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赋
逝水流年的经典散文(1篇)

逝水流年的经典散文(1篇)逝水流年的经典散文 1明者,清楚透亮,镜也;然者,是、对,信守也。
文之一观,解无二矣。
自号明然,惟求一己之心性,清纯透明,垢不掩兮,瑕不匿也。
孟子云:“明心见性,一目了然”。
是故。
吾,乃湖人竖子,渔村湖港一野叟,醉情鄱阳湖之散人也。
忆往昔,少年顽劣,负师恩,辱父命,失母望,未能大学,致识浅见薄,愧惭汗颜也。
后,图生存计,暗习农工商,蝇利苟苟,得赚妻药、儿饭兼众身暖矣。
天道轮回,时周运济。
不意九二挤居湖上都城——都昌,赖贪上天之功也。
二十余年,岁月倥偬。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未能彀心致余沉溺;仕宦荣禄,位尊权显,欲赚吾性岂具惑力?静观高天,虹霓七彩,万千光影闪烁,映像迷离;闲览百态,烟尘十色,笙歌炫舞翩跹,犹如梦幻。
当真是:大千世界,人生舞台,各具风姿。
今,逃脱这红尘世俗,远离这是是非非,岂不妙哉?此生愿:生活面前,明清了然。
故呼明然。
谁承想,生性钝愚,智慧未开,眼瞎心呆,岂是明然二字所能叫得出来?肉眼凡胎,何能洞万千世俗?愚鲁心性,怎敢上斗场争锋?乃真非明矣。
尔竟敢直曰:“明者然也。
”实傻矣蛋乎?故笑。
自号明者是非明,然将空心袖红尘。
今日聊作明然赋,他年任取酒后吟。
怡然斋记鄱阳湖畔,有明然小筑;望鄱楼上,号怡然斋焉。
怡然斋中:说唱逗写、肆意涂鸦,率性而为;正邪善恶,率性秉笔,怡情安然!斋纳百业,仕农工商皆为友;文抒心志,诗词歌赋总关情。
淡茶一杯宜在手,修身养性;尺案半方装天下,畅所欲言。
敢叫:身不为繁文缛节所累,眼不为俗礼虚仪所蒙。
但看:功名利禄额头过,锦绣文章世间留。
人间何事须当记,不叫平生枉春秋?斋名怡然。
祈愿:身之散淡自由;心之畅怡快乐;言之无拘无束;书之无挂无碍。
天上地下,水里岸边,闲览人间百态,上下五千年捭阖纵横;情寄丽山秀水,东西南北中随性漫游。
木屐到处,音脆清纯,优哉悠哉,解无二求矣。
是故,小筑名望鄱,斋亦曰怡然。
明然拙言以记之。
怡然亭赋槛外有山,山中一亭,亭曰“怡然”。
儒学与都昌文教及其在历史上的地

儒学与都昌文教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以从朱子游于南康白鹿洞一系为例~一、引言《易、贲》云「文明以上,人文也。
」1何谓人文?「人」,指获「文德之教」,2即由于由受文化教育成为理想之人,理想之人性;「文」通「纹」,可释作「文,飾也。
」《太玄经·玄掜》作「文为藻飾。
」3引申为「文」乃为人表逹个人性情方式。
《易·贲》又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是则此「人文」之义为教化,表达「文」而化之意,即「以文饰心」,主张文之主体性特质,其不单具有外在之感性形态,且具有内在道德性之蕴,乃外在之文与内在心性之统一;使引申作「人为之饰」,即人对自然进行有目的之修饰以革滌其「本始材補」之状态而光大之,体现人別于自然而又源于自然之特质;引为「饰兼善美」,则为尽善才能尽美,因而体现中国之伦理道性,艺术性等道器之统一,即中国文化之特质,此一本性乃中国文化于本原上为一个文化体系,此一本性,犹如分散之枝叶通达根干,中文化有不同之文化地区,然亦有其会众为一相承之统绪。
殷革夏命而承夏之文化,周革殷命而殷之文化,即成三代文化之一统相承兼开拓之,殆周礼诸制之形成,其拓尤甚,殆春秋孔子承而扩儒学,迄汉1王弼注、孔颕达疏:《周易正义》(台北:广文书局,一九七二年景印《十三经注疏》本),卷三,〈贲〉,总页29。
2同上揭书,〈贲〉,「人文也」孔〈疏〉。
3扬雄:《太玄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三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卷九,〈玄掜〉,页7。
4李鼎祚:《周易集解》(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刻本),卷五,〈贲享〉,页21~22。
后儒学遂形成中国文化主流,由中央随其势及政策颁行,与蒞任官师而影响各地区于儒学之薰陶,而所蒞官师于儒学造诣深浅与传播文教使命之热诚程度,于该区域儒学之深化助力尤大。
然则,江西南康都昌此一区域之先展若何?窃以为有可言者,特提出就正于在座时贤。
二、蒞南康都昌官师与儒学之过化都昌,原不知其为何方之地?后以探索江万里,逐渐知其为江西省南康之一僻县,竟为「文物之邦」。
蜀都赋原文及译文

蜀都赋原文及译文蜀都赋原文及译文西晋文学家、山东临淄(今淄博)人左思所写,系他著的“三都赋”(另为《吴都赋》、《魏都赋》)中的'一篇。
