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2)李大钊: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作用(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2021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2中国的古代艺术习题 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2中国的古代艺术习题 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二 2中国的古代艺术习题人民版必修3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_______为内容,以某种_______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汉字演变: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________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汉字演变规律:由________。

4.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5.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简表。

1.文义字体2.曲直运动空间构造3.楷书繁到简4.秦代汉魏汉末5.李斯王羲之书圣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应用思考中国书法有何特点?应用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以前属于自发阶段,此后进入自觉阶段。

在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过实用功能,使书法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代表作有欧阳询《九成宫澧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2)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浏,任情纵性,实用性不大,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著名的书法家有东晋的“二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楷书的规矩与草书的放纵,既有实用价值,又具审美价值。

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应用示例下列书体属于楷书的是( )应用示例:A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1.中国画。

(1)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2)分类: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________、________三大画科;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________等区别;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2.文人画。

(1)地位:是__________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目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故选C项。

答案:C4.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第2课辛亥革命(第2课时)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材料信息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顺序是:先变革人心,即思想,然后改变政治,最后是物质,即器物层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顺序正好与日本相反。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化·近代化的历程2.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

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A.社会性质的改变 B.君主专制的结束C.中华民族的独立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类选择题,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A、C项都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某某国民政府以后,所以B项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3.孙某某去世后,被安葬在某某某某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某某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

孙某某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有()①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②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③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某某某某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孙某某的伟大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孙某某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贡献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

高中历史 专题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3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B.其中的“风”是民歌C.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D.这些诗歌都是由孔子创作的解析:孔子述而不作。

答案:D2.西汉时期兴起的一种新文学体裁是()A.楚辞B.赋C.诗歌D.散文答案:B3.“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D.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解析:A项属于《诗经》,C项出自《杜陵叟》,D项为宋词,均不能选。

答案:B4.《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解析:诗经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A、C显然不符合。

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纲常礼教,故D不正确。

从材料“抱布贸丝”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B5.(2014·盐城期中)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下列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小说被社会更多阶层所接受B.小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C.儒学不再居于统治地位D.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解析:材料表明因为小说经过说书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浅显易懂从而广为传播,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A、B、D都能反映;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版必修3习题:专题二三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版必修3习题:专题二三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Word版含答案

[随堂巩固]1.(2022·浙江嘉兴高二检测)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奇特瑰丽的境界,给人猛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B.《春秋》C.《论语》D.《诗经》解析:选A。

题干关键信息有:南方、抒情、神话、奇特瑰丽的境界、审美愉悦。

楚国屈原的《离骚》正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作品,故A项正确;《春秋》写史,比较严峻,不抒情,故B项错误;《论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论,不在南方也不抒情,故C项错误;《诗经》里的“国风”叙述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现实主义力作,没有描绘奇特瑰丽的境界,故D项错误。

2.(2021·浙江学考)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行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A.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解析:选D。

材料“慷慨纵横,有不行一世之概”体现的是豪放词派词人。

南宋有名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故D项符合题意。

3.(2021·广东学考)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A.赋B.小说C.散曲D.词解析:选C。

赋代表的是汉代最高文学成就,故A项错误;小说代表的是明清时期最高文学成就,故B 项错误;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散曲,故C项正确;词代表的是宋代最高文学成就,故D项错误。

4.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属于神魔小说的是()解析:选B。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故选B。

5.(2021·浙江学考)很多明清小说比较成功地描摹了人生世情,其中一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并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解析:选D。

《三国演义》主要是历史题材小说,不是以爱情悲剧为主线,故A项错误;《水浒传》主要是以农夫起义为主线,故B项错误;《西游记》主要是神魔斗争为主线,故C项错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故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作业1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作业1 人民版必修3

二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 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第一种人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孙中山则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但也继承了部分传统文化;第二种人的特点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西文化的全盘否定与肯定的态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正确。

魏源翻译了西方大量著作,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方案,但不符题干所述特征;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学思想相结合,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2.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

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倡导科学精神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选D。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与解读能力。

材料反映作者对孔子的猛烈批判。

结合时间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期间。

1915年,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其专制奠定舆论基础,故作者批判孔子主要是回击复古逆流。

3.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洛川会议针对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决定采取的方针是()。

