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ppt2

合集下载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ppt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ppt

广东话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国语
大白菜 包心菜
黄豆芽 空心菜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日常用语 中粤语不 同于普通 话得词汇 多达50% 以上。
• “有点怪”得结构
怪不得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我先走了 我走先
公鸡
「鸡公」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粤语得变化:吸收了较多得外来词
(长炭)长叹 冇得顶
鬼买
(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烧云)销魂 一脚踢
(妻凉)凄凉 (阴公) 不用多(盐)言 未够斤两
无(四)事 走下坡
广东歇后语
1、生虫拐杖 2、竹织鸭 3、阿聋送殯 4、卖鱼佬洗身 5、黄皮树了哥 6、阿聋养鸡 7、秋蝉跌落地 8、牛皮灯笼 9、指住棺材叫捉贼 10、隔夜油炸鬼 11、单眼佬睇女婿 12、航空母舰 13、黄鱔上沙滩 13、深海石斑
普通话
商店 沙拉 布什
粤语
「士多」(store) 「沙律」salad 「布殊」 Bush
粤语得变化: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 使用英文单词
警员或老师称作 女警叫 女老师叫
「阿sir」
「Madam」 「Miss」
粤语得影响:随着香港、珠三角地区影响得扩 大,粤语正在以强势得姿态进入普通话、
《现汉》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得“规条”。粤语虽 在广东与港澳地区一直占有“龙头老大”得地位,但 对于现代汉语而言,它只就是七大方言之一,在广东, 就连写成书面语见诸报刊得资格都没有。1996年修 订时,《现汉》虽然收入了“巴士、得士、生猛、炒 鱿鱼”等粤语词汇,但总得来说前几次修订,增收得 粤语词汇并不多。这次得第五版,粤语词显著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个。仅房地产方面就有“按揭、 楼宇、楼盘、楼花、置业、物业、写字楼、烂尾 (楼)”等。可以说,这就是粤语“北伐”得结果(本报 2005年7月28日A5版曾作报道)。

《方言与普通话》课件

《方言与普通话》课件
学,提高普通话普及率。
媒体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渠道宣传普通话,提高人们对 普通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与辅导
开展普通话培训和辅导工作, 帮助人们提高普通话水平,特 别是对于教师、公务员等职业 人员。
鼓励社会参与
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演讲比 赛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
参与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04 方言与普通话的和谐共存
方言的分类
根据方言的差异程度,可以将方 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 域方言是因地域而异的,社会方 言是因社会群体而异的。
普通话的定义与重要性
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 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 语。
普通话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 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 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 和信息交流。
普通话推广的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不同方言之间的 沟通障碍逐渐凸显,因此推广普通话成为迫切需求。
历史上的普通话推广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政府通过教育、媒体和文艺等多种渠 道推广普通话,并在学校教育中强制推行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与现状
1 2 3
普通话普及率
目前,中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通话普 及率仍然较低。
谐共存。
05 方言与普通话的教学研究
方言教学的重要性
传承文化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通过方言教学可以传承地 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 。
沟通交流
方言是人们的母语,掌握 方言有助于在特定地域内 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方言口音.ppt

方言口音.ppt
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曾受 到满式汉语的一定影响。而且还有相当一批地 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 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也经常有 人,包括北京人自己,用“痞”来形容北京话。
北京话管“他”不叫他叫:怹 tān 北京话管“问好”叫:吃了么您? 北京话管“在哪儿住”叫:挨哪儿住 北京话管“后头”叫:后语儿、后尾(yǐ 尾巴
的尾)儿 北京话管“撮出的皮垢”叫:皴 cūn 北京话管“不是”叫:不介 北京话管“弯腰”叫:哈腰 北京话管“小题大做”叫:邪乎
吴方言(苏州话)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在中国 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
吴语发音和语法特点:
湘方言(湘乡话) 和 粤方言(广州话)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主 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 重庆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湘乡话为代表。

