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

合集下载

汉语方言学教程评价

汉语方言学教程评价

汉语方言学教程的评价如下:
内容全面:该教程综合介绍了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涵盖了调查方言必备的语音学和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言分类、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调查法、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学史等内容。

深入浅出:该教程不仅介绍了汉语方言学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汉语方言学的应用和实践。

适用性强:该教程既可以作为汉语方言学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汉语方言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无论是对汉语方言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对汉语方言学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该教程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评价较高:该教程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8.1分,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好评。

读者们普遍认为该教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实用性强,对于学习和了解汉语方言学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汉语方言学教程是一本系统介绍汉语方言学的书籍,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适用性强,值得一读。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有一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家乡话说得怎样? ”回答的结果如 下图所示。 “完全能说一口地道的方言”的学生占55.61%,“基 本能用方言交流”的学生占38.9%,这个数据表明,当下汉语的 确是大学生已经掌握的重要的学习资源。 因此,在教学现代汉 语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启用学生的方言资源,从而 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效果。 下面从现代 汉语绪论、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加以说明。
在现代汉语“绪论”这一章,大多数教材都涉及“汉语方 言”,主要内容是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方言的分区及各区方 言的代表点和特点简介等。 “绪论”是现代汉语课程“伊始”,教 学时一定注意要激发学生对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兴趣。 我们 就是通过重视汉语方言教学达到这一目的的。 具体来说,我 们通过以下教学活动和步骤完成。 首先,统计各位学生的家 乡的详细地址,讲完汉语方言分区,要求学生明确家乡方言 属于哪一种方言或次方言,这种方言的代表点及家乡方言最 有特色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其次,我们在课后举行一个“家乡 方言和地域文化汇报”的竞赛活动。 把班上方言或次方言相 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一小组的学生通过PPT的形式介 绍家乡方言中最有特色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介绍家乡最 有名的饮食文化(中间可能就含有方言词汇)和名胜古迹等。 丰富多彩的方言和地域文化,色香味俱全、极富地域特色的南 北风味,引起了学生极浓厚的 兴 趣 ,他 们 通 过 这 种 活 动 ,加 深 了认识,了解了形形色色、精彩纷呈的不同地方的方言和文 化,增长了见识,从而转变了对方言的认识,对方言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为方言保护、传承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密切 联系现实,给学生介绍了当前中国语言保护、湖南汉语方言 保护的科研活动,尤其是汪涵先生的“响应”计划,更加开阔 了学生的眼界。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提要从记录字者、词汇、语料入手,以中古汉语及普通话为参照,比较、描写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传统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认识单一的方言的特征是有效的,但要认识方言的结构体系难免存在缺陷。

为此,很有必要跳出原有圈子,提倡对各种方言进行比较的类型学研究,共时结构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文化类型都是方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类型学研究是彻底解决方言分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可以为方言的定型定位、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成果还可以为汉语语言学乃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成就崭新的理论。

关键词方言类型学比较项目共时结构类型历时演变类型文化类型***一1.0以往的汉语方言的研究总是从记录字音、词汇和语料入手。

描写方言的语音系统时,拿它和中古音以及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作比较,说明方言语音的特点,整理词汇、语法材料时则通常只拿普通话作参照系,说明该方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的特点。

这种研究对于认识单一的方言的特征是有效的。

因为中古音(广韵系统)作为书面语的标准音曾经统治中国文坛一千年,在中古时期,这个语音系统是有代表性的;对于各地方也确实有过长时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普通话也是影响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拿这两种参照系来考察方言材料,确能对该方言的特点获得相当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方言事实的了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考察语言现象也增添了各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这套传统模式就逐渐显出了它的缺陷。

1.1首先,中古汉语并非现代各方言的共同的祖语。

应该说,汉语的方言多数在汉唐之际就形成了,像湘、赣、吴、闽、粤诸方言都还可以追寻到先秦时代楚、吴、越、南楚等古方言的源流。

还应该指出,正像南北方汉人身上都混有其他民族的血统一样,南北的各种汉语方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杂有其他原住民族或入主民族的语言成分。

