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主题单元设计

合集下载

个人家务计划时间安排表

个人家务计划时间安排表

个人家务计划时间安排表目标建立一个有效的时间安排表,合理安排个人家务活动,提高生活效率,保持家庭的整洁和秩序。

时间安排表活动安排早晨- 起床并洗漱,包括刷牙、洗脸等,时间约10分钟。

- 准备早餐,时间约20分钟。

- 吃早餐,时间约20分钟。

- 清理餐桌和厨房,时间约10分钟。

- 准备上班/上学所需物品,时间约15分钟。

上午- 上班/上学。

中午- 休息时间,可以做一些个人事务,时间约1小时。

下午- 回家后,开始个人家务活动。

- 扫地,时间约15分钟。

- 拖地,时间约15分钟。

- 擦拭家具和表面,时间约15分钟。

- 整理杂物,时间约20分钟。

- 洗衣服,时间约30分钟。

- 烹饪晚餐,时间约1小时。

- 吃晚餐并清理餐桌,时间约30分钟。

晚上- 休息时间,可以放松自己,时间约1小时。

- 进行个人娱乐活动,如看书、锻炼等,时间约1小时。

注意事项-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对时间安排和活动进行适当调整。

- 在执行时间安排时,要尽量按时完成各项活动,保持效率。

- 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 确保家务活动不与其他重要事务冲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定期检查时间安排表,适时进行更新和调整。

结论通过制定个人家务计划时间安排表,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完成家务活动。

坚持执行时间安排,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家庭的整洁和秩序。

希望这份时间安排表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干点家务活》教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干点家务活》教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干点家务活》教案一、活动背景在生活中,家务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而养成良好的家务习惯不仅能够减轻家庭成员的负担,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因此,在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开展《干点家务活》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务意识和家务能力。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家务意识和家务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和责任感;2.帮助学生了解家务活动的分类和相关知识;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内容1. 家务活动分类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家务活动的分类,并带领学生进行分类练习,让学生了解家务活动的不同种类,从而为后续活动打好基础。

2. 家务计划制定本次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制定自己的家务计划。

我们将让学生集思广益,收集家务活动并整理出一份自己的家务计划,包括每项家务活动的时间、方式、工具等具体内容。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合作,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家务活动实施在制定好家务计划后,学生按照计划实施家务活动。

活动中老师将针对不同的家务活动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完成家务任务,并督促学生保持房间整洁和卫生。

4. 家务展示与评选在家务活动结束后,学生将进行家务展示和评选。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家务活动中的表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评选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

四、活动形式1.家庭访谈:老师将会与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了解每个家庭的家务分工和习惯;2.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家务计划制定和实施;3.展示评选:学生可以通过现场展示、口头介绍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家务成果,进行评选。

五、活动效果和评估通过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能够了解家务活动的分类和相关知识;2.学生能够制定出适合自己做的家务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家务任务;3.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家务技能,如扫地、擦窗等;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八年级 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八年级 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教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掌握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家庭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分布情况,并从中得出结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但他们可能对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难点:如何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查法:让学生参与到调查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制作好统计图,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

2.学生准备:携带调查问卷,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家庭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分布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统计图,了解数据分布特点。

家务劳动安排表

家务劳动安排表

家务劳动安排表
这份家务劳动安排表旨在分配家庭成员之间的任务,以确保家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每周的不同日期都有指定的任务,以便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分担家务负担。

任务说明
- 周一:打扫卫生,包括清洁家里的地板、家具、窗户等。

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区域的清洁工作。

- 周二:洗衣服,包括清洗衣物、晾晒和折叠衣物。

同样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轮流负责当天的洗衣任务。

- 周三:煮晚饭,负责当天晚餐的准备和烹饪工作。

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菜式,也可以尝试新的食谱。

- 周四:购物,负责购买家庭所需的食品、日用品等。

在购物之前可以制定清单,以免遗漏重要物品。

- 周五:整理杂物,整理家里的杂物、书籍、文件等。

可以清理不需要的物品,整理出更加整洁的空间。

- 周六:帮忙洗碗,负责洗涤当天用过的餐具。

可以一起合作洗碗,节约时间和精力。

- 周日:放松休息,享受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家人一起放松身心。

通过这份家务劳动安排表,希望可以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分担家庭负担,并且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合理分配家务任务,共同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

