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防治[1]

合集下载

地方氟中毒实施方案

地方氟中毒实施方案

地方氟中毒实施方案地方氟中毒是一种由于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所引起的慢性中毒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氟中毒的发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地方氟中毒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利用各类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公众传达有关地方氟中毒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摄入过量氟化物对健康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

二、加强监测和检测。

建立健全的地方氟中毒监测体系,对易发地区和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

及时发现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三、控制饮水源中氟化物含量。

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控制饮水源中氟化物含量,确保饮水安全。

对于氟中毒地区,可以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如使用氟吸附树脂、氟化物沉淀剂等,降低水中氟化物含量。

四、改善饮食结构。

引导人们合理膳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氟食品的摄入,如茶叶、海产品等。

避免过量食用含氟食品,减少摄入氟化物的途径,降低患病风险。

五、加强医疗保健。

加强对氟中毒患者的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氟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和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六、加强政府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氟中毒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加大对氟中毒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地方氟中毒防治水平。

七、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地方氟中毒的科研和技术支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推动氟中毒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总之,地方氟中毒是一项涉及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氟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健康。

希望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地方氟中毒防治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核心信息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核心信息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核心信息1.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茶等介质摄入过量氟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中毒病变。

地氟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

2.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和饮茶型。

3.饮水中氟化物超标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4.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炉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

5.高氟砖茶和特殊的饮食砖茶习惯(奶茶、酥油茶、砖茶水等)是导致病区居民氟摄取过量而发生氟中毒的原因。

6.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大型集中式供水氟含量限值为1.0mg/L,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氟含量限值为1.2mg/L。

我国砖茶含氟量标准规定,砖茶含氟量不超过300mg/kg。

7.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8.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

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瘫痪。

9.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深水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地面水,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铝试剂、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化学除氟,也可用电渗析、反渗透等物理降氟方法。

10.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炉改灶,改变传统的敞炉敞灶燃煤习惯,必须保证炉灶要有烟囱和炉盖,或使用电等清洁能源;不要将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密闭储存食物,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11.对于长期大量喝砖茶而导致的饮茶型地氟病,主要的防治办法就是不喝劣质的砖茶。

12.目前尚无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的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1
——饮用高氟水的危害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人们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的致病因子——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高氟水指在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1.0mg/L,饮用高氟水很容易引起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种高氟环境中,长期过量摄入氟引起机体慢性中毒的改变,主要影响人体的硬组织,包括牙齿、骨骼,临床表现最明显的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对于牙齿的损伤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而且会影响到咀嚼和消化功能。

氟斑牙在牙齿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斑点,斑点扩大后牙齿失去光泽,明显时呈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纹。

严重者牙面出现浅窝或花样缺损,牙齿外形不完整,往往早期脱落。

氟骨症一般多发于成年人,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严重的可以致残。

氟骨症表现为腰腿痛、关节僵硬、骨骼变形、下肢弯曲、驼背,甚至瘫痪。

妇女因骨盆变形而造成难产。

——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饮水型氟中毒应以改水降氟为原则。

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常用的方法有:人工降氟(沉降)法有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及骨炭法等;改用低氟水源,如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打低氟的深井以及收集、储备天然降水等;进行防氟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等。

(二)第二级预防: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咨询电话:6736120
2010年3月20日
凤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性氟中毒1

地方性氟中毒1

饮水型氟中毒的地域分布特征

通过饮用高氟水而引起氟中毒的病区为饮水型
氟中毒病区,是我国地方性氟中毒最主要的病区类 型。病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广大的平原地区。

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程度与饮水含氟量之间有 高度的相关性,水氟含量越高,饮用时间越长,病 情就越重。

按高氟水的来源和成因不同,饮水型氟中毒病 区又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地域分布

饮茶型氟中毒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四川 省阿坝州壤塘县发现的一种特有的呈地方性流行的 氟中毒类型,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 这类病区的特点是饮水氟和粮食、蔬菜氟含量 不高,也没有明显的氟工业污染。高氟砖茶和特殊 的饮食砖茶习惯(奶茶、酥油茶、砖茶水、糌粑等) 是导致病区牧民氟摄取过量而发生氟中毒的原因。 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内蒙、甘肃、宁夏、 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