因此,中古汉语和现代各方言的关系并非直接的继承关系或单一的延续关系,而是历史上的一种横向的渗透关系:作为书面的共同语对方言口语所施加的某种影响。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章思考题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章思考题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章思考题篇一:思考题:1. 方言的定义是什么?它是指什么地域范围内的语言差异?2. 方言差异的成因是什么?它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的定义是什么?它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4. 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汉语方言分区?5. 方言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6. 方言语音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准确记录方言语音?7. 方言词汇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准确记录方言词汇?8. 方言语法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准确记录方言语法?9. 汉语方言的基本面貌是怎样的?它们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特点?10. 汉语方言的差异对汉语的推广和使用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影响?拓展:1. 方言的定义和分类:方言是指同一民族或语系内部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差异。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方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按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分类。

2. 方言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方言调查是指对某一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方言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步骤,例如直接观察法、录音记录法、问卷调查法等。

3. 方言差异的成因:方言差异的成因主要有地域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等。

地域因素是方言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4.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汉语方言分区是指将汉语方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利用。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主要有语音分区法、词汇分区法、语法分区法等。

5. 方言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方言调查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促进汉语的推广和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篇二:1. 汉语方言的定义是什么?它和汉语普通话的区别是什么?2. 汉语方言差异的成因是什么?这些成因对方言的影响是什么?3.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的定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 介绍一种汉语方言,并分析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汉语方言学的答案

汉语方言学的答案

1,中古“十六摄”三十六声母四声十六攝古代(宋代編的《四聲等子》、《切韻指掌圖》)的等韻學根據韻腹的相近和韻尾的相同或相對應(即陽聲韻跟入聲韻韻尾雖不同,但發音部位相對應),把《廣韻》206韻分為十六攝:1.通攝包括東冬鍾(舉平以賅上、去、入。

下同)2.江攝江3.止攝支脂之微(陰聲韻目無對應入聲。

下同)4.遇攝魚虞模5.蟹攝齊佳皆灰咍祭泰夬廢(後四韻沒有相應的平、上聲韻)6.臻攝真諄臻文欣魂痕7.山攝元寒桓刪山先仙8.效攝蕭宵肴豪9.果攝哥戈10.假攝麻11.宕攝陽唐12.梗攝庚耕清青13.曾攝蒸登14.流攝尤侯幽15.深攝侵16.咸攝覃談鹽添咸銜嚴凡ng和k收尾:通摄江摄宕摄曾摄梗摄n和t收尾:臻摄山摄m和p收尾:深摄咸摄只有开口没有合口:效、流、深、江四摄只有合口没有开口:遇、通二摄其他的开口合口都有阴声韵:不以鼻辅音为韵尾的韵——开尾:没有韵尾的:果中歌、戈,假中麻,遇中模、鱼、虞;元音尾:)阳声韵:以鼻辅音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收塞音韵尾p、t、k 的韵(相对:舒声韵)咸摄开口三等:盐琰艳叶 iem iep深摄开口三等:侵寝沁缉山摄开口三等:元阮愿月臻摄合口三等:文吻问物宕摄合口三等:阳养漾药梗摄开口四等:清迥径锡通摄合口一等:东董送屋u uk三十六声母“三十六字母”相传为唐朝僧人守温所创,故又称为“守温三十六字母”。

根据现在的研究,“三十六字母”并不合于唐朝的声类,另外,守温的著述残卷也已经被发现,上面只记述了三十个字母,而且和“三十六字母”有很多的不同。

因此“守温三十六字母”当出于后人的伪托。

至于“三十六字母”究竟何人所创,至今未有定论。

声母(守温三十六字母、《广韵》三十六字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七音帮[p] 滂[p‘] 并[b] 明[m](重唇)非[f] 敷[f‘] 奉[v] 微[ ] (轻唇)端[t] 透[t‘] 定[d] 泥[n] (舌头)知[ ] 彻[ ‘] 澄[ ] 娘[ ] (舌上)精[ts] 清[ts‘] 从[dz]心[s] 邪[z](齿头)照[t ] 穿[t ‘] 床[d ]审[ ] 禅[ ](正齿)来[l](半舌)日[ ](半齿)(分二等、三等:庄[t ]照二初[t ‘]穿二崇[d ]床二生[ ]审二章[t ]照三昌[t ‘]穿三船[d ]床三书[ ]审三)见[k] 溪[k‘] 群[ ] 疑[ ] (牙音)晓[h] 匣[ ]影[ ] 喻[ ](三等、四等:云喻三以喻四)(喉音)“三十六字母”的第一行“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被称为是唇音。

[转载]游汝杰: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一)

[转载]游汝杰: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一)