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大全

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大全

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大全第一篇: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大全一、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过程:1.活动与探究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家都帮父母做家务活吗?主要做些什么呢?每周大约多长时间呢?你们每周干家务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什么?2.介绍新知识(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

(2)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

(如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为“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的全体”,注意这里“考查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学生干家务活的时间。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如上述问题中的个体为“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3.议一议4.想一想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这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5.练一练第二篇:15分钟训练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一、认真选一选(1)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平均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实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B.抽取的100台电视机C.100D.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2)某校要了解八年级女生的体重,以掌握她们的身体发育情况,从八年级的300名女生中抽出30名进行体重检测,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0名女生是个体B.300名女生是总体C.30名女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30是样本容量二、填空请你填一填图5—1—1(1)200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就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满意程度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如图5—1—1,据此,可以估计2003年上半年城镇水平表示认可的约有________%.(2)①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②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某本书的喜爱情况,对所有学号是9的倍数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①采取了_____________调查方式.②采取了________调查方式.三、仔细想一想为了了解全校同学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最好能按你的方案作一次调查,把结果记录下来.参考答案一、1.D2.D二、1.85.92.(1)普查(2)抽样三、略第三篇:§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设计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及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你们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填写下表(出示幻灯片)课后完成.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二、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5分)教师行为:听取小组长对导读单完成情况的检查汇报,并作出评价,同时随机抽查。

《每周干家务活时间》教案5北师大版

《每周干家务活时间》教案5北师大版

第五章数据的采集与理.每周干家活的()初步数据的采集、理程,展学生初步的意和数据理能力;学生()通数据采集的学,培育学生用、解析、判断能力。

掌握目()认识并掌握:普、抽、体、本、个体些基本看法;本要点()在中,会合理的方式。

学生的学法探究、法第一前准活内容:全班同学每周干家活的,并求出均匀数、中位数、众数.第二情形引入活内容:[]同学,你能否帮父亲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活呢?你做了哪些家活?[生]冲刷(洗碗、洗衣、洗菜等)清(地、擦桌椅、整理床、擦玻璃⋯⋯)[]每位同学一下你每周干家活大有多?[]要想认识你在家干家活多少相于你班其余同学干家活的多少,你展开哪些工作?[生共同][生]展开,采集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活的.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活的均匀数、中位数、众数,通比、解析即可认识自己在班内所的地点和水平.第三数据的采集方法活内容.介看法()普:种了必定目的而观察象行的全面,称普.()体:此中所要观察象的全体称体.()个体:成体的每个观察象称个体..想想展开要做哪些准工作?生共同探小以下:小:()第一确立目的.()其次确立象,明确体与个体.()表,采集数据..例解析[例]了认识全班同学每周干家的.指出体、个体.目的:全班同学每周干家的均匀.(采纳普方式)体:全班同学每周干家的...个体:吻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的...[例]了正确认识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年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指出体、个体.目的:观察我国人口年构成.体:拥有中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个体:吻合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注意:()体、个体均指人口年,而不是指人....()方式:采纳普.(因了正确 认识全国人口状况). ..一()你学校所有八年(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活的均匀是多少?()全国所有八年学生每周干家活的均匀是多少?你能用普的方式获得个数据?你准如何得个数据?与伙伴交流.[生共同探,小以下]解析:()目的:×校所有八年学生每周干家活的均匀.体:×校八年所有学生每周干家活的 ,⋯个体:吻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活的.方式:采纳普.均匀x x 1x xxn (表示人数). 第四:提升n活内容:.例明什么候用普的方式得数据好,什么候用抽的方式得数据好?与伙伴交流.[生]解:()当体中个体数量少.()当要研究的要讨状况真、正确性高.()工作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用普方式得数据好.学生后作:册本周小反思 英勇的放手学生自己去手操作、思虑,老可以在合适的候予帮助和充。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教案: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教学目标:1.能够谈论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分配;2.能够使用英语交流并表达个人意愿和建议;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能够谈论家务活的时间分配。

