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

合集下载

论文:地氟病的防治

论文:地氟病的防治

北票市地方病----地氟病的症状分析与防治地方病,顾名思义,是指局限于某些地区、具有区域性特点的一类疾病。

在辽宁省朝阳的北票市几种主要的地方病中,地氟病是当前最为严重的一种。

地方性氟病是因为饮食高氟的水或食物引起氟过量,人体氟和钙结合生成氟化钙沉淀于骨骼和软组织中,造成血液中钙含量降低,使骨质硬化,引起骨细胞的代谢障碍,形成牙齿钙化或牙釉质受损,甚到骨骼变性和坏死。

它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受害人群轻者出现氟斑牙,重者出现"氟骨症"。

患者二十多岁时已是一口黄褐色牙齿,到四十岁时以后则牙齿早早脱落、骨质疏松、关节肿痛,病情特别严重的可以让人瘫痪。

症状:1.氟斑牙2.氟骨症分析:(一)自然因素我市位于辽宁省西部,人口63万,其中农业人口43万,全市总面积45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8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14条河流除大凌河、牦牛河常年有水外,其余全部为季节河谷,境内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俗有十年九旱之称。

干旱是我市农业的群灾之首,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由于地貌和地层岩性的差异,境内地表水、地下水分布不均,而且十分匮乏,在我市的北部和中西部个别乡镇的村屯,地下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2—4倍,大黑山西仓地下水含氟量超6倍以上。

由于长期饮水用高氟水,给氟病区群众身体带来很大危害,受害人群轻者出现"氟斑牙",氟斑齿患病率在85—99.6之间,重者出现"氟骨症"。

患者二十多岁时已是一口黄褐色牙齿,到四十岁时以后则牙齿早早脱落、骨质疏松、关节肿痛,病情特别严重的可以让人瘫痪。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生产、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水平等,它们对氟病发生和流行起一定的作用。

调查显示,生产和生活水平高低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

同一村寨,同饮一口井的水,有的人家由于劳动力缺乏,生活十分困难,病情就重得多。

下面是我市一患病村的真实写Array照,我市的台吉营乡四合城村碱洼子村民组。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预防知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预防知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常识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氟中毒。

一、引起原因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当地群众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

二、表现症状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

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

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

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

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

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三、预防措施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

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机体抵抗力。

目前主要是针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河、水溪、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

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

提倡喝淡茶水、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多食用汤菜,改善营养也不失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四、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识1.我们这里流行的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较高。

2.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人体造成的危害是:氟斑牙、氟骨症。

3.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最好措施是:改水。

4.自己掌握的氟中毒防治常识应该向父母和邻居讲,主要讲引起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方法等。

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

【摘要】在世界上中国是一个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情十分严重的国家疾病类型复杂病区分布广泛。

受威胁人口众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地方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机构和专业单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地氟病的研究与防治。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地氟病危害程度显著降低。

时至今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三。

人民生活从不足温饱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地氟病病情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其防治状况如何?今后对其控制目标怎样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机制? 上述问题构成了国家地氟病防治策略的主要技术内容,在本文中将对这些问题予以论述。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地方病防治策略一地域分布地方性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发现可分为浅层高氟地下型深层高氟地下水型、高氟温泉水型、高氟岩矿水型和高氟茶水型等。

二人群分布1年龄由于乳牙和恒牙以及各个牙齿的造釉细胞的发育时期不同所以对氟斑牙发病也存在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乳牙氟斑牙乳牙钙化始于胚胎期生后11个月内已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乳牙氟斑牙发生在11年月以前的婴儿。

恒牙氟斑牙7~8岁以前在高氟区出生的儿童均可受到氟的影响发生恒牙氟斑牙一旦形成终生不能消退。

当恒牙萌出以后迁入病区的儿童不会再发生氟斑牙。

氟骨症主要发生在成年人特别是20岁以后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儿童也可发病但很少。

