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一面》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2 《一面》 (共30张PPT)精编课件

阅读方法解密 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是指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用文字表述 描绘出来. 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 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
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层: 第一层(第1~2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第3~17段),写内山老板热情地接待“我”和“我”
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第18~38段),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 人心的会面。(这也是全文的主体) 第二部分(第39~43段),以议论为主,写“一面”对作者的鼓
关于鲁迅
主要作品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散文诗集:《野草》 4、杂文集:16本
5、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作品与主题
1、《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2、《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3、《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4、《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 的反思。
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之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
1、课文对鲁迅先生有几次肖像描写?重点 写他什么特征?为什么这样写? 2、怎样理解“同志、朋友、父亲、师傅、 战士”的含义?
1、先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 并标上序号。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远 景
描写 特征 写法
然:很鲜明的意思。
躇:本文指犹豫。 挲:用手抚摸。 唐:精神不振作。 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已 : 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
02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课《一面》课件 (共53张PPT)

你对文中人物印象如何?
我: 穷苦工人、进步青年, 崇敬鲁迅、热爱读书
内山老板:友好、同情中国
鲁迅先生: 关心进步青年
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 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
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瘦”。全文共六次写“瘦”: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 脸。“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 忘我工作的结果。突出了鲁迅把 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 质和顽强意志。从情节发展上, 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 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 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 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 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赏一赏
3.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鲁迅推荐《铁流》,表现鲁迅的自谦, 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4.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 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 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赏一赏
5、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 不说不买。
“摩挲”是用手抚摩,反复摸而“舍不 得”,写出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 那种矛盾心情。 6、……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
• “父亲”,表示崇敬和热爱。
• “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 广大革命青年。
• “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 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请找出 你认为写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书上做批注。 例: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 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 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 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Z3第一次 外貌描写
观察 位置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课件 苏教版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题解析与课堂互动 • 练习题设计与答案解析 • 课堂总结与延伸阅读推荐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鲁迅生平与成就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04
思考题解析与课堂互动
课后思考题详细解答
01
问题一
《一面》中的“我”和“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02 03
答案
《一面》中的“我”指的是作者阿累,而“他”则是指的是鲁迅。他们 之间是偶然相遇的陌路人,但是因为共同的志向和追求,使得他们产生 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问题二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
课后思考题详细解答
• 答案:文章通过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来展现他的形象。例如,“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 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课后思考题详细解答
问题三
《一面》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答案
《一面》表达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同时揭示了人民群众对于进步思想家的深厚 情感。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进步 思想家对于人民群众的引领和启迪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 杂文等,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 徨》等,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题解析与课堂互动 • 练习题设计与答案解析 • 课堂总结与延伸阅读推荐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鲁迅生平与成就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04
思考题解析与课堂互动
课后思考题详细解答
01
问题一
《一面》中的“我”和“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02 03
答案
《一面》中的“我”指的是作者阿累,而“他”则是指的是鲁迅。他们 之间是偶然相遇的陌路人,但是因为共同的志向和追求,使得他们产生 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问题二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
课后思考题详细解答
• 答案:文章通过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来展现他的形象。例如,“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 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课后思考题详细解答
问题三
《一面》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答案
《一面》表达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同时揭示了人民群众对于进步思想家的深厚 情感。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进步 思想家对于人民群众的引领和启迪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 杂文等,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 徨》等,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课《一面》ppt课件(3)