[转载]游汝杰:社会语⾔学与⽅⾔学专题讲义(⼀)原⽂地址:游汝杰:社会语⾔学与⽅⾔学专题讲义(⼀)作者:对外汉语教师之家(⼀)解题:社会语⾔学与⽅⾔学1.汉语⽅⾔学的性质和特点汉语⽅⾔学史可以分为传统⽅⾔学和现代⽅⾔学两⼤阶段。

从汉代扬雄《⽅⾔》到清末民初章太炎《新⽅⾔》,中国传统⽅⾔学的研究⽬的在于以今证古,即以今⽅⾔证释古⽂献,或以古证今,即以古⽂献中的材料解释今⽅⾔。

传统⽅⾔学属于语⽂学(philology)的范围。

古代的民族学著作如地⽅志,虽然也记录⼀些⼝语词汇等,但其研究框架仍是语⽂学。

⽤现代语⾔学的眼光来研究汉语⽅⾔,肇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纷⾄沓来的西洋传教⼠,他们⽤西⽅语⾔学的学理和概念来记录和分析汉语⽅⾔的语⾳,记录和整理⽅⾔⼝语词汇,研究⽅⾔句法,还进⾏⽅⾔⽐较和分类研究。

但是他们的研究与中国传统⽅⾔学并没有传承关系,他们的研究⽅法和⽬标与传统⽅⾔学也⼤异其趣。

西洋传教⼠的研究⼯作和中国学者的描写⽅⾔学,虽然在时间的先后上有相衔接的关系,但是后者并没有直接继承前者研究成果的明显迹象,中国学者是另起炉灶重新研究各地⽅⾔的。

早期现代学者如林语堂、罗常培等⼈也曾注意到西洋传教⼠的成绩,并且撰有专⽂介绍。

不过也许他们认为传教⼠只是准⽅⾔学家⽽已,⾄多只是将传教⼠的记录作为⼀种参照系罢了。

中国的现代⽅⾔学发端于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年)。

中国现代⽅⾔学是在西⽅描写⽅⾔学的直接影响下诞⽣、发展的。

赵元任对各地吴语语⾳的描写所达到的精微程度,⽐之同时代的国外描写语⾔学,可以说是有过之⽽⽆不及。

但是从西⽅的描写语⾔学的观点来看,中国的描写⽅⾔学从⼀开始,就不是纯粹的描写语⾔学。

调查字⾳的表格是从⽅块汉字在中古切韵⾳系的地位出发制定的,分析和归纳⾳类也都离不开中古⾳系的名⽬。

从设计调查表格,到归纳声韵调系统、整理调查报告,从⽅⾔之间的互相⽐较,到构拟⽅⾔的较古阶段,都要借助传统⾳韵学知识,都离不开中古的切韵系统。

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

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

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第一篇: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汉语方言区分的几个问题》李荣壹、汉语方言分区的层次:1948年《中国分省新图》里头的一幅全国图把汉语分为“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语、粤语、闽南语、闽北语、徽州方言”等十一区。

----参考以前的方言图,本图集的方言区画最多分为下列五个层次:大区-----区-----片------小片------点以吴语为例:区之上是大区。

官话区是个大区,包括北京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等七个区。

贰、汉语方言分区的命名2.1通名部分方言分区需要有一套合适的名目。

(见上)语言、方言的名称。

“文”字专用作有文字的语言的名称。

中文华文、华语、中国话。

英文、英语、英国话。

“方言、语、话”都用作方言的名称、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苏州方言温岭方言语-----吴语粤语闽语闽南语客家语苏州语话----闽南话客家话苏州话温岭话官话白话平话“方言土语”常常连用。

“腔”字用来指语言的的腔调和方言的派别。

“音”字用来指语音或口音。

有的旧小说用“乡谈、乡语”指方言。

2.2专名部分方言的名目有专名和通名部分之别。

比方说,“吴语区、吴语、苏州话”,“区”字是指分布范围的通名部分,“语”字和“话”字是指语言、方言的通名部分,“吴”字是专名部分,“苏州”也是专名部分。

跟通名部分一样,专名部分尽可能使用现成的字眼,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力求做到意思明确,避免含混。

