”,从反封建的角度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材料三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材料四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欲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1)上述四则材料在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2)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为何发表上述言论?
(3)材料四中“共和招牌”当时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政?国会议员“尊重孔教”的
真实意图何在?陈独秀“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思想的什么特点?
【解析】第(1)问依据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即可判断。

第(2)问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第(3)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回答特点时注意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1)反对以孔子的儒学为代表的旧道德(或反对孔教)。

(2)以儒学为代表的旧道德、旧礼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是其统治的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必然要反对孔教。

(3)中华民国。

北洋军阀。

意图:为复辟帝制服务,麻痹人民,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特点:对东西方文化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