在相同暴露条件下,氟骨症也无种族差异。
地方性氟中毒的时间分布特征

地氟病的发生主要与氟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机体 内蓄积量、生长发育规律、个体易感性及生活习惯等 有关,而与季节、年份没有明显关系。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气候炎热高水氟地 区,人们饮水量大,摄氟量多,病情重于水氟含量相 同的气温较低地区;燃煤型地氟病恰相反,在高海拔、 气温低的地区病情重,这与当地燃煤量多,户外活动 少,从食物、空气摄氟量较多有关。
我国地氟病的类型与分布



在我国,除上海市和海南省外,其他省(直辖 市、自治区)均有病区。 我国病区类型复杂,不仅有饮水型病区,还有 我国独有的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病区。我国地氟病 重病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饮水型病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燃煤污染型病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湘、鄂 两省。 饮茶型病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地方病氟中毒宣传知识

地方病氟中毒宣传知识

地方病氟中毒宣传知识
地方病氟中毒是一种由环境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引发。

在儿童中,氟斑牙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缺损、着色,并呈现出浅黄、黄褐、深褐或黑色等不同程度的颜色。

在成人中,氟骨症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性酸痛,功能障碍,即氟骨症,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

地方病氟中毒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改换水源:如果更换水源有困难,可采用饮用水除氟的方法来降低氟的摄入量。

集中式供水可用混凝沉淀法和活性氧化铝法,分散式供水可直接加入碱式氯化铝0.5g/L,其它明矾法、骨灰法、电渗法也可以降低水中氟含量。

2. 改良炉灶:少用或不用含氟高的煤作为室内燃料,改进室内燃煤方式,加强排烟措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3. 控制食物氟污染:改良食物干燥方法,避免烟气直接接触食物。

4. 综合措施:改造盐碱土壤、疏通河道、植树造林,减少氟化物积蓄。

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蛋白质和新鲜蔬菜,增强体质和抗氟能力。

读《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有感1

读《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有感1

今天, 我读了《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这本书, 很受教益。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

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们喜欢在冬天敞开煤炉烤火, 这样烤着火是最舒服的。

我们还喜欢边烤火, 边在火炉上烤红薯。

在没有读《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这本书前, 我们都认为这没有什么, 这个是我们父亲辈们留下来的习俗。

但是, 当我今天读了这本书之后, 我就知道了“氟”这种物质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它能使我们生病, 生了病之后不可治疗, 对人身体的破坏是永久性的。

但是氟中毒可以预防, 只要我们讲究注意烧煤的方法, 比如将煤炉进行改造, 安装烟囱, 将煤烟排出室内, 我们氟中毒的机会就降低了好多。

晚上, 我一定要将今天学到的有关氟中毒的知识告诉我的父母亲, 让他们马上做好预防氟中毒的措施, 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

我的奶奶今年60岁了, 她从不抽烟, 但是她的牙齿又黄又黑, 我以前总是好奇, 为什么奶奶的牙齿又黄又黑, 而我的是白白的, 多次问奶奶, 她也不知道。

今天, 我读了《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这本书, 对奶奶牙齿为什么又黄又黑找到了答案。

我们家乡盛产煤炭, 居民都以煤炭来生火煮饭、取暖。

但是我们这里的居民根本不知道烧煤会使人有氟中毒的可能, 所以, 对烧煤氟中毒一直没有采取什么预防措施。

这本书中说, 氟中毒的表现是牙齿变黄变黑;腿、背慢慢变弯, 蹲不下去, 手伸不直, 弯腰驼背。

结合这些知识和我奶奶的身体状况, 我觉得我奶奶就是氟中毒。

晚上我要回去问问奶奶, 看我的猜想是正确的吗?今天,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怎样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课。

通过这节课, 我对氟中毒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氟中毒就是长时间在室内吸进含氟的空气和吃进很多含氟的食品而得的一种病。

