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合集下载

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2019年2月12日发布)1、2018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1.1基本特点在牛肉和活牛市场上,刚性需求与养殖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

表现在,国产牛肉增产100多万吨和进口牛肉超过100万吨,牛肉和活牛(母牛、架子牛、育肥牛)的价格上升且升幅较大。

在产业整体上,肉牛存栏量、屠宰量和牛肉产量稳步增加。

牦牛的“放牧繁殖、半农半牧区与农区规模化育肥、标准化屠宰加工”的产业化模式开始形成。

养殖阶段的低成本和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但“秸秆就近利用、粪尿就地还田”的铁则,依然缺乏系列政策的明确支持。

就业人数有所增加,从业人员素质和机械化率有所提高。

产业技术被主动使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势态明显。

肉牛和牦牛产业链各节点的经济效益较2017年稳中有升。

肉牛母牛存栏量明显增加,“弑母杀青”状况基本得到扭转。

低成本依然是母牛养殖的核心,“分散、小群体、大规模”依然是母牛养殖基本模式,该模式是我国肉牛产业现阶段赖以存在并且不可动摇的主体模式。

其中,分散的养殖场(户)衍生出了按经营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扩大母牛存栏头数,同时兼养育肥牛提升盈利能力的新模式。

爆炸式产业外资金催生的母牛“大规模”、“集约化”圈养形式,面临着环保、管理、成本、技术的适度选用、市场选择、盈利能力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压力和经营风险。

牦牛和犏牛的散户放牧模式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依然如故,由此每年损失约70万吨牦牛肉,与牦牛超载一道,是藏区草原生态的重大威胁。

牛肉市场需求压力促进了牦牛和犏牛的“错峰出栏”、“集中、围栏”等规模化育肥技术与生产模式的加速普及。

海拔500米以下的规模化育肥是2018年度牦牛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亮点。

市场选择了奶牛是多了一项产奶功能的肉牛,其活牛流通、肉用生产技术和模式得以迅速形成且趋于成熟。

但适合我国国情的奶肉融合生产与经营的产业模式尚待成型。

1.2产区变化养殖向南部、西部、北部继续转移,并且存栏量增加。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原创:中畜协牛业分会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1概述2018年,我国肉牛业在产能不足、消费需求强劲、打击走私力度加大及非洲猪瘟入侵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养殖效益总体好于往年,但国内大中型肉牛企业养殖环节薄弱的问题依旧突出,饲养与管理人员从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未有明显改善。

由于全国环保管控力度不断升级,各地政府纷纷发布“秸秆禁烧令”,积极开展秸秆禁烧行动,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得以缓解,促进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和农区养牛成本的下降。

现阶段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处于“尴尬期”,主要表现在投资热度持续高涨而投资回报率总体偏低。

牛肉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品牌消费意识继续增强,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发展,但肉牛引种项目的落地实施面临瓶颈,缺乏与终端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其最大痛点。

2数据分析2.1 存栏量2017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7236万头,较2016年减少205万头,同比降低2.8%,结束连续六年的增长态势,但仍比2009年增长22.2%(见图1)。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肉牛存栏数量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但河南、四川、吉林等省份的肉牛存栏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河南省肉牛存栏数量连续两年下降,2017年较去年同比降低12.9%。

2.2 出栏量2017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5161.9万头,较2016年增加51.9万头(见图2),同比增长1.0%,比2009年增长12.2%。

从表2中看出,2017年我国肉牛出栏头数前十名地区中有河南、四川、云南省的肉牛出栏头数减少,河南省肉牛出栏数较去年减少70.2万头。

近几年前十名排位变动不大,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肉牛输出带。

2.3 牛肉产量2017年我国牛肉产量为726.1万吨,较2016年增加9.3万吨,同比增长1.3%,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见图3)。

如表3所示,2017年牛肉产量前十名的肉牛产区中,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的产量下降。

2019年中国牛肉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图]

2019年中国牛肉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图]

2019年中国牛肉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图]我国牛肉产业链不断完善,牛肉行业上游主要为养殖、饲料行业、屠宰加工行业等,我国牛养殖业近年来不断进步,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下游主要为食品加工业、商超、终端消费者,冷链运输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下游市场的迅速扩大。

