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大纲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机械原理是一门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结构化的学习指导。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1.2 课程代码:MEP1011.3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1.4 先修课程:近代物理学、高等数学、工程力学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理论,了解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理解刚体和弹性体的力学行为,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 熟悉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力学计算、力学模型建立和实验数据处理等。
- 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
2.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极探索和应用机械原理知识。
-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理论教学:- 刚体力学:刚体的平衡条件、转动定律、角动量和动能等。
- 弹性体力学:胡克定律、弹性形变、应力应变关系和材料破坏等。
- 静力学:平面定位问题、静摩擦力和斜面问题等。
- 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动量、碰撞和转动惯量等。
3.2 实验教学:- 使用力学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 开展机械原理实验,如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胡克定律的验证和静力学问题的实验验证等。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 采用教师讲授、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2 实验教学:-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绪论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学:①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②机构的组成原理;1、机构的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①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②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③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福州大学814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福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二、招生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基本内容一(机械原理部分):1. 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瞬心法;平面Ⅱ级机构运动分析矢量方程图解法或杆组法。
3.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机构力分析基本概念;构件惯性力确定之一般力学方法和质量代换法;移动副、转动副中摩擦力和总反力确定;考虑摩擦时机构受力分析。
4. 机构的效率和自锁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机械自锁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
5. 机械的平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分析和计算。
6.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等效构件、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等效质量、等效力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7. 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及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图解法。
8.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基本概念;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图解法;画图求解凸轮机构基本参数;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
9. 齿轮机构直齿、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基本概念及相关尺寸、参数计算;渐开线齿廓齿轮切齿原理、根切现象、避免根切方法;变位齿轮基本概念及其计算;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基本概念。
10. 齿轮系轮系分类;各类轮系传动比及相关参数计算。
11. 其他常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其他常用机构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二(机械设计部分):1.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要求、设计准则。
2. 机械零件强度了解材料的疲劳特性,熟悉材料的疲劳曲线;了解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会分析、会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掌握各种应力状态下,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接触强度计算方法。
3. 摩擦、磨损及润滑了解摩擦的几种状态以及磨损的几种形式;了解流体润滑原理。
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武汉理工考试大纲

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武汉理工考试大纲
对不起,由于技术限制,我无法一次完成5000字的文章。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大纲和一些内容段落的建议,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撰写你的文章。
标题:《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武汉理工考试大纲深度解析》
一、引言
(在这部分,你可能想讨论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并引入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在武汉理工大学中的地位。
)
二、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概述
(在这部分,你应该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例如动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等,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主题对于理解机械工程是重要的。
)
三、武汉理工考试大纲详述
(这部分应该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你需要详细介绍考试大纲的内容,包括各部分的权重,重点和难点。
你也应该讨论一下这个考试大纲是如何反映课程的学习目标的。
)
四、如何准备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试
(在这部分,你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复习策略和技巧。
例如,你可能会推荐学生做一些过去的试题,或者参加学习小组。
你也可以分享一些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的方法。
)
五、结论
(在这部分,你可以总结一下你在文章中讨论的主要观点,并对那些正在准备96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试的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
六、参考文献
(列出所有引用的资料来源,以供读者进一步阅读。
)
希望这个大纲可以帮助你开始写作。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帮助,比如具体的内容段落或者某个部分的详细写法,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一、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 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机械原理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刚体运动学
1. 刚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 刚体平面运动学
3. 刚体空间运动学
4. 坐标系的选择和变换
三、力的作用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重力和惯性力
3. 弹性力和摩擦力
4. 合力和分力
四、平衡分析
1. 平衡概念和条件
2. 刚体平衡
3. 力的平衡
4. 物体稳定性
五、动力学基础
1.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 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
3. 机械功和机械能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六、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1. 机械系统运动学的概念和方法
2.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3. 机械系统的能量和动量守恒
七、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分析
1. 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机构的结构、运动和分析
3. 常见机构的应用
八、机械传动的基础理论和分析
1. 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
2. 常见机械传动方式的结构和特点
3. 机械传动的分析和设计
九、其他机械原理相关知识
1. 流体力学基础
2. 热力学基础
3. 控制理论基础
4. 机械原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以上是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以上知识,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机械原理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方法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1.1机构运动分析1.1.1机构及其类别1.1.2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方法1.2力学1.2.1力的基本概念1.2.2力的平衡条件1.2.3力矩和力偶1.3惯性原理1.3.1牛顿定律1.3.2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1.4动力学1.4.1运动学方程1.4.2动力学方程2.机械设计方法2.1机械设计原则和方法2.1.1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2.1.2详细设计和验算2.2零件设计与选择2.2.1零件的构造和功能2.2.2零件的材料选择和参数设计2.3设备设计与选择2.3.1设备的选型和配置2.3.2设备的布置和结构设计2.4数字化设计技术2.4.1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4.2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3.1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1.1案例选取和分析3.1.2案例分析的步骤和方法3.2机械设计实践3.2.1机械设计实践任务的布置和安排3.2.2实践过程中的设计和验算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
2.实践法:设置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任务,通过实际的设计与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和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每章节结束后进行课堂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估。
2.设计作业:设置机械设计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与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包括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力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任务、要求和流程。
2.力学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的基本定律、力学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3.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质、选择和应用。
4.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
5.相关软件的使用,包括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编码:10S1107D、10S4107D课程类别:集中实践教学总学时:2周总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1、课程性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学过的数学、机械原理课程等基本原理,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应用于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及改进中,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2: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具有机构选型组合及运动方案表达确定的能力,并能够结合文献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信息综合独立地归纳、总结和凝练问题,并判断先验的局限性的能力。
课程目标3: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力的传递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4: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报告、图纸、设计文件等技术语言,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课程目标5: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具有能够承担多学科团队中负责人、团队成员及个体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入学考试是为招收机械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
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机械原理部分:
一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做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质量代换法
1.用图解法做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四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3.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五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2.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六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2.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七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3.变位齿轮概述
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5.蜗杆传动
6.圆锥齿轮传动
八齿轮系及其设计
九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及其设计
十机械的平衡
1.刚性转子的平衡及计算
十一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 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机械设计部分:
一总论
1)疲劳极限应力图
2.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3.摩擦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
二联结
(一)螺纹联结
1.螺栓联结的拧紧和防松
2.单个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螺栓组联结的受力分析
4.提高螺栓联结强度的措施
(二)键、花键、销、成形联结
三传动
(一)带传动
1)作用力分析
2)带的应力
3)弹性滑动、打滑和滑动率
(二)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2.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三)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和结构
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计算
3.蜗杆传动受力分析和效率计算
(四)链传动
1.概述
2.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3.链传动的受力分析
四轴、轴承、联轴器
(一)轴
1)轴的分类
2)轴设计的主要问题
(二)滑动轴承
1.概述
2.滑动轴承材料
3.液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式
(三)滚动轴承
1 滚动轴承的力分析、额定失效和计算准则
2 滚动轴承的动载荷和寿命计算
3 基本额定动载荷和基本寿命计算
4 成对安装角接触轴承的计算特点
5 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机械原理部分(75分)
选择题(27 %)
设计和分析题(60 %)
计算题(13 %)
机械设计部分:(75分)
选择题(13 %)
填空题(27 %)
简答题(27 %)
设计和分析题(20 %)
计算题(13 %)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可以多本)
1.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陈铁鸣主编,机械设计(修订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