A、政治上不协商,军事上不抵抗B、政治上让步,军事上大力反攻C、针锋相对,政治上退让,军事上坚决消灭D、坚持统一战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民族觉醒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D、加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3、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下列哪个陈述最准确?A. 所有亚洲国家都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B. 亚洲觉醒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压力而引发的民族主义运动。

C. 亚洲觉醒没有引起任何实质性的社会变革。

D. 亚洲觉醒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对政治影响微乎其微。

4、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A. 德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B. 德国需要支付巨额赔款。

C. 德国军队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 德国获得了莱茵兰地区的控制权。

5、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C.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迁至洛阳,以洛阳为中心进行统治6、题干:以下关于西汉初期“文景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黄老之学,减轻农民负担,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 “文景之治”期间,国家财政充裕,百姓安居乐业,被誉为“盛世”C. 汉景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文景之治”期间,汉武帝开始大规模推行儒家思想,使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7、在古代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A、帝B、王C、帝或王D、皇帝8、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西汉政权的正式建立?A、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击败项羽B、黄巾起义爆发C、刘秀建立东汉D、晁错削藩奏书上书9、南宋灭亡后,元朝成为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统一的完成对当时的有利影响有:A. 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B. 促进民族交融,民族关系和谐C. 加强了南北方经济联系,经济发展迅速D. 解放生产力,使经济发展摆脱困境 1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A.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 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D.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赎买和恢复11、下列哪一项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主要方式?A. 直接统治B. 保护国制度C. 租借地制度D. 托管制度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13、以下关于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错误的是()A. 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完善B. 开放包容,鼓励外来文化传入C. 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技术先进D. 唐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4、以下关于宋代的科技成就,不属于四大发明范畴的是()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15、《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B、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一部法律C、主要关注了对贵族特权的保护D、确立了全面的民事诉讼制度1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从罗马转移到了佛罗伦萨,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教皇的权力逐渐削弱,佛罗伦萨的共和国制度更加稳定B、佛罗伦萨的经济更加繁荣,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条件C、罗马的文化传统已经衰落,不再成为文化中心D、佛罗伦萨拥有更多的贵族支持文化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描述: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成为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盟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单项选择题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变法通议》D .《孔子改制考》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 .魏源B .王韬C .宋教仁D .胡适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 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 .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 .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 .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 .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4.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6.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 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7.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8.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A .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9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 .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F 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0.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A .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B .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 .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11.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他们的共同点是()A .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12.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 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13.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 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反对君主制14.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17.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16.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B.李贽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A.君主B.科学C.西学D. 民权18.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H廉除粒厲恢後中孑B.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19.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 取得了彻底成功20.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21.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22.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 “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 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 .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 .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4.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得出的启示是()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5.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B .救亡图存C .反对专制统治D .反抗外来侵略、非选择题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

观察下图A .马克思主义 ……”。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作用? ( 10分)2 •根据图二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二人物和图三人物在实施资本主义方案的方式、政体的不同点,(8分)并指出两者分别借鉴了哪些国家的近代化模式 ? ( 2分)。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图一魏源和《海国图志》 图二严复和《天演论》 图三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图五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请回答:1•上述五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8分)在思想解放方面各起了怎样的® 1 * 4图四陈独秀和《新青年》 |)ly 1|lis UiO «B ill I 1!3.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它们体现出怎样的特点?(2 分)4.五组图片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从图五看,近代中国对这一历史主题在思想领域的探索结果如何?(4 分)专题三测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5 ABCBB 6—10 ADDCA11—15 BCDBC 16—20 CDAAC21—25 DCCCB二、非选择题1.图一:“睁眼看世界” (2 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2 分)。

图二:维新变法运动前后大量介绍西学(2 分);起到思想启蒙作用(1分);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1 分);图三:民主共和国方案的确立(2 分);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 分)。

图四、五:新文化运动(2 分)。

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正统地位,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2 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 分)。

2.途径:改良派主张改良(改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4 分)。

政体:改良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共和制。

(4 分)。

借鉴国家:改良派借鉴日(俄);革命派借鉴美(法)。

(2 分)。

原因:二者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阶层。

(2 分)。

3.特点: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 2 分)。

4.历史主题:中国向何处去(2 分);结果: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