当时人们为传抄此赋,京城洛阳的纸也因而涨价,故有“洛阳纸贵”之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都赋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都赋原文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九土星分,万国错?。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请为左右扬?而陈之。
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
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
于前则跨蹑犍?,枕倚交趾。
经途所亘,五千余里。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
岗峦纠纷,触石吐云。
郁??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龙池瀑?其隈,漏江伏流溃其阿。
汩若汤谷之扬涛,沛若蒙汜之涌波。
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
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
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
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白雉朝?,猩猩夜啼。
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忽而曜仪。
火井沈荧于幽泉,高?飞煽于天垂。
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
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晖丽灼烁。
于后则却背华容,北指昆仑。
缘以剑阁,阻以石门。
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望之天回,即之云昏。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或藏蛟螭,或隐碧玉。
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
其树则有木兰?桂,杞?椅桐,??楔枞。
??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擢修干,竦长条。
扇飞云,拂轻霄。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
巢居栖翔,聿兼邓林。
穴宅奇兽,窠宿异禽。
熊罴咆其阳,雕鹗?其阴。
猿?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
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
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
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
樊以?圃,滨以盐池。
??山栖,鼋龟水处。
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丹沙?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
张衡《南都赋》

南都赋》张衡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
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
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
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
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
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
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
铜锡铅锴,赭垩流黄。
绿碧紫英,青雘丹粟。
太一余粮,中黄侭玉。
松子神陂,赤灵解角。
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其山则崆(山凶)嶱嵑,嵣(山芒)嶚剌岝(山客)嶵嵬,嵚巇屹喆幽谷嶜岑,夏含霜雪。
或峮嶙而纚连,或豁尔而中绝。
鞠巍巍其隐天,俯而观乎云霓。
若夫天封大狐,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阪坻?坂坻嶻嶭而成巘,溪壑错缪而盘纡。
