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自用)(1)
第7节文言断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7节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断句方法(二)

文言文断句方法(二)文言文断句方法(二)一、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义。
在这里,句读的正确与文义的通畅相为表里。
文义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文义自然通畅。
请看下文:例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学记》)这一段的正确断句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第一句,有同学这样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从语感上看,这样读也很上口,但是,从文义上却讲不通。
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义的通畅。
二、利用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判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尾(称为句尾助词)。
充分利用这些语助,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准确地为文章断句。
先说用在句首的,有些是引起议论的。
常见的有:夫(f )、且、且夫、盖等。
例如: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也有些词,同样用在句首,是表明前后句关系的,如:于是、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等。
例如: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其可怪也欤!此外,一些表示语气的助词也常常用在句首。
如:其、岂(岂独)、等。
例如: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放在句尾的词就更多了。
一般都是助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外文言文断句方法例谈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 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例〔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找虚词,明位置例〔 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通常我们在这些词后断句。
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察对话,明标志例〔 4〕月光如水水如天例〔 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简洁范本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超全)

xx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学习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xx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断句具体方法】一、实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读”(dou)。现代 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 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 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 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 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 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 解必定会受影响。
晋平公和大臣喝酒,他喝酒到了兴头上,自叹道: “哈哈哈,其实人生的快乐,莫过于做人君了。只 有君王说的话,没人敢违抗。”师旷正坐在晋平公 旁边,他听到这话,抱起琴便向晋平公撞了过去。 晋平公大惊,赶忙躲避。师旷手中的琴撞在宫墙上。 晋平公惊愕地问:“大师,你这是干什么?”师旷 铮铮地答道:“刚才有小人在乱发议论,所以我要 撞他。”晋平公气呼呼地道:“刚才发议论的就是 我呀!” 师旷道:“呀!我看刚才所发的议论根 本不象君王该说的话。”旁边的文武大臣请求杀了 师旷。晋平公说:“放了他吧!太师忠言逆耳,就 当作是对我的规劝吧。”
“盖”“夫”“凡”等常在句首,
“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三)、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 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 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现象,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一、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 成分。
结构成分是句子的基本构架,是理解句 子的基础,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定、 状、补是古文断句的最主要依据。例如: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 琴坏于壁 其中“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是断 成“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还是断成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这里就关 系到到底“琴”是“避”的宾语还是 “坏”的主语,很明显后者正确。
二、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 语起止。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 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 “谓”“云”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 答者,明辨句读。
为以下的短文断句
1、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 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 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 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注] 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答案: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 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 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再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 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 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此外,古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倒装结构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等,在理解划分句子结构 时尤其需要注意。
精典断句标点训练题及答案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 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 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 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 宝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 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 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 宝,尔以玉为宝,(或“。”)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 “,”“:”)不若人有其 宝。”
总之,正确地点断句子,应以所断 开的每个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 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为原 则。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 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 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 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此外考试时,只让断几句,不会很难, 相信大家一定会顺利通过这一关。
参考译文: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 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 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 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看用 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 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 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 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 视喜爱他了。
三、借助发语词、敬词、语气助 词划定句子的起始。
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掌 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 的文言功底 (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
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
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
四、依据古文句式 整齐的特点断句。
排偶,互文、排比、对偶是文言 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 齐匀称,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 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 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 宾耶 分别说了两类人的待遇, “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 结构一致,很容易便可划清。 再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 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 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 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2、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 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 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 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 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 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之言也左右 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 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r ěn,前襟)而避,琴坏于壁。公曰: “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 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 也。”师旷曰:“哑! 是非人君之言 也。”左右 请除之。公曰:“释之, 以为寡人戒。”
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和结构方面起着 重要的作用。
例如“夫”、“盖”、“凡”、 “故”,“岂”、“微”、“若夫”、 “窃”、“请”等词多用于句首; “乎”、“也”、“矣”、“欤”、 “耶”、“耳”、“焉”、“哉”等
看下面一个例子: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 曰:“我非能生死人者 ,我能治可生者 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 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故曰:死 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 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 死也。” 在上面的断句中,语气词“耳”、 “矣”、“也”等语气词就起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