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 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 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
有弯儿。
1.老么卡哧眼儿 [例]瞧你长的那样,老么卡哧眼 儿,那个能看上你,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2.皮儿片儿 [例]老王家那小子把家里造的皮儿片 儿的,同皮皮片片:乱七八的。
3.吭吃瘪肚 [例]你可别在那儿吭吃瘪肚地浪费大 家时间了,没准备好的话赶紧下来吧。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 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各地区汉语的代表方言
方言名称
官话方言 吴方言 湘方言 客家方言
闽方言
粤方言 赣方言 西北方言 蜀方言

北方方言体系--青海方言 (2)

北方方言体系--青海方言 (2)
白龙马它吃了千江水, 就只为身驮了取经的唐僧;我为你变 成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历史上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至今少数民族人 口还占总人口的近40%。境内世居民族除了汉族, 还有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多民 族长期一起杂居生活,互相学习,语言也通过频繁 交际而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大量的移民将江淮官 话带到青海之后,又跟当地的西北陕甘方言、民族 语言特别是藏语、撒拉语、土族语、蒙古语等融合, 而后形成一种颇有特色的地方方言。该方言除保留 原来江淮话的一部分语音系统、基本词汇、语法结 构之外,又大量吸收一些民族语言、借词和语法结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着”在普通话里作为虚词,青海话作为虚词在不同语言条件下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读音,如:“张工还没来着,其他的人一挂来着”,前一个“着” 读音如“招”,后一个“着”字读音为“遮”
“啥”青海话中作为语气助词经常出现,如:“你喊给一啥”(你去叫一 下);
“佛”青海话中经常在句尾使用,作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肯定的语气, 如:“家阿蒙没来佛?”(他怎么没来呢?);“家说不来了佛”(他说 他不来了);
青海的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体系。由于历史上 人口的 迁徙、各民族长期相处,
形成了青海汉语自己的独特风格。青海方言(青海 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大抵属于中原 官话的秦陇片,其中各地方言又有不同,青海汉语 方言的形成和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可谓化石级研究
青海方言的组成及简介
由于青海地区独特的地理、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 响,语言不同历史层次叠置的特点更为明显。在这 些不同时期的语言叠置中,沉淀着一部地区变迁史
青海方言的语法特色
• 比较句在普通话里常驻机构用“甲比乙如何”来 表示,青海话里却常常相反,如“致些房子把奈 些房子不到”(这些房子没有那些房子好); “我们的话把你们的话没像着”(我们的话跟你 们的话不同)

中国七大方言优秀PPT

中国七大方言优秀PPT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 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6
2020/4/28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
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 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 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 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10
2020/4/28
6.粤方言
又作广东话、 广府话。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 古汉语语言特点。在粤语有粤海片、四邑片、高阳 片、桂南片之分。
分布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 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 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 澳门的官方语言。
使用人数 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大多数在广东广西地区。
11
2020/4/28
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 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在粤 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
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 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 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①、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 为准。②、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③、雷州片 以海康话为准。④、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方言.ppt2

方言.ppt2

中闽方言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台湾、广东东部潮汕地区及西南部的雷州半 岛、海南、广西东南部、浙江东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等地以及东南亚的一 些国家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语(以建瓯话为 代表)、闽东话(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语(以闽台片之厦门话与台湾 通行腔为代表);莆田方言(莆仙方言)、闽中话、潮汕话、雷州话、海 南文昌话均属于闽语系分支。闽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闽语是所有方 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闽语中影响力较大 的是闽北语、闽南语。闽语的主要语音特征包括:古浊声母多数读为不送 气清音;声母“知”组读同“端”组;部分的“匣”母读同“群”母;轻 重唇不分(没有f-、v-等声母);连读变调较为发达,部分地区有其他连 读变音现象;文白异读非常丰富,文读与白读有体系性的差别。闽语受到 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次重叠。其中闽语被学术界认为是最 接近上古汉语的现代汉语方言。中国使用闽语的人口总数为5507万人。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 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 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 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 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 等。