牛肉产业链示意图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我国牛肉产量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内蒙、新疆、四川等地,这些地区的产量较大,带动了整个相关区域的产量。

2019年全国肉牛出栏4534万头,比上年增加136万头,增长3.1%;全国牛存栏9138万头,同比增加223万头,增长2.5%。

2013-2019年中国牛年底只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2013-2019年中国牛出栏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2019年我国牛肉产量667万吨,增加23万吨,增长3.6%。

随着我国牛肉进口关税的不断下降,国外品质优良牛肉涌人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除了对牛肉数量需求增加以外,居民对牛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有质量认证标志和品牌的牛肉产品。

2013-2019年我国牛肉产量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口总量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牛肉消费呈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牛肉消费量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833万吨,人均年牛肉消费量达5.95kg。

2016-2019年我国牛肉表观消费情况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2016-2019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情况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由于国内需求规模庞大,中国的牛肉进口与相关肉制品的进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9年我国进口牛肉约166万吨,进口金额为82.2亿美元。

全球牛肉需求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等地区,国内牛肉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上涨,加上牛养殖周期长,无法达到快速供给,只能依靠进口填补牛肉供需缺口,中国进口牛肉市场发展迅速,进口牛肉有效补足了中国牛肉市场的需求,进口依存度也出现上升的趋势。

2023年肉牛养殖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肉牛养殖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肉牛养殖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肉牛养殖业是指以养育肉牛为主要目的,从而实现获得牛肉为主要经济效益的一种农业产业。

在中国,肉牛养殖已经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也是国内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人口防疫和营养安全的越来越重视,肉牛养殖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以下将从市场容量、市场需求、市场供给、政策法规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肉牛养殖业的市场前景。

一、市场容量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4亿,而且随着人口增长,人口对于肉类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畜牧业发展报告2019》中的数据,2018年,中国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了3449.8万头,产量达到了613.7万吨。

随着人口增长,肉牛市场容量还将不断扩大。

在未来,肉牛养殖业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市场需求分析在中国,牛肉被认为是最具有营养价值的肉类之一。

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如西北、内蒙古等农牧区,牛肉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蛋白源。

此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大众对于牛肉的需求和关注度也持续升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已经达到了7.36万吨,随着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肉牛养殖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三、市场供给分析在提高需求的同时,肉牛的产量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养殖产业分析与预测》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肉牛养殖业产量将保持稳步增长。

高效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将会带动市场供给的增加。

此外,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和民居建设,畜牧业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我国的肉牛供给也存在着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肉牛养殖业在未来需要面对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四、政策法规分析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对于畜禽养殖也进行了大力扶助和监管。

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畜牧兽医领域疫病防控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强调了防控疫情的严重性和必要性,加强了对肉牛养殖厂商的监督和管理。

2018年肉牛养殖前景怎么样?2018年肉牛养殖前景预见

2018年肉牛养殖前景怎么样?2018年肉牛养殖前景预见

2018年肉牛养殖前景怎么样?2018年肉牛养殖前景预见随着年关将近,2017年也快要走向尽头。

在这一年中,我国的肉牛养殖市场仍旧发展良好,无论是牛肉的产量还是市场消费量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相对于猪肉、鸡肉市场价格的忽高忽低,牛肉价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发展比较稳定。

目前肉牛养殖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广,在良好的2017年之后,那么2018年的肉牛养殖市场前景怎样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肉牛养殖2018年肉牛养殖市场前景介绍一、利润丰富肉牛养殖相区别于别的养殖项目,由于牛的体质非常的健硕,身体自身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在防疫上面的工作也是相对的轻松。

牛在养殖的食物上面也可以更加的简单,牛是草食动物,他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新鲜的草,在成本上面就可以节约很多,让很多人养殖的人都可以获得小投入、大回报的效果。

二、政策支持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进一步加强,肉牛养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肉牛养殖包括下几个方面那就是养殖场地的规模化、养殖饲料的合理化。

现在肉牛养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家一户的事了,政府已经加入其中并且积极推动当地的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并且继续加大对其的扶植力度。

三、市场前景我国现有牛存栏头数1.38亿头,牛肉产量达到675.9万吨,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

