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ppt

合集下载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关于社会事实的定义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关于社会事实的定义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关于社会事实的定义社会学的方法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社会事实”。

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社会事实”,它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嗯,就像你去市场买菜,看得见、摸得着的蔬菜水果,那是物理的东西,而社会事实呢,属于那种“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影响你的方方面面”的东西。

比如说,你每天上班、结婚、生孩子,甚至你吃饭的方式、穿衣的标准,都是社会事实的一部分。

它们不像你家里的桌椅那么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有规律、有框架的,像是一种“无形的规则”,你生活在其中,可能都没太注意到。

好比你从小到大,爸妈就告诉你“吃饭不能发出声音”之类的社会规范,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事实。

它并不会因为你个人喜不喜欢而改变,反正就是那么一个规矩,无论你是谁,它都存在在你的生活里,影响着你的一言一行。

你不遵守这个规矩,可能会觉得自己怪怪的,别人也会看你一眼。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压力山大”?其实这就是社会事实的魅力所在,它会影响你、制约你,而你往往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在“被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社会事实不仅仅是这种看似微小的规范。

它还涉及到更大范围的东西,比如国家的法律、宗教信仰、教育体系,甚至是我们对“幸福”的定义。

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没啥直接的关系,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社会事实,社会会乱成什么样?如果没有教育体系,很多人恐怕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掌握不好。

所以社会事实是有力量的,不是那种弱弱的、无关痛痒的,它能深深地改变每个人的行为。

而且呀,社会事实它是外在的。

你和我,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我们都得遵守这些“外来的规则”。

你看,不管你喜欢与否,某些事情就是社会事实,比如大家都知道工作日得早起去上班,晚上休息,周末可以放松一下。

这个节奏,你逃得掉吗?没办法,就算你不想遵守,生活也逼着你得遵守。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别人定的,你得按照规则来玩,不然你就得“Game Over”。

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与社会学品性的塑造——试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与社会学品性的塑造——试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2 1 年 6月 01 第2 8卷 第 3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 lo o twetU ies yo ce c n e h ooy o r a f uh s nv ri f in ea dT c n lg S t S
J n 0 1 u e2 1
Absr c t a t:Re d n h se p e e f s coo y i n ipe a l o s me n a i g t e ma tr i c s o o i lg s i d s ns b e t o o e,wh n s t n e sa d o wa t o u d rt n
o a s lt n he r d me to fc u ai a d t u i n f“v l efe ”,whc k sa g e ti a to h omain o d m o y a u r e ih ma e r a mp c n t e fr to fmo e s —
tesbet hrc r t fsc lg.D rhi ST eR l oi oi l to n f h ra h ujc c aat s co i o e i i ooy uk e m’ h u s fS c l c h di o eo teget eo o g a Me s
M o r o ilg de n S co o y Cha a t rs i r c e itc
— —
on
Rue fS coo i l to l o o ilgc h d s a Me
xu n Yo g
(ntueo i e E ua o , i gi leS yU i r t, ac a g 30 8 J nx , hn ) Istt f g r d ct n J nx Bu —k nv s y N n h n 0 9 , i gi C ia i H h i a ei 3 a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客观性:社会学方法强调要客观地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干扰。

社会学研究应该基于客观的数据和证据,而不是主观的臆断或偏见。

2. 综合性:社会学方法倡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途径来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同时借鉴历史、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观点。

3. 非唯物主义:社会学方法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社会现象,也关注非物质层面的社会现象,例如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

社会学研究应该综合考虑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三章--迪尔凯姆

第三章--迪尔凯姆
3、托克维尔与迪尔凯姆
社会地位平等—野心膨胀—利己主义与失范的思考 权力集中倾向——暴政,对外战争 良好社会结构整合的条件:权力分立;个人属于集体组织;个人
自由受到政府保护;普遍信仰;公民和政治联盟

一节 4、孔德与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从孔德那里借用了关于“社会事实”的科学 的设想,同意孔德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则能够被揭示的 观点;孔德的方法论影响了迪尔凯姆的方法论,孟德 斯鸠对类型的强调,通过孔德强调使用类型作为比较 的分析工具的强化,形塑了迪尔凯姆的方法,迪尔凯 姆全部的学术生涯都坚持依据“形态学”或结构对现 象的分类必须优先于因果和功能分析.
第 一
节 1、孟德斯鸠与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将自己社会学中的许多部分归功于孟德斯鸠的洞察力: 社会世界能被当做“事物”研究;构建类型是最佳的途径;构建 类型时研究数量、排列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把法律看做 更宽泛的社会的和文化力量的指征是重要的;同时进行因果和功 能分析是明智的。
2、卢梭与迪尔凯姆
联系。
3、宗教将人们的活动置于一种神圣的意义体系中,
把集体意识内化于个人意识中,使人们感到对社会规范
的服从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从而加强了集
识意识的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的基本要素:圣神的情感;关于圣 神事物信仰和价值;针对神圣事物的仪 式;强化的氏族结构。
世俗形式的替代:职业群体和国家成为 教会和部落;民族主义的信仰成为半神 圣性的。
推测-检验”过程。
(讨论大学扩招的原因及功能?)
第 三
节迪尔凯姆一生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个人的 关系方面,亦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社会团结 的产生(宗教)、社会团结的类型,影响社会团结的 因素(社会分工),社会失范。