三、教学难点:学会表达个人意愿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PPT演示,图片,模拟对话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话题:谈论家务活的时间分配及个人意愿和建议的表达。

2.引导学生讨论:你每周都给家里干家务吗?你认为分配家务活的时间应该如何?Step 2: 学习目标(10分钟)1.展示PPT,给学生呈现学习目标。

2. 学生朗读目标并回答问题:What will we learn today?Step 3: 新知讲解(20分钟)1.出示图片,复习关于不同家务活的词汇,并复习时间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朗读图片下的例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时间的用法和习惯。

3.教师给出谈论家务活时间分配的对话示范,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4.教师讲解并解析重点句型:a. "I do the laundry on weekends."(我在周末洗衣服。

)b. "She usually helps her mom with the cooking in the evening."(她通常在晚上帮妈妈做饭。

)c. "My sister often cleans the house on weekdays."(我姐姐经常在平日打扫屋子。

)Step 4: 模拟对话练习(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组对话卡片。

2.学生根据卡片内容进行模拟对话的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Step 5: 提示与建议(15分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3.学生代表小组积极回答问题,教师逐个提问并给予评价。

Step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学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学案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学习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我们今天学习内容并出示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自学指导一:用3分钟时间自学课本175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普查?2、什么是总体、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检测一:(能独立完成)回答下列调查中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1、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如何?2、我校学生一周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3、新密市初中生平均每周使用电脑的时间是多少?学习目标: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 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其中所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 ,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F面这些问题能用普查进行调查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我们班上有多少男生?全校呢?3、调查某天离开郑州市的人口。

4、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

由上面4个问题可以知道有些问题不能用普查,那该用什么方式调查呢?自学指导二:请同学用3分钟自学课本177页,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抽样调查?2.什么是样本?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

(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上面四个问题需要用抽样调查,说明样本是什么。

检测二:你还能举出生活中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吗?并指出调查的样本是什么?如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探究: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首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为主线,把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置身于干家务活中,紧紧围绕学习,不知不觉中来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新的知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3、通过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探究,让学生亲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4、设计两道技能演练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巩固、深化过程。

5、通过对开放性问题(如技能演练2是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方案),拓展创新
题的设计,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资源
1.常规资源:关于人口普查的普查表。

人口数量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支撑环境:一个具备50台电脑能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学生论坛等。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3. 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4. 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1课时研读风筝
一、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

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

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
1.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

2. 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学生可能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 朗读体会
1)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 合作探究
1)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
2)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第2课时研读风筝
一、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1. 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2. 教师提问: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3. 教师提问: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1. 教师提问: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学生的对话会可以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2.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1.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2.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第3课时探究拓展
一、教师提出研究任务
除了《风筝》,鲁迅还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等,请以小组为单位,在鲁迅散文集中挑选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研读,并通过网络资源对所研读的散文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感受鲁迅其人,对鲁迅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做深入探讨。

二、分组,确定研读的散文
各小组选择所要研读的散文,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

教师协助学生进行分工。

三、收集资料
小组成员围绕研究主题,利用网络或教师所提供的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所收集的信息包括散文主题、与之相关的鲁迅信息和社会背景信息,以及相关的图片、照片等,所收集的资料注意注明资料来源。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开展研究。

四、筛选与整理信息:
小组合作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价,并整理出有效的信息资料。

五、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演示文稿
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就研究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小组的研究结果,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要求
✧演示文稿的数量不少于5张。

✧演示文稿中包括散文主题、与之相关的鲁迅信息和社会背景信息。

✧演示文稿中须包含小组自己的观点
✧演示文稿中包括的图片、照片及其它资料要注明资料来源。

✧除演示文稿外,须有文档资料。

六、准备口头介绍
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以及演示文稿的内容,准备口头介绍研究成果的材料。

推选出一名进行介绍的代表。

第4课时汇报交流
一、导入主题
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 教师介绍上节课学生分组进行研究的相关情况,导入成果展示环节。

二、学生分组介绍,全班交流与研讨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2. 每组介绍完后,班级共同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知识提问,
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知识,或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等,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补充。

三、活动小结:
教师对学生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