这个病是由于敞煤炉燃煤、烘烤粮食和干菜引起的。

这种病可防不可治, 一旦得了这种病的话, 后果会很严重。

人的牙齿变得看上去像一个个快用完了的粉笔头。

要不了多久, 食物、口腔中有颜色的东西粘在上面, 牙齿就变黄变黑, 这些脏东西不像正常牙齿那样刷牙就可以刷掉, 再往后牙齿表面就会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坑坑。

平凉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平凉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平凉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

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牙齿损伤的表现称氟斑牙,主要表现为儿童牙齿出现斑釉、着色或缺损改变。

骨骼损伤为主表现称氟骨症,主要表现为成人出现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功能障碍等。

严重者表现弯腰驼背,甚至瘫痪。

二、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史本病历史已经很悠久,在人类远古祖先生活时代可能已存在。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已发现在由猿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许家窑人化石上的慢性氟中毒遗迹。

该文献记载,在左中门齿冠唇面和犬齿的齿冠基部有明显的黄色小凹坑,认为“这是氟性斑釉齿病症的遗迹”。

许家窑遗址地质时代距今在10万年以上,这大概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地氟病遗迹。

此外,山西襄汾县曾出土10万年前“丁村人”的氟斑牙化石。

我国三国时代魏国的嵇康在其所著《养生论》中提及“齿居晋而黄”,这可能是涉及氟斑牙与水土关系的最早文字记载。

如今的山西省仍是我国地氟病的历史重病区。

在国外曾对阿拉伯湾巴林岛公元前250-公元250年间的尸骨与牙进行古生物病理学研究,发现一些标本有氟斑牙和氟骨症的现象。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分布地氟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很广,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在我国,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开展地氟病流行病学调查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但调查报告为数极少。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调查,基本查清了地氟病在我国的分布。

本病在我国分布面非常广泛,除上海和海南省外,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

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在除嘉峪关外的13个市(州)的57个县(市、区),平凉市崆峒区、庄浪县、静宁县三县(区)为地氟病病区,其他各县(区)目前还未发现有本病流行。

四、地方性氟中毒是怎样发生的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PPT课件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PPT课件

