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发展肉牛产业优势独特

合集下载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摘要: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一)调研组织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

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 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

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肉牛产业升级之路

肉牛产业升级之路

肉牛产业升级之路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4年第7期文 / 本刊记者刘学威丰都是肉牛之乡,肉牛养殖是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支柱产业。

丰都按照“总部在丰都、基地在全国、市场在全球”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年规范化、两年产业化、三年市场化”的工作要求,突出抓项目、抓精品、抓示范,着力推进标准养殖、多样开发、无害处理、品牌经营、依法监管,力争到2016年建成肉牛全产业链,形成以丰都为核心,联动周边、辐射全国的“牛都”总部经济大格局。

总部在丰都高举生态涵养大旗,丰都肩负加快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速了建设中国肉牛之都的步伐,推动肉牛产业走集约、生态、循环发展之路,有利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生态涵养、促进转型发展。

肉牛产业是丰都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百姓致富的殷实产业、丰都发展的品牌产业,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走在全市前列,现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肉牛产业各环节的全产业链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2013年,全县成功培育肉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级龙头企业8家,45%的农户参与肉牛产业发展,肉牛存栏21.95万头,出栏11.05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15.1亿元。

这样的成功升级不禁让人好奇,它是如何在丰都实现的呢?以前,丰都肉牛养殖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

直到后来大批企业的入驻,成就了肉牛产业的升级转型。

2009年,民营企业家、IT老板秦亚良在考察丰都肉牛产业后,随即率领其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领导团队,在丰都县成立了“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肉牛产业。

到2013年,公司存栏能繁母牛超过1400头、育肥牛超过3万头、日屠宰肉牛超过300头,有效支持当地1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丰都是块宝地,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非常适合养殖优质的肉牛”,秦亚良这样谈到。

丰都兼具天时地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全县海拔176米至1999米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1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可解决北方养牛“越冬难”和“掉膘”的问题;全县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143.4万亩,农作物秸秆年产量30万吨,加上人工种草和果渣、糟粕等附产物利用,总载畜量达50万个黄牛单位;具有发展种草、养牛优越的自然条件。

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甘奕;李洪军;王珺;贺稚非【摘要】重庆市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水源充足、牧草资源丰富,素有黄牛养殖传统.该县拥有亚洲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标准化1.5万头肉牛育肥场,具有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础.目前,丰都县正全力打造“中国肉牛之乡”,并以肉牛作为农民万元增收的主导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对丰都县肉牛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作综合阐述.【期刊名称】《肉类研究》【年(卷),期】2012(026)007【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肉牛;丰都;现状;发展【作者】甘奕;李洪军;王珺;贺稚非【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肉牛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1],也是丰都农业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自2000年实行黄牛改良策略以来,丰都县肉牛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仅2011年,全县肉牛存栏24.3万头,出栏12.5万头;丰都县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区肉牛养殖核心区,并被国家农业部纳入“全国肉牛优势产区”,丰都牛肉也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

1 丰都县肉牛业发展潜力1979年改革开放,我国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但肉牛养殖长期处于低潮[2]。

从消费来看,牛肉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及低胆固醇的特点,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人均牛肉消费4.7kg左右,与世界人均消费约10kg相比,仍存在约1倍的差距;随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牛肉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消费市场空间广阔[3-5]。

近年来,牛肉的消费量总体也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且牛肉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高端牛肉售价惊人。

另外,由于近年肉牛存栏量及犊牛数量下降,美国2012年的牛肉产量预计减少5%,也将带动全球牛肉贸易增长[6]。

我国现已引进世界上优良肉牛品种,且作为非疯牛病疫区,牛肉有良好出口环境及机遇。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养牛业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肉牛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肉牛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开展现状1.我国肉牛生产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

其中,肉牛业也有很大开展,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

1980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32.2万头,产量仅26.9万吨;某某年,牛出栏5602.9万头,牛肉产量到达750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

某某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

肉牛产区分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阔农区。

到某某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

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

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

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进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

