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全套课件 第一章 导论-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导论

《护理教育学》导论contents•护理教育学概述•护理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目录•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护理教育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与价值CATALOGUE护理教育学概述定义内涵护理教育学的定义与内涵护理教育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和揭示护理教育的规律,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推动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护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任务研究对象护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CATALOGUE护理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初始阶段教育理念形成护理教育学的起源学科建立现今的护理教育学涵盖了诸多领域,如护理理论、护理实践、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国际化交流护理教育学的发展与现状信息化教学个性化教学跨学科融合终身教育护理教育学的未来趋势CATALOGUE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在护理教育学中,文献研究法可用于追溯护理教育的历史发展、梳理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及了解国内外护理教育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定义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来探讨某一研究领域的方法。
优势文献研究法具有省时、省力、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能够为护理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义应用优势定义应用优势实证研究法CATALOGUE护理教育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安排030201护理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临床实习护理教学方法护理教学评价与优化教学评价目的教学优化措施CATALOGUE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与价值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护理教育质量1 2 3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职业道德培养优秀护理人才03培养国际视野01促进学科交流02服务社会需求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教育学导论课件

➢ 教育不同于向人以外的对象传 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护理教育学导论
返回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 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 的人
2021/2/19
护理教育学导论
护理教育学导论
四、护理教育的特点
1. 人道性 2. 继承性 3. 周期性
4. 实践性 5. 整体性
第三节 护理教育的体系结构
层次结构
形式结构
高等教育的分层次培养目标
•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护理教育学导论
中等护理专科教育 • →培养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
•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 年限:3~4年 • 掌握: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 • 具有:疾病观察、应急处理能力、身心护理及社
护理教育学导论
(一)教育不能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育无助于改变人的身份 (三)教育缺少实用性
“有能力者,做事;无能力者,教书。” “不能执教鞭者,执掌权力。” “优等生为差等生工作。”
护理教育学导论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
• 1、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影响; • 2、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来对客
保知识。
护理教育学导论
高等护理专科教育
• →培养具有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护理人员 •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 • 学习年限:2~3年 • 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新知识、新理论 • 具有:初级护理管理、预防、教学能力及应用
科研成果的能力
护理教育学导论
高等护理本科教育
《护理教育学概论》PPT课件

1、高等护理教育的行政管理系统 2、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三、 护理学院的管理过程
1、管理过程的要素 (1)计划、(2)组织、(3)人事、(4)指挥、(5) 协调、(6)报告、(7)预算 2、护理学院的管理过程 (1)计划 、(2)实施 、(3)检查 、(4)总结 3、护理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原则
3、临床查房
4、专题报告及研讨会
5、其他临床教学方法
第 六 章 教育评估与评价在护理 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评估与评价发展简史 二、教育评估 三、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估与评价发展简史
1、教育评估与评价的发展阶段 2、相关概念 3、教育评估与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意义
二、教育评估
1、教育评估的分类 3、常用的评估方法
第 三 章 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的定义与发展 二、课程模式的类型与内容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四、课程的变化与革新
一、课程的定义与发展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的类型及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二、课程模式的类型与内容
1、系统模式 2、行为目标模式 3、过程模式 4、文化分析课程模式
三、经验学习法
1、护理实践中经验学习的过程 2、经验学习的计划 3、有关经验学习的论题
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及发展 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3、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对护理教育的意义 4、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五、其他教学方法
1、开放式学习 3、咨询
2、有效评估的标准 4、临床能力评估
三、教育评价
1、概述 2、教育评价模式 3、教育评价过程 4、教育评价的内容 5、教育质量保证
护理教育学导论 课件

学习交流PPT
22
教育学的发展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 卢梭的《爱弥儿》:(1757-1767)——自然教育论 • 主要贡献: ①提出划时代的课题—反对宗教教育和
封建教育; ②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③提出“遵循自然”的教育方法原理; 要研究儿童—年龄分期—自我活动—发现学习
5
学习交流PPT
6
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 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 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 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人 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 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 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学习交流PPT
返回
15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 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 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2020/7/31
学习交流PPT
16
16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社会的个性化是指: 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
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 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 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2020/7/31
学习交流PPT
25
25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 (三)教育与文化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学习交流PPT
26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青年期年龄特征与教育
护理教育导论 PPT

