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是一首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它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入浅出的歌词,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画面,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
这首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乐理知识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歌曲《卢沟谣》,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3.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有一些音高较难的地方,需要学生反复练习。
2.节奏:歌曲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3.歌词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卢沟谣》。
3.投影仪:展示歌曲歌词和相关图片。
4.乐谱:为学生提供歌词和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和练习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课型:唱歌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2、X 0 XXX∣X0 XX X∣X XX X X ∣X X X X X 0∣
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教师指导学生给第三条节奏填上词,并用节奏把词拍打出来。
5、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拍打节奏,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卢沟度―∣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场景,歌颂了我国英勇的抗日战争精神。
歌曲旋律激昂,节奏明快,词曲作者通过这首歌曲传递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英勇抗战精神的传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歌曲学唱、赏析等环节,让学生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感,进而理解抗战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战精神。
2.学会歌曲《卢沟谣-范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卢沟谣-范唱》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战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战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分析歌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卢沟谣-范唱》。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卢沟桥事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卢沟谣-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范唱过程中,注意强调歌曲中的重点音符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水平。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卢沟谣》说课稿1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卢沟谣》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学唱、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音乐节奏的掌握。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情感体验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音乐欣赏: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演唱能力和情感体验。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材分析:《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生:……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1、作品简介:《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
(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
(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3、旋律练习(1)音阶练习。
123454321(用“啊”唱)(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
(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3)全曲的识谱练习。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
(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5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清新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卢沟谣》。
2.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唱好第五、六句的合唱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一段漫长兴衰史,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清新优美的声音学会歌曲《卢沟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活动一:卢沟晚事
活动任务: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活动流程及要求:
1.讲述“卢沟桥事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导学】
活动二:唱响卢沟
活动任务:请大家从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一谈你对歌曲的理解?活动流程及要求:
1.教师带领学生以朗诵童谣的形式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观看歌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唱整曲
(1)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歌词。
(2)教师唱谱,学生唱词;教师唱词,学生则唱谱。
(3)跟老师一起轻声唱歌曲第一段。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卢沟谣》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卢沟谣》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
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
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
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年沧桑,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并能正确掌握歌曲情绪。
四、教学难点:
(1)倚音、渐强等音乐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
(2)音域跨度较宽,高音的地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声,用“lu”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
(1)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嗓,练声是准备训练。
(2)通过这两条练声曲将新授歌曲里的合唱部分旋律做一个渗透。
(三)观看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讲述了什么?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缩影→“七▪。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卢沟谣-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卢沟谣-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感受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卢沟桥的历史了解不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感受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2.学会歌曲《卢沟谣-范唱》,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感受歌曲的背景意义。
2.学会歌曲《卢沟谣-范唱》,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培养学生的心灵手巧,提高歌唱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感受歌曲的背景意义。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歌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歌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比赛激励法:举办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料:关于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乐谱:《卢沟谣-范唱》的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伴奏。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意义。
2.呈现(5分钟)展示《卢沟谣-范唱》的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歌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教授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歌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上的错误。
5.拓展(5分钟)举办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目 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①歌词:写江山
②歌词:浴血战
③歌词:中国人,意志坚
这三个地方,我们要加上三个动作。
教师示范,学生们学。
然后跟着音乐大家一起边唱边加动作。
这样学生跟着肢体动作可以使歌曲演绎得更形象,演唱得更有感情。
教 学
重难点
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讲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二.欣赏歌曲《卢沟谣》(播放三遍)
第一遍:不带任何问题的欣赏
第二遍: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看着你们手中的谱子,可以跟着念歌词。通过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
第三遍:试着跟着音乐唱
三.发声训练
① 1 - 3 -- /5 - 3 - / 1 - - - // 哼鸣
② 1 - 7 6 / 5 4 3 2 / 1 - 3 5 / 1 - - -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第二课时
一. 学唱卢沟谣
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以及刚开始音的跨度很大,从5到高一个八度的5,注意真假声的转换,这些在教师教唱的过程中穿插进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