重病区出现氟骨症的年龄可以提前。

2性别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病一般无性别差异。

但在氟骨症的类型中男女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性骨质疏松软化型较多男性硬化型较多。

3. 人群在病区居住年限氟斑牙与在病区居住年限无关。

而与在高氟区出生及生活的年龄有关。

恒牙萌出以后迁入病区的儿童基本不受影响。

氟骨症与在高氟区居住的年龄有关因为居住时间越长接触高氟环境的时间就越长。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征云中杰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它是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牙齿的损伤叫氟斑牙,对于骨骼的损伤叫氟骨症。

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

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

过量的氟不仅对牙齿、骨骼等硬组织有损伤作用,还可损伤其他软组织器官。

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离子可破坏牙釉质的正常结构,使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呈现粉笔样的白色,称为白垩;或出现着色,牙釉质呈黄色或褐色;牙质变脆,出现缺损或过早脱落。

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

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牙齿的美观,重则由于严重缺损、磨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危害健康。

氟离子对骨骼损害的主要表现是骨硬化、骨疏松、骨软化和骨周软组织及关节韧带骨化,引起氟骨症,使骨及骨关节麻木、疼痛、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氟离子可使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脊髓和椎管内韧带异常骨化,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可引起疼痛或瘫痪。

氟可使肌肉蛋白合成受到障碍,造成肌纤维数减少,肌肉萎缩,也可因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系统,引起继发性肌肉损伤。

氟可使钙调节激素发生紊乱,血钙降低,引起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高,使骨代谢紊乱。

体内的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故可对肾脏产生损伤,使肾功能降低。

高氟还可引起动脉血管中层钙化,可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高氟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抗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影响使抗氧化能力降低,加重机体损伤。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1
——饮用高氟水的危害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人们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的致病因子——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高氟水指在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1.0mg/L,饮用高氟水很容易引起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种高氟环境中,长期过量摄入氟引起机体慢性中毒的改变,主要影响人体的硬组织,包括牙齿、骨骼,临床表现最明显的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对于牙齿的损伤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而且会影响到咀嚼和消化功能。

氟斑牙在牙齿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斑点,斑点扩大后牙齿失去光泽,明显时呈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纹。

严重者牙面出现浅窝或花样缺损,牙齿外形不完整,往往早期脱落。

氟骨症一般多发于成年人,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严重的可以致残。

氟骨症表现为腰腿痛、关节僵硬、骨骼变形、下肢弯曲、驼背,甚至瘫痪。

妇女因骨盆变形而造成难产。

——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饮水型氟中毒应以改水降氟为原则。

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常用的方法有:人工降氟(沉降)法有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及骨炭法等;改用低氟水源,如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打低氟的深井以及收集、储备天然降水等;进行防氟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等。

(二)第二级预防: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咨询电话:6736120
2010年3月20日
凤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病氟中毒宣传知识

地方病氟中毒宣传知识

地方病氟中毒宣传知识
地方病氟中毒是一种由环境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引发。

在儿童中,氟斑牙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缺损、着色,并呈现出浅黄、黄褐、深褐或黑色等不同程度的颜色。

在成人中,氟骨症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性酸痛,功能障碍,即氟骨症,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

地方病氟中毒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改换水源:如果更换水源有困难,可采用饮用水除氟的方法来降低氟的摄入量。

集中式供水可用混凝沉淀法和活性氧化铝法,分散式供水可直接加入碱式氯化铝0.5g/L,其它明矾法、骨灰法、电渗法也可以降低水中氟含量。

2. 改良炉灶:少用或不用含氟高的煤作为室内燃料,改进室内燃煤方式,加强排烟措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3. 控制食物氟污染:改良食物干燥方法,避免烟气直接接触食物。