发展基础: 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分化、整体化、综合化 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系统论等紧密联系 发展状态:现代教育学 立体、交叉的学科网络结构 多元化研究和发展
1基本概念
3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中国护理教育的发 展历程;熟悉护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原则、护理专业临床教 学特点;掌握常用教育学基本理论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常用教学方法与技巧、护理教学评估与评价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各层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及病人的健康 教育活动特点选择使用有效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评估与评 价方法,以提高专业教学及病人健康教育质量。
关系
律的应用学科
2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三、护理教育
(二)护理教育学 3. 研究范畴 3个范畴 护理教育的概念 护理教育的科学规律 护理教育的逻辑体系
2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三、护理教育
(三)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 1. 目标:培养各层次护理专门人才 2. 对象:年龄层次复杂 3. 内容:综合性、整体性 4. 方法:多样性、复杂性 5. 管理:双向性
30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三、护理教育
(四)护理教育的层次 我国现行层次有: 1.中专:逐渐萎缩 2.专科:主要 3. 本科:越来越多 4.研究生:硕士、博士
3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三、护理教育
(四)护理教育的层次 1.中专护理教育
是初级临床应用型护理人员的职业护理教育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 学习年限:3-4年 人才规格:掌握中等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必需 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理论及实践技能,熟悉病房的一般 管理,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患者的基本观察、 应急处理和身心护理能力,具有最基本的社会保健知识。 发展情况:解放后,发展迅速,1997年全国曾达530所, 目前已逐步减少
2024版护理教育学导论ppt课件