第三讲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三讲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 (3)普遍性:建立在社会生活的整体基础之上,由社会 整体所塑造和形成的一种特殊力量,使人们不得不产生的 同样的思想和行动才被称为社会事实。
• 两类社会事实:
• (1)属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 (2)属集体存在方式的形态学(解剖学)事实,如社会 基本要素的数量和分布,包括人口地区分布,住房交通。
• 8.实证主义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 事业
• 9.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涂尔干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 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 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 10.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 世界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 法论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 些法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部分个人,表现强大的社会强制力
• 有机团结社会: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
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 所构成;
• 初级社会群体中的集体意识:以职业群 体为例
三、社会分工的功能
• (一)社会分工的功能 • 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而非经济作用 • (二)社会分工的类型 • 1、常态分工:表现为职业的专门化,社会异质性增
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 (1858——1917) • 法国、犹太 • 《社会分工论》1893 •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1895 实证社会学的方 法论纲领 • 《自杀论》1897是实 证研究的典范。 •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 式》1912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
• 他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 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 。
• (4)宿命型自杀:由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 • 这种类型的自杀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但是,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极端群体

涂尔干PPT讲稿

涂尔干PPT讲稿

主要贡献著作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

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

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

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

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迪尔凯姆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这种强制力;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

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

他说,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协会、语言,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他还把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

迪尔凯姆注重研究前者。

《自杀论》1897年在巴黎出版。

作者在书中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会发生自杀现象。

自杀有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4种类型。

迪尔凯姆在书中运用了社会统计的方法,特别是以统计交互表格的形式,展现了大量的经验资料,用以说明自杀现象受到民族、自然环境、性别、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程度等社会事实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这一大胆尝试,结束了西方社会学中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

该书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

迪尔凯姆对自杀类别的区分及解释,还为西方社会学的异常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A.对研究对象的说明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的或间接、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情形都算作自杀。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pptPPT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pptPPT
浅谈《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那些事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
(法)-迪尔凯姆-1895年 著
制作人:朱益青 2014435810015
本书框架:
序言一 两序言 序言二 一引言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二、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三、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六主题 四、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五、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六、关于求证的准则
一结论
2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定义: 存在于个人之身外, 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 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特点: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客观性)

3
二、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4
三、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正常现象(规则事实):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病态现象(不规则事实) :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三条准则: 1. 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 里时,对于出现在这个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
正常的;
2. 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的一般条件有联系 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3. 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ຫໍສະໝຸດ 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5
五、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7
六、关于求证的准则
8
小结: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9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最后修改版)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最后修改版)

述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摘要: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迪尔凯姆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准则及检验标准。

他认为社会学像自然科学一样,其研究对象是可以实证的,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本文通过描述迪尔凯姆实证研究方法的准则,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已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社会事实方法的准则一、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方法的背景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由孔德在实证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

他的社会学既无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又无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继孔德之后,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试图明确社会学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但也没有涉及方法问题。

而对于一门科学能否独立存在,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涉及到某种独特的“客观现实”,是否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论述社会学方法的著作中,迪尔凯姆意在说明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独特对象,以区别于其它的学科,以及它所使用的特别方法,从而使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成为可能。

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要内容(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迪尔凯姆提出,应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社会事实是什么呢?在此,应对社会事实下一个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1]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是一种团体现象,是团体的信仰、倾向和习俗这类东西构成了社会事实,绝不能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的强制性与社会事实的普遍性。

首先,社会事实的外在性表现在“它的存在不依存于它的团体内部扩散时表现于个体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在团体内部的扩散来界定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结论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定义: 存在于个人之身外, 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 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特点: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客观性)
3
二、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基本准则: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三条亚定理:
1.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
2.只应取一组预先根据一些共同的外在特征而定义的现 象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把符合这个定义的全部现象收 在同一研究之中;
(补充: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
系之中去寻找)
3. 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
构成中去寻找。
7
六、关于求证的准则
同样的原因有同样的结果。
要解释一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实,只有观察它在所有 种中的全部发展过程才能做到,只需把比较的社会 置于同一发展时期加以考虑就可以了。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 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 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 全融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简单的单环节社会 如:斡尔朵/氏族
简单的多环节社会 如:易洛魅人、
卡比利亚人部落
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如:城邦/部落集合体
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如:易洛魅人的联盟、 卡比利亚人的部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
正常的;
2. 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的一般条件有联系
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3. 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
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5
四、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社会形态学:社会学中以构成和划分社会类型为任 务的这部分。
3.当社会学家试图研究某一类的社会事实时,他必须努
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
侧面进行考察。
4
三、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正常现象(规则事实):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病态现象(不规则事实):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三条准则:
1. 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
求因四果法(剩余法、契合法、差异法、共变法) 中的共变法是社会研究的最好的手段。
其优越性在于:1.在事物的内部证明事物的因果关系;
2.使用资料便于选择和作更为细致的研究。
8
小结: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社会学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 3.社会学要把社会现象当作客观事物来进行研究。
6
五、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1. 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
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
(应先研究现象的产生原因,而后再设法探明它造成的结果)
(没有原因就不可能有结果,而原因也需要有其结果)
2. 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
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中去寻找;
浅谈《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那些事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 (法)-迪尔凯姆-1895年著
制作人:朱益青 2014435810015
本书框架:
两序言
序言一 序言二
一引言
六主题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二、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三、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四、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五、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六、关于求证的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