最重要的是“区、片、小片、点”各层次的专名要有分别。

“粤语(方言)”指区“广府话(方言)”指片“广州话(方言)”指点县或县以下调查点的方言,一般是用地名加“话”字,例如;“温岭话、沁水城关话、沁水端氏话”。

“吴语区、粤语区”等可沿用传统名目。

《方言》1985.2-5《官话方言的分区》提出“晋语”和三个新的官话名目。

“晋语”和“山西方言”的区别。

(注:有学者持不同观点------)1)现在内蒙古西部很多汉民原来是从山西迁出去的。

王力先生与汉语方言学

王力先生与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归类
王力先生不仅较早运用现代语言学的 理论方法开展方言调查,并且在大致 掌握汉语方言分布情况和主要特征的 基础上,着手思考汉语方言的分区和 归类问题。
两广方言分八区
早期在1928年发表《两粤音说》时,他就首先对 两广的方言进行了分区。他认为广东广西两省的 方言可分为八区: ①广东话,即广东的粤语;②广西白话,即广西 粤语;③客话,包括粤东嘉应州及广东西南部、 广西南部的客家话,还有闽西和赣南的客家话; ④官话,指粤北韶关、南雄、连县一带和广西桂 林、柳州、百色一带的“官话”;⑤潮州话;⑥ 雷州话;⑦琼州话;⑧其他,指廉州白话、漳州 移民话及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
与此同时,一些老一辈的语言学家,也同 时就自己记录过的、比较熟悉的方言点开 展深入的单点方言调查。 这中间,王力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 然没能加入到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策划的逐省成片调查的行列,却 在此时对自己熟悉的方言和家乡的母语做 了一番相当深入的记录和整理,进而进行 分析研究。
——《汉语史稿》上册20页
《汉语语音史》
在《汉语语音史》的《导论》中,王力先生又特 别列出《方言.》一章,明确指出方言知识是研究 汉语语音史必备的基础知识。他说: “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史,应该先大致了解现代汉 语的方音。因为语音史的研究,要求我们讲述汉 语语音经过多少次的变革,成为今天的样子。如 果我们只讲成为今天普通话的样子,那是很不全 面的。普通话也是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形成的。”
汉语方言“五大系”
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在编著《中国音 韵学》(1935,1956年重版改名《汉语音韵学》) 时,就根据当时所能掌握到的各地方言状况,着眼 于语言特征,在该书《现代音》一章中,将汉语方 言分为五个大系; 后来又把这个“五大系”的方言分区体系写进他在 燕京大学讲授的《中国语文概论》讲稿中,这本讲 稿随后以《中国语文讲话》为名出版时,我们看到 王先生在这五大系下面又分列若干小系,构成如下 的分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⑴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内容 1)静态描写:单点报告(语音、词汇、语法的系 统、特点的说明)/ 成片多点(比较分析并说明) 2)动态考察;老派、新派差异 / 古今流变(典籍 、文献与现实比较) 3)内部结构系统与外部关系:联系历史、地理、 人文解释方言事实。 4)理论概括:方言学自身理论;联系其他学科。 5)应用研究:推普;制定语言政策;解读地名, 解释习俗。
㈢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与现状
• 章太炎分10类: • 黎锦熙12系: • 赵元任、李方桂、王力 • 丁声树、李荣1955分8大方言: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 3.湘方言; 4.赣方言; 5.客家方言; 6.粤Biblioteka 言; 7.闽南方言; 8.闽北方言。
四 汉语方言的分布及其特点
㈠ 汉语方言的分布
1.官话方言
二 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㈠ 汉语方言的形成
1.方言差异的形成 形成方言差异、促使语言分化的原因主要社会
原因: ⑴社会的分离。 ⑵人民的迁徙。移民方言条件:一,批量;二
,聚居;抗衡。 ⑶地理的阻隔。 ⑷民族的融合。 ⑸语言的接触。包括方言与共同语、方言间的
接触。
2.方言系统的整合
⑴叠置式。把不同时代的方言特征兼收并蓄,组织 在一个多曾的结构系统中。
⑴广东:主要在粤东、粤北。梅州、兴宁、平远、大埔、河源、南雄等 17县市(纯客),增城、惠州、陆丰、东莞、深圳、饶平、英德等21 县市(部分客)。粤、闽为主县市也有客家话(沙头角)。