4. 综合措施:改造盐碱土壤、疏通河道、植树造林,减少氟化物积蓄。

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蛋白质和新鲜蔬菜,增强体质和抗氟能力。

预防氟中毒

预防氟中毒

整理课件
3
氟斑牙
整理课件
4
饮 水 型 地 氟 病
整理课件
5
整理课件
6
敞灶做饭
敞火取暖、烘烤粮食
整理课件
7
整理课件
8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
整理课件
9
整理课件
砖茶水熬煮过程(一般砖茶氟
含量超过300mg/kg,高者达 1000mg/kg以上。砖茶水氟 含量一般超过3mg/L)
10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习
省。 饮茶型病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整理课件
15
据2011年全国地方病统计报表数据显示:
全国有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1136个,病区村 12.36万个,受威胁人口约8907万;
全国有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173个,病区村 3.36万个,病区村人口3319万。
还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县219个,覆盖3246个乡 镇,涉及人口3105万。
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华北 平原中东部和滨海平原,水深一般在60m以上,水氟 一般在2~6mg/L,高者可达数十毫克每升。
地热水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 散在分布,水氟可达4~10mg/L。
富氟岩矿地区 主要分布在萤石矿、磷灰石矿和冰晶 石矿等富氟岩矿的出露区或开采区。
在相同暴露条件下,氟骨症也无种族差异。
整理课件
23
地方性氟中毒的时间分布特征
地氟病的发生主要与氟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机体内 蓄积量、生长发育规律、个体易感性及生活习惯等有 关,而与季节、年份没有明显关系。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气候炎热高水氟地区, 人们饮水量大,摄氟量多,病情重于水氟含量相同的 气温较低地区;燃煤型地氟病恰相反,在高海拔、气 温低的地区病情重,这与当地燃煤量多,户外活动少, 从食物、空气摄氟量较多有关。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PPT课件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PPT课件

新技术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编辑、人工智 能等,其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领域的应用 前景广阔。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防治工作 的精准度和效率,为解决地方性氟中毒问 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地方性氟中毒问题。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可以加速防治 工作的进展,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水平。
案例概况
简要描述案例的基本情况,如涉及的地域、人群、氟暴露情况等。
案例分析
氟暴露途径分析
分析案例中人群氟暴露的主要途径, 如饮水、食物、空气等。
健康影响分析
分析案例中氟中毒对人群健康的实际 影响,如牙齿、骨骼、神经等方面的 损害。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总结
总结案例的主要发现和特点,如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等。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则是减少氟摄入量、促进体内氟的排 泄和对症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使用降氟药物、进行口腔卫生 保健等。对于严重病例,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
04
地方性氟中毒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来源
介绍案例的来源和背景,如某地区、某时间段内的调查数据或实际案例。
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中度氟中毒
可能出现肾脏损伤、骨质 疏松等症状,同时伴有神 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表 现。
重度氟中毒
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骨 折、瘫痪等严重后果,甚 至危及生命。
03
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与防 治
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当饮水氟含量超过1.0mg/L,或粮食、 蔬菜等摄入的氟含量超过3.5mg/天时,即可判定为地方性氟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性氟中毒病及其防治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地氟病)是一种地方病,是由于人体摄入氟过量引起的。

人体摄入过量氟后,氟在体内蓄积,进而产生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

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的症状是: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着色及釉面缺损等,可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并导致牙齿过早脱落。

我们这个地区经常看到的黄牙和黑牙就是氟斑牙。

氟骨症的症状可表现为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关节变形,出现弯腰驼背、功能障碍乃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慢性氟中毒还可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中国,地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种:燃煤型和饮水型。

其中饮水型氟中毒涉及的人口最多,涉及范围最广。

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过高时,长期饮用,使得氟化物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因此而引起慢性氟中毒。

环渤海地区,尤其是黑龙港流域是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河北省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廊坊市、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天津静海等地均属于黑龙港流域。

小贴士:饮用水中氟的来源氟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Ⅶ族最活泼的卤族元素,在地壳表面含量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含氟矿物有150种左右。

大量的含氟矿物所组成的母岩经过风化、剥蚀、搬运至平原,使平原区部分地层中含氟矿物增多;在HCO3-、Cl-、总碱度较高时地层中含氟矿物容易释放F-至地下水中,致使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氟化物。