目录•护理教育学概述•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护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护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护理教育实践与应用•护理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护理教育学概述护理教育学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学逐渐从医学教育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护理教育学的定义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
护理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护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01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护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02任务揭示护理教育规律,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
护理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教育学的关系护理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借鉴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应用。
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为护理教育学提供了关于学习者心理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与医学的关系医学是护理学的基础学科,医学知识在护理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护理教育学需要借鉴医学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应用。
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重视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教学方法:行为塑造、模仿、技能训练01020304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重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学习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情感、价值观和自我概念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情感教学、自我反思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重视知识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模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护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培养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传承和发展护理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推动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理论、护理技能、护理伦理等临床护理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科护理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护理管理知识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科研等01020304公共基础课程如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护理学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如临床实习、社区实践、技能实训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护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以人为本实践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护理教育学讲义-第1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功能1.教育(education)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殊性(广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可控性最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受教育者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本质和功能基本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基本立场: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教的主体受教育者学的主体教育内容纯客体教育物资物质基础●教育要素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复合的主客体关系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目的、内容、途径、方法的控制和调节是由教育主体决定的三、教育学的概念和发展教育学(pedagogy)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发展阶段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1.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什么水平就办什么样的教育(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教育内部结构(3)促进教学的内容、设备、手段的发展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促进作用(1)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劳动能力资本主义:劳动技能知识化科学技术:劳动力内涵变化(2)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的科学技术3.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物质生产是教育的基础并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是巨大的“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二)教育与社会政治1.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1)制约教育的目的与内容(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利用政权的力量、利用经济的力量2.教育为政治服务(1)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路线、方针,形成舆论和思潮(2)培养合格公民●设置必修的政治教育课程●通过教师和教育集体将社会政治意识贯●穿于教育内容和教学环节中3.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性质政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强制性(周期震荡)两向:积极促进、消极限制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三)教育与文化1.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1)构成并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2)更新教育方法、手段、组织形式(3)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4)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5)影响教育的目的(三)教育与文化2.教育传播和普及文化(1)延续和更新文化(2)普及科学知识(三)教育与文化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相关:互相部分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的与手段区别:范围和内容的区别、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五、教育与个体的发展(一)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身心发展(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认知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等个性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及作用1.遗传因素(heredity factor)(1)遗传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物质前提遗传因素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因素控制个体的成熟过程遗传因素的差异性构成人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2)遗传因素对人身心发展作用的限度遗传因素发展需要一定客观条件与自身是否处于常态水平有关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与发展具体功能的性质有关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呈减弱趋势2.个体后天因素(individual acquired factor)个体在出生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身心特征。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导论 ppt课件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学的概念和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 教育的词源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尽心章句上)
中西词源的差异
尽管孔子等教育家的思想中有启发性的教 育教学,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整个中国教育传统中 强制和灌输的特点。西方教育中尽管强调启发、 引导和激发,但也有强制和灌输的一面。只不过, 西方更注重从儿童本身引发出他们的内在潜质, 而中国更注重强制和灌输。
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角度 培养人、促进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
个体后天因素 环境
个体实践活动
教育
1.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遗传因素控制个体的成熟过程 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在构成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的西文词源分析
在西文背景下对教育进行词源考察,可以看 到,在西文中,英文、法文、德文中的教育一词均 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而拉丁文 “educare”表示“引出”的意思。可见,西文中 “教育”一词表示,把受教育者内在的东西引导出 来。具体说,教育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途径、 媒介,把受教育者内在的天资、禀赋、能力、知识、 智慧、美德等引导出来的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 《从绝对主义到试验主义》一文中,叙述了这段思想改变的过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本质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
1.遗传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身心发展作用的限度
遗传因素发展需要一定客观条件 与自身是否处于常态水平有关 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与发展具体机能的性质有关 本身可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而发生变化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
1.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1)制约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利用政权的力量 利用经济的力量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
2.教育为政治服务
( 1 )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路线、方针, 形成舆论和思潮 (2)培养合格公民
设置必修的政治教育课程 通过教师和教育集体将社会政治意识贯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3.环境因素
(2)环境对人身心发展作用的限度
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变量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4.个体实践活动 个体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个体实践活动的构成和对发展的作用
生理活动——新陈代谢 心理活动——认识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性活动
教育学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学记》、柏拉图《理
想国》亚里斯多德《政 治论》《伦理学》
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历史唯物观 辨证唯物观
科学教育学建立阶段
立体、交叉的学科网络结构
多元化发展阶段
多元研究和发展的格局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Essence and Function
基本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基本立场: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教育的 本体功能,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2.个体后天因素 ——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1)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作用方式 (2)影响个体对自身发展的自觉、自控能力
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现实关系前提下,不断为自 己的发展创造条件。 勾勒自己的未来前景,选择自己发展目标,找出通往
目标的途径。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1)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劳动能力 资本主义:劳动技能知识化
科学技术:劳动力内涵变化
(2)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的科学技术
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
3.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 社会物质生产是教育的基础并起决定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是巨大的
3.环境因素 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个体形成和发展的 全部外在因素,包括先天环境和后天环境。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3.环境因素 (1)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基本条件
环境使遗传因素的发展从可能变为现实 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限制性 环境为人的发展 孩
教育的立足点是为人的完善发展服务
教育与人的发展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一、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
生长(growth) :指机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过程。 发育(development) :指机体及其组成的各个系统、器官形态的
改变与功能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成熟(maturity) :指机体及其组成的各个系统、器官在形态与
SMMU School of Nursing
第一章
导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教育概述
Overview
教育的概念和发展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一、教育 ( Education)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 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百 分 数
95%
2~3%
2~3%
智 商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2.个体后天因素(个体发展已达到的水平)
个体在出生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身心
特征。 包括:
身体生长发育水平与健康状态
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 知识经验的积累水平与结构 对外界倾向性的情感和态度等
功能上达到完善的状态。
一、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
身心发展(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机体正常发育 身体发展 体质增强 认知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等
心理发展
个性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物质前提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区别:
1.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可控性最强。
2.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
3.受教育者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 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 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
二、教育学 ( Pedagogy)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4)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5)影响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与与文化
2.教育传播和普及文化
(1)延续和更新文化
(2)普及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与文化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 相关: 互相部分包含,相互作用
互为目的与手段
区别:
范围和内容的区别
对象不同
功能不同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意义: 通过培养人促进社会发展
穿于教育内容和教学环节中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
3.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性质 政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强制性(周期震荡) 两向:积极促进、消极限制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三、教育与与文化
1.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
(1)构成并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 (2)更新教育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3)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中心 单向交流 多中心 双向交流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
1.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什么水平就办什么样的教育
(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
制约教育内部结构 (3)促进教学的内容、设备、手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