但牛肉人均产量只有4.3千克,低于世界平均9.8千克的水平,更低于一些牛肉主产国家的人均产量水平。

因此消费潜力还是很大的。

数据显示,最近15年全国牛肉消费量一直在快速增长,而牛存栏量15年内基本没有变化,牛肉缺口越来越大。

未来几年,牛肉价格还会保持非常坚挺的态势,因为生产效率的问题是短时间很难解决的,这是一个刚性的上涨,这种短缺将来会成为一种常态,因此牛肉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不难预见的。

就目前看来,由于国内的供需缺口比较大,国内的养殖企业根本就吞不了这个大蛋糕,也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国家从大的形势可能还会增大进口量。

即使从国外大量的进口牛、羊肉,目前还影响不到国内的相关企业。

【2018-2019】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易修改word版 (3页)

【2018-2019】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易修改word版 (3页)

【2018-2019】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易修改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1.我国肉牛生产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

其中,肉牛业也有很大发展,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

1980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32.2万头,产量仅26.9万吨;XX年,牛出栏5602.9万头,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

XX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2.我国牛肉消费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牛肉1.35千克,花费金额26.72元。

其中,西藏牛肉购买量排名第一,人均为8.72千克,支出额为208.9元;山西牛肉人均购买量最少,人均为0.41千克,支出额为8.01元。

我国牛肉消费特点是消费水平低。

主要表现在:牛肉消费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消费水平高,农村消费水平低;主产区消费水平高,非主产区消费水平低。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

肉牛产区分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

到XX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

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

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

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

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

牛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牛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牛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的牛羊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牛羊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形成了牛羊产业链条。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牛羊总产量达到7760.7万头,比2015年增长了7.8%,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活力。

同时,牛羊产业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养殖场和收购站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对于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国家也提出了良好的政策,例如“农业三包”政策,规定养殖收购站应当为牛羊养殖户提供医疗、喂养、免费动物检疫等服务。

此外,随着科技进步,牛羊养殖业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为满足消费需求,许多新技术也被运用到牛羊养殖中,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未来,牛羊产业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牛羊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明朗。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概况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对优质肉制品需求的增加,肉牛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2019年,中国肉牛存栏数达到了1.2亿头,总产量达到了500万吨。

然而,与其他畜牧业相比,我国肉牛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配套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现状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数量逐渐增加,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专业肉牛养殖场。

而且,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投入肉牛养殖领域,推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2.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行业内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肉牛的繁殖、喂养、疾病防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3. 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链在一些地区,肉牛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包括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但是,整体上仍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效益。

三、发展趋势1. 提高科技含量未来,肉牛产业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包括优良肉牛品种的培育、饲养技术的提高、疾病防控等方面。

同时,智慧养殖、农机化养殖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随着人们对肉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肉牛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优质肉制品,拓展国内外市场。

3. 加强标准化管理和环保意识未来肉牛养殖将更加注重环保理念,推行标准化养殖管理,减少养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四、发展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2. 完善肉牛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本土化优良品种。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肉牛饲养等技术的培训力度。

本报告分析了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发展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原创:中畜协牛业分会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1概述2018年,我国肉牛业在产能不足、消费需求强劲、打击走私力度加大及非洲猪瘟入侵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养殖效益总体好于往年,但国内大中型肉牛企业养殖环节薄弱的问题依旧突出,饲养与管理人员从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未有明显改善。

由于全国环保管控力度不断升级,各地政府纷纷发布“秸秆禁烧令”,积极开展秸秆禁烧行动,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得以缓解,促进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和农区养牛成本的下降。

现阶段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处于“尴尬期”,主要表现在投资热度持续高涨而投资回报率总体偏低。

牛肉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品牌消费意识继续增强,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发展,但肉牛引种项目的落地实施面临瓶颈,缺乏与终端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其最大痛点。

2数据分析2.1 存栏量2017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7236万头,较2016年减少205万头,同比降低2.8%,结束连续六年的增长态势,但仍比2009年增长22.2%(见图1)。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肉牛存栏数量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但河南、四川、吉林等省份的肉牛存栏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河南省肉牛存栏数量连续两年下降,2017年较去年同比降低12.9%。