⑵江西:主要在寻乌、安远、定南、全南、龙南、信丰、南康、大余、 崇义、上犹,赣县、兴国、于都、会昌、宁都、石城、瑞金、广昌、 永丰、万安、遂川、吉安、万载、萍乡、修水、吉水、泰和等“半客 ”。赣东北上饶、德兴、横峰。
⑶吉莲片。吉安市县、吉水、峡江、泰和、永丰、安福、莲 花、永新、宁岗、井冈山、万安、遂川
⑷抚广片。抚州、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 资溪、金溪、东乡、进贤、南丰、广昌。闽西北邵武、光 泽、泰宁、建宁。
⑸鹰弋片。鹰潭、贵溪、余江、万年、乐平、景德镇、余干 、波阳、彭泽、横峰、弋阳、铅山。
5.客家方言
㈢ 汉语方言的演变与发展
1.方言存在的全过程都有变异与整合的交替 2.影响方言演变的因素 • 外部因素:
⑴社会生活。 ⑵家庭生活。 ⑶地理环境、经济生活状况。
• 语言因素:
⑴人口密集的大方言区变化慢,内部差异小 ;人口稀少的小方言区反之。
⑵中心地带变化慢,边缘地带(因相互渗透 )反之。
⑶共同语普及地方(受影响大、双语者多) 变化快,不普及地方反之。
等字不读撮口,而非合口三等读撮口韵的。 ⑹古流摄字多读 u、iu或相近复合元音韵母。 ⑺高、前元音后的前、后鼻音韵尾不分,多 - 混入 -n,古臻
、曾、梗摄字为in、n韵母。 ⑻声调多为6——7类,去多分阴阳,入声有分有不分。
此外有局部性特征: ⑴湖口、都昌无送气清音,却有全浊声母(包括个别来母字)。
⑶闽北方言:建瓯、建阳、南平(城外)、武夷山、松溪、 政和、浦城(南)。建瓯话为代表。
⑷闽中方言:永安、三明、沙县。永安话为代表。
⑸莆仙方言:东部沿海莆田、仙游。莆田话为代表。
㈡ 汉语各方言的特点
• 赣方言
⑴古全浊声母清化,一律送气。 ⑵晓、匣母合口字与非组字同读 f-声母。 ⑶泥、来洪音前多混。 ⑷见系三四等字多声母腭化,但湘东、闽西北仍读舌根音。 ⑸撮口韵不多,辖字也少,多为古合口三等。但也有合口三
汉语方言与汉语方言学漫谈
胡松柏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第一节 汉语方言基础知识
一 方言与方言学
㈠ 方言是什么 1.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
⑴地域方言
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同一种地域方言 一般分布在同一地区或地点;也有在地理 上不相连接的,方言岛或语言飞地。
原始语言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亲属语言)。 语言再次分化为不同的方言(亲属方言) 。
• 方言相对于共同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在差异上:结构差异。功能差异:使用 的差异;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方言对共同语的 冲击。
统一在汉语中很突出。
语言结构上的对立统一。
㈡ 方言学 1.方言学的类别
研究方言的学问叫方言学。 ⑴从研究方法看:历史方言学,描写方言 学,方言地理学 ⑵从研究内容看:普通方言学,具体方言 学
• 较大的方言包括许多处在不同层级上的亲 属方言:方言——次方言——土语——腔 (方言系属上的层次)。
• 语言地理上分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其层 次:方言区——方言片——方言小片—— 方言点。
⑵社会方言 语言的社会变体。 1)社会阶层造成的 2)职业造成的 3)年龄造成的 4)性别造成的 5)语用环境造成的 6)“文理”和“土白”的对立
• 先秦至隋唐800年是汉语发展重要时期。一 方面形成了书面和口头的共同语,一方面 分化出了众多的方言。主要由移民形成。
• 明清。
4.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大多是多层次 多来源的
㈡ 汉语方言的扩展与流播
1.方言扩展的原因 ⑴外出谋生——自然扩展 ⑵征战屯垦——官方组织
2.方言流播的方式 ⑴延伸型。 ⑵穿插型。 ⑶填空型。
• 基础方言。分片: ⑴华北、东北官话(狭义北方话)。京、津,冀、豫、鲁, 东北3省,内蒙部分。 ⑵西北官话。晋、陕、甘,青、宁、内蒙部分,新疆汉人。 (晋语独立) ⑶西南官话。云、贵、川,鄂大部(东、东南除外),湘、 桂北缘。 ⑷江淮官话(下江官话)。皖长江两岸,江苏江北大部(徐 州除外),江南镇江以上南京以下,赣北沿江(九江)。鄂 东江北“楚语”,有人主归此。皖南徽州,有独立之说。
2.吴方言
⑴太湖片(北吴语片)。
• 常州小片: • 苏沪嘉小片: • 湖州小片: • 临绍小片: • 明州小片:
⑵台州片: ⑶温州片: ⑷婺州片:金华周围。 ⑸丽衢片:丽水地区、龙泉、衢州,开化、江山、 常山、龙游,浦城北部,上饶市县、广丰、玉山。