高氟水主要是地下水,源于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层中有高氟矿物或高氟基岩时,地下水含氟量就增高。

当以高氟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时,氟可通过饮水途径摄入人体,长期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而导致氟中毒。

饮用水中过量的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对于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详尽的论述。

这种危害包括:慢性氟中毒对牙齿的损害、慢性氟中毒对骨骼的损害、慢性氟中毒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

(1) 慢性氟中毒对牙齿的损害:慢性氟中毒对牙齿的损害表现为氟斑牙。

氟斑牙的症状是: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着色及釉面缺损等,可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并导致牙齿过早脱落。

我们这个地区经常看到的黄牙和黑牙就是氟斑牙。

(2) 慢性氟中毒对骨骼的损害(氟骨症):氟骨症的症状可表现为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关节变形,出现弯腰驼背、功能障碍乃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氟骨症可表现为骨硬化、骨软化、骨质疏松、骨周软组织化、关节退行性病变等病症。

长期饮用高氟水,易骨折。

腿疼、腰疼、背痛等症状随着饮用高氟水的时间延长而不断加重。

中央电视台2003年7月26日播出的“氟中毒危害小山村”节目中的氟骨症患者(3) 慢性氟中毒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包括脊髓及神经根损害、脑损害、内分泌腺损害、心血管损害。

对脊髓及神经根的损害:慢性氟中毒时因韧带骨化会引起椎管和椎间孔狭窄,对脊髓和神经根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造成脊髓横断性损伤,也可对神经组织造成直接损伤。

对脑的损害:氟离子可部分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蓄积造成脑损害,患者可伴有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头痛和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对内分泌腺的损害:地氟病患者常常伴有甲状旁腺增生和激素水平升高,甲状腺肿发病等病症。

对心血管的损害: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心血管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地氟病地区,且随着地氟病病情的加重呈升高趋势。

小贴士:长期饮用高氟水的过程,就是慢性氟中毒的过程。

慢性氟中毒可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其它疾病。

慢性氟中毒引起的疾病是不可逆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旦患上氟中毒病,就无法彻底根除。

所以,对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应以预防为主。

预防慢性氟中毒宜尽早开始!慢性氟中毒最明显的症状是氟斑牙。

在孩子换牙期间,如果饮用的水是高氟水,氟斑牙发病率特别高。

而一旦患上氟斑牙,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这种影响包括因美观引起的心理问题和牙齿受损引起的健康问题。

预防氟斑牙应从娃娃抓起!饮用水中氟的适宜含量是多少?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氟化物含量为1mg/L,饮用水中氟含量小于或等于这个值时,一般是安全的,超过该值即有慢性氟中毒的可能。

黑龙港流域属于氟病区,境内地下水氟含量超标情况极为普遍。

清河县境内绝大部分饮用水水源氟化物含量均超标,其中,县城自来水氟化物含量为3.7mg/L左右,约是国家标准限值的4倍。

小贴士:人们首次认识到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在1930年代,Churchill发现在饮用水中氟化物较高的地区儿童氟斑牙发病率很高。

随后以Dean为领导的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动物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氟斑牙发病率随着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增加而增加,长期饮用氟含量过高的水可导致氟骨症。

但氟斑牙、氟骨症(地氟病)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在人类远古祖先生活时代就已存在。

考古学家贾兰坡等发掘距今十万年以上的山西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发现在由猿人向早期智人过度的许家窑人化石上的慢性氟中毒遗迹。

关于氟斑牙和氟骨症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所著的《养生论》中。

其中曾提及“齿居晋而黄”。

怎么防治地方性氟中毒?1930年代,人们认识到水中过量的氟对人体的危害。

从那时起,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法。

找到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更换水源。

用含氟量低的水做饮用水供水水源。

这种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很多氟病区,除高氟地下水外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水源。

在找不到好水源的地方怎么办?那就只能用技术手段把现有饮用水中的氟去除。

人们做了各种努力,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的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但这些方法效果都很不理想。