们放纵自己的感情的时候。 ( 恣情 )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课文的生词,理 解起意思,然后根据语境,将词语解释还原成词 语。 A题“热情而周到”显然是“殷勤”的解释; B题“很鲜明” 是“赫然”的解释; C题“放纵 自己的感情”是“恣情”的解释。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B )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 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作者写鲁迅的外貌, 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 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瘦,但精神很好; 头发直竖;胡须很 打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 突出他那种斗志, 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 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 顽强意志。
语文课件
一、下面这段话所用的修饰手法是 ( B ) 一杯冒者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语文课件
语言的感情色彩有的是外露的, 比较直接, 如议论、抒情; 有的蕴涵 在文学当中的, 比较含蓄, 如融情于 叙述、描写中。 除此之外,作者的思 想感情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表现出来, 这些词语往往褒贬色彩比较浓,修饰限 制性的成分多,在同义词中表现事物的 程度比较深,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细细 揣摩。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 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 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 在1927年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 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 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半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 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 因脑溢血 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 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课文的生词,理 解起意思,然后根据语境,将词语解释还原成词 语。 A题“热情而周到”显然是“殷勤”的解释; B题“很鲜明” 是“赫然”的解释; C题“放纵 自己的感情”是“恣情”的解释。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B )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 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作者写鲁迅的外貌, 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 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瘦,但精神很好; 头发直竖;胡须很 打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 突出他那种斗志, 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 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 顽强意志。
语文课件
一、下面这段话所用的修饰手法是 ( B ) 一杯冒者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语文课件
语言的感情色彩有的是外露的, 比较直接, 如议论、抒情; 有的蕴涵 在文学当中的, 比较含蓄, 如融情于 叙述、描写中。 除此之外,作者的思 想感情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表现出来, 这些词语往往褒贬色彩比较浓,修饰限 制性的成分多,在同义词中表现事物的 程度比较深,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细细 揣摩。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 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 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 在1927年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 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 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半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 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 因脑溢血 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 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课件 苏教版

1、关于《毁灭》和《铁流》 2、作者介绍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来
你能简要复述“我“与鲁迅见面的经过 吗?
内山老板劝”我“买书, ”我“犹豫着 舍不得买。这时鲁迅走了出来, 问“我”是 不是要买那本书。 于是, 他把《铁流》推荐 给“我”, 听“我”说买不起后, 就用一块 钱把两本书都卖给了“我”。 “我”突然悟 出他是鲁迅先生后, 他微笑, 默认地点点头, 然后解释为什么要收一块钱。 “我”非常感 动, 接受了鲁迅先生的赠书,向他恭敬的鞠 了一躬,怀着激动的心情转身就走出了书店
1、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 2、关于《毁灭》和《铁流》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人。在
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 过,毕业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2年参加 “右翼剧联”, 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 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 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 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 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 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 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 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 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 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 先生就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和幸福的心情,无法用语言 来表达。“没有蹦出”,一是当时环境险恶,不能暴露鲁 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 示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2课《一面》ppt课件(1)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课文的生词,理解起意 思,然后根据语境,将词语解释还原成词语。 A题“热情 而周到”显然是“殷勤”的解释;B题“很鲜明” 是“赫 然”的解释; C题“放纵自己的感情”是“恣情”的解释。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B)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 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 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 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蓝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 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 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 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
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
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语文课件
理清结构:全文共43个自然段,
该怎样分?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简直优点窘了起来。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D、夸张
分析: 这是一道考修饰手法的题, 首先要 明确所选ABCD四种修饰手法,然后对照语段 逐句辨析 (初中介绍的修饰格主要是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 等)。 这类题我们可以采取排他法。
语文课件
三、下面破折号的作用一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B)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 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 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 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午夜饭。“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 做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 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
语文课件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蓝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 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 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 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
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
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语文课件
理清结构:全文共43个自然段,
该怎样分?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简直优点窘了起来。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D、夸张
分析: 这是一道考修饰手法的题, 首先要 明确所选ABCD四种修饰手法,然后对照语段 逐句辨析 (初中介绍的修饰格主要是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 等)。 这类题我们可以采取排他法。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2课件 苏教版

Home
1. 关于《毁灭》和《铁流》 2. 作者介绍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
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了内 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 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 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接待客人, 也多在 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半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 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 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 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 华访问, 因脑溢血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 山书店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瘦但精神好,头 发直竖,胡须打 眼。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局部细微描写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 鲁迅先生的“瘦”呢?
•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 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他的手多瘦啊!
文中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 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 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 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 量,长期投入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把 自己毕生的力量都献给了中国革命解 放事业.
交流收获
• 欣赏了课文中的外貌描写, 你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了什 么收获呢?(明日日记中 完成)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
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一面课件苏教版