3.湘方言
⑴湘语北片(新湘语)。长沙为中心,湘北 、湘中少数大城镇(株洲、益阳、湘潭) 。官话方言与老湘语间的过渡地带。
⑷多语区、双语(方言)区比单纯方言区变 化快。
3.汉语方言的发展大势
• 明清以前,汉语方言呈分化趋势,各自差异大且保 持长期稳定。原因是小农经营的农业社会基础。
• 明清之后,语言缓慢但持续地趋于统一。移民不再 形成新的方言。近江方言受江淮方言和官话的影响 而渐靠拢。百年来方言萎缩和消磨的模式有二:双 轨制,蜕变式。
文白读叠置;词汇、语法手段“固有”和“外来 ”的因素的共存、竞争。 ⑵覆盖式。后来移民带来的语言特点替换了此前移 民语言的特点。 ⑶混合式。多种语言特点竞争而无主次强弱。 ⑷蜕变式。边界方言手邻近方言影响而最终发生。
3.汉语方言形成的过程
• 上古时期,造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民 族的融合和与血缘有关的部落(诸侯国) 的划分。
⑵汉语方言学的任务 1)分类,分区; 2)各区特征,各区间关系: 3)源流、渗透、类型关系;现状,历史; 4)方言特征所反映的历史层次,移民史与政区沿 革及经济文化发展过程; 5)产生、发展、萎缩消亡的过程,不同时期方言 与共同语的关系及互动关系; 6)透过历史与现状窥视发展前景。
4.汉语方言学的历史 ⑴古代时期。汉扬雄《蝤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 言》,方言比较词汇集。 ⑵近代时期。清小学繁荣,方言词书,方言韵书 ,传教士罗马字方言词书与读物。《乡音字义》 《乡音字汇》。 ⑶现代时期。20——60年代,1924北大方言调查 会;1955普查。 ⑷当代的研究。最近20年,《方言》,学会,大 词典,专著,论文。理论、方法的突破。 ⑸未来的展望。比较研究:方——普——古、汉 (普、方)——民语——西语;理论研究。
⑹桂南片:南宁话为代表。
7.闽方言(福佬话)
⑴闽南方言:厦、漳、泉;福建以外(粤东12,雷州半岛5 ,海南14,台湾21,浙南7,赣东北8,桂中南桂平、北 流,江苏宜兴、溧阳部分,南洋群岛中南半岛华人)。厦 门话、潮州话、文昌话为代表。
⑵闽东方言: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福安为中心的山区 18县市。福州话为代表。
⑶ 个人方言
带有个人特征的方言。字音、词汇的个人 选择习惯。
2.方言与共同语
⑴共同语的产生和发展
先秦“雅言”/“夏言”——东汉“通语”《 方言》——元“天下通语”《中原音韵》 ——明后“官话”——普通话.
⑵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 方言相对于语言而言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方言
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是自足的系统。
“县域通行语的形成” • 方言地区语言生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 • 如何看待趋势?濒危方言问题。“博物馆化”。
三 汉语方言的分区
㈠ 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与依据
• 以语言特征为主要依据,以社会历史人文 背景为主要参考。
• 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方言差异的状况。 尊重客观事实,不从概念出发,不搀杂主 观意图,也是重要原则。
2.汉语方言学的对象与意义
⑴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汉语方言,包括非汉族使用的汉语方 言(畲话)。也包括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官话方言)和标准方言(北京话)。也应 研究某些社会方言(铁路话)。
⑵汉语方言学的意义 对于语言学的意义:
• 为理论语言学提供材料。 • 为语音学提供样品和理论基础。 • 是共同语词汇规范的基础。 • 有助于分析标准语的语法现象。 • 可以研究古汉语和汉语发展史。 • 加深对现代汉语特点的认识。现代汉语研究包括方言研
⑵湘语南片(老湘语)。湘中、沅水东南、 湘水以西、资水中上游(双峰、湘乡,洞 口、零陵),桂北全州、灌阳、资源、兴 安。
4.赣方言
⑴昌靖片。南昌市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德安、星 子、都昌、湖口、高安、奉新、靖安、武宁。
⑵宜萍片。宜春、宜丰、上高、清江、新干、新余、分宜、 萍乡、丰城、万载。湘东14县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