2.2 出栏量2017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5161.9万头,较2016年增加51.9万头(见图2),同比增长1.0%,比2009年增长12.2%。

从表2中看出,2017年我国肉牛出栏头数前十名地区中有河南、四川、云南省的肉牛出栏头数减少,河南省肉牛出栏数较去年减少70.2万头。

近几年前十名排位变动不大,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肉牛输出带。

2.3 牛肉产量2017年我国牛肉产量为726.1万吨,较2016年增加9.3万吨,同比增长1.3%,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见图3)。

如表3所示,2017年牛肉产量前十名的肉牛产区中,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的产量下降。

其他省份均略有增加,前十名牛肉产量之和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9.5%。

2.4 进出口量2018年,牛肉进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牛肉进口量106万吨,同比增长51.42%,出口0.4万吨,同比减少33.33%。

2014年,我国牛肉进口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和哥斯达黎加等共6个国家,之后几年,我国陆续开放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牛肉进口准入,2018年我国牛肉进口来源国包括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斯达黎加、美国、南非、乌克兰、墨西哥、匈牙利、蒙古等14个国家,相继也有新闻爆出英国、爱尔兰、法国的牛肉也将获得中国市场的准入资格。

2.5 牛肉价格2018年我国牛肉价格保持在63元/kg以上,全年平均价格为65.2元/kg,同比增长3.05%。

相较于2017年的牛肉价格,2018年月度牛肉价格均创该月份历史新高,2018年12月份去骨牛肉价格达67.9元/kg,全年牛肉价格涨幅为4.7%,而2017年牛肉价格涨幅为1.1%。

同时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下半年牛肉价格涨幅明显大于2014-2017年牛肉价格的涨幅。

2.6 牛肉消费量2017年我国人均牛肉表观消费量为5.8kg/人,同比增长2.8%,比2008年增长29.7%,人均牛肉消费量连续七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3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3.1 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架子牛季节性规律变化特征减弱2018年全国育肥牛价格约28~30元/kg,同比增长17~20%。

架子牛价格约30~34元/kg,同比增长11~13%。

全国牛肉均价达65.2元/kg,同比增长3.1%。

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以往,2018年全国架子牛价格所呈现出的“曲线”型走势明显减弱,价格回落幅度减小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意味着持续加大的牛源供给压力,促使架子牛行情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正在逐渐变小,其价格走势几乎摆脱了牛肉消费淡旺季转换的约束,全年保持高位坚挺。

纵观全年,商品牛源紧张、消费需求强劲、打击走私力度加大及非洲猪瘟入侵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联合促成了现阶段国内肉牛市场行情特点,而产能不足则是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且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瓶颈问题。

3.2 外来产品入境的合法化进一步推进不断加强非法走私打击力度与持续推进外来产品入境的合法化,是当前我国肉牛业外贸发展的主要安全战略措施。

2016-2018年,我国海关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连续三年开展“国门利剑”打击走私联合专项行动,明显加大对于走私活牛及牛肉等冻品的监管打击力度,可谓是重拳出击,成效显著。

另一方面,我国对于肉牛相关产品的进口政策也在逐步放宽,从近五年数据看,2014-2018年全国牛肉正关进口年均增长率约为37.3%(n年数据的增长率=[(本期/前n年)^{1/(n-1)}-1]×100%。

),获得进口准入的国家由6个扩充到14个。

而对于推动东南亚地区活牛入境的合法化也有实质性进展,2017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云南省在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确定了德宏和西双版纳两个自治州为首批试点区域,并由“大康农业”与“云南城投”等企业牵头,于2018年1月正式启动了我国首个“跨境肉牛隔离屠宰项目”,项目分三期完成,总占地417.72亩,总投资规模为17亿元,设计屠宰量约为50万头/年。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东南亚边境活牛交易市场,暂时性缓解国内牛肉产能不足压力,同时也将导致正关牛肉进口数量的进一步增长。

3.3 饲草料成本较往年有所下降2018年,国家再次发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环保管控力度再次升级,“秸秆禁烧令”的执行与督查越发严格,私烧秸秆行为者将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

同时国家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超过1000个。

全国各地对秸秆还田和离田机械化打捆作业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奖励)额度约在20~50元/亩。