课文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文学地位
这篇课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文学影响
这篇课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许多作家和读者 所推崇和借鉴。同时,这篇课文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读本,成为中学生语文学 习的必读篇目。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的主题思想
0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一 面课件苏教版
目录
• 课文背景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的艺术特色 •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思考题
01 课文背景
课文的创作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课文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 患的困境,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
文化背景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文 学艺术也受到影响。
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 法,如排比、对偶、夸张 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 象,富有感染力。
表达方式多样
课文采用了叙述、描写、 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 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层 次分明。
语言质朴自然
课文的语言平实自然,贴 近生活,没有过多的华丽 辞藻和雕琢,给人以亲切 感。
课文的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
寓言象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大海
大海在课文中象征着广阔、深邃 和力量,是生命力和力量的象征。
船
船在课文中象征着人生航程和命 运,是人生追求和探索的象征。
04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思考题
阅读理解题
问题一
课文中描述了几次鲁迅先生的外 貌?
问题二
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有哪些变化?
问题三
这些外貌特征的变化反映了鲁迅先 生哪些方面的性格或生活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毅坚强的性格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景鲁迅的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第一部分(1—38段)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
第一层(1、2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 因为照我的想法,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当中惟一具 有我们所谓“天才”的那种奇异和稀有的品格的人。 中国原有许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作家,但鲁迅是惟一 天才的作家。就是他在《申报》文艺栏或其他刊物 发表的那些“小评论”,也表现着这种品性。为了 这种品性,他虽是用着一大串的笔名,也终于瞒不 了人。人们总知道是谁写的,那些给反动势力为钱 而服务的作家们,也都能够明明白白地看出来,那 一行,那一句,那一节,那一篇是谁写的。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的几个明显特征可用 三个字来概括——一是全身的“瘦”,二是头发的“竖”, 三是胡须的“一”;说说看这三个字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 思想性格?
刚毅坚强的性格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的几个明显特征可用 三个字来概括——一是全身的“瘦”,二是头发的“竖”, 三是胡须的“一”;说说看这三个字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 思想性格?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踱
(duó )
地窖
窘境
( jià o ) (jiŏng ) ( suō )
赫然 ( hè )
捻
(niăn )
摩挲
颓唐 ( tuí)
抖擞 (dŏu
sŏu )
kāi )
憎恶 ( wù )
恣情
( zì )
揩油
(
不能自已 ( yĭ )
• 1 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 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头发直竖 胡须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____;一是__ 顽强 打眼 。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__性格和___的精神。 刚毅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找出“我”和鲁迅先生对话 的内容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按“课件”上的表格一边读课文,一 边填表。
阿 累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鲁 牛 迅 。
——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鲁迅: 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1881-1936)
•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 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他所提到的伟大人物即指鲁迅先生。
近景
面孔黄里带白,瘦 得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上直竖着 寸把长的头发;牙 黄羽纱的长衫;隶 体“一”字似的胡 须;黄色烟嘴,熏 黑了。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特征
瘦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这三处外貌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瘦”
不同点: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 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 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 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 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写于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 ②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 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 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 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 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 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 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 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文中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②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 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1932年秋天“我” 在内山书店遇见鲁迅先生 并接受先生赠书。
• 2 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复述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 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自学指导(二):
1、先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并标上序号, 然后朗读一遍。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远 描写 特征 写法 景
中
景
近
景
远景 描写
瘦瘦的, 五十上下, 穿牙黄长 衫,咬着 烟嘴。
中景
咬着烟嘴,面孔 黄里带白,瘦得 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发约莫 一寸长,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隶 体“一”字;竹 枝似的手指。 瘦但精神好,头 发直竖,胡须打 眼。 局部细微描写
第二层(3—17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第三层(18—38段)写“我”有幸见到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39—43段)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导入、复习
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 列问题: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 远 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_处,光线 暗 轮廓 的描写,这是鲁迅 _ ,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__ 远 近 亮 先生外貌的__景。第二次作者站在__处,光线__, 清晰 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__、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 近 _(中) 景。 瘦但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 是精神很好 _________ 。
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 整清晰。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鲁迅先生的“瘦”呢?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瘦的程度(骨瘦 如柴),表现了他忘我工作的精神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他的手多瘦啊! 文中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②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 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