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

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缺乏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

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

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

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

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生产本钱与效益。

我国牛肉平均社会净收益为1.22元,即生产每千克牛肉将获得1.22元的利润。

关于大力发展枝江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枝江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4 4 3 2 0 0 )
2 . 4 建 设 标 准 化 养 殖 体 系
1 指导思想和发展 目标
1 . 1 指导 思 想 以党 的十 八 大 精 神 为指 导 ,按 照科 学 发 展 观 要 求 ,优 化 区 域 布局 ,转 变 生 产方 式 ,强 化政 策 扶持 ,构 建饲 草供 应 、 良种 繁 育 、标 准 化生 产 、产 业 化经 营 、科 技 支撑 和疫 病 防 控质 量 安全 六
良种 率达  ̄ U 7 0 %以上 。

2 . 3 建设 饲草 饲料 供 应 体 系 是 在 问安 、 t星 台 、百 里洲镇 推 进 “ 粮 改 饲 ”试 点 。引 导 规模 养 殖场 ( 户) 流 转 土地 种植 青 贮玉 米 、饲料 油 菜 ,鼓励 养 殖 业 主与 农 户签 订种 植 订 单 ,降 低养 殖 成本 ,增加 土 地收 益 。二 是 大力 开 发 利用 酒糟 、棉 菜粕 资 源 。推 广酒 糟育 肥 综 合配 套 技术 , 发挥 比较成 本 优势 ,提 高养 殖效 益 。i是 大 力推 进农 作 物秸 秆 饲 3 政策保障 料化 利 用 ,进 一 步完 善青 、刈割 、打包 、粉碎 等 设施 设 备 ,提 3 . 1 加 强组 织 领导 高农 作物 副产 物综 合 利用水 平 。 是 成立 由分管 领导 任组 长 的 肉牛产业 发展 ( 下转第 1 6 页)