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昆仑无以奓,阆风不能逾。
其木则柽松楔□,槾柏杻橿枫柙栌枥,帝女之桑。
楈桠栟榈,柍柘檍檀。
结根竦本,垂条蝉媛布绿叶之萋萋,敷华蕊之蓑蓑玄云合而重阴,谷风起而增哀。
攒立丛骈,青冥盰瞑杳蔼蓊郁于谷底,森□而刺天。
虎豹黄熊游其下,豰玃猱□戏其巅。
鸾鸑鹓鶵翔其上,腾猿飞蠝栖其间。
其竹则籦笼□篾,筱簳箛箠缘延坻阪,澶漫陆离。
阿钎蓊茸,风靡云披。
尔其川渎,则滍澧置浕,发源岩穴。
潜倴洞出,没滑瀎潏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总括趋欱,箭驰风疾。
流湍投濈,砏汃輣轧长输远逝,漻泪淢汨其水虫则有蠳龟鸣蛇,潜龙伏螭。
媂鳣鰅荨,鼋鼍鲛觿巨蚌函珠,驳瑕委蛇。
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
贮水渟洿,亘望无涯其草则藨苎薠莞,蒋蒲蒹葭。
藻茆菱芡,芙蓉含华。
从风发荣,斐披芬葩。
其鸟则有鸳鸯鹄鹥,鸿鸨鴐鹅。
(契鸟)鶂□鶙,鹔鷞鹍鸬嘤嘤和鸣,澹淡随波。
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
沟浍脉连,堤塍相輑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
决渫则暵,为溉为陆。
冬稌夏穱,随时代熟。
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黍。
百谷蕃庑,翼翼与与。
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薯蔗姜(韭番),菥蓂芋瓜。
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
梬枣若留,穰橙邓橘。
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薇芜荪苌。
南都赋原文及新篇

南都赋原文及新篇简析南都賦:1南都,指張衡的家鄉南陽。
南陽於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郡,後漢更始帝入都之。
郡治在宛,因其地理位置在京之南,所以叫作南都。
《後漢書.郡國志》:「南陽郡,秦置。
洛陽南七百里。
三十七城,戶五十二萬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
南陽不僅是張衡的故鄉,更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和興起之地。
由於後一個原因,所以南陽郡其城邑的建置級別似較他郡為高。
2《南都賦》:東漢時期張衡以故鄉的南陽郡為描寫對象。
《南都赋》是以东汉时期的南阳郡为赋写对象的。
《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秦置。
洛阳南七百里。
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人。
南阳不仅是作者张衡的故乡,更是东汉王朝开创者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和龙兴之地。
由于后一个原因,所以南阳郡与别的郡不同,其城邑的建置级别似较他郡为高。
张衡在为他的同乡好友、曾任南阳太守的鲍德所作的《大司农鲍德诔》中讲到这一点:“昔我南都,维帝旧乡。
同于郡国,殊于表章。
命亲如公,弁冕鸣横。
若维允之,实耀其光。
”“殊于表章”,张震泽注曰:“表章,指法度礼文。
”“此言南阳郡法度礼文与众不同。
”(《张衡诗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4页)这里是说,南阳因为是光武帝的家乡,所以虽然建制同于郡国,但在典章制度、礼遇级别上都与普通的郡国不同,郡太守的实际地位与三公等同。
我们看范晔《后汉书》也可以发现,关于南阳郡以及南阳太守的记载,远较别郡为多。
南阳在东汉时期地位的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光武帝的家乡,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地留有刘秀旧宅和刘秀父亲的陵寝章陵。
《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一年,“三月己酉,幸南阳;还,幸章陵,祠园陵”。
章陵原名舂陵,李善《文选·南阳赋注》:“ 《东观汉记》:建武中更名舂陵为章陵,光武过章陵祠园庙。
”指的大概就是建武十一年的事情。
建武十九年,“秋九月,南巡狩,壬申,幸南阳”。
三都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都赋原⽂、翻译及赏析三都赋朝代:魏晋作者:左思原⽂: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赋。