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高氟水处理方法。

直到反渗透法出现并且技术逐步成熟、价格逐步下降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后,饮用水除氟技术才看到了曙光。

反渗透技术是目前降氟效果可以保证的唯一一种成熟的技术。

反渗透法的核心是反渗透膜。

由于反渗透膜非常精密,对原水水质很敏感。

原水水质不同,应用效果差异很大。

为了达到理想的水处理效果,就要求生产厂家根据目标应用地区水质特点开发反渗透膜和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例如,对于原水是含盐量高的水,要求的工作压力就很高,生产的反渗透膜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对于原水硬度较高的情况,就需要充分考虑结垢造成反渗透膜堵塞的问题。

而一般的生产厂家,目前很难做到这一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了饮水安全工作,把高氟水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解决。

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专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劣质地下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制”课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是课题的参加单位。

其中,“高氟水处理技术”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完成。

课题开展了多种技术研究,取得的成熟的成果是“反渗透法除氟技术”。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特点,研制了适合当地水质条件和应用条件的反渗透膜,并和行业领先的企业合作,生产出了适用于不同使用条件的产品,包括适合于以家庭为单位使用的家用反渗透除氟净水机、适合于办公场所使用的商用反渗透除氟净水机等。

反渗透除氟机的除氟效果良好,饮用水中氟含量的去除率可达到90% - 95%。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生产一台大的设备,在管网源头上安装,把高氟水处理后再送到一家一户呢?主要原因是成本问题。

因为反渗透除氟成本较高,而高氟水只是经饮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对于其它用途没有什么危害,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水都用反渗透法处理,只需要处理供人们饮用的部分,所以家用反渗透除氟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洗衣小贴士:有人可能发现,某些地方过去氟斑牙发病率并不高,黄牙的人很少,但最近一些年黄牙的人变多了。

为什么呢?过去很多地方用浅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那时候氟的问题不大,但水是苦咸水。

近些年来,由于各行各业用水量大增,浅层地下水越来越少,并且也受到了农药、化肥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所以只能开采深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但不巧的是,这些地区深层地下水含氟量高,所以高氟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以河北省清河县县城来说,过去使用浅层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高氟水问题并不严重,所以现在30岁左右或者年龄更大的人,氟斑牙问题并不多;但近10多年来,县城自来水是以深井水作为供水水源的,而深井水中氟含量很高,所以,喝这个水长大的一些青少年,氟斑牙就较为严重。

现在一些幼儿,还没有换牙,牙就有了黄斑黑斑。

随着年龄的增长,氟斑牙会越来越严重。

并且,氟对人体的危害不会只是停留在对牙齿的影响上,还会对全身的骨骼产生影响,甚至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危害。

长时间饮用这种高氟水,身体内积累的氟越来越多,中毒越来越厉害,轻者患氟斑牙,严重的会骨骼变形,骨头疼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氟中毒是不可逆的,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

治疗也只能是缓解疼痛症状,无法完全治愈。

预防氟斑牙,需要从娃娃抓起!预防慢性氟中毒,需要尽早开始!反渗透法除氟的原理防治饮水型氟中毒,关键是要切断氟源。

有可选本地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可选用低氟水作为饮用水,如果没有其它可选择的好水源,则需选择除氟技术降低饮用水中的氟含量。

目前已有的除氟技术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混凝沉淀法、包括反渗透法在内的膜分离法等。

反渗透技术是目前降氟效果可以保证的唯一一种成熟的技术。

初始状态渗透及渗透平衡状态反渗透状态反渗透法原理图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成为半透膜。

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视为理想的半透膜。

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

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发生渗透和反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膜两边的浓度差。

反渗透净水机的核心部件为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就是一张半透膜。

反渗透膜孔径达0.1纳米以下。

0.1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

用反渗透膜可以过滤掉水中的绝大部分有害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特别是我们这个地区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氟。

除氟净水机展示与销售地址:武松中街南100米、嵩山北路西侧,朝阳园商铺006号,高氟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