中国客家方言
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 部、福建漳州南部的平和、南靖、云霄、诏安部分地方存在不少客家 镇、村,有客家人几十万,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使用客 家方言。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话。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台湾 桃园、新竹、苖粟三县、四川、浙江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 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体系,内 部差别不太大。而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 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客家话不 仅限于汉族客家人使用,在畲族中也广泛使用。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 约占总人口的4%,占汉族总人口的3.6% 客家话由于分布区域广阔,且不少分布区是丘陵和山区,交通不便, 形成多种不同的客家方言。在方言划分上,中国大陆、台湾、海外并 不统一。中国大陆学界传统上将客家话分为南北两大片,各含若干片, 每个片下细分若干小片。台湾则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 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 权威划分方法。 大陆客家话划分: 1.南部大片包括(粤台片、粤中片、粤北片、东江本地片、潮汕片、 潮漳片和粤桂琼片) www.th2em.e北gall部ery.c大om 片包括(赣州片、汀州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和川湘

第八讲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ppt课件

第八讲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ppt课件
了.
闽南方言最大的学术价值,除了它的复杂性之外,最
主要的是保存着许多的古音、古词汇和古语法。如上
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古汉语,即便是语法也
是一样,例如“阿”的用法可见《史记·扁鹊传》
(故北济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有”的用法
可见《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未”的用法可见《史记·
港澳片 它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使用人口有几十 万。
国外片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 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 口至少有1000万人。亚、欧、美其他国家的华侨、 华裔说闽南话的人数估计也不在少,由于资料限制无 法具体统计。
此外,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
周长楫、欧阳忆耘:《厦门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 98年版。
古非母字(轻唇音)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 为双唇音(重唇音)。例如“飞、蜂、肥、饭、放、 斧”等字,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声母读为〔p〕〔p ‘〕。
古知组字(舌上音)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 “舌尖音”,例如“直、柱、竹、中、抽、茶、虫” 的声母读〔t〕或〔t‘〕。
有〔-p、-t、-k、-?〕四个塞音韵尾和〔- m、-n、-N〕三个鼻音韵尾。例如“急、出、笔、 铁”和“饮、专、龙”等。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 3年版。
王建设、张甘荔:《泉州方言与文化》,鹭江出版社1994 年版。
侯精一主编、周长楫撰写:《厦门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2年版。
李如龙:《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雷州片 主要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 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 等县市。以海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 万。

中国七大方言 ppt课件

中国七大方言 ppt课件

分布
闽方言具体通行有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雷州 半岛、等地区。
使用人数
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
南部和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等地区使用,人口约
8000万。
9
中国七大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 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 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 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 5个片。
中国七大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
1
中国七大方言
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湖南话(简称:湘语)
3.江西话(简称:赣语)
4.江浙话(简称:吴语)
5.福建话(简称:闽语)
6.客家话(简称:客语)
7.广东话(简称:粤语)
2
中国七大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的分布
3
1.北方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 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 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
4
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中国七大方言
2.湘方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 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 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分布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北部。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 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①、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 准。②、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③、雷州片以海 康话为准。④、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湘方言
在湖南使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出外),通常被分为老和新两类。 新湘语在演化过程中受到较多官话和赣语的影响。湘方言以长沙话(新)及娄邵片 (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包 括长沙话,岳阳话,益阳话,株洲话,湘潭话等。老湘语包括衡阳话,湘乡话,邵 阳话等,如湘乡话分布在湘乡、双峰、娄底、涟源四县市,整体发音基本一致。新 湘语通行在长沙等较大城市,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大。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 人口的3.2%。