杨雄⽈:“诗⼈之赋丽以则。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以观⼟风。
见“绿⽵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辨⼋⽅。
然相如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杨雄赋⽢泉⽽陈“⽟树青葱”,班固赋西都⽽叹以出⽐⽬,张衡赋西京⽽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则⽣⾮其壤;校之神物,则出⾮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徵。
且夫⽟卮⽆当,虽宝⾮⽤;侈⾔⽆验,虽丽⾮经。
⽽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氐举为宪章。
积习⽣常,有⾃来矣。
余既思摹⼆京⽽赋三都,其⼭川城⾢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则验之⽅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其旧。
何则?发⾔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周易所慎。
聊举其⼀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都赋 魏国先⽣有睟其容,乃盱衡⽽诰⽈:“异乎交益之⼠,盖⾳有楚夏者,⼟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常,固⾮⾃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两家之难解。
聊为吾⼦复玩德⾳,以释⼆客竞于辩囿者也。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流⽽为江海,结⽽为⼭岳。
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
蛮陬夷落,译导⽽通,鸟兽之氓也。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思禀正朔,乐率贡职。
⽽徒务於诡随匪⼈,宴安於绝域。
荣其⽂⾝,骄其险棘。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逾侈。
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攘臂。
⾮醇粹之⽅壮,谋踳驳於王义。
孰愈寻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
剑阁虽嶚(嶚⼀作:险),凭之者蹶,⾮所以深根固蒂也。
洞庭虽濬,负之者北,⾮所以爱⼈治国也。
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辉。
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

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晋.左思《三都赋》原文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先王采焉,以观土风。
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
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都赋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
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
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思禀正朔,乐率贡职。
而徒务於诡随匪人,宴安於绝域。
荣其文身,骄其险棘。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
非醇粹之方壮,谋踳驳於王义。
孰愈寻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
归昌赋

归昌赋