是 积极 引 导散 养农 户 向适 度 规模 户 转变 ,支持 现有 肉牛 养 殖场 ( 户 )扩大 生 产规 模 ,鼓 励 社会 、工 商 资本 和返 乡创业 人 员 发展 肉牛养 殖 。按 照 “ 农 户家 庭 适度 规模 ,年 收入 1 0 万 元 ” 的原 则 ,大力推 广 肉牛 “ 1 2 1 0 ”模 式 ,即农 户建 设 l 栋 标准 化牛 舍 ,饲 养l 2 头 能繁 母 牛 ,年 出栏 1 0 头 育 肥牛 。鼓 励 规模 养 殖场 ( 户 )采 取托 管 、代 管或 寄 养 等方 式 ,带 动贫 户 增 收致 富 。二 是 积极 鼓 励规 模 养殖 场 创建 省 级 以上标 准 化示 范 场 ,实 现畜 禽 良种 化 、养 殖设 施化 、生 产规 范化 、防疫 制 度化 、粪 污 无 害化 。 ̄ 2 0 2 0 年, 创建 省级 以上 肉牛标 准 化示 范场5 个。 2 . 5 建 设 产业 化 经 营 体 系 是 加 快培 育 新 型农 业经 营 主体 ,着力 培 育丰 联 往沃 、东 易 日盛 、兴茂 等 肉 牛场 形成 带 动产 业发 展 的龙 头 企业 ,提升 引领 产 业转 型 升级 的 能 力 。加强 专业 合 作社 建 设 ,规 范合 作 组织 管 理 , 提 高服 务社 员 能 力 ;大力 发 展养 殖 大户 和 家庭 牧场 ,提 高专 业 化 生 产 和规模 化 经 营水 平 ,努 力形 成 以专 业合 作 社 为纽 带 、养 殖 大 户 和家 庭牧 场 为 主体 、龙 头 企业 为 引领 的新 型 农业 经 营体 系 。 二 是 努力 构 建多 元 化社 会服 务 体 系 。推 广 “ 企业 带 动 、农 户参 与 、 协会 统 筹 、金 融 服务 、保 险 兜底 、政 府帮 助 ” 的多方 合 作模 式 , 完 善利 益 连接 机 制 。努 力使 龙 头企 业 与家 庭牧 场 、种 养 大 户等 市 场 主体 结 成互 利 双赢 的产 业 联盟 ,形 成种 、养 、宰 、加 、销 联 动 的全产 业 链发 展 模式 ,不断 提 高生 产 组织 化程 度 和产 业 化经 营 水 平 。 三是 大力 实 施 品牌 经 营战 略 ,加 快培 育 “ 一 品 良牛 ” 品牌 , 提 高 消费 者市 场 认可 度 ;积 极扶 持 龙 头企 业等 市 场 主体 创 建品 牌 商 标 ,推 动 品牌 畜牧 业 发展 。四是 建设 完 善 肉牛 交 易市 场 ,充 分 吸纳 宜 昌至全 国的优 质 资 源 ,为 肉牛 产业 发展 创 造 条件 ;仙 女 、 安 福寺 等 肉牛发 展 的重点 乡镇 建成 1 ~ 2 个年 交易 能力 达3 万头的肉 牛 批 发交 易市 场 ,用 大 市场 、大流 通 带动 大 基地 发展 ,用 大基 地 的发 展推 进 大市 场 建设 。五是 积极 发 展休 闲文旅 产业 ,拓 展产 业 链 条 ,依 托 牛 郎山 牛业 特 色小 镇 ,打 造现 代 农业 体 验 园 区 、牛文 化 主题公 园以及 具有 特色 的镁 饮 文化 产 业 ,推动 三产 融合 发展 。 2 . 6 建 设 科 技 支 撑 体 系 是 实施 创 新发 展 。依 托 湖北 省 丰联 佳 沃农 业 开发 有 限公 司 的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T作站和陈焕春院士专家T作站 , 建立 技术 研 发 中心 ,重 点 开展 品种 资源保 护 与 开发 、酒 糟 高效 利 用 、优质 高 端 牛 肉生产 、精深 加 T等 高新 技 术 的研 究与 应 用 , 占 领产 业发 展 制 高点 ,努力 实现 创新 驱 动 发展 。 二是 大 力开 展科 技 培训 。加 强科 技 成 果转 化 应用 ,建立 技 术 服务 团 队 ,普 及 推广 良 种 繁 育 、标 准化 养 殖 、种 草养 畜 、秸 秆 青 、疫 病 防控 等 实用 技 术 ,提 高科 学 养殖 水平 。大力 推 广秸 草搭 配 、青贮 饲料 防霉 变 、 全混 合 日粮 、牛羊 配合饲 料 等技术 ,提高科 学养 殖水 平 。 2 . 7 建 设 疫 病 防控 和 质 量 安 全 体 系 是 加 强 疫 病 防 控 体 系 建 设 ,严 格 落 实 源 头 防 控 、 监测 预 警 、检 疫监管 、应急 管理等综 合 防控措施 ;强化流通 环节动 物卫生 监督 ,完善 免疫 、隔离 、扑杀 、无害化 处理机 制 ;把 好产地 检疫 、 屠宰检 疫关 口 ,推 动 肉牛 产业化 集群建 立生物 安全 隔离 区。二是 加 强质量 安全 监管 ,落实养殖 场 ( 户 )、加工企 业主体 责任 ,加大 对 饲料 、兽药 等投入 品 的监 管 ,严 厉打击 违法违 规行 为 ,加 快建设

夷陵牛从无到有的实践探索

夷陵牛从无到有的实践探索

沈洪学.夷陵牛从无到有的实践探索[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52-54.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中央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2015年10月起,湖北省宜昌市仅用1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宜昌本地黄牛品种——夷陵牛的资源挖掘和鉴定工作,2018年1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637号公告,正式把夷陵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成为中国第55个黄牛品种,实现了夷陵牛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为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种质基础。