在政府引导下,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得以有效缓解,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促使饲草价格回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粮食主产区饲草价格下降明显,而南方地区由于耕地结构和气候等原因制约,干秸秆收集难度较大,价格下降并不显著。

另一方面,2018年国家继续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将实施规模扩至1000万亩以上。

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品种,全国饲草结构优化调整方略稳步推进。

总体来看,2018饲草料成本较往年有所下降,对于肉牛养殖业而言不失为一大利好讯息。

3.4 精耕细作下的养殖从业群体,收获良好效益受市场价格高位坚挺与饲养成本下降等利好因素影响,国内肉牛养殖业迎来了良好发展契机。

2018年,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继续对部分地区肉牛基层养殖群体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调查结果如下(见表4):着重指出,本轮调研所选取的对象具备一个显著的共性特点,即在饲养与经营管理方面特别善于精打细算,量入而出。

而实际结果证明,这样的肉牛养殖投资者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养殖利润。

纵观当前全国各大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生存现状,总体盈利水平不高,在行业中形成了“规模越大越赔钱”的普遍现象。

但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养殖投资回报率与养殖规模之间并不构成反比例关系。

而真正决胜于养殖环节的是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和务实的从业态度,具备以上素质的从业群体,即便因为客观上的技术经验不足而出现饲养方面的失误,依然能“以勤补拙”,最终获得可观收益。

由此可见,规模化企业若想改善盈利难的问题,还是应从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入手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考量企业的技术体系是否成熟、决策部署落地执行是否到位、运营监管机制是否严谨,当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时,养牛本身的经济效益就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了。

3.5 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遭遇“尴尬期”近年来,我国肉牛与金融两大行业的联系愈发紧密,各路金融资本普遍看好肉牛业发展前景,投资兴趣浓厚。

各地肉牛龙头企业对于进入资本市场更是显得意愿强烈、态度积极,期待以此拓宽融资渠道、充实资金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但目前双方在推进实质性合作的过程中却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投资热度持续高涨而投资回报率总体偏低。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肉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瓶颈主要包括以下4点:3.5.1多数肉牛企业信息不透明,管理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及运营数据管理不规范,链接金融机构存在困难,无法与金融机构形成良性合作;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对产业知识了解,无法判定肉牛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

3.5.2肉牛企业主要在固定资产(圈舍、土地、生物资产等)的投入,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认可。

3.5.3目前较多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肉牛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脱节,未关注融资结构和时间与肉牛企业的匹配。

3.5.4肉牛企业感觉引入外援后受制于人,内外部相互掣肘,外行领导内行,发展偏离了正向轨道。

由此可见,国内肉牛产业若想搭上资本的快车步入正轨,真正实现融资后的跨越式发展,依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3.6 牛肉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品牌消费意识不断增强2018年,以“B10”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牛肉品牌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品牌牛肉企业努力顺应消费市场的变革与转型,积极推动终端销售向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电商及无店铺销售等新型零售业态转变,从而丰富了国民对于品牌牛肉的消费体验,增强了消费意识。

依托地方良种资源培育民族特色品牌以获得市场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已成为行业共识,以鲁西黄牛、郏县红牛等为代表的中国八大黄牛及以夏南牛、云岭牛为代表的育成新品种核心区开展牛业产业文化建设热情高涨。

而与进口牛肉相比,肩负国家扶贫攻坚使命的肉牛引种项目的实施成效与社会期望值之间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在于外来品种对于国内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强,生产与消费之间缺乏有效连接,难以形成品种和品牌优势,集中表现出“有价而无市”的矛盾特征。

4 2019年我国肉牛产业前景展望4.1 肉牛业市场行情持续利好2019年,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价格峰值将进一步刷新历史记录。

由于架子牛行情居高不下,预计育肥牛价格在消费淡季(4-8月份)的回落幅度也会随之减小,而牛肉消费量依然会遵循典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受产能不足、牛肉走私打击力度持续加大及东南亚有限牛源持续消耗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肉牛业供需平衡关系将日益趋紧,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跌的几率极小(不排除由疫病风险带来行情变化的可能性),肉牛业已全面步入“高价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