蒙山巍巍,沂沭汤汤方数百里,际天而往鲁南古镇,凤翥龙翔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齐鸣,唯我归昌郯子故里,仁孝之乡饮水思源,登高远望鹿乳奉亲,汤药亲尝孔子问官,春秋记详远古少昊,鸟官穷桑东夷文明,此是滥觞三皇五帝,由夏及商比干碑文,飞足归昌比肩尚父,同协周王太公垂钓,姜湖之旁文王访贤,吕望灭商玉台新咏,徐陵文章徐勉采菱,梁朝贤相风韵犹存,半老徐娘东魏武定,县治归昌梨花点兵,五代隋唐宋元明清,乾隆私访湖边驻跸,米香不忘墨河之水,千年流淌历史烟云,已成过往欣逢盛世,祖国富强家乡风物,任君品赏归昌叶瑞,流云飘荡郯子庙前,断碑斜阳马王堆旁,稻花飘香人民路上,商业兴旺刘瓦公路,熙熙攘攘连天国道,运输正忙胶新铁路,南来北往京沪高速,快捷通畅公益道路,硬化全乡社区改造,朱村高塘产业规划,食品服装
江镇丝绸,品牌上榜姜湖贡米,美名远扬绿色食品,家庭农场科学养殖,蒸蒸日上教育发展,人民安康改革号角,再次吹响群贤毕至,引凤招商巨贾云涌,斗志昂扬众志成城,如日东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华夏筑梦,锦绣华章伟哉归昌,兴我家邦壮哉归昌,天下名扬
王銮强 201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匡庐山下,沉没鄡阳1;鄱阳湖上,浮出都昌。
东眺瓷都而南望豫章;西达浔阳而北通长江。
历为候鸟王国,素称鱼米之乡。
海田沧桑,源远流长。
石器时代,生息休养。
秦设番县,隶属九江。
汉制鄡阳,划归豫章。
大康十年,隶属鄱阳。
永康元年,改隶浔阳。
唐复县制,命名都昌。
明清时期,隶属南康。
解放至今,直隶九江。
山清水秀,诗情画意。
野老岩泉清,磨剑瑶池丽。
西河晚渡匆,南寺晓钟脆。
矶山樵唱悠,彭蠡渔歌醉。
石壁精舍幽,陶侯钓矶奇。
搅胜南山,鸟语花香怡耳目;泛舟鄱湖,惠风时雨润心肺。
朱袍山2,茂林与桑田共幽,棠荫岛,鸥鹭与云霞齐飞。
龙望垴3,三库连珠,世外桃源;遇驾山4,一涧通幽,人间仙居。
土目源,桂花馥郁香泛月;阳储山,翠竹葱茏绿铺地。
望晓塬,莺梭巧织千重锦;陶家冲,燕剪妙裁万里晖。
大港水库,千鳞游泳诗中画,李洞林村,万羽翔集画里诗。
绿树红花,掩映秦砖汉瓦;金谷银棉,沐浴春风秋雨。
云蒸霞蔚,锦绣田园笼瑞霭;风和日丽,旖旎山水沐春晖。
触景生情,心中唯有人间乐,怡神悦目,脑海尽释尘世虑。
龙卧虎藏,凤翥鸾翔。
陶母5谢公6,德操垂范;武帝7太祖8,御墨流芳。
诗仙9咏胜,宰相10歌风。
黄公11名记,苏子12绝唱。
陶文侯13珍时惜物,千载传颂;刘将军14辱死不南,万民景仰。
江丞相15满门尽忠,举家报国,曹省长16清风两袖,正气一腔。
石云星17颜筋柳骨,字盖京华,水福班18轻歌曼舞,艺红浮梁。
明朝董灏留《黄西坡集》19,理学精髓承前启后;元代陈澔著《礼记集说》20,儒林文化溢彩添光。
青山蕴宝,碧水藏珍。
西山蔓荆子、化民菊三七,药中之瑰宝;大港黑木耳、盐田谷雨尖,席上之佳珍。
周溪造型珍珠,皇后之装饰;和合红眼银鱼,国宴之贡品。
西源黑蚬、阳丰紫皮蒜,益寿而延年;土塘番鸭、狮山黑芝麻,健体而强身。
芙蓉矿泉、南峰豆参,畅销海外;苏山石材、多宝矽砂,冲出国门&&三山皆是摇钱树,五水都为聚宝盆21。
淳朴善良,勤劳智慧。
渔樵于山水之间,筚路蓝缕;耕作于田园之上,殚精竭虑。
百里渠道如长龙出山;马涧渡槽似彩虹落地。
新妙大坝横跨南北,矶山圩堤纵贯东西。
掘精养鱼池,率综合养殖之先;修都蔡公路,夯经济发展之基。
人民笃诚守信,群众崇善好义。
富贵不尚奢华,贫穷不失礼仪。
危难不思苟全,卑贱不阿权贵。
高风亮节,代代相传;良操美德,时时守持。
变化发展,日新月异。
沐改革开放之春风,浴招商引资之时雨。
革故鼎新,翻天覆地。
东街西巷,高楼林立;南乡北镇,大厦鳞比。
东风街繁华竞逐;天昊城商贾云集。
蔡岭示范区,汇千商而踊跃;芙蓉工业园,竞百业以腾飞。
湖滨花园,竹影扶疏,依稀田园风味;人民广场,喷泉奇幻,焕然现代都会。
街心花园,白发垂髫,怡然自乐;世纪广场,俊男靓女,欣然欲醉。
县呈龙虎姿;民怀鲲鹏志。
乘德政之清风,巨龙入海,胸比海阔;扬时代之正气,大鹏冲天,心与天齐。
雄耶都昌,攀天接日,喜今朝如虎添翼!
伟哉都昌,步云梯月,望未来如日生辉!
注释
1、鄡阳,汉代县名,相传已沉于鄱阳湖底,而浮出都昌县城。
2、朱袍山:相传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在此歇息晒袍而得名。
3、龙望脑,山名,又称篁竺峰,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湖,常在此峰观阵而得名。
4、遇驾山,村庄名,相传朱元璋与马皇后在此村相遇,故而得名。
今已迁往周家岭,为全九江市示范村。
5、晋文候陶侃之母,教子有方,为天下贤母,与孟母齐名。
6、谢公:即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在都昌隐居于石壁精舍多年,为后人留下勤学之楷。
7、相传汉武帝刘彻游都昌南山,访世外高人野老未遇,亲笔于岩泉边书野老泉三字。
8、明太祖朱元璋在都昌指挥鄱湖大战时,于老爷庙后山石壁上亲笔手书水面天心四字。
9、诗仙咏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都昌,并赋《入彭蠡》一诗,吟咏都昌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