1三大特征突出夷陵牛品种特色1.1“两黑一笋”体现夷陵牛外貌特征夷陵牛体型中等,外貌基本一致,毛色主要以棕黄色、板栗色、黑色为主,公母牛均有角,头清秀且稍长,腰背比较平直,腹部圆大,尻下斜,尾帚大过飞节。

公牛头颈粗短,肩峰较高,母牛头颈细长,肩峰较小,最主要的特征是“两黑一笋”,即黑眼圈、黑鼻镜、笋角[1]。

夷陵牛的中心产区在宜昌市,适合在夷陵区、枝江市、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养殖[2]。

1.2雪花牛肉呈现夷陵牛肉质特征夷陵牛雪花牛肉脂肪沉积于红肉中,红白相间,雪花纹理分布均匀且稳定,大理石花纹,呈白色雪花状,光泽度高、肉质细腻、纹理清晰、柔软多汁、富有弹性,口感柔嫩,并有特殊的香味和鲜味。

夷陵牛雪花牛肉外脊、眼肉、上脑等肉块肌雪花状脂肪含量可达A3级以上。

在育肥期间,夷陵牛尽可能采食高能量低蛋白质的饲料,加速脂肪沉积,加工分割后,需要进行排酸处理,以确保产出优质的雪花牛肉,保持肉质的鲜嫩度。

夷陵牛雪花牛肉品质已达A4级别,A2、A3、A4级的雪花牛肉年产量可达20t ,产值达2000万元。

2020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夷陵牛雪花牛肉荣获最具特色奖和最具效益奖2项大奖。

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北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畜牧兽医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产业。

肉蛋奶是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有关规划精神,加快推进畜牧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生产科学高效、产品供给安全、产业绿色生态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力争湖北畜牧业走在全国前列,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湖北畜牧业有效克服了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环境资源约束、市场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与完善产业链相结合,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864.8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307.1万吨、193.1万吨、13.4万吨。

生猪产能恢复持续向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恢复到常年水平的83.8%和86.6%o二是产业质量稳步提升。

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57.4%,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8家,获批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8家、肉牛核心育种场2家、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家。

饲料产能规模达2000万吨,屠宰能力在450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三是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

全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生鲜乳抽查合格率达到99%以上,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1年保持在100%,饲料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合格率达到97%以上,国家兽药残留监控、“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专项监测的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生猪屠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全省共清理淘汰了55%的小规模生猪屠宰企业,生猪屠宰企业总数由651家压缩到300家以内。

放心肉市场占有率达到98%,5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是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某县关于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关于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关于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现状概述某县地处农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目前肉牛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据调研数据显示,该县肉牛养殖户数量约为200户,肉牛养殖面积约为1000亩。

养殖户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较小,产能相对较低。

二、市场需求与金融支持该县居民的肉类消费需求较大,目前肉牛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要想发展肉牛产业,首先需要保证市场需求的满足。

此外,为了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可提供低息贷款,以支持养殖户的扩大产能。

三、技术支持与培训肉牛养殖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该县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

此外,可以引进一些肉牛养殖技术专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养殖效益。

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发展肉牛产业,该县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修建规范的肉牛养殖场,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备支持。

其次,需要改善肉牛养殖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正常的生产运营。

五、品种改良与疾病防控目前该县的肉牛品种较为单一,缺乏优质的肉牛种源。

因此,有必要引进更好的品种,提高肉牛养殖的效益。

同时,肉牛疾病防控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农业部门应加强对肉牛疾病的防控工作,减少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六、市场营销与推广在发展肉牛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与推广工作。

可以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建立肉牛产地与加工企业的耦合关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农业展览会、农产品推介会等方式,推广该县的肉牛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七、政策与资金扶持为了引导和推动肉牛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需出台。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减免、补贴和奖励等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肉牛养殖。

另外,相关资金机构可以加大对肉牛产业的资金扶持,提供贷款和投资支持。

八、总结与建议某县的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为了加速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市场需求满足、技术培训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与疾病防控、市场营销与推广、政策与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