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培《老剃头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提升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提升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提升练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pūteng pòsuìchuíliǔlàng huāqīng shuǎng mógu xìshuǎdiào yú二、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来转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惊小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比一比,再组词。

牧(_________)拱(_________)横(_________)欲(_________)枚(_________)供(_________)黄(_________)浴(_________)论(_________)佳(_________)酒(_________)设(_________)伦(_________)挂(_________)洒(_________)投(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成(___)结(___)目瞪(___)(___)一本(___)(___)大(___)一(___)(___)头(___)脑(___)(___)发光五、你知道括号里填哪组词最合适吗?请填一填。

朴素朴实(1)这是一个(__________)可爱的小男孩。

(2)陶罐还是那样光洁,(_________),美观。

没精打采灰心丧气(3)就在狮子(__________)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4)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___________)地低着头。

六、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三年级语文剃头大师课后练习(含答案)1

三年级语文剃头大师课后练习(含答案)1

20.三、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⑴雪白 血红 (______) (______)
⑵红通通 黄澄澄 (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墨绿 橘黄 红彤彤 亮晶晶 红艳艳
21.我会想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露天(_________)
遗憾(__________) 悠闲(_________)
A.一条虫子
B.一只鸟
C.一条龙
D.一只猴子
【答案】B
4.我是小小播音员。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为( )
剃.头 锃.亮 哧.哧笑 一绺.头发 跳蚤. 规矩.
A.tī zèng cī jiū zāo jiù
B.tì zèng chī liǔ zǎo jǔ
C.tì chéng chī liǔ zǎo jù
评卷人 得分
二、连线题
10.连一连。
监督
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冤家
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发誓
察看并加以管理。
耿耿于怀
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时髦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答案】
评卷人 得分
三、判断题
11.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错的打“×”。 (1)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________)
分一样。
B.“剃头大师”是作者的自嘲,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
的折磨”央求“我”替他剪头发。
C.以《剃头大师》为题目,不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答案】A
试卷第 1页,总 19页
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7.“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斗笠”指的是( )

黄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黄陵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多彩陶碗【新加坡】尤今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

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

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

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

”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

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

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

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

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

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

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

”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

”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

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19课《剃头大师》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19课《剃头大师》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现代文阅读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节选)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

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

都说这些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儿都没有看出来。

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但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

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记得我八九岁时,院里有个大哥哥迷上了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

到家后,他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和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他们一边看着大哥哥忙活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钓鱼的过程。

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炖鱼就端上了桌。

大哥哥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鲜。

这时,小院里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捧上自家的特色菜。

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

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

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能买。

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我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

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尝鲜: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对现在的孩子童年时玩儿这方面的看法不包括()A.玩儿的东西太单调。

B.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玩电脑游戏。

C.有些孩子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

D.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剃头大师》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剃头大师》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剃头大师》拓展阅读题及答案走在回家的路上桂文亚有一年暑假,我们每天上午到学校补习,下课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玩“闭着眼睛走路”的游戏。

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

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猩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看”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

我试着把手平平地向左右两边伸齐,假装自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正走着高空钢索,一头披着乱发的大狮子正张着嘴,等着我掉进它的嘴里,当作美味午餐——我想得紧张悬疑,眼见大狮子吃不到又香又嫩的小人肉了,脚下忽然一阵踉跄,不好!我跌进了什么黑洞,怎么软绵绵湿漉漉的?原来,我闯进了一堆绿油油的秧田里!老天,我的鞋子!我叫了起来,鞋子陷进了烂泥里,失踪了!我焦急地弯下身子,用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

1.在短文中找出ABB式词语,积累下来。

2.“我”是怎样闭着眼睛,追眼前的小黑点的?请把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3.“我”假装自己在走高空钢索时,想象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用通顺的话写一写。

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2.画: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掮枪的生活(节选)叶圣陶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

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

第19课《剃头大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剃头大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剃头大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19课《剃头大师》同步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借助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1)“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一句中的“只得”“规规矩矩”这两个词语让我们体会到了小沙__________的心情。

(2)“冤家”的意思是_______,在这里是幽默的说法,体现了小沙的心理。

2.认真阅读选段,说说在小沙眼中,老剃头师傅剃头有哪些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下列对选段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傅不但强行给小沙剃头,而且在剃头时让小沙吃尽苦头,从孩子的眼光看,那简直是害人不浅,真是“害人精”B.老师傅剃头技艺不精,收费很高,就是一个“害人精”4.用“﹏﹏﹏”画出表明小沙任由老剃头师傅摆布的原因的句子。

二、课外阅读理解父亲的长笛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剃头大师》课后习题及答案

《剃头大师》课后习题及答案

《剃头大师》课后习题及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老剃头师傅: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我”: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二、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

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且没有给小沙弄痛,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三、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示例1:因为课文讲述的是童年的趣事,主要内容是写表弟小沙不想上理发店理发,而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

“我”自认为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所以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旨在表现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凸显童年的快乐。

示例2:作者给表弟小沙剪头发,架势是摆出来的,剪了两下就觉得自己像剃头大师,这一剪刀那一剪刀的,结果是长长短短,虽然没有让小沙受疼痛,但却将小沙的头修成了梯田样,与被小沙骂作“害人精”的老师傅形成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剃头店
庞培
①古旧的剃头店,我们那里已经很少了。