中国闽方言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台湾、广东东部潮汕地区及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海 南、广西东南部、浙江东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等地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 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语(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东话(以 福州话为代表)、闽南语(以闽台片之厦门话与台湾通行腔为代表);莆田方言 (莆仙方言)、闽中话、潮汕话、雷州话、海南文昌话均属于闽语系分支。闽语 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 对应的方言。闽语中影响力较大的是闽北语、闽南语。闽语的主要语音特征包括: 古浊声母多数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知”组读同“端”组;部分的“匣”母读 同“群”母;轻重唇不分(没有f-、v-等声母);连读变调较为发达,部分地区有 其他连读变音现象;文白异读非常丰富,文读与白读有体系性的差别。闽语受到 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次重叠。其中闽语被学术界认为是最接近上 古汉语的现代汉语方言。中国使用闽语的人口总数为5507万人。
语言文化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 产。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 成果,通常被当作构成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同时,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 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中国,各少 数民族语言的存活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 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这些关于语言的 文化价值的基本论点已经有不少文献论述,限于篇幅,此处不加详论,仅引述著 名作家王蒙的一段生动的表述。王蒙曾说到维吾尔语是如何复杂难学而又曲折精 妙,并进一步谈到对语言的见解:“真是怎么复杂怎么来呀!而它们又是那样使 我倾心,使我迷恋。它们和所有的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联结在一起。……我欣赏 维吾尔语的铿锵有力的发音,欣赏它的令人眉飞色舞的语调,欣赏它的独特的表 达程序……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这段 话是作家基于自己的直感而谈的,不是学术语言,但是其见解很接近我们对语言 文化遗产的界定和对语言文化价值的理解。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 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 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 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 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 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利于 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中国其它方言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 等地使用。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相传为宋朝时驻守广西的平南军讲的山东话。是北 方方言的分支。 徽语:又称徽州话,或认为属于吴语。
语言特征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 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 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华北官话中河南黄河以北地 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官话 大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 或多于5个的都比较少。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 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官话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 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 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 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官话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 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 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及西北官话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 南省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 同。大致说来,华北官话跟北京话一样,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 所谓"入派三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如济南、大连)与北京略有不同:古入声清 声母字或全归阴平(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西北官话没有入声的地方古入声调 字的分派有两种情况: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浊 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 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几乎没有例外。
方言
基本信息 方言综述 代表方言 中国客家方言 中国吴方言
中国粤方言 方言分布图 中国湘方言 方言普通话 中国赣方言 笑话
中国其它方言 谢谢观看 语言特征
中国闽方言
讲解:孙铭泽
语言文化
封面:胡浩然,刘逸飞 内容:杨建凯,刘逸飞 图片:周华章,胡浩然 制作:董校衡,刘天宇
些语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 遭到其他很多语言学者反对,并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这些不同的判 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一般来说,所有的方言实际上都可以被称 作或视作语言(相互之间关系亲缘较近的语言可以互称为对方的方言,而 相互之间亲缘关系遥远,在形成和发展历史上相关性较小的语言则不可互 称为对方的方言。) 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 己的国家;这些语言受到歧视; 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以 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 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 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 注意:“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指的是,一 种语言(口音),如济南话,可以称其为一种方言,同时也可以称其为一 种语言,而不可理解为,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称作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判 定一种语言是否另一种语言的方言,要从语系归属,语法,同源词等多方 面考量,同时兼顾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 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 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 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 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 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 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 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 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不同时候南 下的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 言。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 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成为次方言), 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个个地点(某事、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 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广州话、长沙话等。
中国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含镇江)、南通的小部分、 浙江的大部分。典型的吴方言代表是苏州话。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 占汉族总人口数的7.2%。 吴语内部分为太湖片(北部吴语,包括苏南、上海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绍 兴、宁波一带,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台州片(浙江台州一带)、婺州片 (浙江金华一带)、处衢片(浙江衢州、丽水一带)、瓯江片(浙江温州一带)、 宣州片(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其中安徽西南部和浙江西部受赣方言影响,浙江 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语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 其主要特点。
中国赣方言
赣语,又称赣方言,古称傒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 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详情见图,早先3000万的数据是不够准 确的),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 多个县市。 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 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 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清江、丰城、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 溪、南城、黎川、崇仁、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万安;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 市:波阳、余干、万年、鹰潭、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永修、 德安、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 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 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 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湖北 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 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 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 也将划归赣方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