新技术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编辑、人工智 能等,其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领域的应用 前景广阔。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防治工作 的精准度和效率,为解决地方性氟中毒问 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地方性氟中毒问题。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可以加速防治 工作的进展,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水平。
案例概况
简要描述案例的基本情况,如涉及的地域、人群、氟暴露情况等。
案例分析
氟暴露途径分析
分析案例中人群氟暴露的主要途径, 如饮水、食物、空气等。
健康影响分析
分析案例中氟中毒对人群健康的实际 影响,如牙齿、骨骼、神经等方面的 损害。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总结
总结案例的主要发现和特点,如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等。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则是减少氟摄入量、促进体内氟的排 泄和对症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使用降氟药物、进行口腔卫生 保健等。对于严重病例,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
04
地方性氟中毒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来源
介绍案例的来源和背景,如某地区、某时间段内的调查数据或实际案例。
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中度氟中毒
可能出现肾脏损伤、骨质 疏松等症状,同时伴有神 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表 现。
重度氟中毒
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骨 折、瘫痪等严重后果,甚 至危及生命。
03
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与防 治
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当饮水氟含量超过1.0mg/L,或粮食、 蔬菜等摄入的氟含量超过3.5mg/天时,即可判定为地方性氟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地氟病的预防与控制
1、改良炉灶,烟囱伸出屋外,密闭使用。 2、有用敞炉灶煤火烘炕、干燥粮食、辣椒及其他食品,而 要用自然干燥、日晒和晾干的方法干燥。
3、粮食和辣椒干燥后应放在远离厨房或炉灶火或煤烟不易 熏到的地方,最好放在容器内或袋子内密闭贮存。
4、粮食和辣椒在烹煮前淘洗,去除烟渍。 5、居室应与厨房或炉灶分隔开,各占一室。 6、改变燃料结构。
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如不及时控 制和消除病因,氟蓄积在体内的量越来越多, 对骨骼的损害也会越来越重,最终导致关节变 形、活动受限,直至出现弯腰驼背乃至瘫痪,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广泛,流行于全世界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地方性氟中毒主要 有两种类型,即饮水型和燃煤型。在我国除上 海市外,其余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中 14个省为单纯饮水型病区;3个省为单纯燃煤型 病区;12个省同时是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两类 病区。
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氟的量大于3.5毫 克就会引起氟中毒。氟的急性中毒多见于特 殊的工业环境中。氟的慢性中毒主要发生于 高氟地区。因长期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的氟, 或通过煤烟污染的食物和空气摄入过量的氟 而引起,造成骨和牙的损害,即所谓地方性 氟中毒。
二、地方性氟中毒概述
地方性氟中毒,也称地氟病,是人们通过 空气、饮水、食物长期摄入过量氟引起的以牙 齿和骨骼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
氟中毒目前尚无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 防。现场研究证明,采取改良炉灶,将煤烟 排出室外,避免食物遭受氟污染等措施,能 够有效降低病区人群氟摄入量,达到控制地 氟病流行的目的。
三、云南省地氟病发生的原因
云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发生和严重流行的主要原 因是由于病区群众食用了含氟量高的食物和吸入含氟量 高的空气所致。食物和空气中的氟主要来源于生活燃煤。 云南省病区煤储藏量丰富,煤的含氟量较高,群众多以 煤为主要生活燃料,并习惯用无烟囱和无火盖的土灶或 敞炉灶烧煤取暖、炊事、烘烤粮食和辣椒。由于经济原 因,病区村民多将粉煤和拌煤泥混合使用。经检测,拌 煤泥中的氟含量也很高,甚至比煤本身高数十倍甚至上 百倍,经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氟。煤及拌煤泥中的氟在燃 烧过程中大量释放出来进入空气中,并吸附在烘炕和贮 存的粮食及辣椒等食物中。
热水镇对氟的认识
氟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F,原 子序数9。由于氟是特别活泼的元素,所 以自然界并不存在游离的氟,总是以化 合物(氟化物)的形式存在,这种特性 决定了氟的化学地理迁移能力极强,所 以氟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水、空气 中和动植物体内。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氟总量约为2—3克, 约有90%积存于骨骼及牙齿中,少量存在于 内脏、软组织及体液中。适量的氟可加速骨 骼的形成,促进生长,并维护骨骼的健康。 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有防止龋齿发 生的作用。
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防治地氟病
现在的现象: 病区村发产生了“等、靠、要”依赖思想,不能 正确使用改良炉灶。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 社会动员、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培训与健康教育 材料制作、传播活动及效果评估。 2、我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任务和职责 知识——信念——行为
云南省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 地氟病流行区。据2001年全国地方病统 计,云南省氟斑牙病例占全国燃煤型地 氟病流行区氟斑牙病例的1/2以上,氟骨 症病例数占1/3以上。
氟中毒引起病人骨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 响生活及劳动、生产能力,重者甚至完全丧失 劳动和生活能力。在一些重病区,许多家庭因 病致贫、因病返贫,贫病交加,恶性循环,生 活十分艰难。
四、地氟病的危害
氟对肌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它主要损害牙齿 和骨骼,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但也损害肌体其他 组织和器官(比如:心血管、消化、周围神经和肌 肉等系统的损伤)引起全身性疾病。
患氟骨症的病人常常感觉腰部、背部和四肢关节疼痛、麻木和 僵硬。上肢发生病变时肘不能伸直,手摸不到同侧肓端,有的手不 能经后枕部摸到对侧耳朵,严重时不能梳头和洗脸。下肢发生病变 时病人行走不便,下蹲时足跟不能着地,严重时下蹲困难或完全不 能全蹲,甚至行走困难。有的病人下肢骨骼变形呈O型腿、X型腿或 剪刀腿。脊柱发生病变后病人颈部活动受限,如不能低头;严重时 腰部僵硬不能活动,呈板状腰弯腰驼背。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因 骨骼严重病变而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基本上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