南门街角上还有一家,现在再去是否在,恐怕不好说。

②当街的店面,照例是旧木房子的结构,油漆颜色呈深暗的果绿,大多脱落的排门,玻璃上落满灰尘和不知何年何月写上去的粉笔字。

③店主是名白发矮矬的老头,店的里间临河,正中一排木头柱子,支撑高高的房梁。

靠柱子排放两张长靠背椅子,上面成年累月扔些店里的老板娘结的绒线,还有隔日的报纸,供顾客闲坐时翻阅。

店堂后面的一只大煤球炉“咕噜咕噜”烧着开水。

冬天里头顾客进来,煤气味道很重,有时竟弥漫开半房间的水蒸气。

一般剃头店里的洋油、生发油或洗发香波味道,此地是绝对闻不着的。

人们进进出出,闻到更多的是一个气氛很好的家庭里厨房间的味道。

有时炉子上在煨一砂锅排骨,又有炒菜的油烟味道“吱吱”地叫得正欢,直往顾客肚里钻。

④店主照例眯缝着一双老眼,从容抄把剃须刀,往老式剃头用的铁椅子上的顾客脸面上凑。

那种老式剃头店用的椅子,像牙医的椅子一样考究,下面有个固定基座,椅脚深埋在圆形铁盘子下面,供顾客享用原地360度的灵活转圈,可往顾客感到舒适惬意的任何一个方位调节。

这样的过去年代昂贵的铁扶手椅,南门剃头店里竟有足足两排靠墙的八九张位置,大多日子里闲置着,像陈年的古董,已少有顾客前往光顾。

此间的店主在他长达四五十年的剃头生涯中顽固恪守旧的手艺,服务内容单调并且愿落后于新世纪的“新形势”。

⑤偌大一个店堂,有时老半天过去只见三两名顾客,常常是两个剃头的围住一名顾客,梳妆镜背面的水银脱落了;或者,镜面有了裂缝,靠墙—长排搁板上放着零拷的洗发水,也不知几个月才换次新的。

若进店堂的顾客要求烫发,店主是不屑于受理的。

他只给街坊十里左右的顾客定期修剪些性别不详的发型,也即一般女性年龄介于20—50岁之间最简便朴素的短发,我们那里喊做“游泳头”;同时,给男人们——从5岁男孩至85岁老头不等——理一种最常见的平头。

他执着于自己的手艺,收费标准也十分廉价。

他把顾客的头都变成了古董。

他对发型的看法完全忠诚于他在过去年代生活的记忆,而且十分中意,不思变革。

他认为那才叫健康、向上或文件里常用的“朝气蓬勃”。

⑥他自己常年穿一身貌似随随便便,却也严肃死板的中山装(照例仿佛第二天就要脱下来洗了)。

他工作时的姿势、节奏、表情,全是标语式的——他剃的头,给街坊理出来的发式也酷似某条言简意赅的标语,他脸上的表情也是严肃深沉和自鸣得意相搀杂。

他走到街上眼珠子根本不屑朝向任何一家时髦的“美容店”或那里面打扮妖娆花枝招展的小姐们瞄一瞄转一转。

他走出自己那一幢老式古旧的店堂时昂首阔步,回到店里来时也同样踌躇满志!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回想从前,却是自己那班底靠剃头吃饭的手艺人中年纪最小的,现在却成了最大最老的。

他并没有为此而悲哀。

他面部的轮廓有点像罗丹创作的那尊举世闻名的作家巴尔扎克头像,他用他的店面保留下来自己的风尚、习俗。

他走进去,镜前掠过一阵冷清、倔犟、空空荡荡的风,吹得地上的断发、碎屑飘起来。

店堂进深处是他的厨房,他的家庭,他的老婆。

⑦中午饭刚刚吃过,空气里尚有某人打过的一个饱嗝的余温。

靠墙的地方是张旧八仙桌,墙上还贴着纸质泛黄的毛主席像。

岁月似乎在此地凝固了,虽然推窗望去,外面的运河河道里的水几近干涸,而且污黑,过去通商的繁华景象,已经在时光的催迫下,缓流成了一条郊外无名的臭河水沟。

而他过的是一种多么亘古不变的生活啊!——一边往顾客脸上抹热乎乎的剃须水,一边听收音机里嘈杂刺耳的评弹——同时自家煤炉上煨的那锅排骨在老式稳靠的砂锅里冒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到古旧的剃头店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了,仅存的一家恐怕也消失了,从而引出下文对老剃头店的回忆。

B.剃头店的椅子上长年累月地扔着些旧报纸,并且常年弥漫着厨房里的味道,说明店主从不顾忌顾客的感受。

C.文章以细节结尾,“抹热乎乎的剃须水”“听评弹”“砂锅排骨的声音”,写出了老剃头店温馨的生活气息。

D.本文记述了老剃头店里多年不变的生活,作者想借此引起人们对这引动传统手艺的关注。

5.“老剃头店”中的“老”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5分)
6.文中写到“此间的店主在他长达四五十年的剃头生涯中顽固恪守守旧的手艺,服务内容单调并且愿落后于新世纪的‘新形势’”,你对这种做法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4.B(“从不顾忌顾客的感受”错。


5.(1)店面老。

店面是旧木房子的结构,油漆脱落,玻璃上落满灰尘;
(2)店里的设施老。

店里有老式剃头店的椅子,老式的剃头工具;
(3)店里的年龄老。

店主是名白发矮矬的老头。

(4)店里的手艺老。

店主顽固恪守旧的手艺,不屑于烫头之类的新发型;
(5)店主的思想老。

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

(共5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6.示例一:支持店主的做法。

(1)店主恪守旧的手艺,是对传统手艺的一种传承和守护;
(2)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是对古朴生活的坚守;
(3)店主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手艺和传统生活的关注。

示例二:反对店主的做法。

(1)店主恪守旧的手艺,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们更多更新的需求;
(2)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无法跟上社会的变化;
(3)店主的这种做法,让人觉得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共6分,态度1分,理由5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